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孩子自主做事和自我管理的好習慣
三、管理好自己的情緒。
雖然在親子溝通課時,情緒已經得到了控制,但時不是還是會發火,因為物品管理或寫作業時遇到不會的題時會著急,誰的話也不聽,脾氣非常不好,所以會經常用冷處理的方法,等到情緒釋放后,再去解決問題,進行引導。原來就聽過在國外的例子,孩子發脾氣時,爸爸讓孩子在蘺芭上釘上一顆釘子,等到釘子釘完后,脾氣也發泄得差不多了,后來,爸爸提出只要控制了發脾氣,就把釘子拔下來一顆,這樣孩子會覺得拔釘子比釘釘子還要費勁,還不如不發脾氣了,慢慢的就不再發脾氣了,而且釘子雖然拔掉了,但是蘺芭上會永久的留下一個洞,這也意味著發脾氣對人的傷害也會是永久的。方法是有了,但一直沒有找到合適的東西去替代,曾經用過一張紙,采用劃線的辦法,沒有堅持下來,老師課中所講用粘貼的方法是可以借鑒的,準備去實施。錄像中有一句話讓我印像深刻:“能控制情緒的人,要比拿下午一座城市的人要偉大,發怒是自我毀傷,毫無用處,需要自己去克服的。”
四、管理好自己的物品
許多負面情緒,都是因物口管理不當,丟三落四的問題,東西找不到,又不認真去找,越來越著急,才會產生不好的負責情緒,所以應當從問題的源頭入手,就是管理好自己的物品,通過周六的整理書架,已經感到了勞動帶來的充實與快樂,這周從學習用具著手,1、用完的東西放回原處,然后再拿另外需要用的;2、寫完一項作業,把相關的書和本放到書包中,做到桌面整潔;3、全部寫完后,整理書包及桌面,把第二天要用的東西與書包放在一起;4、睡前要把第二天穿的衣服準備好。通過近期的逐步實施,效果還是不錯的,基本上能按要求進行,但必須要有毅力,讓孩子長期堅持下去,形成一種固定的模式。
讓孩子學會自主做事和自我管理,培養孩子的耐心、毅力、自控能力,會在孩子在今后的成長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讓孩子們都能成為有愛心、有責任心、能夠抵御住種種誘惑、積極向上的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