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心得 -親自帶寶貝
三:接納與尊重
真正的尊重絕對不僅僅是蹲下來聽孩子講話這么簡單,美國著名心理學家馬斯洛曾提出層次論---人的需求由低到高分別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愛與歸屬感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實現。最基本的需求是生理需求,吃喝溫飽。這個需求層次滿足了,就會有安全感,可以保護自己不受傷害。在往上,就是愛和歸屬感,會去愛別人,也享受別人的愛。基于這個,才會成長尊重。每個人的需求都需要心理上的滿足,才能往上升華。
在現實生活中,這個需求層次金字塔藏在我們的心里,有的人終其一生都在第一需求層次上打轉,我們的孩子卻能在很小的時候就達到愛與歸屬,甚至是尊重的層次。
客觀上我們要尊重孩子的生理心理發展規律,主觀上要信任孩子、接納孩子,理解孩子的感受,知道孩子在想什么,需要什么,跟他“感同身受”。我覺得,我們需要做的----不是把過都的精力放在滿足孩子的生理需求上。我之前犯過一種錯誤,就是按照書上說吃的量還不夠,所以不斷地對兒暗示他沒有吃飽。兒的心理上就無法達到“我吃飽的狀態,”他自己就很難突破生理需求層次。如果我們尊重孩子的真實的生理需求狀態,他們就很容易超脫低層次的狀態,去思考和探索,進行智力和精神方面的發展。比如學習如何保護自己不受傷害,發展照顧自己的能力。獨立能力強了以后,把能力擴散到照顧別人,愛爸爸媽媽、家人,然后發展出尊重.........
四:保護愛好
愛上一樣東西,然后不停地投入時間和熱情,滿足自己的好奇心,恐怕這是我們每個孩子都有的天性。
愛好是最好的學習動力。如果孩子對讀故事書感興趣,他們的認字速度和語感會更好;如果孩子對撿石頭感興趣,那么他對自然和幾何空間相關的科目顯然更感興趣。一個愛畫畫,愛音樂的孩子,將來會讓工作更具有藝術性,一個愛背數字的孩子,將來或許會成為數學高手.....把孩子的愛好變的更好玩。在興趣愛好上投入精力,讓孩子在某個領域處于絕對“領先地位”。其他孩子崇拜的神情、成人贊許的目光都會深深刻在孩子心理,讓他自我價值有著積極的判斷。能夠讓孩子更積極,更自信。
兒子喜歡所有的汽車,有段時間已經到了癡迷的狀態。睡覺吃飯都要讓他心愛的紅色小汽車放在旁邊。周末我們帶他去車城,參觀車展。讓他看到了爸爸媽媽對他的興趣也表現出了尋常的執著和熱情,這種濃烈的情緒極易讓兒受到感染。所以在他很小的時候就可以畫出很多不同類型的車子。
人生是場馬拉松,而不是百米沖刺。所以,當我們把目光放長遠,眼前的許多選擇也許就更明智了。如果我們能夠懷上一份對孩子的歉疚與敬畏,對社會的忐忑與責任,或許我們能夠更加謹慎地去決定,在繁雜多變的大環境里,究竟要給孩子的人生打一個怎樣的底色,如何在他們的生命初期,幫助他們確定航向。
陪伴他慢慢長大,給他很多很多的愛,讓他擁有自己的夢和靈。心懷敬畏,誠懇學習,審慎前進。我是這樣想的,您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