溝通使我們更近了
據調查有不少學生迷戀上網,玩電子游戲、玩網上結婚、上聊天室交朋友等等。有的上課睡覺、早退、遲到,甚至曠課,其直接原因大都與對網絡的迷戀有關。家長、老師為此憂心忡忡,“談網色變”。為了阻止學生上網,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學生與家長、老師的對立,教育教學效果反而更差。該如何引導學生正確運用網絡呢?第一節課在做自我介紹的時候,我有意告訴學生,和許多人一樣,我也喜歡上網。也許當時這是個較時髦、敏感的話題,我注意到不少學生顯出很感興趣的樣子,師生的距離也一下縮短了,一下課四年三班的一名男生就把他上網的網址給了我。從此便以學生喜歡的方式,節日里給他們送上祝福,表揚學習有進步的同學,善意地提醒某某同學又開始遲到、上課又睡覺了。漸漸地,同學們信任我,并喜歡上這位與他們有著共同愛好、共同語言的大朋友。通過網絡我們的心完全沒有距離。
同學們上網的熱情依然不減,但更多的是按我的提議在網上獲取書本上、課
堂里所學不到的知識。
這就是通過網絡,我與同學們結下的師生情。
“水能載舟,亦可覆舟。”網絡也一樣,有它積極的一面,也有消極的一面,關鍵是如何引導。一位偉人說得好:“你有一個蘋果,我有一個蘋果,我們交換后,各自仍只有一個蘋果。你有一種思想,我有一種思想,交換后,我們都有兩種思想。”如果能多渠道地與學生多溝通,讓學生沒有顧忌地展現出自己,那么他們將獲得更多。知識無所不在,只有當我們真正在自己心中形成教育理念的時候,才能真正做到“以人為本”,一切從學生實際出發,促使學生全面發展。
從網絡互動模式來看,主要有以下幾個因素:
一、有利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精神,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這是由于此模式利用網絡手段,給學生以更大的自由支配空間,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掌握主動權。
二、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該模式的核心,是讓學生真正作為主體參與教學活動,使學生動腦、動手、動眼、動情,從認知、情感和行為上都能積極投入到學習過程中去,探索新知識、獲取方法、獲得體驗,增長智慧和提高能力。
三、有利于創建民主和諧的學習氛圍,改善師生關系。
教師不再是課堂的“主宰”而是過程的組織者、輔導者和服務者,學生也不再是被動的知識“接受者”,而是成為學習的主人。
四、有利于個性的發展,促進學生的個性品質的成熟發展和潛能的開發。
在網絡環境下,教師可以與學生實現多種形式的對話,如對學習能力弱的學生采取專門講解,對自制能力差的學生采取必要的約束,對學習水平高的學生采取擴充學習內容等辦法,這樣有利于個別輔導和因材施教。使學生都能獲得最佳的學習效果。
五、有利于發揮小組合作學習的作用。
利用網絡互動,采取分組討論、分組學習、分組考試等形式,增加學生之間的信息交流,相互啟發,拓展思維的深度和廣度,培養團結協作精神。
六、有利于提高學生應用信息技術的能力。
應用信息技術可以輔助學生對其他學科的學習,既擴大知識面又能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使學生夠適應信息社會發展的需求。
七、有利于提高教師的業務素質。
由于網絡互動教學模式,要求教師不但要有一定的計算機網絡知識,更要有豐富的本專業知識和教育教學理論知識,才能游刃有余熟練駕馭課堂教學,另外該模式下的教學靈活性大,教學過程中有寬松的環境,可操作難度大,因此更有利于教師教學藝術性的展現和創造性的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