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更好的與孩子溝通
如何培養好自己的孩子,如何能與自己的孩子暢通無阻的溝通交流,是每個家庭、每位家長所熱心關注的問題,而這也是現今社會環境下一個很棘手的問題。家長在與孩子溝通時,應該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態,要喜歡自己的孩子,無條件接納孩子,特別是在兒童時期,相信孩子是一個已經長大的,有一定能力的,能解決好生活和學習中各種各樣問題,能克服各種困難的人,建立起和孩子良好的情感關系。這樣才能為和孩子有效的溝通建立良好的基礎。不要對孩子過于溺愛,相信孩子是有能力的。不管孩子多小,他都是具備一定的能力,當孩子有能力去做一件事情時,家長應該相信自己的孩子,放手讓孩子去做。其實跟孩子溝通的目的,就是讓孩子能做事,增強孩子的能力和自信,發展孩子的責任感。
孩子是一個獨立的、自主的個體,對于父母來說,孩子和你們是平等的。孩子是一個成長中的個體,他們有自己的想法和獨特的創新能力,他們和家長們是相互平等的關系。很多家長總認為自己是什么都懂的人,而孩子是什么都不懂的人,孩子只有被動的接受家長給予的信息才是好孩子。于是,家長就會在不自覺的狀態下變成了孩子的批評者、教育者和訓導者。這樣的關系,在與孩子的溝通中就很容易激發孩子的反抗,從而失去溝通的意義。
家長要相信人是應該相互尊重的,對于孩子來說,也是要相互尊重的。孩子也是人,也是有思想,有個性的人,父母應該像尊重別人一樣去尊重孩子,尊重孩子的想法,孩子只有感受到了尊重,才能學會去尊重別人,在互相尊重的氛圍里,和孩子的溝通才是有效的。
家長要欣賞孩子的優點,也要有勇氣接受孩子的缺點。人非圣賢,孰能無錯。對于孩子來說,更是如此。很多家長總是想把孩子培養成一個完美的人,容不下孩子的一絲缺點,總是把注意力焦中到孩子的缺點上,總是想辦法讓孩子去改正這些缺點,于是溝通的焦點就變成了對孩子的苦口婆心。有勇氣去接受孩子的缺點,既使是要給孩子一些建設性的意見,也要先對孩子的優點進行肯定和表揚,再以商量式的口氣跟孩子溝通,這樣的溝通,孩子就能去接受和改變。
父母要相信每個人都是有用的,所有的孩子都是有用的。相信孩子是個有用的人,進行與孩子的溝通,就會發現孩子的獨創性,因為你相信孩子是有用的,孩子就能有信心去做事情,就能自己去面對自己應該承擔的責任。在溝通中孩子能感受到父母的鼓勵,同時也增進了親子關系,達到良好的溝通效果。
總之,在與孩子溝通時,父母應該注意放下自己大人的身份,多傾聽孩子的想法,盡量清晰、準確、生動地表達意見,少用命令或責備的口氣,多商量,體現出民主協商、平等尊重的精神,相信孩子,放手讓孩子去做,相信你的孩子是很愿意和你們多溝通和交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