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學呼喚人文時代
呼喚人文的時代,教書育人的宗旨,我們的語文課堂應該在刻意間或不經意間去撞擊學生的心靈,引導學生對生活、對人生的思索。語文課堂教學應該回歸生活,關愛生命,注重人本,發展個性。一、語文課堂當注重對學生“ 做人”的教育。
在講授《掌聲》時,完成了對課文內容的討論后,我拋給學生這樣一個問題:如何看待同學們送給英子的掌聲?片刻沉寂后,班長第一個站了起來說:“兩次掌聲對一般的同學來說并沒有什么,可是對于一個自卑、性格孤僻的人來說,卻是莫大的鼓舞。所以,才會在課文的后半部分看到快樂的、自信的英子。”另一個同學說:“我門班就有象英子這樣的同學,他們雖然有健康的體魄,但是缺乏健康的心理,由于他們的學習不好,上課從來不敢舉手發言,怕別人笑話。其實,他們多么希望別人的掌聲啊。”話音剛落,班上立刻掌聲雷動。從孩子們的掌聲中我感受到了一股巨大的力量,于是我就抓住這一契機,讓他們說說生活中親身經歷的類似的事情,談談自己的感受。然后又布置了一道課后作業,讓學生課后以“寬容”為話題,寫一篇雜感,談生活中該如何對待身邊的人和事。這樣,就把課堂從課文引向了生活,啟發學生去思考,不僅訓練了學生的表達能力和寫作能力,更多的讓學生懂得了寬容待人的道理。
二、語文課堂應適當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
講授《三個兒子》的時候,學生都為文中偉大的母愛深深的感動了。為了更強的激起學生內心的震撼,我趁熱打鐵的啟發學生聯系自己及家庭的處境談自己的感受,同學們反映踴躍,紛紛發言,很快下課了,學生們仍然興致不減,于是我即興布置了一道作業:給爸爸媽媽寫一封信…… 后來,遇到不少家長,都說收到孩子的一封信,看了很感動,覺得孩子長大了,更有不少學生回家后能主動幫家長做家務活了。
三、語文課堂應適當進行生態教育,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環保意識。
講授《灰雀》時,我拎著一只在籠中驚慌亂蹦的小鳥,讓學生談自己的感受。隨即我就引導學生思考:列寧和小男孩對待灰雀的不同態度?學生紛紛意識到了要愛護生態環境,保護身邊的小動物。然后通過課件演示,舉例說明生態環境被嚴重破壞,人類只有一個地球,我們都應該樹立保互生態環境的意識!一節語文課,巧妙的對學生進行了一次生態教育。
讀文章,本應是一個過程,一個欣賞、感悟、共鳴的過程,一個蕩滌心靈、接受洗禮的過程,而不該是一種目的。不該成為功利應試教育的犧牲陪襯。我們的語文課,應該引導他們學會生活,關愛他人,熱心社會,激發學生對人文精神的思考,激起他們靈魂深處的蕩滌。真正成為一個有思想、有道德修養的文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