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在幼兒良好習慣培養中的作用
幼兒園和家庭都是幼兒習慣培養的主體,家園雙方應各負其責、密切合作方能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前蘇聯著名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把兒童比作一塊大理石,認為把這塊大理石塑造成一座雕像需要六位雕塑家:一是家庭,二是學校,三是兒童所在的集體,四是兒童本人,五是書籍,六是偶然出現的因素,家庭被列在首位。可見家庭在幼兒發展中的作用十分重要。日本教育家福澤諭吉說:“家庭是習慣的學校,家長是習慣的教師”。因此,轉變家長依賴幼兒園培養孩子好習慣的心理,使家長擔負起培養孩子良好習慣的責任非常必要。
一、家庭是培養孩子習慣的第一所學校
孩子從出生到進入幼兒園之前,接觸的主要是父母、保姆或其他家庭成員?梢娂彝ナ桥囵B孩子習慣的第一所學校,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
古人講:“管孩關在懷”,主要是強調家庭早期教育對孩子品行發展的重要性。尤其隨著孩子獨立行走能力的增強,其自主意識也會增強,會逐步變得不聽話,出現第一反抗期。這一階段正是給孩子立規矩、培養良好習慣的關鍵期,只要家長明了應該從小培養孩子的哪些習慣,并耐心、持久地鼓勵、引導孩子,培養孩子的好習慣是相對容易的。但許多父母或“隔輩人”往往認為孩子太小,怕孩子受委屈而嬌慣放任,致使孩子養成許多不良習氣,待家長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再去糾正,便倍感束手無策。這是因為習慣是心理定勢在個體行為中的表現,需要一個長期的形成過程,一旦形成,很難改變?梢姡鳛楹⒆拥牡谝蝗谓處煟议L在幼兒習慣的培養過程中具有先入為主的作用,因此,家長千萬不可輕視自己“第一任教師”的作用,應該抓住孩子各種習慣養成的關鍵,適時地進行引導和教育。
從幼兒園習慣培養的實踐可以看出,同樣是剛入園的三歲幼兒,但在行為習慣方面卻存在很大的差異,如衛生習慣、進餐習慣、注意力、自律能力等。這說明不同家庭對孩子的早期教育效果是不同的。因此,在幼兒園習慣培養過程中,對習慣好的孩子主要是培養、強化,但對于缺乏良好習慣的孩子主要是矯正、改進。而矯正一個不良習慣比培養一個良好習慣更加困難?梢娂议L作為“第一任教師”的作用之大。
因此,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長應該負起親職責任,充分重視習慣培養的重要意義,把孩子(尤其是0-3歲幼兒)習慣培養作為家庭教育的重要內容,有計劃有目的地培養孩子的好習慣。
二、家長是孩子習慣養成的榜樣
著名教育專家孫云曉指出:為了孩子改變成年人的世界。他說,孩子要有好習慣,父母必須有好習慣;要孩子改變壞習慣,父母也要改變壞習慣。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每個家長都在自覺不自覺地影響著孩子的習慣,每個孩子都有家庭的烙印,因此習慣是家庭教育最本質的東西。家庭是幼兒生活時間很長的環境,充分的時間可以使兒童和家長朝夕相處在一起,接觸機會多。這樣家長的言談舉止、生活方式、教育態度等等都都會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長時間的耳濡目染,潛移默化,對兒童道德觀念,行為準則,以及一些良好習慣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