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弓之鳥》教學后記(精選16篇)
《驚弓之鳥》教學后記 篇1
閱讀教學,特別是閱讀帶有文學色彩的課文,雖然不等同于文學欣賞,但同樣也有學生對課文形象的感受問題,而且這種感受也應該是因人而異的。但令人遺憾的是,在以往的閱讀教學中,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對課文形象的感受卻是共性多,個性少。教學參考書上的形象分析或主題定性,往往成為師生們一致的“標準感受”。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學生的創新精神的培養和創新人格的發展。
正因為如此,《語文課程標準》特意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要珍惜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對學生獨特的感受和體驗應加以鼓勵。”這種新理念,對語文教學中長期存在的越俎代庖式的“教師分析”和“統一標準答案”,無疑有振聾發聵的作用。如今,鼓勵、尊重、珍惜學生的獨特閱讀感受,已成為閱讀教學改革的重要話題,為越來越多的教師所認可。
我在上《驚弓之鳥》時,有意鼓勵學生各抒己見,大膽說出自己的獨特感受。在多數學生根據課文后面的思考題,對射箭高手更羸的經驗之談表示認可和贊揚后,也有少數學生談了自己的不同感受:
甲生說,我覺得我們應該從這只可憐的驚弓之鳥身上吸取一點教訓,那就是從小就要培養自己經受挫折的能力,不能像這只雁一樣,只因為被箭射傷過,后來一聽到弓弦響就驚慌失措地墜落到地上。我們班上不是有的同學曾經因為某次考試不及格,受到家長的訓斥,現在一聽說考試就心慌嗎?這個學生由落地的驚弓之鳥談到了當前教育界的一個熱門話題:要注重培養青少年經受挫折的能力。這是本課教參書書上并未涉及到的內容。我帶頭為他的獨抒己見鼓掌。
乙生說,我覺得更羸的所作所為不值得稱贊,因為他缺少人道主義。他明明知道那只受傷的鳥不能再受驚嚇了,但為了在國王面前顯示自己的高明,又故意拉動弓弦,使那只可憐的鳥又一次遭受精神上的打擊,摔落在地上。鳥是人類的朋友,更羸的惡作劇有點殘酷無情了。這位女學生獨辟蹊徑,居然能從保護鳥類的角度來談感受,體現了女性注重情感同情弱者的心理體驗特征。同樣,這樣的感受內容也是教科書上沒有的。雖然有的學生認為此說有點牽強附會,但她能大膽地說出自己的獨特感受,且言之有理,這一點就值得充分肯定。我又一次帶領全班學生熱烈鼓掌。
一石激起千層浪。在這之后的語文課上,學生們獨抒己見越來越踴躍,甚至經常會發生面紅耳赤的爭辯,爭辯的內容既有對課文形象的不同感受,也有對詞句的不同理解。七嘴八舌的發言,不同思維的碰撞,使課堂上顯得有些亂,但我卻由衷地高興。因為這正是我所期望的教學效果。
當然,讓學生各抒己見談感受,并不等于放任自流,教師撒手不管。對于某些明顯錯誤的看法,我在表揚其大膽發言精神之后,也會選擇不同的方式予以糾正,其中最多的方式是啟發學生自我糾錯,教師絕不作當眾宣判式的否定。
《驚弓之鳥》教學后記 篇2
教學目標:
1、運用多種方法在閱讀中識字,結合生活實際或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意思。
2、能理解課文內容,從而理解成語意思,會在語言中運用,受到啟發。
3、分角色朗讀課文,讀好問句和嘆句。
4、懂得要善于觀察、善于分析、大膽推斷。
教學重點:
聯系上文理解最后一個自然段更羸說的話。
教學難點:
把著眼點放在引導學生理解、體驗更羸觀察、分析、判斷、推理的思維過程上。
課前準備:
幻燈片
教學過程:
一、看圖導入,了解更羸
1、配合課文插圖:圖中騎著白馬手拿弓箭的人叫更羸,他是古時候魏國有名的射箭能手。
2、出示第一段:更羸是古時候魏國有名的射箭能手。師:能說說什么是射箭能手嗎?各行各業都有能手,紡織紡得特別好的就是紡織能手,你還知道哪些能手?那有名的射箭能手呢?
3、通過這句話,我們對更羸有了這么多了解。這節課,我們要學的一個成語就跟更羸有關,這個成語就是驚弓之鳥(板書課題:驚弓之鳥)。相信大家讀了這個故事,一定會揭開他成為有名射箭能手的奧秘。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請同學們小聲讀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認讀生詞
(1)出示:打獵、大雁、拉弦、裂開、孤單失群
弦,讀xián,不要讀成xuán。
愈,讀“yù”,不要讀成“yuè”;
“慘”是平舌音,不是翹舌音。
(2)出示
本事(事讀輕生):本領。
大吃一驚:因出乎意料而非常驚奇。
(傷口)愈合:理解愈合指傷口長好。
(聲音)悲慘:處境和遭遇極其痛苦,令人傷心。
過渡:解決了詞語,同學們一定能把課文讀得更好。
3、指名讀課文,想一想: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通過個別學生的發言、補充,總結出這篇文章講述的是:有一天,更羸和魏王到郊外打獵,更羸觀察了天上的一只大雁后,只拉弓,不射箭,就使大雁從天上掉了下來。原來這是一只受過箭傷、孤單失群的雁,一聽到弦響,就嚇得從天上掉了下來。
三、細讀課文,理解內容。
1、學習第2——8自然段
(1)那這個故事到底是怎樣的呢?下面請大家2—8自然段,體會魏王和更羸說話的語氣有什么不同,盡量把你體會到的讀出來。
(2)生自由讀
(3)指名分角色朗讀。在練習朗讀的過程中,讓學生充分發表意見,讓他們說說應該怎樣朗讀,為什么這樣朗讀;從而領會有關詞語的含義和說話人的內心活動。
(4)師:這是剛才同學們讀到的第5自然段,誰愿意在給大家讀讀。出示這段話:“更羸并不取箭,他左手拿弓,右手拉弦,只聽得蹦的一聲響,那只大雁直往上飛,拍了兩下翅膀,忽然從半空里直掉下來。”這個自然段只有一句話,想一想,這句話講了幾層意思?(講了兩層:一是更羸的行動,一是大雁的行動。)
(5)聽到“嘣”的一聲響,大雁怎么樣?(“那只大雁直往上飛,了兩下翅膀,忽然從半空里直掉下來。”)
(6)這一句中有兩個“直”,意思相同嗎?各是什么意思?(課件顯示:“直”變色)
老師列出了“直”的幾種解釋,誰愿意給大家讀讀。(顯示:“直”三種解釋)
“直往上飛”中的“直”什么意思?(一個勁兒,拼命)
“直掉下來”呢?(筆直)
(7)咱們再仔細看看大雁是怎樣掉下來的。(多媒體演示:“拉弓─雁疾飛─雁掉下”)
(8)更羸的本事就只是不取箭,只拉弓,就使大雁掉下來嗎?那么,更羸到底有什么本事能使大雁掉下來?(更羸知道這是一只受過箭傷的鳥。)更羸是怎樣知道這是一只受過箭傷的鳥?課文第幾自然段告訴大家了?
2、學習第9自然段。
(1)指名讀第9自然段。
(2)出示第一句。讀讀,這句話寫的是什么?飛得慢是更羸看到的、叫得悲慘是他聽到的,這也就是更羸觀察到的。
同時板書:慢 悲慘 觀察
更羸是怎么觀察這只大雁的?看看課文第二自然段是怎么寫的(更羸仔細看了看)?
師引讀:更羸仔細觀察,發現它(飛得慢,叫的聲音很悲慘。)
(3)出示第二句。師領讀書上更羸說的第二句話:師讀“果”,生讀“因”。
師:飛得慢,因為……
師:叫得悲慘,因為……
看來這不僅是一只箭傷未愈的大雁,還是一只孤單失群的大雁。
老師板書:箭傷未愈
孤單失群 什么是孤單失群?
這兩個分句哪說的是原因,哪說的是結果?
這兩個分句都是先說結果再說原因,這樣的句式叫果因句式。平時我們都先說事情的原因,再說結果,這樣的句式叫因果句式。那你能用“因為……所以……”來說說嗎?(因為它離開同伴,孤單失群,得不到幫助,所以叫得悲慘。因為它受過箭傷,傷口沒有愈合,還在作痛,所以飛得慢。)
小結:通過朗讀,我們知道了這兩個分句之間存在著因果關系。
過渡:更羸根據大雁飛得慢、叫得悲慘,分析出這是一只傷箭未愈、孤單失群的大雁,又做出了一個大膽的判斷。
(4)齊讀更羸說的第三、四句話。
能用“因果句”分析這只驚弓之鳥嗎?大家自己說說。
老師說第一句:因為這只驚弓之鳥聽到弦響,所以 …….
因為它心里害怕,所以拼命往上飛。
因為它拼命往上飛,所以傷口又裂開了。
因為它傷口裂開了,所以就掉了下來。
小結:所以更羸判斷只要一拉弓,這只大雁就會掉下來。(板書:拉弓 掉下來)課文的第幾自然段證明了更羸的這一判斷?讓我們再來讀一讀。看,更羸的判斷真準確!
3、教師小結。
通過學習,我們清楚地了解到,更羸通過觀察發現這只大雁飛得慢,叫的聲音悲慘;從而分析出這是一只箭傷未愈、孤單失群的大雁;進而作出判斷,只要一拉弓,這只大雁就會掉下來。看來更羸不光是個有名的射箭能手,他還是個什么樣的人?(善于觀察、分析和進行準確判斷。)
下面再讓我們來體會一下更羸的這個判斷是怎么一步步做出來的。齊讀第九自然段。
四、揭示課題,拓展延伸
1、理解“驚弓之鳥”成語的意思。
這節課,我們學的成語故事是驚弓之鳥,那你知道什么是驚弓之鳥了嗎?被弓箭嚇怕了的鳥,比喻受到驚嚇后,遇到一點情況后就害怕得不得了。
2、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有很多類似的現象,出示案例。
3、你還知道哪些類似的現象?
五、板書設計
驚弓之鳥 觀察 慢 悲慘
更羸 分析 箭傷未愈 孤單失群
判斷 拉弓 掉下來
《驚弓之鳥》教學后記 篇3
一.根據一個讀音和兩個不同的詞分別填上兩個不同的字。
jiàn liè
弓( ) 寶( ) ( )車 ( )縫
二.在括號里填上表示動物的詞。
( )假( )威 狡( )三窟
呆若木( ) ( )( )不寧
九( )一毛 順手牽( )
( )心( )肺 如( )得水
膽小如( )
三.“驚弓之鳥”這個成語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來比喻那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一.根據一個讀音和兩個不同的詞分別填上兩個不同的字。
jiàn liè
弓( 箭 ) 寶( 劍 ) ( 列 )車 ( 裂 )縫
二.在括號里填上表示動物的詞。
( 狐 )假( 虎 )威 狡( 兔 )三窟
呆若木( 雞 ) ( 雞 )( 犬 )不寧
九( 牛 )一毛 順手牽( 羊 )
( 狼 )心( 狗 )肺 如( 魚 )得水
膽小如( 鼠 )
三.“驚弓之鳥”這個成語的意思是:
它是指受了弓箭驚嚇的鳥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來比喻那些_受過驚嚇之人,遇到一點兒常人視為普通的動靜便非常害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驚弓之鳥》教學后記 篇4
一、教材分析
《驚弓之鳥》是人教版語文第六冊的第10課。這是一則成語故事,講的是古時候魏國一位有名的射手更贏不用搭箭,只需拉弓,便使天上飛過的一只大雁掉下來的事。從中反映出更羸善于觀察;善于思考;并能根據所見所聞做出正確分析。全文共九個自然段。先講述了更贏射大雁的經過和結果;接著講述了更贏不用箭射下大雁的原因。我上的是第一課時,準備學習課文的(一至六段)。
我預設了如下教學目標:
1、學會5個生字,聯系上下文理解“射箭”、“能手”、“大雁”、“本事”等詞語。
2、分角色朗讀,在朗讀中感悟魏王的情感變化,體會兩個“直” 描繪出的前后兩種不同的情形。
3、初步懂得“驚弓之鳥”這個成語的意思,體會更羸是如何善于觀察、善于分析。。
教學重點難點為:分角色朗讀,在朗讀中感悟課文內容。
二、教學設想
1、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為了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更好地突破重點,使學生收到好的學習效果。我在教學中注重了情境的創設,學習課文前我先讓學生觀看大雁的動畫課件,弓箭的課件圖,讓他們認識弦。在學習更贏是如何“射”下大雁時,我讓學生演一演,讀一讀,激發了學生的興趣,調動起了學生學習的最大積極性,為感悟兩個“直”作了良好的鋪墊。
2、以讀為本,讀中感悟。
這篇文章人物形象鮮明,語言極為富個性特征,意義深刻,要讓學生反復朗讀,采用不同形式讀,加深理解。這也是適應新課標中講的:“加強讀的訓練是當前語文科教學最重要的一種訓練。”我抓住“更羸是古時侯魏國有名的射箭能手”為突破口,引導學生深思探究,為什么說更羸是射箭能手?引導學生深入文本中,尋求答案。在為什么說是“嘣”置大雁于死地的討論中,再次深入文本,初步了解其中的原因,讓他們在讀中悟,在悟中讀。
但課上在指導學生朗讀時,沒能層層遞進,分角色讀時效果不是最好。
這節課使我進一步明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那樣才能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
《驚弓之鳥》教學后記 篇5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板書文題。
1.導語:同學們,這個學期,我們學習了兩則寓言故事,從中受到了啟發和教育今天我們將要學的新課是一則成語故事。在學習新課文之前,我想請同學們猜猜這些成語。
出示: 生猜成語,猜對了給予表揚和肯定
師: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這樣的成語,你積累了哪些呢?
指名說
二、指導自學。
師:今天我們又來學習一則有趣的成語故事,題目是驚弓之鳥(板書課題)這個成語的背后有一個好聽的故事。現在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這個故事,默讀課文,注意以下幾個要求
1.自由默讀課文。要求:
(1)一邊讀一邊將遇到的生字、生詞圈畫出來。
(2)讀通每個句子,注意在長句中用“/”標出句中的停頓。
(3)把每個自然段用數碼標記清楚。
三、檢查自學情況。
1、檢查單個生字
師:同學們都讀好了是嗎?這里有幾個生字想考考你們。
出示:魏 弦 慘 悲 愈 羸 嘣 拼
(1)指名讀生字
師:誰能來和這些生字打個招呼呢?
指名讀
提示:魏國”的魏讀作wèi。“更羸”人名,讀作gēngléi。“嘣”象聲詞,后鼻音,讀作bēng。“悲慘”的慘,平舌音,讀cǎn。“愈合”的愈,整體音節,讀作yù。“拼命”的拼,前鼻音,讀作pīn。
(2)巧記生字
師:今天這些生字比較難記,你有什么好辦法讓我們一下就記住它嗎?可以用上那么平時用到的辦法,比如:加一加,減一減,編字謎等辦法。
指名說
師:知道什么是弦嗎?看老師畫(用簡筆畫畫出弦)
2、檢查詞語
師:剛才單個的生字記起來很簡單,現在來點有難度的。看生字帶來了好朋友你還認識嗎?
出示詞語:更羸 魏國 射箭 打獵 大雁 拉弦 悲慘 愈合 孤單失群
(1)認讀詞語
師:誰來當當小老師來帶領大家讀一讀
指名領讀
(2)理解詞語
指導理解打獵的意思,并出示大雁圖片了解大雁及其活動(板書大雁)
四、精學課文,思考討論
1、課文寫到幾個人物?主要寫誰?
指名說
師:了解更羸嗎?誰來介紹一下更羸?(板書更羸)
(更羸、魏王兩個人。主要人物是更羸)
出示:更羸是古時候魏國有名的射箭能手。
師:從這句話中你了解了哪些信息呢?
指名說
(更羸是魏國人 更羸很有名 更羸是射箭能手)
2、理解更羸的舉動
師:是呀,當我了解了故事后,我也覺得更羸很了不起,你認為呢?請你把你佩服更羸的地方用筆劃出來吧。
(1)生邊找邊劃
(2)交流
根據學生的回答相機出示句子:
更羸并不取箭,他左手拿弓,右手拉弦,只聽得嘣的一聲響,那只大雁直往上飛,拍了兩下翅膀,忽然從半空里直掉下來。
a、指導朗讀
師:是嗎?不用箭可以把大雁給射下來?真有這樣大的奇怪的事嗎?
追問:更羸是怎樣使那只大雁掉下來的?你能學學更羸的樣子嗎?
指導學生邊讀邊學拉弓的樣子。
師:那只大雁怎么樣了?誰來讀讀寫大雁的話?
指名讀“那只大雁直往上飛,拍了兩下翅膀,忽然從半空中掉下來。”
b、理解兩個直的意思
師:大雁一聽到這么響的拉弦聲,你覺得它的心情怎么樣?
生:心理肯定很急
師:這一急它就會拼命地往上飛,這樣一用力氣,它的傷口就又裂開了,對嗎?帶著傷的大雁還有力氣飛了嗎?所以它是從半空中直往下掉呀!更羸可真了不起真的不用箭把大雁射了下來,讓我們一起來讀讀這句話吧,記住更羸的本領。
生齊讀句子
3、討論
師:如果你是魏王身邊的隨從,你看到了剛才的那一幕,你的表情會是怎樣呢?
生:很吃驚
師:是的,和我們一樣,魏王也感到不可思議,讓我們學學魏王的樣子來替他說說這句話吧。
出示:啊!真有這樣的本事!
指導學生朗讀出吃驚的語氣。
師:不僅魏王感到吃驚,我也很納悶,更羸怎么知道不用箭,只要拉一下弓,就能使那只大雁掉下來?請同學們仔細讀讀課文的最后一段,到課文中去找找答案吧。
(1)生自由讀課文
(2)交流問題
生:因為更羸知道這是一只受傷的大雁。
師:更羸又是怎么知道這是一只受傷的大雁呢?
生:它飛得慢,叫聲很悲慘。
相機板書:飛得慢 悲慘
師:你能用自己的話來說說更羸的判斷嗎?
相機板書:孤單失群
師:那你認為這只大雁受傷的時間長嗎?你從哪里看出來的?
生:傷口還沒有愈合
師:你也是和更羸一樣是一個善于觀察的孩子。
板書:沒愈合
師:除了身體上的傷害使得這個大雁聽到弦響后掉下來,還有什么原因導致了大雁掉下來?
引導學生理解大雁心理的害怕
師:更羸是這樣說的:
出示:它飛得慢,叫的聲音很悲慘。飛得慢,因為它受過箭傷,傷口沒有愈合,還在作痛;叫聲悲慘,因為它離開同伴,孤單失群,得不到幫助。它一聽到弦響,心理很害怕,就拼命往高處飛。它一使勁,傷口又裂開了,就掉下來了。
生齊讀
五、拓展說話
更羸向魏王提出不用箭,只拉弓,大雁就能掉下來。你有什么話想對更羸說嗎?
生1:更羸你真了不起
生2:更羸我很佩服你
……
《驚弓之鳥》教學后記 篇6
第一關:溫故知新
1、字詞(請列出3個易錯字和3個易錯詞,提醒其他同學不要寫錯。)
字:
詞:
2、理解(通過第1課時的學習,我能寫出自己的一些想法)
這篇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要求用自己的話語來表達)
我還有些地方不理解:
(寫出文中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在課堂上讀出來,尋求幫助。)
第二關:讀出精彩
1、再次自讀課文,并回答:更羸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可以用文中的話來回答。)
2、進行朗讀練習,準備課堂上小組內分角色朗讀和小組挑戰賽。(走讀生可以請家長合作完成該題。)
家長或同學簽字:
3、我要向 挑戰朗讀。 (該題在課堂上完成。挑戰對象是你要學習或要追趕的同學,你可以當堂挑戰,也可以確定目標,然后通過默默地努力,日后挑戰!)
第三關:讀后理解
1、通過讀的練習,你一定可以完成以下三個問題:(完成后,在課堂上與其它小組交流。)
①更羸為什么不用箭也能射雁?
②更羸依據什么來判斷這是一只受傷的大雁?
③在一起打獵的人為什么沒有想到這個辦法?
2、快速完成書后(p40)第二道習題。
第四關:課堂積累(在課堂上把自己積累的詞語讀出來。)
1、我要把喜歡的詞語抄下來。
附:課外閱讀(自由閱讀,完成橫線部分內容。無固定答案。)
雞學游泳
有一天,雞看見鴨子在水里自由自在地游泳,非常羨慕,便請教鴨子,問它怎樣才能學會游泳,鴨子說:“不用學。鴨媽媽帶我們下水,也并不教,只喊一聲‘跳’,我們撲通撲通往下跳,就會了。”
“啊,太好了!只要有勇氣就夠了,這么容易!”雞認為自己領悟了奧秘。
第二天,雞來到小河邊,鼓起勇氣,“撲通”一聲跳入水,天哪,它一不會換氣,二不會動作,三不能保持平衡(héng),沒用多大工夫就灌(guàn)了一肚子水!幸虧鴨子及時將這“落湯雞”救上了岸。
雞半死不活地躺在沙灘上,總結道:“
。”
《驚弓之鳥》教學后記 篇7
[教學目的]
1. 會認5個生字,學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寓言、亡羊補牢、羊圈、窟窿、叼走、街坊、后悔、勸告、盤纏、硬要”等詞語。
2. 朗讀課文,能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兩則寓言故事。
3. 了解故事內容,結合生活實際體會故事蘊含的道理。
[教學重點]理解兩則寓言的寓意。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喜歡聽寓言故事嗎?
1. 過去我們學過哪些寓言?
2. 寓言有什么特點?
(用一個短小的故事說明一個深刻的道理或諷刺某種人。
寓:寄托、包含的意思。言:講道理。)
3. “寓言二則”的“則”是什么意思?
(相當于 “篇”)
4. 今天我們學習《南轅北轍》和《亡羊補牢》兩篇寓言。
二、學習生字:
1. 讀音:“羊圈”的“圈”是多音字,在本文中讀“juàn”,它的另外一個讀音是“quān”。
“窟窿”的 “窿”本音是lóng,在“窟窿”這個詞里讀輕聲。
2. 加偏旁的方法記字:
“屈”— “窟”、“隆”—“窿”,“窿”的右下部分,不要少寫一筆。
3. “纏”是翹舌音,右邊容易寫成“厘”要注意。
“叼”字右旁的筆順是先寫橫折豎鉤,后寫一提,不要寫成“撇”。“悔”的左邊是“忄”,不要寫成“十”,它的右下方是“母”字,不要把兩點寫成豎。
4. 書寫
三、學習課文
《亡羊補牢》
1. 亡羊補牢:你知道這個成語的意思嗎?
亡:丟失。 牢:關牲口的圈,在課文中指羊圈。
2. 羊為什么會丟失?為什么要修羊圈呢?
讀課文,這則寓言講了一件什么事?
《亡羊補牢》講的是一位養羊人第一次丟了羊,街坊勸他修羊圈、堵窟窿,養羊人沒有聽從勸告;第二天他又丟了羊,才后悔沒有聽街坊的勸告,于是趕快動手把窟窿堵上,把羊圈修好。從此,他的羊再也沒丟過。
3. 養羊人一共丟了幾次羊,為什么丟?
4. 養羊人丟了一只羊,為什么還會丟第二只?
5. 第二次丟羊后,養羊人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
養羊人為什么會這么做呢?引讀描寫他心理的句子。
6. 告訴我們什么道理?
一個人做錯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見,認真改正,就不算晚。
“亡羊補牢”后面往往跟著一句話——“未為遲也”。就是這個道理。
《南轅北轍》
1. 解釋題目:通過圖理解。
2. 讀課文,想想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3. 從前有一個人坐著馬車在路上飛跑。他的朋友看見了他,對他說什么?(什么樣的語氣?)
4. 楚國在南邊,這個人為什么往北走?他的理由是什么?請你在書上畫一畫。
這個人能到楚國嗎?(出示最后一段話。)
5. 楚國在南邊,他硬要往北邊走。他的馬越好,趕車的本領越大,盤纏帶的越多,走的越遠,就越到不了楚國。
6. 分角色朗讀課文,想想兩個人在說話時語氣是什么樣的?(一個自以為是,滿不在乎;一個不斷發問,滿腹不解。)
7. 面對那個人走遠的影子,他的朋友會說什么?
8. 你想對那個楚國人說什么?
9. 通過學習本文,你明白了一個什么道理?
我們要聽別人的勸告。
如果別人說的對,我們就要聽別人的勸告。
10. 體會寓意:
通過學習知道一個人如果走的方向不對,是實現不了目標的。
如果自己做錯了事情,朋友給你指出來,你就要及時的改過來,不要太固執了。
做事情之前要想清楚,如果方向錯了,就永遠不會把事情做好。
《驚弓之鳥》
[教學目標]
1. 會認5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驚弓之鳥、魏國、射箭、打獵、大雁、拉弦、悲慘、愈合、裂開”等詞語,懂得“驚弓之鳥”這個成語的意思。
2. 分角色朗讀課文,抓住關鍵詞句,理解課文內容。
3. 從課文的學習中受到啟發,懂得只有善于觀察、善于分析,才能對事物有正確的認識;學習對事物進行分析推理的方法。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聯系上文理解最后一個自然段更羸說的話,要把著眼點放在引導學生理解、體驗更羸觀察、分析、判斷、推理的思維過程上。
難點:聯系上文理解最后一個自然段更羸說的話。
一、導入: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篇故事《驚弓之鳥》。
1. 初讀課文:
2. 請你小聲讀讀課文,不認識的字借助拼音讀正確。
二、學習生字:
1. “更”是多音字,在課文里讀gēng,不要讀成gèng。
2. 弦,讀xián,不要讀成xuán,筆畫是8畫。
3. “愈”讀“yù”,不要讀成“yuè”。
4. “慘”是平舌音,不是翹舌音。
5. “魏”是17畫,第14畫是從“田”字里面通下來一撇。第16畫是“撇折”。
6. “雁”字,“廠”字里邊是兩個單人旁。
7. 指導書寫:魏、弦、慘
三、學習課文:
1. 請你小聲讀讀課文,邊讀邊想一想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2. 更羸是魏國有名的射箭能手,一次他和魏王到郊外打獵,這時飛過一只大雁,這只大雁什么樣?請你讀讀書,在書上畫一畫。
3. 看到大雁,更羸是怎樣說的?
4. 真的有這樣奇怪的事情嗎?魏王聽了怎樣說?用什么樣的語氣?(疑惑,不敢相信)
5. 更羸又是怎樣做的?那只大雁怎樣?
6. (那只大雁直往上飛,拍了兩下翅膀,忽然從半空里直掉下來。)
7. 這句話中兩個“直”字的意思有什么不同?(同樣是一個“直”字卻準確地描繪出前后兩種不同的情形,前者是寫大雁一個勁兒往高處飛,飛得急;后者是寫大雁一點兒也不能飛了,掉得快。)
8. 這時,魏王怎樣說的?更羸真的有這樣的本事嗎?
9. 更羸是怎樣判斷出這是一只受傷的鳥的?為什么其他的人沒有發現鳥受傷?說明什么?
10. 填空:更羸的本事可真大,他不僅( ),而且( )。
11. 更羸的本事不在于能不用箭,只拉弓射下大雁,而是他知道這是一只受過箭傷的大雁,使學生體會到更羸比一般人高出一籌的是善于觀察、善于分析,并且果斷地作出判斷。
12. 學習了這個成語故事,你知道“驚弓之鳥”是什么意思了嗎?(被弓箭嚇怕過,一聽到弦響就十分害怕的鳥。人們用這個成語比喻受過驚嚇以后遇到類似的情況就特別害怕的人,說這種人成了“驚弓之鳥”)
13. 在我們平時的生活中,有沒有類似的事呢?
【模擬試題】(答題時間:30分鐘)
一、我會組詞:
狼( ) 悔( ) 偶( ) 雁( )
很( ) 誨( ) 寓( ) 燕( )
二、我會填:
三、我明白:
照樣子,把下面的句子換成問句。
例:星期六是媽媽的休息日。
星期六是媽媽的休息日嗎?
星期六是不是媽媽的休息日?
1. 趙小明是實驗學校的三好學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小紅的語文期中考試成績很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閱讀練習:
外祖父是我尊敬的一位長輩。他身材不高,貌不驚人。雖然他很喜歡我,但我卻總覺得他有些古板。
外祖父工作十分認真。他開辦了“翻譯社”。他認真翻譯、認真校對,每天總要工作到深夜。有一次,一個工廠送來幾份資料要求盡快翻譯,準備和外商談判。他接到后,不分晝夜地干了起來。由于坐的時間長,連腳都浮腫了。最后終于圓滿地翻譯完了那些資料,為與外商談判爭得了主動權。還有一次,為一個工廠向一項外資貸款的大型建設工程寫好了外文投標文件,使這個工廠在眾多的強手面前中標,為國家贏得了榮譽。
這些事,使我改變了對外祖父的看法。我更親近他了,越來越尊敬他了。
1. 找出第二自然段的重點句,用 畫出。再概括出這段的主要內容。
2. 教學設計>文章通過 和 寫出了外祖父工作十分認真。
3. 我對外祖父態度的變化:開始我覺得他 ,后來使我越來越 他。
【試題答案】
一、我會組詞:
狼(大灰狼 ) 悔(后悔 ) 偶(偶像 ) 雁(大雁 )
很(很多 ) 誨(誨人不倦) 寓(寓言 ) 燕(燕子 )
二、我會填:
三、我明白:
照樣子,把下面的句子換成問句。
例:星期六是媽媽的休息日。
星期六是媽媽的休息日嗎?
星期六是不是媽媽的休息日?
1. 趙小明是實驗學校的三好學生。
趙小明是實驗學校的三好學生嗎?
趙小明是不是實驗學校的三好學生?
2. 小紅的語文期中考試成績很好。
小紅的語文期中考試成績很好嗎?
小紅的語文期中考試成績是不是很好?
四、閱讀練習:
外祖父是我尊敬的一位長輩。他身材不高,貌不驚人。雖然他很喜歡我,但我卻總覺得他有些古板。
外祖父工作十分認真。他開辦了“翻譯社”。他認真翻譯、認真校對,每天總要工作到深夜。有一次,一個工廠送來幾份資料要求盡快翻譯,準備和外商談判。他接到后,不分晝夜地干了起來。由于坐的時間長,連腳都浮腫了。最后終于圓滿地翻譯完了那些資料,為與外商談判爭得了主動權。還有一次,為一個工廠向一項外資貸款的大型建設工程寫好了外文投標文件,使這個工廠在眾多的強手面前中標,為國家贏得了榮譽。
這些事,使我改變了對外祖父的看法。我更親近他了,越來越尊敬他了。
1. 找出第二自然段的重點句,用 畫出。再概括出這段的主要內容。
祖父工作十分認真。
2. 教學設計>文章通過為一個工廠翻譯資料,為與外商談判爭得了主動權和翻譯投標文件,為國家贏得榮譽寫出了外祖父工作十分認真。
3. 我對外祖父態度的變化:開始我覺得他古板,后來使我越來越尊敬他。
《驚弓之鳥》教學后記 篇8
驚弓之鳥(北師大版教案+說課設計)
10 驚弓之鳥(人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教案)
10 驚弓之鳥
10 驚弓之鳥
【課課練】
a 組
一、看拼音寫漢字。
二、區別形近字組詞。
三、選擇合適的一組詞語填空。
不是……是…… 只要……就…… 一……就……
1.它( )聽到弦響,心里很害怕,( )拼命往高處飛。
2.( )我本事大,( )因為我知道,這是一只受過箭傷的鳥。
3.( )拉一下弓,這大雁( )能掉下來。
四、查字典,聯系上下文解詞。
1.能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愈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孤單失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驚弓之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練習復述課文。
b 組
一、選擇正確讀音。
二、寫出下列詞語的近義詞。
三、仿照例句,把下邊的句子換一種說法。
例:風吹得柳樹嘩啦啦地響。
風把柳樹吹得嘩啦啦地響。
1.紅軍打敗了國民黨反動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更羸射中了那只受傷的大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驚弓之鳥》教學后記 篇9
驚弓之鳥(北師大版教案+說課設計)
10 驚弓之鳥(人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教案)
10 驚弓之鳥
10 驚弓之鳥
一、談話揭題
上節課,老師和初步讀了《驚弓之鳥》這篇課文。有興趣的同學舉起右手,跟老師一起寫課題。(板書課題)
看,老師的字雖不漂亮,可寫得多認真啊,希望大家在寫字時,也能像老師這樣一筆一劃地寫。
我們知道讀課文要做到“三到”,是哪 “三到”呢?碰到讀不好的句子,我們該怎么辦呢?
上節課,我們運用上面的兩個方法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了,可這還不夠,還要能讀出感情來。讀出感情并不難,教師告訴你們一個非常好的方法(板書:“過電影”)什么是“過電影”?也就是一邊讀課文,一邊想象課文描寫的情景。
二、有感情練讀課文
1、投影出示第2節1、2句
①大家看屏幕上這兩句話,請你們一句一句地讀,邊讀邊想,頭腦中出現了哪 些情景?
②你腦中出現了哪些情景?(指名回答)
③教師投影演示“更羸跟魏王去打獵,一只大雁慢慢地飛來”的情景。
④指導感情朗讀
a.自由練習朗讀
b.指名朗讀
如讀得好,教師引導:你們覺得他讀得怎樣,哪些詞讀得比較好,學著他的樣子一起讀。
如讀得不好,教師引導:(指句子)這里說一只大雁慢慢地飛來,聽了他的讀,我感覺這只大雁飛得還是挺快的,這兩句到底該如何讀,大家再練練,然后再指名讀、齊讀。
⑤小結朗讀情況
大家讀得真棒,老師也好像真的看到了一只大雁慢慢地飛著,悲慘地叫著。看來“過電影”的方法大家都掌握了,我們讀書就應該這么讀。
2、練習讀2-4節
人物的對話該如何讀,請大家繼續用“過電影”的方法練習2-4節。
①自由練
②指名讀
看大家的表情,我就知道你們讀得很認真,誰想試著讀2-4節。
讀完第2節,教師引導:更羸的話比較難讀,通過努力,大家有信心讀好嗎?當更羸看到大雁飛得慢時,心里也很有信心,不用箭,就能讓大雁掉下來,更羸的話如何讀,大家再去練練,再指名讀、齊讀。
更羸的話魏王能相信嗎?讓第1位同學繼續往下讀。
如果讀得不好,教師引導:魏王連自己的耳朵都不相信了,第3節該如何讀,大家再練練,再指名讀、齊讀。
學生讀好后,教師小結:那個味已經讀出來了,看來要想把書讀出感情,不但要學會“過電影”,還要能領會人物的心理活動。
讓第1位同學繼續往下讀。
還有誰想試著讀2-4節,讀的時候要注意我們強調過的地方。
3、練習朗讀第5小節
①更羸如何試的?請大家用過電影方法自由讀第5小節,邊讀邊想,讀完后告訴老師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②指名回答,師同時板書。
驚弓之鳥
(拉)
更羸
③教師演示:更羸左手拿弓,右手拉弦,聽到弦聲,大雁直往上飛,后來又直掉下來。我們只看到更羸拿弓拉弦嗎?(“嘣”的一聲響)這樣的弦聲空中的大雁能聽到嗎?再來一次,大家一起來一次。這下,空中的大雁肯定能聽到了。(板書:嘣)
④指名讀。引導:讓人一聽,就好像真的看到了這樣的情景(指圖),聽到這樣的聲音(指“嘣)
如沒有把“直”讀出來,教師引導:聽到那么響的弦聲,大雁肯定很害怕,就會拼命往高處飛,那么“那只大雁”后面的話如何讀,再讓那位同學讀一次,再學著他的樣子齊讀。
如把“直”讀出來,教師指板書:大雁直往上飛,拍了兩下翅膀,忽然從半空里直掉下來。讓那位同學再讀一遍,再學著他的樣子齊讀。
⑤大家還想讀嗎?大家再去練練這一小節,邊讀邊做動作,讀出來的效果一定會更好,不信大家去試試。
⑥指名4位同學上到臺前朗讀,看著屏幕,邊讀邊做動作,愿意一起讀的同學站起來,邊讀邊做動作。
⑦教師小結:大家讀得真棒,不要老師教,通過自己的努力,就能讀得這么好。剩下的課文,我還想讓大家自己去讀,通過努力,有信心讀好嗎?我相信只要你們能邊讀邊過電影,讀時注意人物的心理活動,就一定會讀得很漂亮。同時,上節課有些同學提出的不懂的詞語也一定會弄明白。
3、練讀6-9節
①學生自由練讀
②指名讀
讀完第6小節,教師引導:魏王見更羸不用箭,真讓大雁掉下來,心里感到很驚訝,現在你就是魏王,看這一小節該如何讀。
指名讀,再引導:這個“啊”是從心里發出的嗎?再來一次,再齊讀。
第一位同學繼續往下讀
③重點指導讀第9小節。
自由練讀。第9小節是這篇課文最有意思,最能讓我們受到教育的話。大家還想讀嗎?大家再一句一句地去讀。
指名讀1、2句。
讀完第1句,教師引導:這句話告訴我們更羸可真會觀察,課文一開始就告訴我們(出示第2小節)指課文,更羸跟魏王去打獵,看到一只大雁飛來了,而且還是慢慢地飛,邊飛邊鳴。更羸觀察多仔細啊,大家再自由讀讀這一句,再去體會一下。
讀完第2句,教師引導:更羸不但觀察得非常仔細,而且在觀察時,還在動腦筋想,在認真分析。(指句子)他看到大雁飛得慢,就想到大雁肯定是受過箭傷,傷口沒有愈合,還在作痛。這里說大雁的傷口沒有“愈合”就是說大雁的傷口怎樣?更羸聽到大雁叫得那么悲慘,就知道它肯定是離開了同伴,孤單失群,得不到幫助。這里說大雁“孤單失群”就是講大雁怎么樣?你是從哪些詞語看出來的?
讀完3、4句。教師引導:通過仔細觀察,動腦筋想,更羸最后作出了判斷,他判斷只拉弓,不用箭就能讓大雁掉下來。他的判斷對嗎?怎么看出來?我們再來看看第5小節(出示句子),看看更羸是如何不用箭,就讓大雁掉下來的。齊讀第5節,邊讀邊做動作。
更羸判斷得多么準確,他之所以判斷這么準確,就是因為他觀察得仔細,肯動腦筋想。
這一小節寫得多好,還想去讀嗎?老師讀第1句,女同學讀第2句,男同學讀第3、4兩句。
④分角色讀6-9節
大家讀的挺不錯的。你們想做更羸和魏王嗎?同桌一個做更羸,一個做魏王,再試著練讀6-9節。
⑤指名到臺前表演
4、分角色練讀整篇課文
①指名兩位同學上臺分角色讀。
②自由組合練讀。大家分角色練整篇課文時,可以下位置去認為能和你配合的好的同學去練練。
③再指名分角色讀
6、練習讀第1小節。
魏王聽了更羸的話,你想對他說些什么?下面的同學現在你就是魏王,你會對他說些什么?
第1小節也是這樣夸更羸的,自由讀第1小節。聽了更羸的話,我們覺得,更羸真不愧是一位有名的射箭能手。(板書:有名)
三、積累運用
教師講故事:一天夜里,有一個小偷溜進了人家的院子里,正想偷東西,這時,一只大黃狗撲了過來,狠狠地咬了它一口,小偷忍著疼痛,飛快地逃跑了,后來,他一聽到狗叫,心里很害怕。用我們學過的一個成語可以是什么?
剛學過的成語家就能運用,這可真是一個好的學習習慣,以后,我們把“曾經受過驚嚇,再遇到類似的情況就很害怕”的,一般都可以用“驚弓之鳥”這個成語,像驚弓之鳥這類好聽、有趣的成語故事還有好多,希望大家能多找些這類故事讀讀,然后講給別人聽聽。回家之后,你們愿意把“驚弓之鳥” 這個故事講給家里人聽嗎?
板書設計
驚弓之鳥
(拉)
(嘣)
更羸 大雁
(有名)
教學內容: 省編義務教材小學語文第八冊第10課
教學目標:
1.能運用讀書記號理解課文內容。
2.能較熟練地運用因果關系的句式說話寫話。
3.初步領會“驚弓之鳥”這個成語故事的喻意。
教學重點:正確運用讀書記號讀懂文章,掌握因果關系句式。
教學難點:領會更羸“觀察——分析——判斷”的思維過程。
教學方法:
1.運用“引導——發現”的教學策略,即通過“激疑—引導—探索—發現”的基本流程,在教師引導下,學生主動探索,發現規律。
2.以思維訓練為核心,采取跳躍式講讀。
教具準備:活動幻燈片一框,因為……所以……、那是因為紙片。
教學過程:
一.回顧引入,嘗試運用讀書記號理解課文內容。
1.復習引入:這節課我們繼續學《驚弓之鳥》,我們知道題目中“驚”的意思是“害怕”,“弓”的意思是“弓弦聲響”,“之”的意思是“的”,“驚弓之鳥”連起來的意思是“被弓弦聲嚇壞了的鳥”。那么大雁是被誰的弓弦聲嚇壞了呢?誰能用一句話介紹更羸?
2.鋪墊導法:第一自然段中,哪一句話具體說明更羸是射箭能手?學生自由讀第1自然段,教師順勢引導——不動筆墨不讀書,重點詞句加——,不懂詞句加——?(符號板書)
3.朗讀體會:誰來讀讀這句話,我想應該讀出更羸的氣魄。
4.設疑爭論:
①你們有沒有發現,剛才讀的這個句子中有一個字用錯了?
②學生回答,說明理由。
③討論可以怎樣改?
④討論是否真要改?
二.“引導—發現”之一,明白“嘣”置大雁于死地。
1.設疑:既然大雁不是射下來的,那么課文中哪一個字置大雁于死地?默讀課文第4自然段,圈出這個字(板書:嘣)
2.討論:為什么說“嘣”置大雁于死地?齊讀第4 自然段。
3.演示:教師出示幻燈片演示,學生劃出相應的句子。
4.理解:理解“忙”、“直”的含義,齊讀句子。
三.引導—發現”之二,明白課文內容之間的邏輯關系。
1.質疑:“大雁忙上飛”是什么原因?“直掉下來”又是什么原因?
2.引導:①引導學生讀最后一節,邊讀邊劃。 ②學生匯報。③剛才你們讀的句子是最后一自然的最后兩句,齊讀這兩句話。
3.發現:我們把剛才學的總結一下——
因為大雁聽到“嘣”的一聲響,所以—(板書:心里害怕)
因為心里害怕,所以—(板書:忙往上飛)
因為拼命往上飛,所以—(板書:傷口裂開)
因為傷口裂開了,所以—(板書:直掉下來)
4.訓練:
①出示卡片因為…..所以……,自由練說,開小火車說。
②出示卡片那是因為,自由練說,指名說。
四.“引導—發現”之三,明白更羸“觀察—分析—判斷”的思維過程。
1.假設:從這個因果關系中,我們發現置大雁于死地的是“嘣”,現在我們假設如果你跟魏王去打獵,你也拉得動這張弓,也那么“嘣”的來一下,這只大雁會不會掉下來?
2.設疑:看來更羸并不高明,還稱什么射箭能手?那么更羸的本事又高在何處呢?
3.引導發現:引導學生讀課文第6自然段。匯報,(板書:受過箭傷的鳥)
4.再質疑:更羸是根據什么作出這一判斷的呢?(板書:判斷)
5.再引導:飛得慢,叫得悲慘,這是更羸所看到的現象,也就是說他所觀察到的。(板書:觀察)
6.再質疑:看到這樣的現象,更羸會怎么想?
7.再引導:引導學生讀第8自然段,再完成作業本4(1)、(2),一生上臺完成板書。同時,鞏固“孤單”、“愈合”的含義。
8.歸納:①這“傷口沒有愈合”、“孤單失群”是更羸——(板書:分析)②教師加上箭頭,學生討論更羸的本事究竟高在何處?③朗讀最后一節,讀出分析的語氣,采用一人讀一句方法。
9.朗讀體會:推薦班中學生與老師對讀。教師故意出錯,把更羸說的第二句話改成“當然”,引導學生理解這句話。體會更羸注意身份、謙虛、有禮。
五.“引導—發現”之四,初步明白“驚弓之鳥”的喻意。
1.設疑:讀了課文之后,老師還有一個問題想和大家討論一下,究竟是誰害死了這只大雁?
2.討論:四人小組。
3.匯報:
4.總結:大雁自己嚇死了自己。我們不要犯“驚弓之鳥”的錯誤,遇到緊急的情況要冷靜,別自己嚇自己,要想出自己救自己的辦法。
《驚弓之鳥》教學后記 篇10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3、了解更羸不用箭只拉弓就射下大雁的原因,懂得對事物要仔細觀察,并進行分析、推理,得出正確的判斷,才能把事情做成、做好。
教學重點:
1、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
2、理解“驚弓之鳥”的含義。
教學難點:
讀懂更羸的話,體會更羸觀察、分析的邏輯關系。
教學準備:
教師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猜成語:亡羊補牢、南轅北轍、守株待兔、拔苗助長、掩耳盜鈴、濫竽充數。
2、齊讀課題:驚弓之鳥。
3、驚:害怕。弓:弓弦聲響。之:的。驚弓之鳥:被弓弦聲嚇壞了的鳥。
4、質疑:大雁是被誰的弓弦聲嚇壞了呢?大雁最后怎么樣了?
二、初讀課文,自主識字。
1、仔細聽故事,你從故事里聽懂了什么?(課件播放課文錄音)
2、哪個是故事里的更羸、魏王?大雁的情況怎樣?(課件出示圖片)
3、自己讀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
4、課件出示詞語、生字。
5、指名分段讀課文。
6、說說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
三、分析字形,指導書寫。
1、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記字。如:射是左右結構,左邊是“身”,右邊是“寸”。
2、用這些字擴詞,并選詞造句。
3、先在書上田字格描紅,再在拼音本上練習寫字。
第二課時
一、回顧課文,復習引入。
1、“驚弓之鳥”主要講的是一個什么樣的故事?
2、課件出示詞語。
3、今天我們繼續學習《驚弓之鳥》。
二、細讀勾畫, 自主探究。
1、指名讀第一自然段,思考:哪句話具體說明更羸是射箭能手?
2、這句話應該用什么樣的語氣讀?
3、既然大雁不是射下來的,那么是什么置大雁于死地呢?默讀課文第四自然段,圈出原因來。
4、為什么說“嘣”的一聲響,就置大雁于死地?
5、你能學一學更羸的動作嗎?
6、我們只看到更羸拿弓拉弦嗎?
7、引導:聽到那么響的弦聲,大雁肯定很害怕,就會拼命往高處飛。
8、魏王看到了,他有什么樣的感受?
9、引導:魏王見更羸不用箭,便使大雁掉下來,心里感到很驚訝。現在你就是魏王,你該如何讀?
10、學到這兒,你有什么疑問?
11、哪一段告訴了我們原因?更羸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又是怎樣進行分析的?
12、課件出示填空練習
(1)大雁因為 ,所以飛得 。
(2)它因為 ,所以叫得 。
(3)它一聽到弦響,因為 ,所以 。
(4)因為 ,所以傷口 。
(5)因為傷口 ,所以 。
13、現在我們假設,如果是魏王拉弦,這只大雁會不會掉下來?
14、從這里可以看出,大雁并不是被更羸射下來的,更羸的本領也并不是真的到了出神入化的程度,那么更羸的本事到底表現在哪兒呢?(課件出示填空:更羸的本事不在于( ),而在于( )。)
15、我們也要向更羸學習,對事物要仔細觀察,并進行分析、推理,得出正確的判斷,才能把事情做成、做好。
16、讀了更羸的話,你想對他說些什么?
17、究竟是誰害死了這只大雁?
18、你知道“驚弓之鳥”的意思了嗎?
19、我們學這個故事有什么意義?
20、你知道和“驚弓之鳥”類似的事情嗎?
三、拓展閱讀,總結提升。
1、課件出示故事
晉朝有一個叫樂廣的人,非常喜歡結交朋友。一天,樂廣做了一桌子的好菜,請朋友到家里喝酒聊天。一位客人正舉杯痛飲,無意中瞥見杯中似有一條游動的小蛇,但礙于眾多客人的情面,他硬著頭皮把酒喝下。
過了好幾天,樂廣一直沒有見到這位朋友。樂廣很想念他,于是就親自登門去看他。誰知這位朋友已經病了好幾天了,而且病得很厲害。原來他一直懷疑酒杯里有一條蛇,他感到很害怕,也覺得很惡心。回到家里以后,他感到全身都不舒服,總覺得肚子里有一條小蛇。就這樣,他一病不起了。
樂廣得知他的病情后,思前想后,終于記起他家墻上掛有一張彎弓,他猜測這位朋友所說的蛇一定是倒映在酒杯中的弓影,于是,他再次把客人請到家中,邀朋友舉杯,那人剛舉起杯子,墻上彎弓的影子又映入杯中,宛如一條游動的小蛇,他驚得目瞪口呆,這時,樂廣指著墻上掛著的弓,說:“都是它在作怪,杯中的蛇是這張弓的影子!”隨后,樂廣把弓從墻上取下來,杯中小蛇果然消失了。這位朋友恍然大悟,病立刻就好了。
2、你知道這個故事的名字是什么?告訴我們什么道理?
3、總結:這節課我們不僅知道了驚弓之鳥這個成語的意思,更從更羸身上學到了只有善于觀察、動腦分析,才能對事物有正確的認識,希望同學們都能做生活的有心人。
4、布置作業
(1)抄寫自己喜歡的詞語和句子。
(2)把這個故事講給父母聽一聽。
《驚弓之鳥》教學后記 篇11
今天執教了《驚弓之鳥》,回過頭來反思一下,這堂課有不少得失之處。
先來談談收獲。首先,今天學生的表現非常棒,完全入境了,盡情地與文本展開了對話。當我向邊飛邊鳴的大雁采訪時,“雁小姐,你為什么飛得這么慢呢?”徐寧馨悲傷地說:“我上次被一支箭射中了,傷口還沒有愈合,每扇動一下翅膀都痛徹心扉。”我深情的說:“是啊,怪不得你飛得如此緩慢!”“雁先生,你叫的聲音為什么如此凄慘呢?”另一生:“因為我與同伴失散了,孤零零的,我多么需要同伴的幫助啊!”“我邊飛邊鳴,希望有同伴能聽見,來幫幫我,可是這么長時間了,還是每人來幫我!”我適時評價:“此時,你又孤獨,又害怕,多可憐啊!你還想什么呢?”“我擔心著會不會又有一支箭射上來,這下我可要完了!”“下次再聽到弦響,我可要快點飛高些!”學生完全把自己當作了大雁,想大雁之所想,悲大雁直所悲,充分展現了孩子們獨特的感悟,同時也理解了更羸的分析,在隨后的理解更羸的兩句話,用因果句練習說話時水到渠成。
教材在更羸的分析之后戛然而止,魏王聽了之后會有什么反應呢?這成為了教材的留白之處,運用這個空白,讓學生說說魏王可能還會說些什么。學生思考了片刻后,精彩的點評此起彼伏,紛紛借魏王之口談出了自己的體會。“更羸,你真不愧是我們魏國的射箭能手!”“更羸,你不但有精湛的射箭技術,還善于觀察、分析。我要封你做大將軍”(真是慧眼識英才)“更羸,你真是名不虛傳啊!”(已經佩服的五體投地了)“更羸,你是我們魏國的驕傲!”……學生們積極性完全調動了起來,講起來滔滔不絕。
其次,我抓住“更羸是古時侯魏國有名的射箭能手”為突破口,引導學生深思探究,為什么說更羸是射箭能手?引導學生深入文本中,尋求答案。在為什么說是“嘣”置大雁于死地的討論中,引導學生分析更羸分析的一段話,明白課文內容之間的邏輯關系。在質疑把大雁嚇下來的本領人人都有,更羸的本事到底高明在何處的問題探究中,引導學生再次與文本進行對話,明白更羸觀察-分析-判斷的思維過程,層層深入,跌宕回環,一次又一次地設疑,激起學生的求知欲,綻放思維的火花,揭示成語蘊涵的寓意,達到了水到渠成的效果。
但在上課中,竟然由于緊張,時不時忘了下一個教學步驟,而不得不時時拿著教案上課,猶如那只驚弓之鳥,心理素質如此脆弱,是我課前所為料及的,致使對學生的回答不能做到全神傾聽,適時作出恰當評價,更好地調控課堂。看來,還得多加鍛煉,多上公開課。
其次,在課外拓展上,所選用的《戰國策》中關于“驚弓之鳥”的片斷,為充分考慮到學生的接受能力,而選用古文段落。由于學生看不懂,而效果低下。
此時,突然想起竇桂梅老師主題閱讀的教學理念,何不由此生發,讓學生收集成語,分層閱讀呢?如:以弓箭為線索:《杯弓蛇影》、《一箭雙雕》、《百發百中》、《箭在弦上》;以射箭能手為線索:《后羿射日》、《紀昌學射》、《百發百中》;以成語的出處為線索:《戰國策-楚策》。
《驚弓之鳥》教學后記 篇12
學習目標
1.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3.了解更羸不用箭只拉弓就射下大雁的原因,懂得對事物要仔細觀察,并進行分析、推理,得出正確的判斷,才能把事情做成、做好。
學習重點
1.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
2.理解“驚弓之鳥”的含義。
學習難點
讀懂更羸的話,體會更羸觀察、分析的邏輯關系。
學前準備
教師課件
(第一課時)
1.你能猜猜是什么成語嗎?(課件出示圖片)
2. 今天,我們來學一篇課文,也是一個成語故事。(課件出示題目)
3.你知道這個題目是什么意思嗎?
4.你想知道什么?
1.猜成語:亡羊補牢、南轅北轍、守株待兔、拔苗助長、掩耳盜鈴、濫竽充數。
2.齊讀課題:驚弓之鳥。
3.驚:害怕。弓:弓弦聲響。之:的。驚弓之鳥:被弓弦聲嚇壞了的鳥。
4.質疑:大雁是被誰的弓弦聲嚇壞了呢?大雁最后怎么樣了?
二、
初讀課文,
自主識字。
(20’)
1.仔細聽故事,你從故事里聽懂了什么?(課件播放課文錄音)
2.哪個是故事里的更羸、魏王?大雁的情況怎樣?(課件出示圖片)
3.自己讀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
4.課件出示詞語、生字。
5.指名分段讀課文。
6.說說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
1.聽故事錄音。
2.看圖回答問題。
3.自讀課文。
4.同桌互讀、開火車教讀、男女生賽讀生字詞。
5.分段讀課文,正音。
6. 課文主要講的是古時候魏國一位有名的射箭能手更羸,不用射箭,只拉了一下弓,就使天上飛過的一只大雁掉下來的故事。
三、
分析字形,
指導書寫。
(15’)
1.出示寫字表生字。
2.擴詞、造句練習。
3.指導寫字。
1.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記字。如:射是左右結構,左邊是“身”,右邊是“寸”。
2.用這些字擴詞,并選詞造句。
3.先在書上田字格描紅,再在拼音本上練習寫字。
(第二課時)
一、
回顧課文,
復習引入。
1.“驚弓之鳥”主要講的是一個什么樣的故事?
2.課件出示詞語。
3.今天我們繼續學習《驚弓之鳥》。
1.古時候魏國一位有名的射箭能手更羸,不用射箭,只拉了一下弓,就使天上飛過的一只大雁掉下來的故事。
2.開火車認讀語。
3.齊讀課題。
二、
細讀勾畫, 自主探究。
1.指名讀第一自然段,思考:哪句話具體說明更羸是射箭能手?
2.這句話應該用什么樣的語氣讀?
3.既然大雁不是射下來的,那么是什么置大雁于死地呢?默讀課文第四自然段,圈出原因來。
4.為什么說“嘣”的一聲響,就置大雁于死地?
5.你能學一學更羸的動作嗎?
6.我們只看到更羸拿弓拉弦嗎?
7.引導:聽到那么響的弦聲,大雁肯定很害怕,就會拼命往高處飛。
8.魏王看到了,他有什么樣的感受?
9.引導:魏王見更羸不用箭,便使大雁掉下來,心里感到很驚訝。現在你就是魏王,你該如何讀?
10.學到這兒,你有什么疑問?
11.哪一段告訴了我們原因?更羸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又是怎樣進行分析的?
12.課件出示填空練習:
(1)大雁因為 ,所以飛得 。
(2)它因為 ,所以叫得 。
(3)它一聽到弦響,因為 ,所以 。
(4)因為 ,所以傷口 。
(5)因為傷口 ,所以 。
13.現在我們假設,如果是魏王拉弦,這只大雁會不會掉下來?
14.從這里可以看出,大雁并不是被更羸射下來的,更羸的本領也并不是真的到了出神入化的程度,那么更羸的本事到底表現在哪兒呢?(課件出示填空:更羸的本事不在于( ),而在于( )。)
15.我們也要向更羸學習,對事物要仔細觀察,并進行分析、推理,得出正確的判斷,才能把事情做成、做好。
16.讀了更羸的話,你想對他說些什么?
17.究竟是誰害死了這只大雁?
18.你知道“驚弓之鳥”的意思了嗎?
19.我們學這個故事有什么意義?
20.你知道和“驚弓之鳥”類似的事情嗎?
1.“大王,我不用箭,只要拉一下弓,就能把這只大雁射下來。”
2.讀出更羸的氣魄。
3.默讀,思考,圈畫:“嘣”的一聲響。
4.討論匯報:只聽得“嘣”的一聲響,那只大雁直往上飛,拍了兩下翅膀,忽然從半空里直掉下來。
5.表演動作:左手拉弓,右手拉弦。
6.模仿“嘣”的聲響。
7.有感情朗讀第四自然段。
8.大吃一驚。
9.表演讀:驚訝的語氣和表情。
10.更羸怎么知道這是一只受過傷的大雁?
11.自讀第八自然段,邊讀邊畫。
12.完成填空,并練習用“因為……所以……”說句子。
13.會,不管是誰拉弦,只要發出“嘣”的一聲,大雁就會害怕,就會掉下來。
14.更羸的本事不在于射箭射得準,而在于仔細觀察、善于分析、仔細判斷。
15.齊讀第八自然段。
16.自由發言。
17.交流探討:大雁自己嚇死了自己。
18. “驚弓之鳥”用來比喻受過驚嚇后,遇到一點兒情況就害怕得不得了。
19.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別犯“驚弓之鳥”的錯誤,遇到緊急的情況要冷靜,別自己嚇自己,要想出自己救自己的辦法。
20.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
三、
拓展閱讀,
總結提升。
1.課件出示故事:
晉朝有一個叫樂廣的人,非常喜歡結交朋友。一天,樂廣做了一桌子的好菜,請朋友到家里喝酒聊天。一位客人正舉杯痛飲,無意中瞥見杯中似有一條游動的小蛇,但礙于眾多客人的情面,他硬著頭皮把酒喝下。
過了好幾天,樂廣一直沒有見到這位朋友。樂廣很想念他,于是就親自登門去看他。誰知這位朋友已經病了好幾天了,而且病得很厲害。原來他一直懷疑酒杯里有一條蛇,他感到很害怕,也覺得很惡心。回到家里以后,他感到全身都不舒服,總覺得肚子里有一條小蛇。就這樣,他一病不起了。
樂廣得知他的病情后,思前想后,終于記起他家墻上掛有一張彎弓,他猜測這位朋友所說的蛇一定是倒映在酒杯中的弓影,于是,他再次把客人請到家中,邀朋友舉杯,那人剛舉起杯子,墻上彎弓的影子又映入杯中,宛如一條游動的小蛇,他驚得目瞪口呆,這時,樂廣指著墻上掛著的弓,說:“都是它在作怪,杯中的蛇是這張弓的影子!”隨后,樂廣把弓從墻上取下來,杯中小蛇果然消失了。這位朋友恍然大悟,病立刻就好了。
2.你知道這個故事的名字是什么?告訴我們什么道理?
3.總結:這節課我們不僅知道了驚弓之鳥這個成語的意思,更從更羸身上學到了只有善于觀察、動腦分析,才能對事物有正確的認識,希望同學們都能做生活的有心人。
4.布置作業:
(1)抄寫自己喜歡的詞語和句子。
(2)把這個故事講給父母聽一聽。
《驚弓之鳥》教學后記 篇13
教學目標:
1、運用多種方法在閱讀中識字,結合生活實際或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意思。
2、能理解課文內容,從而理解成語意思,會在語言中運用,受到啟發。
3、分角色朗讀課文,讀好問句和嘆句。
4、懂得要善于觀察、善于分析、大膽推斷。
教學重點:聯系上文理解最后一個自然段更羸說的話。
教學難點:把著眼點放在引導學生理解、體驗更羸觀察、分析、判斷、推理的思維過程上。
課前準備:幻燈片
教學過程:
一、看圖導入,了解更羸:
1、配合課文插圖:圖中騎著白馬手拿弓箭的人叫更羸,他是古時候魏國有名的射箭能手。
2、出示第一段:更羸是古時候魏國有名的射箭能手。師:能說說什么是射箭能手嗎?各行各業都有能手,紡織紡得特別好的就是紡織能手,你還知道哪些能手?那有名的射箭能手呢?
3、通過這句話,我們對更羸有了這么多了解。這節課,我們要學的一個成語就跟更羸有關,這個成語就是驚弓之鳥(板書課題:驚弓之鳥)。相信大家讀了這個故事,一定會揭開他成為有名射箭能手的奧秘。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請同學們小聲讀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認讀生詞:
(1)出示:打獵、大雁、拉弦、裂開、孤單失群
弦,讀xián,不要讀成xuán。
愈,讀“yù”,不要讀成“yuè”;
“慘”是平舌音,不是翹舌音。
(2)出示:
本事(事讀輕生):本領。
大吃一驚:因出乎意料而非常驚奇。
(傷口)愈合:理解愈合指傷口長好。
(聲音)悲慘:處境和遭遇極其痛苦,令人傷心。
過渡:解決了詞語,同學們一定能把課文讀得更好。
3、指名讀課文,想一想: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通過個別學生的發言、補充,總結出這篇文章講述的是:有一天,更羸和魏王到郊外打獵,更羸觀察了天上的一只大雁后,只拉弓,不射箭,就使大雁從天上掉了下來。原來這是一只受過箭傷、孤單失群的雁,一聽到弦響,就嚇得從天上掉了下來。
三、細讀課文,理解內容。
1、學習第2——8自然段
(1)那這個故事到底是怎樣的呢?下面請大家2—8自然段,體會魏王和更羸說話的語氣有什么不同,盡量把你體會到的讀出來。
(2)生自由讀
(3)指名分角色朗讀。在練習朗讀的過程中,讓學生充分發表意見,讓他們說說應該怎樣朗讀,為什么這樣朗讀;從而領會有關詞語的含義和說話人的內心活動。
(4)師:這是剛才同學們讀到的第5自然段,誰愿意在給大家讀讀。出示這段話:“更羸并不取箭,他左手拿弓,右手拉弦,只聽得蹦的一聲響,那只大雁直往上飛,拍了兩下翅膀,忽然從半空里直掉下來。”這個自然段只有一句話,想一想,這句話講了幾層意思?(講了兩層:一是更羸的行動,一是大雁的行動。)
(5)聽到“嘣”的一聲響,大雁怎么樣?(“那只大雁直往上飛,了兩下翅膀,忽然從半空里直掉下來。”)
(6)這一句中有兩個“直”,意思相同嗎?各是什么意思?(課件顯示:“直”變色)
老師列出了“直”的幾種解釋,誰愿意給大家讀讀。(顯示:“直”三種解釋)
“直往上飛”中的“直”什么意思?(一個勁兒,拼命)
“直掉下來”呢?(筆直)
(7)咱們再仔細看看大雁是怎樣掉下來的。(多媒體演示:“拉弓─雁疾飛─雁掉下”)
(8)更羸的本事就只是不取箭,只拉弓,就使大雁掉下來嗎?那么,更羸到底有什么本事能使大雁掉下來?(更羸知道這是一只受過箭傷的鳥。)更羸是怎樣知道這是一只受過箭傷的鳥?課文第幾自然段告訴大家了?
2、學習第9自然段。
(1)指名讀第9自然段。
(2)出示第一句。讀讀,這句話寫的是什么?飛得慢是更羸看到的、叫得悲慘是他聽到的,這也就是更羸觀察到的。
同時板書:慢 悲慘 觀察
更羸是怎么觀察這只大雁的?看看課文第二自然段是怎么寫的(更羸仔細看了看)?
師引讀:更羸仔細觀察,發現它(飛得慢,叫的聲音很悲慘。)
(3)出示第二句。師領讀書上更羸說的第二句話:師讀“果”,生讀“因”。
師:飛得慢,因為……
師:叫得悲慘,因為……
看來這不僅是一只箭傷未愈的大雁,還是一只孤單失群的大雁。
老師板書:箭傷未愈
孤單失群 什么是孤單失群?
這兩個分句哪說的是原因,哪說的是結果?
這兩個分句都是先說結果再說原因,這樣的句式叫果因句式。平時我們都先說事情的原因,再說結果,這樣的句式叫因果句式。那你能用“因為……所以……”來說說嗎?(因為它離開同伴,孤單失群,得不到幫助,所以叫得悲慘。因為它受過箭傷,傷口沒有愈合,還在作痛,所以飛得慢。)
小結:通過朗讀,我們知道了這兩個分句之間存在著因果關系。
過渡:更羸根據大雁飛得慢、叫得悲慘,分析出這是一只傷箭未愈、孤單失群的大雁,又做出了一個大膽的判斷。
(4)齊讀更羸說的第三、四句話。
能用“因果句”分析這只驚弓之鳥嗎?大家自己說說。
老師說第一句:因為這只驚弓之鳥聽到弦響,所以 …….
因為它心里害怕,所以拼命往上飛。
因為它拼命往上飛,所以傷口又裂開了。
因為它傷口裂開了,所以就掉了下來。
小結:所以更羸判斷只要一拉弓,這只大雁就會掉下來。(板書:拉弓 掉下來)課文的第幾自然段證明了更羸的這一判斷?讓我們再來讀一讀。看,更羸的判斷真準確!
3、教師小結。
通過學習,我們清楚地了解到,更羸通過觀察發現這只大雁飛得慢,叫的聲音悲慘;從而分析出這是一只箭傷未愈、孤單失群的大雁;進而作出判斷,只要一拉弓,這只大雁就會掉下來。看來更羸不光是個有名的射箭能手,他還是個什么樣的人?(善于觀察、分析和進行準確判斷。)
下面再讓我們來體會一下更羸的這個判斷是怎么一步步做出來的。齊讀第九自然段。
四、揭示課題,拓展延伸
1.理解“驚弓之鳥”成語的意思。
這節課,我們學的成語故事是驚弓之鳥,那你知道什么是驚弓之鳥了嗎?被弓箭嚇怕了的鳥,比喻受到驚嚇后,遇到一點情況后就害怕得不得了。
2、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有很多類似的現象,出示案例。
3、你還知道哪些類似的現象?
五、板書設計
驚弓之鳥
觀察 慢 悲慘
更羸 分析 箭傷未愈 孤單失群
判斷 拉弓 掉下來
《驚弓之鳥》教學后記 篇14
教材說明:
《驚弓之鳥》是小學語文義務教育標準實驗教科書第六冊第三單元中的一篇精讀課文,是一個成語故事。課文講述的是古代魏國有一個射箭能手叫更羸,他觀察了天上飛的一只大雁后,不用箭,只拉一下弓,就使這只大雁掉了下來。原來這是一只受過箭傷、孤單失群的雁,一聽到弦響就嚇得從天上掉下來了。“驚弓之鳥”這個成語因此得名,比喻受過驚嚇后,遇到一點兒情況就害怕得不得了。全文環環相扣、說理清晰,邏輯性強。它采用了以人物對話為主的寫法,用魏王來襯托更羸,表現更羸善于觀察,善于分析。
課文教學的重點是聯系上下文理解最后一個自然段更羸說的話,從更羸善于觀察、善于分析中受到啟發,學習對事物進行分析推理的方法,初步培養學生樂于觀察、勤于思考的興趣和習慣。
教時安排:
第一課時:認5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驚弓之鳥、魏王、射箭、打獵、大雁、拉弦、悲慘、愈合、裂開”等詞語。讀通課文,能說出文章主要內容。
第二課時:讀熟課文,抓住關鍵詞句理解更羸最后說的4句話之間的邏輯關系;能從更羸善于觀察、善于分析中受到啟發。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下面以第二課時為例具體介紹教學過程:
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理解更羸最后說的4句話之間的邏輯關系。
2、分角色朗讀課文,從更羸善于觀察、善于分析中受到啟發。
教學重難點:聯系上下文理解最后一個自然段更羸說的話。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回顧課文內容。
1、(課件出示)樹上有十只鳥,如果被人用箭射下一只,還會有幾只?
2、今天,我們繼續學習的第10課《驚弓之鳥》中也有一位善于射箭的人,他就是更羸。揭示課題。
3、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二、初步感知大雁落地原因,感受更羸判斷的準確。
1、播放動畫。
2、大雁是如何掉下來的?理解此句話中兩個“直” 意思的不同。
3、是什么使大雁從空中掉下來了?
4、指導朗讀。
三、深層探究大雁落地原因,理解更羸的話。
1、大雁為什么會直掉下來呢?
2、動畫播放更羸說的話,提出學習要求。
3、匯報交流。
(1)更羸共說了幾句話。
(2)他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
(3)他根據看到的和聽到的,作出了什么分析?
(4)他做出了什么判斷?
指導學生用“一……就……”、“因為……所以……”這兩組關聯詞語說話,領會更羸語言中的因果關系。
(5)檢查理解,完成填空。
四、分角色朗讀課文。
1、畫出表現魏王神態變化的語句,讀出情感。
2、更羸的語言應如何朗讀?
3、分角色朗讀。
五、理解運用。
1、出示《大雁報》記者小雁的報道。問:如果你是更羸,你會怎樣為自己辯護?
2、說話:如果大雁不______,就不會________。領悟大雁死亡的更深層原因。
六、拓展延伸。
1、解題。說說自己身邊,以及在電視、電影或者讀過的故事里所知道的類似的人。
2鼓勵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多閱讀成語故事,掌握更多道理,學到更多知識。
板書設計:
10 驚弓之鳥
裂開
往上飛 善于觀察
害怕 勤于思考
“嘣”的一聲 直掉下來
《驚弓之鳥》教學后記 篇15
教學目標:
1.讓學生了解“驚弓之鳥”這個成語故事的內容,并學習使用這個成語。
2.運用學過的朗讀技巧,讀出魏王疑問、驚嘆的不同思想感情。
3.理解“驚弓之鳥”、“能手”等詞語。并能選擇“直”的解釋條,通過默讀課文,在文中找到與“直”的含義相對應的詞——“拼命”。
4. 訓練因果句式。
5.根據板書提示背誦第8節。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新課,整體進入
1、師:我們中華民族是一個有著五千多年文明的偉大民族,在浩如煙海的文學世界里,有一顆永不磨滅的璀璨明珠,那就是——成語。成語對于我們的口頭和書面表達有著不可缺少的作用。小朋友,你能不能說說你了解的哪些成語嗎?
2、剛才,有同學說到了“驚弓之鳥”,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驚弓之鳥”這篇課文。齊讀課題。
3、這個成語來自于一篇古典作品,昨天我們預習了課文,誰來說說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出示板書:
不用箭
【更羸—————┐
|
| “射”
| 下
↓
大雁 】
正因為不用箭,所以老師在“射”字上加引號。
二、找到突破口
1、師:那么,課文哪一節重點寫了“更羸不用箭‘射’下大雁”的原因呢?
(引出第8節)用手勢告訴老師。
出示練習,自讀第8節,思考填空,用( )在書上括出答案。
【它飛得慢,是因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它叫得悲慘,是因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交流,老師根據學生的回答進行概括板書。
板書:【飛得慢——箭傷未愈
叫得慘——孤單失群】
“孤單失群”是什么意思?(離開同伴,無依無靠)
這兩句話前后分句之間是什么關系?
出示小黑板:【因果——先果后因】
4、讀書上更羸說的第二句話:男同學讀“果”,女同學讀“因”。
男:它飛得慢——女:是因為……
男:它叫得悲慘——女:是因為……
5、下面由老師引讀因果句式,同學接讀。
師引讀:之所以飛得慢,是因為——
(它受過箭傷,傷口沒有愈合,還在作痛)。
師引讀:因為它離開同伴,孤單失群,得不到幫助,所以——
(叫得悲慘)。
師引讀:它受過箭傷,傷口沒有愈合,還在作痛,所以——
(飛得慢)
師引讀:叫得悲慘,是因為——
(它離開同伴,孤單失群,得不到幫助)。
小結:通過朗讀,我們理解了更羸說的第二句話兩組分句之間存在著因果關系。
6、默讀更羸說的第三、四句話,思考填空,用括出答案。
出示填空:
【它一聽到_____,心里很______,就__________。
它一_________,傷口又______,就__________。】
交流,出示板書:
【弦響→害怕→高飛→使勁→裂開→掉下】
7、下面,由老師范讀這兩句話,誰能聽出老師在哪些地方讀出重音。
(一……就……拼命)
指名讀,齊讀
8、師:前面,我們知道了更羸說的第二句話是因果句式,其實,第二句與第三、四句話之間也存在著因果關系,下面由老師引讀,同學接讀:
師引讀:飛得慢,因為它受過箭傷,傷口沒有愈合,還在作痛,所以一使勁——(生)……
師引讀:叫得悲慘,因為它離開同伴,孤單失群,得不到幫助,所以它一聽到弦響——(生)……
師:那么,更羸是如何判斷出這是一只受過箭傷的鳥呢?
師引讀:因為更羸觀察到——(生)它飛得慢……
(出示板書:觀察)
師引讀:他又分析到——(生)飛得慢……
(出示板書:分析)
師引讀:最后更羸判斷出——(生)它一聽到弦響……
(出示板書:判斷)
9、下面請同學看著板書的提示,背誦第8節。先各自準備,再指名背誦、一起背。
三、進入對應點
1、師:更羸的判斷是不是準確,在文中哪一節可以找到印證更羸的話?快速默讀課文。用手勢告訴老師(第四節)
2、指名兩組讀第四節,找一找這節中哪一個字與“驚弓之鳥”中的“驚”字有聯系?把它圈出來。然后想一想更羸到底用什么方法射下大雁的?(嘣)
(用弓弦的響聲使大雁受到驚嚇。)
3、指名讀第4節,并說說哪些詞應該讀出重音?(嘣,直,忽然)
再指名讀,齊讀
4、這個“直”字有4種解釋,出示:
【直:①不彎曲;②使直,把彎曲的伸開;③爽快,坦率;④一個勁兒地。】
默讀解釋條,文中應取哪條解釋,用手勢告訴老師。齊讀解釋條。
5、這個“直”字,根據它的解釋,對應了第八節中的哪一個詞?默讀第八節。交流。(拼命)
老師請一個同學把這個解釋代入“拼命”這個詞來讀這句話,體會含義。
6、老師來讀第4節的句子,同學來讀第8節中相對應的句子。
師:只見那只大雁……生:它一聽到弦響……
四、朗讀訓練重點
1、師:小朋友現在已經知道了更羸不用箭射下大雁的原因,可魏王當時并不知道,他前后共說了幾次話,請同學來讀一讀。指名朗讀。
2、出示三句話:
【“是嗎?”魏王信不過自己的耳朵,疑惑地問,“你有這樣的本事?”
“嗬!”魏王看了,大吃一驚說,“真有這樣的本事!”
魏王更加奇怪了,問:“你怎么知道的?”】
3、師:朗讀對話要按照以下這四步來讀句。出示朗讀步驟:
【讀好句子語氣:一找提示語;
二找標點;
三找重音;
四有感情地朗讀。】
按照這個方法請一個同學來讀第一句。
① 我從這句話的提示語中找到____一詞,這句句子要讀出____語氣。
② 我從標點符號上知道這是一句____句,語氣應(上揚,下降,平直)。
③ 我認為這句話中____應該讀出重音。
④ 我認為這句話應該這樣讀____。
根據老師教的方法,分小組討論如何讀好2、3句。
分別指名讀。
4、齊讀這三句話。
5、下面由老師和同學配合分角色朗讀,老師做更羸,同學做魏王,要求去掉旁白,直接讀說的話。
五、朗讀總結
1、師:更羸怎么能聽出大雁叫的聲音很悲慘,在書上第一節中找答案,指名讀句。
出示句子:【更羸是古時候魏國有名的射箭能手。】
出示解釋:
【能手:是指對某一頂技術、某一種工作特別熟練,干得特別出色的人。】
師:織布技術特別熟練,布織得特別好的人稱“織布能手”,種菜特別出色的人稱“種菜能手”,我們班的龔毅敏同學因為拉二胡拉得很好,所以是拉二胡能手。
出示句式:【我的因為……所以是什么能手】
在你周圍的同學、老師、父母、親戚等也有不少能手。
請你用上“我的因為……所以是什么能手”的句式來說話。
(下棋能手,跑步能手,寫字能手,繪畫能手……)
“射箭能手”是什么意思?“有名的射箭能手”又是什么意思?
(射箭的技術很高明的人就稱“射箭能手”,“有名的射箭能手”,說明不是一般的射箭能手,他的射箭技術特別高明,射箭的經驗特別豐富。)
(師:正因為更羸是有名的射箭能手,打獵很有經驗,因此他聽到大雁鳴叫的聲音能辨別出來它叫的聲音很悲慘。)
2、分角色朗讀課文(旁白,更羸,魏王),并思考:更羸真正的本領是什么?
3、交流:善于觀察、分析、判斷事物
我們小朋友也要學會善于觀察、仔細分析、準確地判斷事物。
六、引申
1、這只大雁一聽到弦響,心里就害怕,以為又有箭射來,拼命往高處逃命,可見這是一只——(生)驚弓之鳥(師指課題)
“驚弓之鳥”是什么意思?(就是被弓箭嚇怕了的鳥。)
2、師:說得對。“驚”就是驚嚇;“弓”就是弓弦得響聲;“之”就是“的”。“驚弓之烏”是個成語,人們用這個成語比喻受過驚嚇,以后遇到類似的情況就特別害怕的人,說這種人成了驚弓之鳥。你們在電影、電視或者讀過的故事里看到過這種人嗎?
(師舉例:有人打了敗仗很恐慌,聽到風吹草動以為是追兵來了,害怕得不得了,慌忙逃跑,這些人就是驚弓之鳥。)
(解放戰爭時期,國民黨*軍隊被解放軍打得暈頭轉向,一聽說解放軍來了,嚇得逃的逃,投降的投降,他們也是驚弓之鳥。)
(有的人被蛇咬過一次,以后看到草繩就害怕,成了驚弓之鳥。這種人是膽小鬼。)
3、師:說得對。有的人受過一次打擊下次就害怕了。這種人必定膽小怕事,是不可取的。我們小朋友不應該學習這樣的人。
七、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驚弓之鳥》教學后記 篇16
[設計個性]
設計者依據教材本身蘊藏的優勢,關注對學生自信心﹑朗讀能力﹑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的培養,并讓學生感悟現實生活中對成語的合理運用。
[教學目標]
1、了解“驚弓之鳥”這個成語故事的內容,感悟這個成語在現實生活中的合理運用。
2、抓住這篇課文人物對話貫穿全文的特點,引導學生在說話人說話之前添加修飾語,輔助感情朗讀人物對話,在以朗讀中為主線的過程中理解課文,增進朗讀水平。(重點)
3、通過看圖及學文,通過精讀重點語段和劃分層次練習從更羸善于觀察、分析和推斷中受啟發,理解文中因果關系,培養觀察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重點﹑難點)
4、學習更羸充滿自信﹑觀察仔細、分析合理、推斷準確的心理品質。
5、練習復述課文。
[教學準備]
1、本課教學課件(教師準備)。
2、課前查詞典了解“驚弓之鳥”的本義和比喻意義(學生準備)。
3、自學生字新詞(學生準備)。
[教學課時]1節
一、導入
1、談話,板書課題。
2、指名說說通過課前預習所了解到的“驚弓之鳥”這個成語的本義和比喻義。
二、學習課文
(一)初讀課文
1、看課文動畫錄音,聽電腦情境范讀。
2、你對故事中的誰印象最深?他是什么人?(引出課文開頭一句,并從字面理解“射箭能手”。)
3、為了讓人信服更羸的本領,課文舉了一個什么事例?(引導學生復述故事主要內容)
(二)精讀課文
1、出示課文插圖
觀察插圖:有一天,更羸和魏王到效外去打獵。你從圖上能看出誰是更羸,誰是魏王?請說出你的理由。(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和推斷的能力。)
2、引讀第二自然段。
(1)更羸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指一名學生上臺表演大雁飛行,另一名讀“一只大雁從遠處慢慢地飛來,邊飛邊鳴”。提醒學生在朗讀中表現大雁飛得慢。
(2)師繼續引讀:更羸怎樣地看了看,指著大雁怎樣地對魏王說?(引導學生在“說”前添加修飾語“自信”或“信心百倍”之類)你從哪看出他的自信?指導讀出自信的語氣。
(3)引讀第3、4自然段,引導學生在魏王“問道”前添加“疑惑地”或“半信半疑地”,并讀出懷疑的語氣。引導學生讀“請讓我試一下”時感悟更羸在被魏王懷疑的狀況下所表現出的彬彬有禮和內心深處的鎮定和自信。
(4)默讀第5自然段,找出第2自然段中意思相呼應的詞句,在指導朗讀中進一步體會更羸拉弓時的有力和自信。
(5)引讀第6、7、8自然段,讀出魏王驚奇的語氣和更羸謙虛的語氣。
(6)三讀第9自然段。
一讀:在更羸“說”前面添加“慢條斯理”,指導學生在朗讀中體現更羸說話時的不緊不慢、有條不紊。
二讀:變著形式反復讀關鍵語句,體會句中邏輯思維關系。
(1)哪句話表現了更羸從視覺和聽覺兩個方面仔細地觀察過大雁?指名讀。
(2)更羸怎么分析大雁的飛行速度和叫聲的?出示句子,指名讀“飛得慢,因為它受過箭傷,傷口沒有愈合。還在作痛;叫得悲慘,因為它離開同伴,孤單失群,得不到幫助。”接著分析句中因果倒置的關系,然后引導學生將關聯詞“之所以……是因為……”完整地放進句中讀一讀,再引導學生將先果后因還原成先因后果的順序變形式讀一讀,反復體會句中邏輯關系。
(3)根據以上分析,更羸是如何推斷的?出示“它一聽到槍響,心里很害怕,就拼命往高飛。它一使勁,傷又裂開了,就掉了下來”,齊讀。接著讓學生試著將關聯詞“因為……所以……”放到句中自由讀,再指名讀。
三讀:默讀更羸的話,從觀察、分析、推斷三個層面將本段分為三層,再感受更更羸觀察仔細、分折之合理、推斷之準確。
(三)課化主題
1、全班分角色朗讀課文。
2、返回第7自然段,你認為更羸說話時笑什么?他說“不是我本事大”,你認為他本事大嗎?看著板書說說理由。
3、小結:做別的事也一樣,要想自已本事大,取得成功,就要學習更羸充滿自信、仔細觀察、善于分析和推斷的特點,這些優點也是更羸成為射箭能手的訣竅。
四、拓展運用
出示幾則有關“驚弓之鳥”的現代生活新聞,讓學生感受“驚弓之鳥”這一成語在現實生活中的正確運用。
板書設計:
驚弓之鳥
充滿自信
更羸 射箭能手
觀察仔細
分析合理
推斷準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