如何培養孩子自主做事和自我管理的好習慣
說到讓孩子自主做事,這挺讓我慚愧的,現在孩子的事情幾乎都是包辦代替,有時看她做事很慢,心里著急,就伸手代替她做了,導致孩子現在什么都不愿意做,而且覺得大人替她做事都是應該的,自從學習后,明白了,就如我們平時經常關注的孩子學習問題,考試粗心啊、做作業拖拉磨蹭、做完題后不愿意回頭檢查等等諸如此類的問題,其實都與日常生活中的,生活習慣養成有著密切的關系,正因為家長過度的關心孩子的學習成績,其它的方面都忽略掉了,等到孩子的成績下降,學習上越來越困難時,就會怨天由人,我的孩子為什么會這樣呢,看人家誰誰的孩子等等的怨言就會隨之而出,而孩子也會在心情上、自信心上越來越差了。其實在上幼兒園的時候,自理能力還是挺強的,幼兒園的老師會教她們怎么疊被子、怎么疊衣服還有鞋子的擺放等等,有一次幼兒園開家長會,開家長會時一般都會選擇在孩子午睡的時間進行,等到開完時,孩子們還沒有醒,于是我偷偷的去觀察過,孩子們在睡覺時的衣服、鞋都有固定的地方,而且擺放得都非常整齊,回到家后,東西放得都挺整齊的,當時看了心里真是非常高興,可以隨著時間的推移加之在家里沒有注意到這種好習慣的培養與堅持,幼兒園那時的習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代替的則是衣服隨手一扔,東西經常找不到而著急,現在回想起來,如果當時多些耐心與堅持,怎么會出現今天的狀況呢。
即然過去都已經過去了,還是把握住現在吧。經過與協調從以下幾方面進行:
一、共同制定作息時間表。
我們坐下來一同制定作息時間表,以為主,我提示,一會功夫就完成了一張作息時間表,執行了大概一個月的時間,發現就放學后的一段時間安排不合理,于是爭得同意,我在原作息時間表的基礎上,在放學后至吃飯的中間加入了玩耍時間,并規范了一下周未的時間,一張完整的作息時間有就完成了,壓在的桌子的下面,直至今日還在用那張作息時間表,不過現在在時間上執行時差不多,但在時間掌握時靈活度比較大,但是作業完成的截止時間(有特殊情況除外)與上床睡覺的時間是必須按照時間表上的規定執行的。
二、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目前就老師錄像開頭中指出的四種家長包辦代替的情況,只有一種現在還在替代,就是背書包,一是孩子的姥姥不知是什么時候對孩子說的,背書包不長個,孩子記住了,當我要求她自己背時,都以老人的話來告訴我,二是孩子的書包真的是很沉很沉,尤其是到了期末里面的東西更加的多,背起來就像個鉛塊,有幾次把我的肩都勒得很疼。當然這都是借口,說一千道一萬就是當家長的心疼孩子,想一想我們小時候有哪個家長替我們背過書包,剛上一年級時在我的印象中就沒有家長接送過,都是自己的書包自己背,放學后自己回家。于是那天聽完課后,就背書包一事準備與談一談,放學后,要把書包交給我,這時我示意,你先自己背,媽 媽手里還有東西(孩子上學時用的口風琴),走在路上,我跟她講,“寶貝,你知道我們這周的主題課是什么嗎?”“是什么啊,媽 媽”“是關于怎么培養孩子自主做事,自我管理的課,你知道什么叫自主做事嗎?”“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對,媽 媽今天聽了韓叔叔的課,其中韓叔叔問家長你現在還在包辦代替孩子做的事”(我把那四條一一說了,她也一一做答,也表示其他的都不存在,只有背書包一事做得不好)“那你是怎么回答的呢?”“媽 媽今天聽的是韓叔叔以前的錄像不是現場講課啊,如果是現場講課,媽 媽也肯定會如實回答的”“那豈不是很丟臉嗎?”“謝謝寶貝能替媽 媽著想,那以后怎么辦呢?”“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書包自己背。”因孩子的書包確實很沉,晚上寫完作業時,讓她對自己的書包進行了整理,把暫時不用的拿了出來,這樣就輕了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