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身邊的垃圾》教學反思
他們家的垃圾是他們的爸爸媽媽或者是爺爺奶奶在燒菜的時候弄出來的;還有的學生說他們家的垃 圾是他們家里來客人的時候,為了招呼課人,比 如請他們吃瓜子時留下的。各種各樣的答案都有,有些學生回答的還非常有趣,但從中我卻發現這些學生平時觀察還是比較仔細的。我記得有個學生他就說他們家的 垃圾,經常是他爸爸弄出來的,因為他爸爸非常喜歡吸煙,于是經常把煙蒂弄在家里。學生還小,他們的語言還并不是最完整,但是由于他們在課前有了比較充足的 時間去觀察,去問,所以在這堂課上他們都把手舉得高高的,爭著要發言。正是他們七嘴八舌的發言,使得這堂課氣氛活躍了起來。二、親自實踐,感受深刻
在這堂課前兩個晚上我是讓學生回家去調查家里的垃圾。但我為了讓學生對身邊的垃圾有更為深刻的了解,在上這堂課前20分 鐘,我又讓學生拿著他們從家里帶來的袋子去找一找我們校園里的垃圾。上課了,我看到學生都拾到了很多的垃圾。為什么要讓學生去撿垃圾,目的有兩個:一、讓 學生親自實踐,明白我們身邊的垃圾很多很多,我們需要時時的不去亂丟垃圾。二、我們用什么辦法去處理垃圾。對于第一個目的,學生的了解可以說是非常深的, 當他們看到那么多的同學都撿到那么多的垃圾時,他們就明白我們身邊的垃圾實在太多了。也知道如果我們每個小朋友都亂丟一張紙,我們的身邊就非常的臟了。對 于第二個目的,學生感受更深,當時我問學生打算如何處理時,有許多學生開始說我們把垃圾扔到垃圾筒。于是我讓一些同學去扔,但沒幾個,教室的垃圾筒就滿 了。這時我又問他們“這時我們又該把垃圾怎么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