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三年級語文《槐鄉的孩子》教案(精選12篇)
小學三年級語文《槐鄉的孩子》教案 篇1
一、教材簡析: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課文主要描寫了生活在槐鄉的孩子們采摘槐米的經過,贊美了槐鄉的孩子們純樸勤儉、吃苦耐勞的品質;雖然采摘槐米是辛苦的,孩子們卻從中獲得了快樂,他們的童年生活也因此變得豐富而充實。課文的語言樸實、輕快,帶有濃濃地鄉土氣;在作者的筆下,本來是辛苦的勞動,卻變得輕松和快樂。
二、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槐鄉孩子采槐花勞動的歡快。熟讀自己喜歡的句子。
2、了解槐鄉孩子采槐花的方法,和同學交流讀后的感受。引導學生從小樹立熱愛勞動的觀念。
3、培養獨立閱讀能力,體會一些詞句表情達意的作用。
三、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自己讀懂課文的內容,培養自讀能力,并使學生感受到勞動是快樂的。
四、課前準備:
查找槐樹的圖片及文字資料。
五、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在草地上玩耍、去野外登山會獲得許多的樂趣,但你有沒有品嘗過勞動的快樂?就有這么一群孩子,他們通過自己的勞動掙錢作學費,同樣生活得快快樂樂。那他們的快樂又是什么呢?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走進槐鄉,走進生活在那里的天真可愛的孩子們。(板書課題《槐鄉的孩子》)。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受。
1、教師配樂朗讀,學生邊聽邊想象畫面。
2、當我們沉醉于這如詩如畫的槐鄉風情中,此刻你最想說的一句話是什么?讓學生說出聽后的整體感受。
3、槐鄉獨特的風土人情令人陶醉,相信讀了課文你們一定會被槐鄉那獨特的風情所吸引。
(1)學生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生字新詞的讀音,較長的句子或者一下子讀不通順的句子反復讀幾遍。
(2)分成小組組織朗讀,出現的問題互相幫助糾正。
(三)細讀課文,理解感悟。
1、按自然段指名朗讀,教師相機糾正讀音。
2、槐鄉的槐樹(槐花)。
嘗試填空,并聯系課文中的重點詞句說說理由。學生交流,教師適時評價并小結:
槐鄉的槐花是美麗的。(八月,槐樹打了話苞,那花苞米粒般大小,散發著淡淡的清香,不仔細聞是聞不到的。)
槐鄉的'槐米是寶貴的。(槐米,可以入藥,還能做染料。)
3、槐鄉的孩子是的。你從課文中哪些詞句看出來?
嘗試填空,并聯系課文中的重點詞句說說理由。學生交流,教師適時評價并小結:
槐鄉的孩子是可愛的。
(1)他們勤勞懂事,從小就知道分擔父母的辛勞,不伸手向父母要錢,靠自己的勞動換取學費。
(2)他們吃苦耐勞,以苦為樂,有很強的自立精神。
(3)采摘槐米雖然非常辛苦,但是孩子們以苦為樂。
(4)槐鄉的孩子是快樂的。
(四)欣賞評價,深化感悟。
1、你喜歡課文中的哪些句子?有筆畫出來,多讀幾遍,然后全班交流。
2、通過課文的朗讀,我們認識了槐樹,認識了槐鄉的孩子,那么你有些什么感受呢?
3、說說心里話:你想做槐鄉的孩子嗎?為什么?小組討論,指名回答,暢所欲言。
4、引導小結:快樂不只是來自于休閑、享受,勞動中也有無窮的樂趣。同學們,讓我們也像槐鄉的孩子那樣去品嘗勞動的快樂吧!
(五)布置作業。
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槐鄉的孩子》這篇課文,文字優美、生動,字里行間處處洋溢清香,恰如文中槐米之香,絲絲縷縷,清淡不絕。本課的學習,我們就是在品味語言中感受槐鄉孩子的勤勞懂事、吃苦耐勞、以苦為樂等好品
開始,我就引導孩子們理解“槐鄉”,從而引出“橘鄉”、“魚米之鄉”,既理解“鄉”,又擴充了生活積累。在學到“八月,天多熱。”這句話的時候,我引導學生想象在炎熱的天氣里各種事物的表現,自己在最炎熱的時候的感受。通過調動孩子們的生活經驗,既讓他們體會到了槐鄉孩子的辛勞,也讓他們感受了那份快樂。
最精彩的環節是,讀了課文后,我讓孩子們談談對槐鄉的孩子的印象。學生嘰嘰喳喳就說開了:很勤勞──槐鄉的孩子可不怕熱,他們背著水葫蘆,帶著干糧,沒等云雀開口歌唱黎明,就已經爬上小山上了。天沒亮,他們就去摘槐米了;很自立、自強──不向爸爸媽媽伸手要錢,他們上學的錢是用槐米換來的;持之以恒──只要是晴天,孩子們又將投入到火熱的勞動;很勇敢──男孩敢爬那么高的樹;懂合作──男孩子爬樹削槐米,女孩子撿槐米;愛學習,通過勞動賺到錢就可以讀書,他們努力勞動,就是為了能讀上學讀書……
語文教學只有貼近生活,才能源頭活水不斷;語文教學只有貼近生活,才能顯得厚重和豐富;語文教學只有貼近生活,才能真正為學生所喜愛。這節課我覺得上的很輕松愉快,我相信我的學生也會有如我一樣的感覺。
小學三年級語文《槐鄉的孩子》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槐鄉孩子的歡快和勤勞。熟讀自己喜歡的句子。
2、了解槐鄉孩子采槐花的方法,引導學生從小樹立熱愛勞動的觀念。
3、培養獨立閱讀能力,體會一些詞句表情達意的作用。
課前準備:槐樹、槐花圖片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在草地上玩耍、去野外登山會獲得許多的樂趣,但你有沒有品嘗過勞動的快樂?就有這么一群孩子,他們通過自己的勞動掙錢作學費,同樣生活得快快樂樂。那他們的快樂又是什么呢?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走進槐鄉,走近生活在那里的天真可愛的孩子們。(板書課題《槐鄉的孩子》)。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受。
1、教師配樂朗讀,學生邊聽邊想象畫面。
2、當我們沉醉于這如詩如畫的槐鄉風情中,此刻你最想說的一句話是什么?讓學生說出聽后的整體感受。
3、槐鄉獨特的風土人情令人陶醉,相信讀了課文你們一定會被槐鄉那獨特的風情所吸引。
(1)學生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生字新詞的讀音,較長的句子或者一下子讀不通順的句子反復讀幾遍。 (2)分成小組組織朗讀,出現的問題互相幫助糾正。
(三)細讀課文,理解感悟。
1、按自然段指名朗讀,教師相機正音。
2、槐鄉的槐樹(槐花)。出示槐樹、槐花圖片課件。嘗試填空,并聯系課文中的重點詞句說說理由。學生交流,教師適時評價并小結: 槐鄉的槐花是美麗的。(八月,槐樹打了話苞,那花苞米粒般大小,散發著淡淡的清香,不仔細聞是聞不到的。) 槐鄉的槐米是寶貴的。(槐米,可以入藥,還能做染料。) 槐鄉的孩子是勤勞的。你從課文中哪些詞句看出來? 嘗試填空,并聯系課文中的重點詞句說說理由。學生交流,教師適時評價并小結:
槐鄉的孩子是可愛的。(1)他們勤勞懂事,從小就知道分擔父母的辛勞,不伸手向父母要錢,靠自己的勞動換取學費。
(2)他們吃苦耐勞,以苦為樂,有很強的自立精神。
(3)采摘槐米雖然非常辛苦,但是孩子們以苦為樂。
(4)槐鄉的孩子是快樂的。 ……
(四)欣賞評價,深化感悟。
1、你喜歡課文中的哪些句子?用筆畫出來,多讀幾遍,然后全班交流。 2、通過課文的朗讀,我們認識了槐樹,認識了槐鄉的孩子,那么你有些什么感受呢?
3、說說心里話:你想做槐鄉的孩子嗎?為什么?小組討論,指名回答,暢所欲言。
4、引導小結:快樂不只是來自于休閑、享受,勞動中也有無窮的樂趣。同學們,讓我們也像槐鄉的孩子那樣去品嘗勞動的快樂吧!
(五)作業設計。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2、填空。 ( )的歌聲 ( )的微笑
( )的勞動 ( )的槐米
( ) 的清香 ( )的鈎刀
小學三年級語文《槐鄉的孩子》教案 篇3
一、導入。
師:通過前面的學習,槐鄉的孩子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你們的眼里,這是一群怎樣的孩子呢?
師:槐鄉的孩子的課余生活雖然簡單,但卻十分快樂,在談到快樂時,他們首先想到的一定是那一棵棵槐樹。
(出示槐樹不同地方的圖片)
二、朋友。
1、師:(cai有槐花的槐樹圖片)大家看,老師把槐鄉孩子的最愛帶到了課堂上,讓我們一起走近他們。你看到了什么?
生:……
師:書中是怎樣寫槐樹的呢?請大家默讀課文的第二自然段。
師:(cai文本)誰來把課文中描寫槐樹的句子讀一讀。
生個別讀
減詞對比讀。
師:女同學一起來讀一讀。
師:清晨當孩子們推開家門,首先竄入眼簾的是那一棵棵槐樹;
當他們走在上學的山路上,隨著風兒,向他們打招呼的是——;
當他們來到運動場,勾住他們的衣角,要求和他們一起游戲的也是——;
那么,當他們還在什么時候,什么地方,槐樹也和他們相伴相依呢?
生:……
師:是呀!孩子們生活的分分秒秒,時時處處,槐樹都相伴左右,此時此刻,槐樹在孩子們的眼中心中,僅僅只是一種普普通通的植物嗎?(生答)他已經成了孩子們的——(朋友)。(板書:朋友)
三、親人
1、那高大挺拔的槐樹,那散發著淡淡清香的槐米給孩子們帶來了朋友般的溫暖,帶來了無限的快樂。不過,除了時時陪伴,槐樹給孩子們還帶來了快樂,看看課文第二自然段,誰知道了?
生:(學費)
師:哪句告訴你的?讀一讀。
師:想想你們的學費是誰給的?
生:……
四、玩伴
1、是呀,最思念的是那八月的槐鄉,八月的槐樹。可這是為什么呢?八月,天多熱。雞呀、狗呀、蟬呀,都熱得不得了,雞熱得……狗熱得……蟬熱得……你熱得……你熱得……
2、師:熱得只想吹吹空調,吃塊冰西瓜,可槐鄉的孩子們在干什么呢?請大家自由讀讀第三自然段,邊讀邊劃出來。
(生自由讀課文)
3、同桌讀讀劃的句子,并說說你感受到什么。
4、師:火熱的八月,槐鄉的孩子在干什么?
a 生:槐鄉的孩子可不怕熱,他們背著水葫蘆,帶著干糧,沒等云雀開口歌唱黎明,就已經爬到小山上去了。
b 男孩常常是爬到樹上,用長長的鉤刀一下又一下地削著槐米。
師:(指幾男生讀)(可以加上動作)
動作是怎樣的?可以說一說。
(男生齊讀)
c 師:女孩們,你們在干什么?
生:女孩有的彎腰撿著,兩條辮子像蜻蜓的翅膀,上下飛舞著;有的往籃里塞著槐米,頭一點一點的,像覓食的小鴨子。
師:這時,槐樹又成了孩子們最好的…… (玩伴)
因為槐樹,男孩女孩們團結協作,你削我撿,你撿我削,結成了深厚的……(友誼)這真是一棵棵友誼之樹。
5、師:那一棵棵槐樹是孩子們的天堂、孩子們的樂園,在樹上,在樹下,他們還會干什么呢?
6、就在這一陣陣歡聲笑語中,縷縷炊煙從村中升起,孩子們要回家了,文中有一個詞形容他們回家的樣子。(滿載而歸,出示這個句子)師:究竟載著什么呢?
生:
師:來,載著你的希望讀一讀。(指名讀)
師:是呀,盡管是在鄉村,盡管他們并不富裕,可他們勤勞、他們積極,于是,滿載著這些收獲,田野里飄起了他們……(快樂的歌聲)希望你們每天也能滿載而歸。
7、師:這是一群怎樣的孩子呀?
生:這是一群……
五:悟情拓展。
1、師:看,槐樹本是一種普通得不能再普通、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植物,但因為有了一群愛他們的槐鄉孩子,這種普通的植物有了無窮的生命力,他不再只是一棵簡單的樹,而成了孩子們最親密的朋友、最慈愛的親人、最好的玩伴。
2、(出示鮮花)這是什么?
師:知道嗎,這是教師節時,一個同學送給老師的節日禮物,那它還僅僅是一束鮮花嗎?
師:那這是一束……
生:……
3、師:是呀,當你笑著看花,花也含情;當你笑著看水,水也含笑,用我們愛的眼睛看看這些不起眼的東西吧!你想到了什么,想說點什么?(圖片:草、茶、石頭……)
生:(生思考)
4、你們都成了小詩人了,就把你說的,想的寫下來吧,一小節行,三兩句也行。你可以參考老師提供的題目,也可以自己擬題。
(生自由創作)
(指生讀,評)
六 小結。
看,當你用含情的眼去打量這個世界,用感恩的心去感受這個世界,哪怕一塊無心的石頭也變成有情之物,充滿無限的生命力,讓我們心中充滿愛,給世界帶來更多的快樂。
小學三年級語文《槐鄉的孩子》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品味重點詞句,感受槐鄉的五月給孩子們帶來了幸福與快樂,體會槐鄉的八月磨練了孩子們勤勞淳樸、熱情好客、瀟灑豪放的品格,學習他們吃苦耐勞、自力更生的精神。
2、了解槐樹、槐花、槐米及槐樹種子的知識,感受槐鄉的風土人情。
【教學重難點】
1、通過朗讀課文,感受槐鄉的風土人情及槐鄉孩子勤勞淳樸、吃苦耐勞的品格。
2、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精妙,品析語言的魅力。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師:槐鄉孩子們的生活究竟是怎樣的呢?這節課,就讓我們透過文字,走近這群孩子,走近他們的生活。
2、我們先來欣賞欣賞他們的最愛吧!(cai有槐花的槐樹圖片。)
3、生自由說感受。
4、能夠和這槐樹朝夕相處,孩子們一定感到非常……(快樂。相機板書)
二、初讀課文,感受槐樹
1、課文是怎樣描寫槐樹的呢?請大家輕聲讀讀課文的第二自然段,把描寫槐樹的句子劃出來。(cai課文第二自然段。)
2、生讀。(課件出示句子)
3、從句子中,你發現了槐樹的什么特點?
4、如此可愛的槐樹,一定要好好讀讀,自己讀這句話,讀出自己的感受。
5、指生讀。
6、師生減詞對比讀。
7、師:香味雖淡,卻沁人心脾,飄到你的……
8、女生讀句子。
9、師:這清香淡淡的,槐鄉的孩子聞到了嗎?真的聞到了嗎?一定聞到了嗎?
師:是的,他們聞到了。清晨,當孩子們推開家門,首先竄入眼簾,問候他們的是那一棵棵槐樹;當他們在運動場上跑得大汗淋漓時,給他們遮住炎炎烈日的也是那一棵棵槐樹;那么,當他們還在什么時候,什么地方,槐樹也和他們相伴相依呢?
課件:
當________,________。
10、槐樹時刻陪伴著他們,給孩子們帶來了無比的……(快樂、溫暖……)
11、槐樹除了給孩子們帶來了快樂……,還帶來了什么?看看課文第二自然段,誰知道了?
生:學費、希望。
師:此時此刻,提供他們學費的槐樹在孩子們的眼中心中,僅僅只是一種普普通通的植物嗎?他已經成了孩子們的──。(指生答)(板書:親人)
三、再讀課文,體會槐鄉孩子們純真的友誼
1、那八月里,孩子們都在干什么呢?請默讀課文的第三自然段,邊讀邊用波浪線劃出相關的句子。(板書)
(生自由讀課文。)
2、同桌相互讀讀你劃的句子,并交流交流自己的想法。
3、師:誰來說說自己的看法?
(生讀找到的句子。)
⑴ 槐鄉的孩子可不怕熱,他們背著水葫蘆,帶著干糧,沒等云雀開口歌唱黎明,就已經爬到小山上去了。
⑵ 男孩常常是爬到樹上,用長長的鉤刀一下又一下地削著槐米。
① 指幾名男生讀,生評。
② 動作是怎樣的?可以說一說。
③ 熱嗎?女孩們,帶毛巾涼水了嗎?準備怎么做?
④ 請生說帶著什么樣的心情削槐米?(生答)
那槐鄉的孩子們又是帶著什么心情削呢?(快樂)
為什么那么快樂?
⑤ 男生齊讀。
⑶ 師:這時,女孩在干嘛?
課件:
女孩有的彎腰撿著,兩條辮子像蜻蜓的翅膀,上下飛舞著;有的往籃里塞著槐米,頭一點一點的,像覓食的小鴨子。 能說說你的感受嗎?
女生讀。
男女合作讀,男女生分別讀寫男女孩的句子,可以加上動作。
師:因為槐樹,男孩女孩們團結協作,就這樣,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槐樹讓他們之間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4、師:在樹上樹下,孩子們還會干什么呢?
5、縷縷炊煙升起的時候,孩子們要回家了,文中有一個詞形容他們回家的樣子。
(滿載而歸,出示這個句子。)
師:究竟載著什么呢?
6、師:是呀,槐鄉的孩子盡管住不上城市孩子住的高樓大廈,吃不到美味的漢堡包,但他們卻是──
四、悟情拓展
師:槐樹本是一種普通得不能再普通、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植物,但因為有了一群愛他們的槐鄉孩子,這種普通的植物有了無窮的生命力。其實世間的萬事萬物都是這樣,當你笑著看花,花也含情;當你笑著看水,水也含笑。今天,讓我們深情地看看槐鄉、看看槐樹、看看槐鄉的孩子們,寫一首與課文內容有關的小詩。當然,如果你想寫其他的事物,也可以。
(生自由創作。)
(指生讀,評。)
五、小結
看,當你用含情的眼睛去打量這個世界,用感恩的心去感受這個世界,哪怕一棵無心的槐樹也變成有情之物。讓我們心中充滿愛,給世界帶來更多的快樂。
小學三年級語文《槐鄉的孩子》教案 篇5
學習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槐鄉孩子采槐花勞動的歡快。
2.了解槐鄉孩子采槐花的方法,和同學交流讀后的感受。
3.熟讀自己喜歡的句子。
課前準備
查找槐樹的圖片及文字資料。
第一課時
談話導入 ,揭示課題
在草地上玩耍、去野外登山會獲得許多的樂趣,但你有沒有品嘗過勞動的快樂?就有這么一群孩子,他們通過自己的勞動掙錢作學費,同樣生活得快快樂樂。那他們的快樂又是什么呢?今天我們學習——《槐鄉的孩子》(板書課題)。
初讀細讀,感知理解
1.各自輕聲讀課文,遇到生字拼讀一下括號里的注音,長句、一下子讀不通順的句子反復多讀幾遍。
2.前后四位同學組成四人小組,每個成員在小組里朗讀一遍課文,出現的問題互相幫助糾正,評選最佳選手。
各組選派代表分節朗讀課文。
3.師生出示圖片,結合課文插圖介紹槐樹、槐花。
槐樹,落葉喬木,羽狀復葉,花淡黃色,結莢果,圓筒形。花和果實可以制黃色染料。花、果實以及根上的皮都可以入中藥。
4.討論:
a.槐樹什么時候開花?那花苞什么樣的?文中又稱槐花為什么?
b.槐米有什么用處?
c.課文哪部分介紹了槐米?
讀讀相關的課文。
5.八月份,天很熱,這炎熱的天氣大家都經歷過,誰能描述一下這種情景。
描述后朗讀課文中有關的句子。
6.雖然天氣炎熱,勤勞的槐鄉孩子絕不會錯過槐樹開花的時節,他們是怎么去割槐花的?他們男孩女孩互相分工,協同配合,干得可歡了。練習分角色朗讀第二段。根據教室里座位安排,大組間開展比賽。第二句總寫槐樹的部分每組一起讀;第3句寫男孩的,男同學讀;第4句寫女孩的,女同學讀;第5句寫滿載而歸的,每組一起讀。
各組練習后比賽。賽后師生共同評價。
欣賞評價,深化感悟
1.你喜歡課文中哪些句子。用筆畫出來,練習一下多讀幾遍,然后全班交流。
指名交流朗讀,并且說說自己朗讀的句子寫什么內容,自己為什么喜歡。
2.通過課文的誦讀,我們認識了槐樹,認識了槐鄉的孩子,那么你有些什么感受呢?
小結:快樂不只來自于休閑、享樂,沒有勞動就沒有收獲,沒有勞動就不能享受,同學們,讓我們也像槐鄉的孩子一樣去品嘗勞動的快樂吧!
小學三年級語文《槐鄉的孩子》教案 篇6
在教學中,我班的學生能結合講讀課文中所學習的.方法,進行閱讀。在教學中我們發現只要給學生一個平臺,學生就能展示出最好的水平:
如我們在教學中學生能讀懂寫天氣熱的句子:
雞熱得耷拉著翅膀,狗熱得吐出舌頭,蟬熱得不知如何是好,在樹上不停地叫著‘知了,知了’。
學生在讀得過程中,匯報:我讀懂了通過寫雞和狗、蟬熱,讓我們感受到天很熱,通過對比說明孩子不怕熱。
有一個學生還補充說,還知道他們不怕苦,吃得是干糧。
又有同學回答說,還說明孩子不怕苦,覺得很快樂的是從早到晚,已經勞動一天,“當縷縷炊煙從村中升起來的時候”說明已經很晚了。
又有學生在教學中補充,“勞累一天孩子們帶著甜蜜的微笑進入夢鄉”“明天,只要是晴天,孩子們又將投入到火熱的勞動中”,從這兩句話出又可以讓我們讀出來他們不怕苦,覺得在勞動中是快樂的,而且帶著甜蜜的微笑進入夢鄉。
在學習過程中,學生的能力遠遠超過我們的想像力,學生所學得的體會比我們預設的還要充分。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是否多給學生一些時間一點空間,讓他們能自主學習,教師的主導作用才能發揮到恰到好處。
小學三年級語文《槐鄉的孩子》教案 篇7
省中小學“課內比教學,課外訪萬家”活動推進會召開以后,曹武鎮中心小學積極行動,教師們全面掀起了“課內比教學”的熱潮。我在這次活動中,第一個走上講臺,講授了略讀課文《槐鄉的孩子》。
《槐鄉的孩子》是一篇略讀課文,我用一個課時完成教學,重點在讓學生去感受課文、品讀課文。這一單元的主題是多彩的生活,快樂的生活。這篇課文的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運用在精讀課文中獲得的知識與方法,自己把課文讀懂,培養學生的自讀能力,并使學生從中感受到勞動是快樂的。教學時,我采取引導法,以槐樹枝條、槐花實物為切入點導入課文,引導學生質疑,然后組織學生探究并體驗,最后結合實際進行拓展延伸,從而體現教師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語文課的開放性和語文課與社會、人生相結合的特點。
教學中,我在學習借鑒別人經驗的基礎上,著重突出了兩點:一是抓住課文“槐鄉的孩子不怕熱”進行品讀,讓學生從中理解“槐鄉的孩子”“不怕熱”不是天氣熱他們更舒服,而是他們不因為大熱天的惡劣環境影響勞動,從而體味到槐鄉的孩子吃苦耐勞的精神和以苦為樂的情懷。二是感受槐鄉的孩子勞動的快樂的同時,感受他們收獲的快樂。對于后者,學生更易理解,也更利于他們理解前者——勞動的快樂。
我想,教學中一定要把學生放在首位,教學、提問等都要從學生出發,調動他們的積極性,讓他們能夠自主地學習,積極思考問題,努力培養他們的發散思維;同時,還要抓住語文課與社會、人生相結合的特點,豐富學生的情感,培養學生熱愛勞動的品質。
“課內比教學”是教師的職責是在。在這一活動中,我一定要多聽別的優秀老師的課,汲取優秀的教學方法,內化吸收,力爭使自己的每一節課都成為生動、快樂、高效的課。就教于大家。
小學三年級語文《槐鄉的孩子》教案 篇8
今天,我教學了《槐鄉的孩子》這篇自讀課文,教研主任文校長來到課堂進行了隨堂聽課。課后,聽了文校長的一番點評,感想頗多。
因為是自讀課文,這篇課文我準備一個課時就完成,重點在讓學生去感受課文,品讀課文。這一單元的主題是多彩的生活,快樂的生活。上課一開始,我就讓學生們回憶前面所學的三課給他們的感受,他們都能回答出來,然后通過一個問題“你們想不想知道槐鄉的孩子的快樂生活嗎?”引導到課文中來。課后,文校長在點評中提到,這個導語的想法很好,把幾篇課文能緊密聯系起來,但是提問不好,方式太普通,沒懸念,所以也就失去了激情,調動不了孩子們思考的積極性。她還給我舉了好幾個對比的例子,讓我認識到同樣一個問題不同的提問方式效果是完全不一樣的,令我受益匪淺。教學過程中,我先讓學生自讀了一遍課文,讓他們找出并且概括出槐鄉和槐鄉孩子的特點,學生們在讀,也在找,但我能感受到他們的積極性不是很高,學習的自主性不強。文校長在點評中,談到了這個問題,還是指出提問方式,問題帶有一種強制性,就是讓學生去找,而且提問有點繁瑣,她給我建議說,你可以簡練課文內容,以一個“誰?在什么地方?做什么事情?”的方式讓學生整體地去把握課文的內容,而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也就會很自然的找出那些答案,你也就完成了自己的目標。她還建議我在對閱讀課文的教學中,要形成一個規律,就是先讓學生去整體理解課文的內容,然后去把握課文的脈絡,再去分清課文的層次,這方法很好,我以后在教學中會實施,培養學生的閱讀領悟能力。這課的另一個教學重點是品讀課文,我先讓學生們自讀感受,然后請學生個別朗讀自己喜歡的段落,其他同學來點評。這個環節也出了點問題,學生的積極主動性沒能夠很好地調動起來。文校長在點評中說到,個讀和學生點評后,應該及時做到反饋后的指導,認為讀得不好的學生可以示范讀出自己覺得的好的讀法,老師也可以示范讀,而且讀的形式還要進一步多樣化,男女比賽讀,小組比賽讀。。。。。。只要能調動學生積極性就行。點評中,文校長說到,教學中一定要把學生放在首位,教學,提問等都要從學生出發,調動他們的積極性,讓他們能夠自主地學習,積極思考問題,努力培養他們的發散思維,我也提到了自己在教學中的一些困惑,她都給了我一些寶貴的意見,而且建議我在沒課的時候多聽聽別人的課,汲取優秀的教學方法以及課堂中一些隨機應變的經驗。
這堂課后,自己覺得上得不是很成功,有點懊惱,但也使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認識到自己該努力的方向,而且還聽到了很多寶貴的建議,在今后的教學中,我一定會去努力的實踐并且積極的去摸索,迅速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讓學生更好地學習。
小學三年級語文《槐鄉的孩子》教案 篇9
今天,我教學了《槐鄉的孩子》這篇自讀課文,因為是自讀課文,這篇課文我準備一個課時就完成,重點在讓學生去感受課文,品讀課文。教學過程中,我先讓學生自讀了一遍課文,讓他們找出并且概括出槐鄉和槐鄉孩子的特點,學生們在讀,也在找,但我能感受到他們的積極性不是很高,學習的自主性不強。課后我認真思考了一下覺得提問方式帶有一種強制性,就是讓學生去找,而且提問有點繁瑣,在概括文章主要內容時,如果以一個“誰?在什么地方?做什么事情?”的方式讓學生整體地去把握課文的內容,而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也就會很自然的找出那些答案,我也就完成了自己的`目標。我想,在對閱讀課文的教學中,以后要形成一個規律,就是先讓學生去整體理解課文的內容,然后去把握課文的脈絡,再去分清課文的層次,我覺得這方法很好,可以培養學生的閱讀領悟能力。這課的另一個教學重點是品讀課文,我先讓學生們自讀感受,然后請學生個別朗讀自己喜歡的段落,其他同學來點評。個讀和學生點評后,應該及時做到反饋后的指導,這一點我沒有做到,我覺得在這時,老師也可以示范讀,而且讀的形式還要進一步多樣化,男女比賽讀,小組比賽讀。只要能調動學生積極性就行。教學中一定要把學生放在首位,教學,提問等都要從學生出發,調動他們的積極性,讓他們能夠自主地學習,積極思考問題,努力培養他們的發散思維,這是我這一節最大的感受。
這堂課后,自己覺得上得不是很成功,有點懊惱,但也使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認識到自己該努力的方向,而且還聽到了很多寶貴的建議,在今后的教學中,我一定會去努力的實踐并且積極的去摸索,迅速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讓學生更好地學習。
小學三年級語文《槐鄉的孩子》教案 篇10
學習目標:
1.讀懂課文內容,從小樹立熱愛勞動的觀念。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培養獨立閱讀能力,體會一些詞語表情達意的作用。
學習重點:
1.學習自己讀懂課文內容,培養自讀課文的能力。
2.感受到勞動的快樂。
課時:一課時
學習過程
一、導入
無論是在草地上玩耍,還是去野外爬山,我們的心中都充滿了快樂。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看看槐鄉的孩子有什么樣的快樂。出示課題。
二、出示自學提綱。
三、讀通課文,整體感知
1、這是一篇略讀課文,我要先讀自學提示用序號標出本課學習的兩個任務。
2、我要借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并用聯系上下文、查字典、找近義詞等方法理解不懂的詞語。劃出不認識的生字,借助拼音或請教同學。
給加點的字選擇正確的讀音
槐鄉(huái ɡuí) 花苞(bāo pāo) 耷拉(dā tā)
3、出示自學提綱:(1) 劃出哪些不懂的地方。
(2) 槐鄉的孩子給你留下什么樣的印象?
(3) 積累一些好詞。
(4) 了解課文內容。
自主、合作、探究:
1、想想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2、槐鄉的孩子可愛嗎,你是從課文的哪些描寫中體會到的?在文中劃出來與同學交流。
槐鄉的孩子是_________________我從以下幾點體會到:
四、自己有哪些不懂的地方,同學討論討論,師生交流:
(1)男孩常常是爬到樹上,用長長的鉤刀一下又一下地削著槐米。
女孩有的彎腰撿著,兩條辮子像蜻蜓的翅膀,上下飛舞著;有的往籃子里塞著槐米,頭一點一點的,像覓食的小鴨子。
從這些語句中,我體會到槐鄉的孩子們
(2)當縷縷炊煙從村中升起的時候,孩子們滿載而歸,田野里飄蕩著他們快樂的歌聲。
月落柳梢,勞累一天的孩子們帶著甜蜜的微笑,進入夢鄉。
從這些語句中,我體會到槐鄉的孩子們
三、誦讀全文,加強積累
1、我要再讀一遍課文,讀出槐鄉的美,槐鄉孩子勞動時的快樂。
2、我要把喜歡的句子抄寫到我的摘抄本上。
五、當堂訓練。
1、想一想,填一填
( )的清香 ( )的孩子 ( )歌聲
輕松的( ) 火熱的( ) 甜蜜的( )
2、說說自己在課余時間所從事過的勞動,比如參加公益勞動,在家里幫助家長做家務。先想一想準備說哪方面的內容,想好以后,再說說自己勞動的經過和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槐鄉的孩子
男孩 爬 鉤 耐勞
女孩 撿 塞 快樂
【教學總結】
《槐鄉的孩子》是一篇略讀課文,課文主要描寫了生活在槐鄉的孩子們采摘槐米的經過,贊美了槐鄉的孩子們吃苦耐勞的品質。意圖在培養學生熱愛勞動的品質,懂得勞動會給人帶來幸福和快樂。
這篇課文是自讀課文,我把教學重點定位在讓學生感受課文,品讀課文。教學過程中,我先讓學生自讀了一遍課文,讓他們找出并且概括出槐鄉和槐鄉孩子的特點。這課的另一個教學重點是品讀課文,我先讓學生們自讀感受,然后我讓孩子們談談對槐鄉的孩子的印象。學生嘰嘰喳喳就說開了:很勤勞──槐鄉的孩子可不怕熱,他們背著水葫蘆,帶著干糧,沒等云雀開口歌唱黎明,就已經爬上小山上了。天沒亮,他們就去摘槐米了;很自立、自強──不向爸爸媽媽伸手要錢,他們上學的錢是用槐米換來的,只要是晴天,孩子們又將投入到火熱的勞動;很勇敢 ──男孩敢爬那么高的樹。這個環節學生的積極主動性能夠很好地調動起來。在這一環節的閱讀過程中,我還讓學生美美讀讀第二自然段,畫出表示動作的詞語,找出寫得美的句子,從作者的用詞準確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
最后我再拓展的環節問學生:“生活中,你從事過什么勞動,勞動中給你帶來了什么收獲和快樂?”學生的回答也非常精彩。
教學中一定要把學生放在首位,教學,提問等都要從學生出發,調動他們的積極性,讓他們能夠自主地學習,積極思考問題,努力培養他們的發散思維。
小學三年級語文《槐鄉的孩子》教案 篇11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在草地上玩耍、去野外登山會獲得許多的樂趣,但你有沒有品嘗過勞動的快樂?就有這么一群孩子,他們通過自己的勞動掙錢作學費,同樣生活得快快樂樂。那他們的快樂又是什么呢?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走進槐鄉,走進生活在那里的天真可愛的孩子們。(板書課題《槐鄉的孩子》)。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受。
1、教師配樂朗讀,學生邊聽邊想象畫面。
2、當我們沉醉于這如詩如畫的槐鄉風情中,此刻你最想說的一句話是什么?讓學生說出聽后的整體感受。
3、槐鄉獨特的風土人情令人陶醉,相信讀了課文你們一定會被槐鄉那獨特的風情所吸引。
介紹略讀課文的學習方法:
a、默讀課文,畫出不認識的字,想方法解決。
b、邊讀邊思考: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槐鄉的孩子可愛嗎?你從課文的哪些描寫中體會到的?
c、自己有什么不懂的地方,記下來,準備和同學討論。
(1)學生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生字新詞的讀音,較長的句子或者一下子讀不通順的句子反復讀幾遍。
(2)分成小組組織朗讀,出現的問題互相幫助糾正。
三、細讀課文,理解感悟。
1、按自然段指名朗讀,教師相機糾正讀音。
2、槐鄉的槐樹(槐花)。
嘗試填空,并聯系課文中的重點詞句說說理由。學生交流,教師適時評價并小結:
槐鄉的槐花是美麗的。(八月,槐樹打了話苞,那花苞米粒般大小,散發著淡淡的清香,不仔細聞是聞不到的。)
槐鄉的槐米是寶貴的。(槐米,可以入藥,還能做染料。)
3、槐鄉的孩子是( )的。你從課文中哪些詞句看出來?
嘗試填空,并聯系課文中的重點詞句說說理由。學生交流,教師適時評價并小結:
槐鄉的孩子是可愛的。
(1)他們勤勞懂事,從小就知道分擔父母的辛勞,不伸手向父母要錢,靠自己的勞動換取學費。
(2)他們吃苦耐勞,以苦為樂,有很強的自立精神。
(3)采摘槐米雖然非常辛苦,但是孩子們以苦為樂。
(4)槐鄉的孩子是快樂的。
……
四、欣賞評價,深化感悟。
1、你喜歡課文中的哪些句子?用筆畫出來,多讀幾遍,然后全班交流。
2、通過課文的朗讀,我們認識了槐樹,認識了槐鄉的孩子,那么你有些什么感受呢?
3、說說心里話:你想做槐鄉的孩子嗎?為什么?小組討論,指名回答,暢所欲言。
4、引導小結:快樂不只是來自于休閑、享受,勞動中也有無窮的樂趣。同學們,讓我們也像槐鄉的孩子那樣去品嘗勞動的快樂吧!
五、布置作業。
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教學反思:
因為是略讀課文,這篇課文要求安排一個課時來完成,重點在于讓學生去感受課文,品讀課文。板書課題,與前面所學的文章進行對比,引導孩子發現課題的不同,區分精讀課文與略讀課文。再次觀察略讀課文的特點,發現略讀課文的學習方法,并進行歸納總結。隨之,引導學生利用學習提示學習課文。
因此,課堂上把重點放在了讓學生在讀的過程中體會槐鄉的孩子懂事、吃苦耐勞和以苦為樂的特點,因為是略讀課文,所以設計了一個問題:“你覺得槐鄉的孩子可愛嗎?你是從課文的哪些描寫中體會到的?”讓學生通過各種方式的讀,談自己讀了課文后的體會。
學生在回答時,大都抓住了“勤勞的槐鄉孩子是不向爸爸媽媽伸手要錢的,他們上學的錢是用槐米換來的。”以及槐鄉的孩子勤勞,對此學生感受最深。槐鄉的孩子以苦為樂的精,是靠我點出來了。
小學三年級語文《槐鄉的孩子》教案 篇12
教材簡析: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槐鄉的孩子沉醉在五月馥郁的清香里,忙碌于八月的槐米的收獲中,練就了勤勞純樸,熱情好客,瀟灑豪放的品格。文章語言優美,內容厚實,無論是寫景還是敘事都句句著意,筆筆融情。
課文結構:
全文分兩部分寫了五月和八月的槐鄉。五月的槐鄉令人興奮,讓人陶醉,使孩子滿意。作者從吐蕊的槐花寫起,槐花如雪的顏色、多姿的顏色、飄溢的香味、熏陶出槐鄉獨特的風土人情。不僅如此,五月的槐鄉還有一道亮麗的風景:小妞兒漂亮、小伙兒豪放。然后用“五月,是槐鄉孩子滿意的季節。”作總結,點出在槐花飄香的五月,孩子們沉浸在歡樂和幸福中。八月,在寫法上與五月相近,作者除了介紹槐米的樣子、生長的位置外,重點描寫了槐米給孩子帶來的繁忙以及孩子忙碌中的收獲。“八月,是槐鄉孩子們繁忙的季節。”點出槐鄉孩子的勤勞、善良、自強和自立的品格。課文的感悟點是體會槐鄉五月給孩子們帶來的幸福與快樂,體會槐鄉的八月磨煉了孩子們勤勞純樸,熱情好客,瀟灑豪放的品格。鼓勵孩子們到大自然中去,欣賞自然的美麗,體會勞動的快樂。
教學目標
1、品味重點詞語,感受槐鄉的五月給孩子們帶來的幸福與快樂,體會槐鄉的八月磨煉了孩子們勤勞純樸、熱情好客、瀟灑豪放的品格,學習他們吃苦耐勞、自力更生的精神。
2、了解槐樹、槐花 、槐米及槐樹種子的知識,感受槐鄉的風土人情。
3、學會6個生字 ,認讀4個生字,積累疊詞。
設計意圖
課時教案 個性化教案
課前向生活開放:
通過讀書、上網或請教別人,了解槐樹、槐花及槐樹種子的知識,感受槐鄉的風土人情。
教師準備課件《槐花圖》、音樂磁帶。
初讀感知階段:
學生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生字,新詞的讀音,遇到不理解的詞語,聯系上下文或生活、查字典理解。讀讀課文想想給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精讀感悟階段:
槐鄉的風土人情令人陶醉,課文重點介紹了五月和八月的槐鄉。你最喜歡哪個季節的槐鄉?把你最喜歡的內容讀給大家聽,并聯系課文談談你喜歡的理由。
重點部分處理:
1、先請喜歡五月槐鄉的學生談體會:
a五月槐花盛開景色美
b五月槐鄉特有的槐花飯香甜。
c槐鄉的孩子熱情好客。
d槐鄉的小妞漂亮,小小子瀟灑。
感悟方法:朗讀感悟、想象感悟、聯系生活感悟。
2、喜歡八月槐鄉的孩子談體會:
a槐米給槐鄉的孩子收獲
b收獲槐米的熱鬧場面
c槐鄉夕陽西下景色美
d槐鄉的樹有情。
感悟方法:朗讀感悟、想象感悟、聯系生活感悟。
3、品讀佳詞妙句,領悟作者用詞的準確。
找出你認為寫得好的詞語,多讀幾遍,想一想作者這樣寫的好處。
要求學生領悟
(1)疊詞的瑯瑯上口。
(2)比喻,擬人的生動形象。
(3)側面烘托的效果。
課上拓展:
引導學生說說心里話:你想做槐鄉的孩子嗎?為什么?
作業:完成同步練習
課后向生活延伸:
1、寫下你的感受。
2、利用假期到鄉下或有槐樹的地方,親自去看一看,嘗一嘗,并試著寫下來。
反思課堂上把重點放在了讓學生在讀的過程中體會出槐鄉孩子的懂事、吃苦耐勞和以苦為樂的特點,因為是略讀課文,所以我就只提了一個問題,槐鄉的孩子與我們有什么不同呢?讓學生通過各種方式的讀說自已讀了課文后的的體會。學生在回答時,大都抓住了“勤勞的槐鄉孩子是不向爸爸媽媽伸手要錢的,他們上學的錢是用槐米換來的.”及槐鄉孩子的勤勞,對此學生感受最深,槐鄉孩子以苦為樂的精神,是靠我點出來了,當時有部分學生說第三段寫的槐鄉孩子干活時的樣子寫得很好,當時天很熱他們還在干活.我就趁機引導學生朗讀體會當時天氣的熱,又讀一讀描寫干活時的句子,學生體會到孩子們勞動時是很快樂的。學生已經能夠通過讀文理解文中的內函,但總結的能力不行,大都是只看到點,看不到面。反思本節課,雖然課文都是由學生具體讀,但都是我直接參與指導方法等,是我一步步引著走的,屬于半放半扶。下次的略讀課我打算完全放手,由各學習小組的組長和學生一起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