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帶來的煩惱》教學設計
一、活動目標:
情感與態度:
1、珍愛生命,熱愛生活。
2、熱愛大自然,初步形成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
二、知識與能力:
1、養成良好的生活和行為習慣。
2、知道解決生活中的環境問題有不同的方法。
三、過程與方法:
1、學習從不同的角度觀察、認識社會事物,嘗試合理地、有創意地探究生活中的環境問題。
2、培養學生搜集、分析資料的能力,并嘗試運用一定的方法解決問題。
四、教材設計意圖:
《品德與社會》這門課程是以兒童的社會生活為基礎的綜合課程,所以教學必須以學生的社會生活為基礎。本主題活動包括“垃圾哪里來”“垃圾的危害”“垃圾的處理”三個相互聯系的部分組成。
本主題活動是讓學生通過探究垃圾的來源及對生活的危害,體會到垃圾給人們的生活帶來的煩惱,然后通過進一步認識垃圾的處理的費時、費力,激發學生為消除垃圾而投身環保的情緒體驗。
五、活動設計思路:
《課程標準》指出:“教育的內容和形式必須貼近兒童的生活,反映兒童的需要,讓他們從自己的世界出發,用自己的眼睛觀察社會,用自己的心靈感受社會,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會。”因此,本課的設計,我首先以學生的社會生活為主線,從學生生活的社區環境導入新課,然后逐步擴展到整個城區,再到全國城市的垃圾狀況,使學生認識到環境問題不是個人問題,但有要求人人從我做起。其次,重視學生的情感體驗。各種活動的設計只是一種媒介,體驗才是教學的精髓。只有學生獲得了深刻的體驗,技能與素質才能真正內化到他們的頭腦中去,產生其應有的意義。第三,注重方法引導。引導學生提出問題,查找資料,調查問題,發表自己的意見等,激發學生探究欲望,是本設計的指導思想。
六、活動準備:
第一課時的課前準備主要是教師的準備,即拍攝有關垃圾現狀及垃圾來源的錄像片;上網查找有關資料,下載保存,供上課使用。第二、第三課時前,學生按要求做好相應的調查及資料的搜集。
活動時間:3課時
第一課時 垃圾哪里來
1、情境體驗,導入主題
大家喜歡到公園去玩嗎?
今天,老師做導游,帶著大家一起到公園去玩一玩吧!
你們看:公園里有清澈的池塘,各種魚兒在水中嬉戲;有整潔的林蔭小道,我們可以在這里漫步;有五顏六色的鮮花,爭奇斗妍的開放;還有綠毯似的草坪,吸引了許許多多的人。同學們,再這整潔優美的公園里,你們覺得開心嗎?
請大家繼續看:快看這是些什么呀!
誰能說說你此時的心情?你想到了什么?
我和大家一樣覺得心里不舒服,亂丟垃圾太不應該了。這是不講衛生的表現。咱們班的同學有沒有這樣做過?
看來同學們也意識到自己以前亂都垃圾是不應該的,只要從現在做起,不在亂丟垃圾,那就是講文明的好學生。
2、討論總結調查內容
課前,老師已經布置大家對家庭、社區、學校等地方產生垃圾的情況進行了調查。我想問問,大家是采用什么方法進行調查的?
現在,老師要給每組發一張調查記錄表,請各組把自己的調查結果整理在上面,一會兒,我們請各組進行匯報。
剛才各小組都進行了匯報,課下我也對垃圾產生的情況進行了調查分類,請看:
誰想幫我補充一下:
除此之外,我還搜集到一些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