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在幼兒良好習慣培養中的作用
家庭教育專家劉鳳華曾經作過一項調查研究,表明孩子的成長與父母的職業沒有必然的聯系。20世紀80年代初,美國教育家布盧姆主持開展了一項長達4年的調查研究,也表明,雖然許多杰出人才的父母是普通勞動者,但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一是真摯地熱愛、關心自己的孩子;二是父母起了很好的表率作用,父母作風正派,工作勤奮,激發了子女的事業感、上進心;三是從小培養子女的堅強性格、責任意識,在實踐中鍛煉子女的意志、性格和能力。可見,父母的榜樣是孩子健康發展的重要因素。
家長榜樣作用有時是無意識地影響孩子的:如家長對自己的物品不在家中隨意堆放,堅持洗手、刷牙、勤換洗自己的衣物,樂于讀書學習、看電視有節制,對待家人和氣、關心等,久而久之,孩子對家長的行為方式產生認同感覺,并逐步內化為自己的行為方式,進而形成良好的習慣;同時,為更好地給孩子作出好的榜樣,家長要注意克服自己的缺點,如說臟話、做事情不專心、迷戀電視等,為此,父母之間要相互提醒,共同改掉自身的不良習慣;有時,為培養孩子的某些習慣,家長要有意識地作出樣子給孩子看,或與孩子一起做,如為培養孩子刷牙的習慣,家長一起和孩子快樂地刷牙,使培養孩子冬季用涼水洗臉的習慣,家長可先做給孩子看,在只要勇敢一點,用涼水洗臉是很爽的事情。
三、家長對幼兒習慣的培養更有針對性。
雖然幼兒園是專業的幼兒保教機構,盡管教師心中裝著每個孩子,有的也制定了個性化教育方案,但由于班級孩子數量多,教師精力所限,所以有效地針對每個孩子進行習慣培有一定難度。但在家庭中,父母是一對一的教育,家長可以在幼兒生活、交往、游戲中,家長可以通過樹立榜樣、隨機提醒等方式及時地引導和教育孩子。
需要提醒的是,家長不可把一對一的教育優勢變成孩子膩煩的嘮叨模式。實踐證明,習慣的養成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有時甚至不以成人的意志為轉移。家長必須承認和遵循這一規律。在培養習慣方面沒必要讓孩子感到如臨大敵,形成壓力;家長要有耐心,要以鼓勵和欣賞的心態去引導孩子,且不可動輒訓斥、嘮叨甚至體罰,從而束縛了孩子的手腳,限制了孩子的發展;要學會等待,允許孩子出錯,允許孩子有反復。
為提高習慣培養的效果,父母及其他家人必須形成一致性,切不可母親這樣說,父親那樣說,讓孩子無所適從;同時,家長要有堅持性,相信只要不斷地引導孩子,一定可以使孩子養成好習慣。家長可以根據孩子的具體情況,制定習慣培養計劃。
四、家庭環境的布置是孩子生活習慣形成的磁場。
人置身于優美、整潔的環境中,很難作出不講衛生的舉動來。可見,良好的環境對人的行為舉止有一定的約束和教育作用。同樣,整潔有序的家庭環境會使孩子從小養成秩序感,反之會養成散漫習慣。合理創設家庭物質條件和生活環境非常重要。
家庭環境的創設有空間和時間兩方面的內容。在空間方面,一是房間應當保持整潔有序,給人以溫馨、和諧的感受。二是室內物品的擺放有較為固定的位置。尤其要布置一個屬于孩子的空間。家長要鼓勵和引導孩子隨拿隨放,用完的物品一定要放回原處。為便于孩子記住各種物品的擺放位置,可以在櫥柜上粘貼孩子能夠看懂的形象標志。在時間方面,家庭成員要養成按時睡覺和起床的作息習慣,使家庭生活有節奏。這是因為穩定的生活秩序能使孩子的生理系統自然形成相應的動力定型,幼兒的中樞神經活動能調整到最佳狀態,便于幼兒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做事有條不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