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成讀報的好習慣》教學設計(精選12篇)
《養成讀報的好習慣》教學設計 篇1
年級:六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第25課
課時:1課時
教學目標:
1、通過閱讀,認識讀報的重要性,了解讀報的基本方法。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說出課文所講的主要意思。
3、能在今后的生活中逐步養成讀報的好習慣。
教學設想:
《養成讀報的好習慣》一文內容淺白,易學易懂,是一篇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好范例。為了較好地落實教學目標和突出學生為主體,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我在設計時處處朝著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的方向走。無論是開頭的整體感知,明確目標,中間的分組研讀合作探究,還是最后的拓展延伸,我都力求營造一種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此氛圍中廣泛參與,學得有趣,學有所得,又能獲得發展,而且教師也教得輕松。同時,我在設計時注意把習慣的養成延伸至課外,內外兼顧并加以延續。以此來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學生們交流合作的能力,并促進他們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
教材分析:《養成讀報的好習慣》是一篇介紹讀報常識和讀報方法的課文。主要介紹了讀報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讀報,希望人們養成讀報的好習慣。
全文共7個自然段,可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1-3自然段)以日常的生活現象入手,提出并回答了兩個問題——“報紙竟有這么大的魄力嗎?”和“報紙有什么東西這樣令人著迷呢?”介紹了讀報的重要性。第二部分(4-5自然段)寫怎樣讀報,讀報既要講方法又要講文明。第三部分(6-7自然段)說明勤讀報,會讀報的好習慣,使人受益,應該從小養成。
文章內容淺顯,可以由學生自學完成,是一篇讓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好范例。
教學重難點:
重點:認識讀報的重要性,了解讀報的基本方法。
難點:能在今后的生活中逐步養成讀報的好習慣。
教學方法:以讀代講法,合作探究法
教具準備:生字卡片,讀報知識的相關資料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1、同學們,你們平時愛讀報紙嗎?讀什么報紙呢?是怎么讀的?(指名讓學生自由談一談)
2、板書課題:25養成讀報的好習慣
[設計意圖: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情況,交談而切入,易于相互溝通,更易于把學生的興趣點轉移到課堂中來。]
二、整體感知,明確目標
(一)整體感知
1、檢查字詞,相互正音。
2、自由練讀,讀通、讀順。
3、帶問題默讀。
思:課文圍繞課題講了哪些內容?
4、學生交流,自由談,互相補充,理清內容,整體感知。
(二)明確目標。
1、質疑:根據課文內容,我們本節課,應以哪些內容為學習重點呢?
2、學生同桌或前后桌四人一小組交流。
3、相互歸納,確定學習重點(即定標)
[設計意圖:讓學生主動交流,疏通條理,把握內容是一個必然的基礎,才有利于下一步的深入學習;根據內容,巧設質疑,讓學生共同制定學習目標,拋磚引玉,學生學習才能有路可尋,并且能引起他們主動學習的積極性。]
三、分組研讀,合作探究
1、分組(以前后桌為單位四人為一小組)。
2、擇取目標內喜歡的內容,組內研讀,合作探究。
3、以組為單位匯報,集體交流,分享成果。
4、梳理歸納。
5、指導朗讀課文。
[設計意圖:以學生為本,努力創設一個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交流、探究中獲得知識,并發展了能力。]
四、總結全文,拓展延伸
1、齊讀課文。
2、總結:這是一篇介紹養成讀報好習慣的課文,從中我們知道了讀報的好處和讀報的方法,以及養成讀報好習慣的重要性。
3、質疑延伸。
思:“讀報除了以上的方法和好處外,還有其他的好處和方法嗎?”
4、組內商討,匯集。
5、小組代表匯報,分享其他收獲。
6、思:“既然讀報有如此重要,那么我們如何使它持之以恒來形成習慣呢?”
7、學生交流并自由談課文。
[設計意圖:依文章主旨來總結,讓學生明了所學主旨;適度質疑延伸,讓學生學會分享,擴大他們的知識面;引導學生知曉如何持之以恒化為習慣,可得益一生。]
五、布置作業
實踐活動:1、開展讀報評報活動,定期開展讀報交流會。
2、舉行辦小報比賽活動。
[設計意圖:習慣養成不能單靠課內,應延伸到課外。開展活動有利于把學習的課堂擴展到課外,增加學生的參與面,提高他們的積極性。可謂一石二鳥,既擴大了學生的知識面,培養了學生的能力,更有利于學生好習慣的養成。]
板書設計:
25 養成讀報的好習慣
精讀與略讀(先……然后)
整理放好、洗手
講文明
方法
滿足精神上的需求
好處
重在養成習慣
[設計意圖:以簡明扼要的文字來呈現文章的精髓,易于學生理解使課文深入學生心中。同時也為學生復習提供了便利!]
《養成讀報的好習慣》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目標:懂得讀報的好處,學會讀報的方法,養成每天讀報,勤于積累的好習慣。
教學時間:1課時
預習目標:
1、會讀“肴”、“癮”、“垢”,并從文中標出這幾個字的讀音;
2、借助工具書或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魔力”、“著迷”、“上癮”、“吸引”和“誘惑”。
3、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概括課文一、二兩部分的主要內容。
教學過程:
(課前板書課題:25養成讀報的好習慣)
一、師生交談,導入話題
師:“良好地開端,等于成功地一半”,養成良好地生活、學習習慣能讓我們受益終生。還記得本學期中要求我們養成地良好學習習慣嗎?
生:不懂就問,勤于搜集資料。
師:報紙是傳播時事和知識地重要載體。因此我們要——
板書:讀報
師:要成讀報地好習慣。
生:齊讀課題。
二、扶、放結合,有效閱讀
1、初步感受讀報的益處
(1)出示:課文第6、7兩個自然段,學生齊讀。
(2)指名說說讀報的好處。
師板書:樂趣無窮開闊視野陶冶情操走向成功
過渡:讀報的好處可真不少,我們得好好學習學習。下面請同學們圍繞預習目標自學課文一、二兩部分。
2、圍繞目標,展開閱讀
(1)出示:預習目標,指名讀。
(2)學生自學課文一、二兩部分。
3、檢查自學,隨機拓展
(1)指名認讀詞語,隨機正音。
出示:佳肴上癮污垢
齊讀詞語。
(2)小組交流詞語地意思,說說從中發現了什么。(報紙對人們產生地重要影響)
出示:魔力著迷上癮吸引誘惑
過渡:報紙怎么會有這么大得魔力,使成千上萬地人著迷、上癮呢?再次走進課文第一部分(1至3自然段)就能找到答案,就能感受到報紙所產生的巨大吸引力、誘惑力。
(3)生默讀課文1至3自然段,思考:“這么大地魔力”在文中指什么?
①指名回答,并結合相關內容說說感受。(搞笑)
②指導朗讀,讀出搞笑語氣。
(4)出示句子:
報紙竟有這么的魔力嗎?
報紙上有什么東西這樣令人著迷呢?
①指名說說這是什么句子,(疑問設問反問)有何作用。(強調讀報的重要性)
板書:重要
談話:為了更加形象生動地說明讀報地重要性,作者采用兩個比喻句。
②生用浪線畫出文中的比喻句,并說說分別把什么比作什么?
過渡:報紙的誘惑力如此之大,不可一日不讀。是什么讓報紙成為人們必不可少、不可不讀的精神食糧?
板書:必不可少不可不讀
③生讀第3自然段,小組交流報紙豐富多彩的內容。
④指名回答,師小結。(新人新事新科技)
⑤集體齊讀。
報紙的內容異彩紛呈,而我們卻因種種原因不得不忍痛割愛。因此,讀報也要講究方法,也要注重要求。
板書:方法要求
(5)學生自由閱讀課文第二部分(4至5自然段)。
①自己喜歡的方式標出讀報的方法和要求。
②指名回答。
板書:掃描細讀講究文明
三、回顧板書,總結全文
指名說,師小結:
“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兒,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作為一名小學生,我們要從小養成讀報的好習慣,不能“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
四、練習鞏固,適度延伸
補充習題第89頁,第二題和第五題。
附板書設計:
25、養成讀報的好習慣
重要必不可少不可不讀
方法掃描細讀
讀報
要求講究文明
益處樂趣無窮開闊視野
陶冶性情走向成功
《養成讀報的好習慣》教學設計 篇3
教學目標:懂得讀報的好處,學會讀報的方法,養成每天讀報,勤于積累的好習慣。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新課:(拿著報紙)同學們,你們喜歡讀報嗎?喜愛讀什么報紙,說給大家聽聽?喜愛讀報很好,養成讀報的好習慣尤為重要。(齊讀課題)
二、指導閱讀
1、自讀課文,重點了解四字詞語意思。(可以查工具書)
2、指名逐段讀課文,說說每一自然段的意思,討論給課文分段。(板書)
第一段(1—3自然段):讀報重要。
第二段(4—5自然段):怎樣讀報。
第三段(6—7自然段):讀報益處。
三、感讀課文
(一)學習第一段
【自讀第一節】
(1)指讀,思考寫了什么?
(2)出示:原來讀報讀得著迷了,把鍋里煮的佳肴忘到了九霄云外,雞鴨魚肉變成了一堆黑炭。
a、理解“九霄云外”,從這個詞體會到什么? 寫出了讀報入迷的程度,也說明報紙作為人的一種精神需求,有時會超出人對物質的需求。
b、像這樣的人和事,你們身邊有嗎?
【引讀第二節】
(1)體會“看報看到上癮的程度”體現在哪里?
(2)根據名人的話語提煉名言:讀報和一日三餐一樣必不可少。
(3)你還知道哪些讀報的名言?(可以仿寫)書報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書報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讀報破萬張,世事知如神。天天看報紙,通曉天下事。
【引讀第三節】
1、思考:報紙上有什么東西令人著迷呢?
2、體味連用了三個“新”字的妙處?(第一個“新”表示報紙的時效快,緊跟時代和社會,后兩個“新”說明人們不斷地通過報紙了解社會,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
3、根據具體語言環境,在填上合適四字詞語。
報紙上除了偶有的(驚天動地)的新聞,(回腸蕩氣)的故事,更多的是(五花八門)的知識,(形形色色)的消息。外面的世界(精彩紛呈),新人新事新科技(層出不窮),報紙的內容就會(日新月異)。因此,難怪我們讀報就會到了(如癡如醉)的地步,就會(受益匪淺)。
(二)學習第二段
1、用畫出寫讀報方法的句子。
2、用找出讀報紙要注意的事情。
(三)學習第三段
1、討論:經常讀報有哪些好處?
2、根據第三段的內容提煉讀報名言:1、報紙是人類的良師益友;2、多讀一張報,多一條成功之路;3、經常讀報,開闊視野,陶冶性情。
四、實踐活動
每生發一張報紙,用學到的方法去讀,交流你最感興趣或者感受最深的。
《養成讀報的好習慣》教學設計 篇4
年 級 六年級 主備人 陳靜 所在學校 四季園 單 元 第七單元 課 題 25養成讀報的好習慣 教學目標 1、通過閱讀認識讀報的重要性,了解讀報的基本方法。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說出課文所講的主要意思,在今后生活中養成讀報的好習慣。 教學重難點 懂得讀報的好處,學會讀報的方法。 教學準備 教師要求學生提前準備。(并不要告訴學生明天要上25課) 1、每人買一份《揚州晚報》或其它報紙。 2、回家后按下列要求完成作業(半小時): (1)按先后順序標題分為幾大類型?列出標題來。 (2)你看這份報紙時,覺得怎樣看既快又有收獲,寫一寫方法。(3)你讀了這份報紙后,你對哪個版塊感興趣?收獲最大的是什么?準備一個簡要的談話提綱。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流程 通用設計 設計意圖 個性設計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通過學生自學,懂得讀報的好處,學會讀報的方 法,養成讀報好習慣,了解本文的寫作特色,。 教學過程: 一、 教師談自己的讀報體會 過渡:老師呀,是個再忙碌也喜歡讀報的人,想聽聽老師的讀報體會和感受嗎? 我喜歡讀報,讀報已成了我生活的習慣和重要內容。無論是閑暇時還是忙碌時,我都要隨意瀏覽各種報紙,如《揚州日報》、《南方周末》、《新華日報》等,覺得意趣盎然。常讀一些寫作指導、投稿要求方面的版面。讀這些文章有助于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樂得一讀。還喜歡以下的專欄。 攝影師的美文介紹。他們的介紹里有各種各樣的圖片,其中的圖片來自全國乃至世界各地,內容包括自然風光、歷史人文、社會風情等等。報紙一瞥,婺源的山水,凱爾斯河岸的夕陽景致,洛杉磯的好萊塢賽馬場,埃菲爾鐵塔下的凱旋門,盡在眼前。 時評家的文章。時事評論家總是關注最新的新聞熱點,從不同的角度對人物事件進行深入挖掘,條分縷析,呈獻給讀者所未想或者想不到的一面。讀他們的時評,可以開闊自己的思維視野,可以激發出思想的敏銳性,學會從多個角度理性思考問題,做個頭腦較為清晰的與時俱進的人。 信息時代,讀報是人們相互關注和了解外界的平臺。讀讀報,樂活! 二、生談讀報與學文的體會。 (一)、學生互相交流昨晚讀報作業和感受。教師巡視中傾聽學生發言,將失誤之處默記于心。 1、小組交流各自讀報做題情況,歸納出幾點后,小組長作記錄,再推選一生代表本組進行全班交流。 2、教師根據各組交流情況和聽到的失誤點進行肯定成功之基礎上的點撥,點到即止,問題留給學生自行解決。 (二)對昨晚讀報收獲有了明確的認識的基礎上,讓學生帶著讀報的實踐進入25課的自學。 三、整體感知,理清脈絡。 第一段(1——3自然段):每天讀報的好處。 第二段(4——5自然段):怎樣讀報 第三段(6——7自然段):讀報的收益。 四、自主學習課文 師:請大家帶著心中的成敗、疑問去讀課文,不懂的字詞查一查,結合課文理解一下字詞和重點語句的意思。 (一)、先朗讀相關課文1——3小節,結合課文中理解重點詞句:邊讀課文,邊在課文中批注自己的學習心得。 如:原來讀報讀得著迷了,把鍋里煮的佳肴忘到九霄云外,雞鴨魚肉變成了一堆黑炭。 1、理解“九霄云外”,從這個詞體會到什么? (這句話寫出了讀報入迷的程度,也說明報紙作為人的一種精神需求,有時會超出人對物質的需求。體會“看報看到上癮的程度”) 再如:這樣,報紙就天天有新內容,每天都會給你新的感受,新的啟示。 2、思考:連用三個“新”你體會出什么? (這里連用了三個“新”字,第一個“新”表示報紙的時效快,緊跟時代和社會,后兩個“新”說明人們不斷地通過報紙了解社會,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 (二)、再結合課文中講得讀報方法的句子6——7小節,朗讀并談談自己讀報的真實體會。 (三)、請學生自我簡要地概括和歸納一下學習本課的重點收獲:懂得了什么?學會了什么? (四)、了解課文的寫作特色 1、全文用了不少問句,比如:“報紙竟有這么大的魔力嗎?”“報紙上有什么東西這樣令人著迷?”等,這些放在自然段的開頭的問句,揭示了這一自然段的主要內容,也提醒了讀者對這一問題的注意。 2、最后一個自然段總結全文,發出號召,點明寫作本文的用意。 (五)、教師范讀課文,并分別對學生所讀和所做交流做一個簡短的總結。 三、拓展與實踐活動。 (一)你認為你所讀哪些報紙哪些內容是特別值得記住的?再挑選一下做好記號并準備把你最近看過一則感興趣的文章給大家介紹。 (二)回家后把你喜歡和感興趣的內容剪下來貼到一個本子上或一張紙上,并加以心得批注寫成讀書筆記或辦成小報,參加班內板報競賽活動。 (三)從現在起,你也可以試著把班上的事仿寫成消息或通訊報道稿,投到紅領巾廣播站去。 板書: 讀報的重要 幾乎與吃飯一樣必不可少 如何讀報 先瀏覽,再細讀 養成讀報的好習慣 受益終身 教師的親身感受和榜樣作用更能激起學生對讀報的熱愛。 共同研究有效課堂的教學方法,把語文教學引向社會化。在評頭論足中各自都有收獲。培養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這篇文章內容淺顯,可以小組探究,可以個人自學,可以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進行自學,引導學生充分理解課文所要闡明的意思。充分發揮學習的自主性。 寫作的技巧應滲透在每節課中,而不是到作文課上解決。 一個好習慣的養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長期的堅持。課后可以階段性地開展相應的語文實踐活動,才能將讀書的好習慣進一步深入下去。 教后反思
友情鏈接推薦閱讀:附閱讀的多種方法一、報題閱讀法 報紙的文章標題,等于報紙的眼睛。閱讀報紙的題目,往往能較快地了解作者、編輯的意圖,明確文章要表達的內容。瀏覽標題后,要根據自己的興趣和需要,有選擇地讀一部分。讀報先讀題,是一種節省時間的方法,值得提倡。二、粗讀、細讀結合法 粗讀,即瀏覽,主要是擴大知識面,捕捉需要精讀的文章。細讀,就是精讀,對一些重要的閱讀材料,應該逐字逐句琢磨,逐段逐節咀嚼,仔細地了解它的內容、思路等。這樣點面結合,即省時且效果好。三、剪貼法 剪報的范圍可根據自己學習、生活的需要和個人興趣而定。剪下后,要注明報紙的名稱和日期。貼報有幾種方式。如剪后放在紙盒內。到一定階段,再分門別類地貼在舊練習本或舊雜志上。也可邊剪邊貼,手邊準備一些十六開的白紙,剪下就貼在紙上,每張紙貼一篇,日后分門別類裝訂,另編目錄。報紙剪貼后,要常常翻閱整理。四、資料摘錄法 有些文章的片斷、精彩語句、出色的標題,一些有用的事實、數據等,因其比較短小,不一定剪下,可抄在筆記本或卡片上。摘錄時要注明出處,以便日后查對。五、讀寫結合法 讀報后,寫些讀后感,對報紙寫點書面意見,模仿報上的文章練習寫作,給報社投稿,都是讀報寫作相結合的有效形式。讀報時,注意積累詞匯,學習寫作,研究他人文章思路,學會思考問題的方法。這也是讀寫結合的有效途徑。
六、小組讀報法 可以找三五個志同道合的同學,組成讀報小組。活動形式有幾種:(1)定期交流心理,討論報上提出的問題。各抒己見,集思廣益,以討論促讀報;(2)開展讀報知識小測驗。輪流出題,大家回答,在回答中促進讀報;(3)交流剪報或摘報資料,互通有無,相互補充;開展評報活動,討論哪些文章好,哪些不好,哪些版面編得活潑,哪些地方有差錯,還可以寫成意見稿,寄給報社。
《養成讀報的好習慣》教學設計 篇5
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理解詞語的意思。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知道讀報的好處一級如何讀報。聯系上下文,理解重點語句。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
3.懂得為什么要養成讀報的好習慣以及怎樣才能養成讀報的好習慣。
重點難點:
1.聯系上下文,理解重點語句。
2.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
3.懂得為什么要養成讀報的好習慣以及怎樣才能養成讀報的好習慣。
教學時數:
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理解詞語的.意思。
2.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
4.懂得為什么要養成讀報的好習慣以及怎樣才能養成讀報的好習慣。
教學過程:
一、初讀課文,感知內容
1.初讀課文,了解內容。
要求讀準生字的讀音,理解詞語的意思,讀通全文。
2.讀準字音
3.理解下列詞語。
魔力:比喻使人著迷的吸引力。
息息相通:呼吸相通。比喻彼此意氣相投,親密無間。
回腸蕩氣:形容文章、樂曲等十分動人。
充溢:充滿;流露。
佳肴:精美的菜肴。
陶冶:燒制陶器和冶煉金屬。比喻給人的思想、性格以有益的影響。
二、朗讀課文,為課文分段
第一段(第1至第3自然段):每天讀報的好處。
第二段(第4、5自然段):怎樣讀報。
第三段(第6、7自然段)讀報的收益。
1.學習第一段。
(1)讀第1自然段,思考:這段寫了什么?
出示句子:原來讀報讀得著迷了,把鍋里的佳肴忘到九霄云外,雞鴨魚肉變成了一堆黑炭。
①你從“九霄云外”這個詞體會到什么?
(寫出了讀報著迷的程度,也說明報紙作為人的一種精神需求,有時會超出人對物質的需求。)
②想這樣的人和事,在你們身邊有嗎?
(2)仔細品讀第2自然段,體會“看報看到上癮的程度”。
(3)學習第3自然段,思考:報紙上有什么東西令人著迷呢?
出示句子:
“這樣,報紙就天天有新內容,每天都會使你有新的感受,給你新的啟發。”
(這里連用了三個“新”,第一個“新”表示報紙的時效性,緊跟時代和社會,后兩個“新”說明人們不斷地通過報紙了解社會,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
2.學習第二、三段。
(1)用直線會出描寫讀報方法的句子。
(2)找出讀報紙要注意的事情。
(3)討論:經常讀報有哪些好處?
三、朗讀全文,了解課文的寫作特色
1.全文用了不少問句,比如:“報紙競有這么大的魔力嗎?”“報紙上有什么東西這樣令人著迷呢?”這些放在自然段開頭的問句,揭示了這一自然段的主要內容,也提醒了堵住對這一問題的注意。
2.篇末點題。
3.最后一個自然段總結全文,發出號召,點名寫作本文的用意。
《養成讀報的好習慣》教學設計 篇6
一、教材分析:
這是一篇介紹讀報常識和讀報方法的課文。主要介紹了讀報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讀報,希望人們養成讀報的好習慣。全文共七個自然段。第一至三自然段從日常的生活現象入手,提出并回答兩個問題——“報紙竟有這么大的魔力嗎?”和“報紙上有什么東西這樣令人著迷呢?”,介紹了讀報的重要性。
第四至第五自然段寫怎樣讀報,讀報既要講方法又要講文明。
第六、七自然段說明勤讀報、會讀報的好習慣使人受益,應該從小養成。
二、學情分析:
本文內容淺顯,可由學生自由完成學習。
三、教學要求:知道讀報的好處以及如何讀報。懂得為什么要養成讀報的好習慣以及怎樣才能養成讀報的好習慣。
四、教學重難點:養成讀報的好習慣。
五、課時安排1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知道讀報的好處以及如何讀報。
2.懂得為什么要養成讀報的好習慣以及怎樣才能養成讀報的好習慣。
重點難點:
怎樣才能養成讀報的好習慣。
教學準備
自學課文:
1.讀課文,劃出生字詞,讀準字音,完成語文書上的描紅。
2.再讀課文,不理解的字詞,借助字典并聯系上下文理解意思。
3.想想全文共寫了幾個方面的內容,嘗試文后的思考題說一說。
4.質疑問難,提出不理解的問題。
教學過程
一、自學課文。
1.通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
2.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二、了解全文的結構,整體感知課文
1.了解結構。
第一段(1——3自然段):每天讀報的好處。
第二段(4——5自然段):怎樣讀報〉
第三段(6——7自然段):讀報的收益。
2.大家交流讀報的好處以及收益。
3.理解:
(1)原來讀報讀得著迷了,把鍋里煮的佳肴忘到九霄云外,雞鴨魚肉變成了一堆黑炭。
寫出了讀報入迷的程度,也說明報紙作為人的一種精神需求,有時會超出人對物質的需求。
(2)這樣,報紙就天天有新內容,每天都會給你新的感受,新的啟示。
這里連用了三個“新”字,第一個“新”表示報紙的時效快,緊跟時代和社會,后兩個“新”說明人們不斷地通過報紙了解社會,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
三、了解課文的寫作特色
1.全文用了不少問句,比如:“報紙竟有這么大的魔力嗎?”“報紙上有什么東西這樣令人著迷?”等,這些放在自然段的開頭的問句,揭示了這一自然段的主要內容,也提醒了讀者對這一問題的注意。
2.篇末點題。
3.最后一個自然段總結全文,發出號召,點明寫作本文的用意。
四、學生交流平時讀報的一些經驗。
五:板書設計:
讀報的重要 幾乎與吃飯一樣必不可少
如何讀報 先瀏覽,再細讀
養成讀報的好習慣 受益終身
教學后記
一些學生對讀報以前并不重視,通過學習本課,很多同學都有了一個新的認識,覺得應該養成讀報的好習慣,注重平時知識的積累。
《養成讀報的好習慣》教學設計 篇7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知道讀報的好處以及如何讀報。
3、懂得為什么要養成讀報的好習慣以及怎樣才能養成讀報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難點:
養成讀報的好習慣。
教學準備: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生活里沒有書籍,就像沒有陽光;智慧里沒有書籍,就像鳥兒沒有翅膀。作為21世紀的小學生,我們不僅需要讀好課內的書,還要去讀課外的書,去讀報紙。你讀過哪些報紙?
揭示課題:養成讀報的好習慣。
二、初讀課文,讀準確。
自由讀文,讀準確、通順。
指名逐段朗讀課文,正音。
三、自學課文,讀明白。
(一)出示自學要求
1、自讀課文,了解部分詞語。
2、默讀課文,想想課文講了哪幾方面的內容。
學生圍繞重點自學,教師巡視,并適當指導、點撥。
(二)班內交流讀書體會。
1、指名說出自己理解到的詞語。
2、說說課文講了哪些內容,理清文章的條理。
四、再讀課文,讀透徹。
1、出示要求:輕聲文,品味你喜歡的句段,看有什么新收獲新發現,寫出自己的見解。
學生按要求自讀品悟。
2、交流讀書心得。
答案預設:
文章內容(略)。
寫作特色:
(1)全文用了不少問句,比如:“報紙竟有這么大的魔力嗎?”“報紙上有什么東西這樣令人著迷呢?”等,這些放在自然段的開頭的問句,揭示了這一自然段的主要內容,也提醒了讀者對這一問題的注意。
(2)篇末點題。最后一個自然段總結全文,發出號召,點明寫作本文的用意。
五、延伸運用。
試說:明明不愛讀報,你該如何勸他呢?
向同學介紹一種讀報的方法。
同學們,播種一個習慣,你會收獲一種個性;播種一個個性,你會收獲一種命運。養成讀報的好習慣,掌握天下大事,成就精彩人生!
板書設計:
養成讀報
1、讀報的重要性的好習慣
2、讀報的方法
3、養成好習慣
《養成讀報的好習慣》教學設計 篇8
這是一篇緊扣“讀報”的說明文。
本文描述說明了報紙帶給我們的巨大誘惑力,具體介紹了如何讀報的正確方法,指出了養成讀報的好習慣的必要性,具有很強的感染力。
雖然報紙的誘惑力很大,但是看現在的小學生,有幾個喜歡讀報呢?學習本文,不在于懂得讀報的重要,而是讓學生真正養成讀報的好習慣。
因為本文是一篇獨立閱讀課文,所以要求學生自學。
課堂上,我出示了幾個問題:
(1)為什么要讀報?
(2)怎樣讀報?
(3)讀報有什么好處?
(4)讀報時要注意些什么?
并給足時間讓自主學生學習課文,通過問題引領,學生有了學習的目標,學習起來有的放失。
在學生自主學習的基礎上,我還安排了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說說:你最喜歡讀什么報紙?你平常喜歡讀哪幾個欄目的文章?這樣圍繞讀報這個主題,將讀和說的實踐活動有機結合起來,突出了語文能力訓練綜合化的特點。
《養成讀報的好習慣》教學設計 篇9
教材依據:蘇教版語文第十一冊第25課。這是一篇介紹讀報常識和讀報方法的課文。
教學要求:1、通過閱讀本文,認識讀報的重要性,了解讀報的基本方法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說出課文所講的主要意思,在今后生活中養成讀報的好習慣不。
教學重難點:懂得讀報的好處,學會讀報的方法。
課時設計:一課時
教學設計:(根據“三步四環”教學方法要領與步驟)
教學過程:
一、
教師設計晚上自學題。(并不講明天要上25課)
1、
要求學生每人買一份五角錢的《十堰晚報》或其它報紙均可。
2、
回家后按下列要求完成作業(半小時):
(1)
這份報紙共有多少版?怎樣折疊排放的?為什么要這樣排放?想想。
(2)
共有多少種版面標題?按先后順序分為幾大類型?列出標題來。
(3)
第一版與其它版的設計有什么不同?仔細找出不同點想一想為什么。
(4)
你看這份報紙時,覺得怎樣看既快又有收獲,寫一寫方法。
(5)
你讀了這份報紙后,最感興趣的是什么?收獲最大的是什么內容?畫住并批注一下。
(6)
你認為讀報對你有什么好處?準備一個簡要的談話提綱。
二、(正課時)先交流,再引導,后學文與談體會。
1、學生互相交流昨晚讀報作業。教師巡視中傾聽學生發言,將失誤之處默記于心。
(1)分學習小組交流各自讀報做題情況,小組長作記錄。
(2)小組內全體同學先集中情況,歸納出幾點后,再推選一生代表本組進行全班交流。
(3)教師根據各組交流情況和聽到的失誤點進行肯定成功之基礎上的點撥,點到即止,問題留給學生自行解決。
2、對昨晚讀報收獲有了明確的認識的基礎上,讓學生帶著讀報的實際進入25課的自學。
(1)帶著心中的成敗、疑問去讀課文,不懂的字詞查一查,結合課文理解一下意思。
(2)邊讀課文,邊在課文中批注本課所講的主要內容與自己學習心得。
(3)結合課文中“九霄云外”、“名人名言”、“回腸蕩氣”等重點詞語,先朗讀相關課文1——3小節然后談一談自己讀報中的實際感受。
(4)再結合課文中講得讀報方法的句子6——7小節,朗讀并談談自己讀報的真實體會。
3、請學生自我簡要地概括和歸納一下學習本課的重點收獲:懂得了什么?學會了什么?
4、教師范讀課文,并分別對學生所讀和啊所做交流做一個簡短的總結。
三、拓展與深化練習。
(1)你認為你所讀報紙那些內容是特別值得記住的?再挑選一下做好記號。
(2)回家后把你喜歡和感興趣的內容剪下來貼到一個本子上或一張紙上,并加以心得批注。辦成小報,參加班內板報競賽活動。
(3)從現在起,你也可以試著把班上的事仿寫成消息或通訊報道稿,投到紅領巾廣播站去。
(教學設計完)
說明:
本設計目的在于:1、供大家評議,在評頭論足中各自都有收獲。
2、為拋磚引玉,繼續改進“三步四環”教學方法。
3、共同研究有效課堂教學方法,把語文教學引向社會化。
《養成讀報的好習慣》教學設計 篇10
作者:wks
教學要求:
1、知道讀報的好處以及如何讀報。
2、懂得為什么要養成讀報的好習慣以及怎樣才能養成讀報的好習慣。
教學過程 :
一、自學課文。
1、通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
2、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二、了解全文的結構,整體感知課文
1、了解結構。
第一段(1——3自然段):每天讀報的好處。
第二段(4——5自然段):怎樣讀報〉
第三段(6——7自然段):讀報的收益。
2、大家交流讀報的好處以及收益。
3、理解:
(1)原來讀報讀得著迷了,把鍋里煮的佳肴忘到九霄云外,雞鴨魚肉變成了一堆黑炭。
寫出了讀報入迷的程度,也說明報紙作為人的一種精神需求,有時會超出人對物質的需求。
(2)這樣,報紙就天天有新內容,每天都會給你新的感受,新的啟示。
這里連用了三個“新”字,第一個“新”表示報紙的時效快,緊跟時代和社會,后兩個“新”說明人們不斷地通過報紙了解社會,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
三、了解課文的寫作特色
1、全文用了不少問句,比如:“報紙竟有這么大的魔力嗎?”“報紙上有什么東西這樣令人著迷?”等,這些放在自然段的開頭的問句,揭示了這一自然段的主要內容,也提醒了讀者對這一問題的注意。
2、篇末點題。
3、最后一個自然段總結全文,發出號召,點明寫作本文的用意。
《養成讀報的好習慣》教學設計 篇11
[教學目標]
懂得讀報的好處,學會讀報的方法,養成每天讀報,勤于積累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具準備及輔助活動
[主要板書計劃]
讀報的重要 幾乎與吃飯一樣必不可少
如何讀報 先瀏覽,再細讀
養成讀報的好習慣 受益終身
[作業設計、安排]
[課內] 組詞
[課外] 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新課
二、指導
1、自讀課文,了解部分詞語
2、指名逐段讀課文,說說每一自然段的意思,討論給課文分段
三、學習課文
1、學習第一段
(1)指讀,思考寫了什么?
(2)出示:原來讀報讀得著迷了,把鍋里煮的佳肴忘到了九霄云外,雞鴨魚肉變成了一堆黑炭。
理解“九霄云外”,從這個詞體會到什么?
像這樣的人和事,你們身邊有嗎?
(3)引讀第二自然段,體會“看報看到上癮的程度”
(4)學習第三自然段,思考:報紙上有什么東西令人著迷呢?
2、學習第二段
畫出寫讀報方法的句子。
找出讀報紙要注意的事情。
3、學習第三段
討論:經常讀報有哪些好處?
三、朗讀全文,總結全文。
實踐活動
開展“報紙剪貼”讀報評報活動。
教后感:
這篇文章很有實用性,從讀報的好處和讀報的方法兩方面進行了敘述。在教學時不僅要讓他們了解讀書的必要性,還讓學生結合讀書小組,制定讀書計劃,進行讀書競賽,寫好讀書心得,切實落實讀書活動。還要求學生養成讀報的習慣。
《養成讀報的好習慣》教學設計 篇12
學習內容
25、養成讀報的好習慣 (第_1_課時)
學習目標
懂得讀報的好處,學會讀報的方法,養成每天讀報,勤于積累的好習慣。
學習過程
一、學情調查
1、找出文中的生字詞讀一讀。
2、讀報有哪些好處?
二、學習板塊(一)
(一)合作探究
學習引導
1、自讀課文,了解部分詞語
2、指名逐段讀課文,說說每一自然段的意思,討論給課文分段
(二)展示交流
1、學生讀課文,說說文中有哪些詞語運用的比較好。
2、讓學生說說每一自然段的意思,并匯報課文可以分為幾層?
三、學習板塊(二)
(一)合作探究——學習第一段
學習引導:
1、學習第一段
(1)指讀,思考寫了什么?
(2)出示:原來讀報讀得著迷了,把鍋里煮的佳肴忘到了九霄云外,雞鴨魚肉變成了一堆黑炭。
理解“九霄云外”,從這個詞體會到什么?
像這樣的人和事,你們身邊有嗎?
(3)引讀第二自然段,體會“看報看到上癮的程度”
(4)學習第三自然段,思考:報紙上有什么東西令人著迷呢?
2、學習第二段
畫出寫讀報方法的句子。
找出讀報紙要注意的事情。
3、學習第三段
討論:經常讀報有哪些好處?
三、朗讀全文,總結全文。
實踐活動
開展“報紙剪貼”讀報評報活動。
(二)展示交流
1、報紙上有那些東西令人著迷?2、經常讀報有哪些好處?
四、達標檢測
一、根據意思寫詞語:
1、形容文章、樂曲等十分動人。( )
2、比喻花樣繁多或變化多端。( )
3、接連不斷地出現,沒有窮盡。
4、形容遠得無影無蹤。( )
二、在括號里填上合適的詞語:
( )的消息( )的新聞( )的故事
( )的知識( )的讀者( )的習慣
開闊( )陶冶( )積累( )
五、總結提升
看來讀報的好處的確很多,所以我們從小就要養成養成每天讀報,勤于積累的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