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心得:國學改變孩子一生
環境影響人的一生,在什么樣的環境里成長,孩子就會沾染什么樣的習氣。這個道理早在古代孟母就用三遷住所以給孩子好的環境告訴過我們了。我們做為家長都要很努力的去創設最好的環境給我們的孩子一個最好的成長空間,但在這喧囂的社會里,想要尋找一方心靈的凈土是何其艱難,所以我們很困惑,不知該怎么去給孩子建設心靈的家園。而正值我對孩子教育困惑時,正蒙學堂給我指了一條光明大道。身邊很多朋友的孩子都在青年志愿者協會辦的正蒙學堂里誦讀國學經典,孩子會背誦很多國學經典,同時也學會了做人的道理,無論年齡大小孩子們待人都謙謙有禮。看著孩子們的進步,更堅定了我送孩子去讀經的決心。而正值三班報名,我便報了名,再通過一個月的家長課堂學習后,孩子開始了試讀階段。而真正帶孩子去讀書的時候,才發現讀經既是對孩子的一種考驗,也是對家長的一種挑戰。學堂所在的位置很偏且路途很遠,無論嚴寒酷暑,我們都要做到風雨無阻。孩子在冬天沒有暖氣夏天沒有空調的教室里堅持一個半小時,也真是對毅力的一種鍛煉,也給這些在家里嬌生慣養的小皇帝里們上了很生動一課。當初我曾對孩子說,只要你能堅持下來,媽媽一定會陪著你堅持下來。其實想想這樣是自己推脫的一種想法,很感欣慰的是,我的孩子堅持的很好,所以我沒有辦法給自己的懶惰找借口。學堂所有大大小小的事宜都是所有家長來做,每個家長都各司其職,都是國學教育的參與者。我被安排當學堂的助教,幫助孩子們糾正坐姿,指讀方法,會帶著孩子們去廁所,把每一個孩子都當成自己的孩子來管教。我經常會在學堂院子里那高大的泡桐花開滿樹的時候,讓孩子在去廁所的路上慢下腳步,嗅著花香,去傾聽花語。感受那兩人難以合抱的大樹厚重的滄桑感,在落英繽紛的時節,把那些散落的花瓣收起來,重新埋在大樹下,讓她們更歸大樹的懷抱,感受化塵為土更護樹,在孩子的心里播灑愛的種子,讓愛的種子生根發芽。
學堂里孩子們書聲朗朗,在休息的間隙孩子們會坐下閉著眼睛沉浸古典音樂里,孩子可以聽流水,鳥鳴,聽風聽雨,孩子會在著音樂的海洋里徜徉,感受音樂帶給我們的身心愉悅。老師也會給孩子講二十四孝的故事,讓孩子在故事里學會如何去孝敬父母,去學會感恩。而在學堂外是討論熱烈的家長課堂,每個家長都把自己的育兒心得拿出來分享,也會把自己在教育過程中的困惑拿出來討論尋找答案,孩子們學到了知識,懂得了做人的道理,家長們也交到了朋友了。
學堂里不僅是誦讀經典,還會讓孩子們去參加社會實踐。學堂組織了很多有意義的社會實踐活動。在過年過節的時候會組織孩子們去慰問孤寡老人,給他們送去溫暖,讓孩子們感受與人為善;會在周末的時候去免費發放報紙,讓他們去接觸社會,學著與人交流溝通,體會給予的快樂;會在臘八節的時候,免費發放八寶粥,向人們講述臘八節的由來;會有端午節組織包粽子活動,讓孩子們體會動手的快樂等……這些實踐活動既鍛煉了孩子與社會的交流能力,也給孩子們接觸社會的機會。
孩子誦讀經典是一個學習過程,同時家長也是種學習的過程。雖然在孩子學習的過程中,也有朋友的質疑。會不會讓孩子總是禮讓,是不是會被人欺負。其實讓學習經典國學是讓孩子接受傳統文化的精華,讓孩子把一些東西全傳承下去,因為我堅信這些會讓孩子終身受益的東西。雖然知道一些國學經典,但要我通篇背誦卻是很難的,而在孩子學習的過程中,自己也在汲取著國學經典的營養。我會用國學中的一些做人做事的道理來規范自己日常的行為,做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在自己浮躁的心在誦讀經典中靜下來,努力提高自身的修養,和孩子們一起向這個社會提供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