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心得--我在育兒路上的一點體會
育兒心得--我在育兒路上的一點體會要說我的育兒心得,大家都初為人母,一切都在摸索中。孩子一天天長大,我也和她一起慢慢成長,怎樣理解孩子,感受孩子,引導孩子,讓孩子健康的成長,也成為非常重要的問題。
一、習慣養成
人常說,好的習慣收益終生,不管是在生活還是學習還是行為上都是這樣。
在陽陽3歲的時候,她每晚還是要喝著牛奶入睡,即便是刷了牙也一定還是要嘴巴里享受著奶嘴的感覺入睡,直到看到她牙齒泛起的點點黃色,我們也都開始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爸爸想了個主意,買來利樂包的純牛奶,先跟她講清楚這個是替代奶粉的,喝完了要刷牙,然后躺床上就直接睡了。
第一天進展的不錯,第二天她就有點反抗,第三天還是有些反抗,接著第四天,第五天就忽然不反抗了。就這樣在我們堅持了一周的時間,她改掉了她睡前躺床上喝牛奶的習慣,也糾正了刷牙和喝牛奶的順序,直到現在這個習慣一直保持的非常好。
堅持不懈,嚴格要求。習慣不是一朝一夕養成的,他是長期在固定時間做著相同的事。所以需要我們幫助孩子堅持不懈,持之以恒。隨著日積月累,慢慢養成習慣,習慣就成自然了。今兒東,明兒西,今天這樣,明天那樣,就可能什么習慣也養不成。久而久之,這也成了習慣。
二、自己的事情盡量自己做
我們都知道要培養孩子自理的能力,自理能力也會影響她的一生。在孩子很小的時候自理某種意義上也是對大腦的一種鍛煉。
陽陽從8個多月自己能用手抓東西可以坐的時候,每每吃飯,我都給她洗干凈小手,放進餐椅,餐盤洗干凈就成了她的飯碗,所有的飯都是通過手來完成放進嘴巴里,每每吃完飯,需要做大量的“清理現場”的工作。但是每每看到她滿足的吃完依依呀呀的時候,再做什么大量的“清理現場”也沒覺得是個事。
這些影響了陽陽在剛進入幼兒園就能很快適應幼兒園自己吃飯的事情。其它穿衣服,自己上衛生間,自己把座位的小椅子放好等等在幼兒園也很快在老師的指導下完成的很好。她自己再做其他事情,我們鼓勵他慢慢完成,她每每完成后都很開心,信心也大增不少。
三、孩子是自己的鏡子
在孩子身上可以折射出父母的一面,盡管我們不一定做得盡善盡美,但我們努力在一點一滴的小事上給孩子以有益的影響。
有人說: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課堂,父母是人生的第一任教師。父母是對孩子影響最先、最深的人,是孩子模仿最早、最多的形象。
陽陽因為看電視經常跟我們發生爭執,我們會告訴他,看多了對眼睛不好等等。每次規定了時間結束后關機。等家里其他人看電視的時候陽也會說對眼睛不好,怎么還看電視啊,關機了吧。
可見,孩子們常常把自己的行為與父母相對照,甚至父母行為中的某些失當之處,也往往會成為一些孩子開脫自己錯誤。孩子既可以從父母身上學到優點,又可以學到缺點。所以我們以身做責,從自己開始,有錯誤一定在孩子面前勇于承認自己的錯誤。
四、情緒疏導
孩子和我們一樣,是獨立的個體,有自己的認識世界的方法和態度。與快樂產生、滿足的積極情緒一樣,孩子當然也會產生種種煩惱、憤怒等不良情緒。要想孩子成為情緒的主人,首先我們就該接受孩子的各種情緒。感同深受,尊重、同情她,才能有效地幫助她。
春節家里來了客人,我把電視聲音調小了點。陽陽因為電視聲音放小了她聽不到,大發脾氣和哭,我拉她到臥室,先聽她講為什么,然后理解她聽不到很難受,然后跟她一起想解決辦法,她怎么都聽不進去,這時候只能冷靜后再來處理。過了一陣,我再找她,她自己說那我放大一點聲音但是不太大行不行,我當然同意她的想法。這時我繼續跟她把之前沒講完的道理再說一次,告訴她為什么來了客人要把電視聲音調小等等。她點頭表示接受,情緒得到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