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鎮的早晨》教學反思(通用3篇)
《小鎮的早晨》教學反思 篇1
如何上讓孩子喜歡的語文課?這個問題長久以來一直困擾著我。上學期的一段時間課上得比較沉悶,不經意間,孩子們對語文課的感嘆傳來,那段時間覺得特羞愧,特失敗,常常對學生有一種負罪感,我該如何改進我的課堂?
新學期,新開始,我開始嘗試著立足課文,運用各種形式調動孩子的積極性,讓他們先愛上語文,再愛上語文課!在《小鎮的早晨》第一課時教學中,生字詞過關,句子讀通順,整體感知小鎮的三個特點,滲透總分總結構方式,孩子們的投入度很大。于是,在今天的第二課時教學中,除了教師語言的錘煉,我還嘗試著運用一些新方法:看圖感知,自選音樂配樂讀,自己當導演拍片。孩子們興趣很大,都能夠解讀課文,從書上找到詞語、句子作為理由。
但是,上課下來,熱鬧之后,留給我的思考也很多。處理安靜這個段,沒能體現多形式的朗讀指導,應該更多讓學生去讀,去悟!處理熱鬧這一段,設疑問導演,從路不寬,到人很多,再到賣的蔬菜,文本用得還不錯。不過,吆喝這個環節就沒有更好地立足文本,如果先用書上資源,那么多小動物啊,蔬菜啊,土特產啊,盡量說,用形容詞說,再吆喝,扣文本就會更緊密了。
前面的路還很長,繼續加油吧我!
《小鎮的早晨》教學反思 篇2
教學要求:
1、重點了解江南水鄉小鎮早晨特有的美景以及小鎮的發展變化,體會作者的贊美之情。激發學生對生活的熱愛。
2、繼續學習抓重點詞句理解自然段的主要內容,本文的生動優美的句子可引導學生畫出來,細細品讀并練習把句子寫具體。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指導學生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教學重點難點:繼續學習抓重點詞句理解自然段的主要內容,本文的生動優美的句子可引導學生畫出來,細細品讀并練習把句子寫具體。
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有句俗話說的好:“一年之計在于春,一天之計在于晨。”春天是美好的,早晨的時光更要珍惜。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新的文章。讀課題《小鎮的早晨》
看了課題,你想知道些什么?
教師小結:這篇文章寫了小鎮早晨的哪些景色和特點呢?
二、自學課文
1、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書。
(1)、自學生字新詞,讀通課文,
(2)、想一想:(出示幻燈)
課文寫了小鎮的早晨是( )的、( )的、( )的。
2、檢查反饋:指名說,齊讀。
3、你喜歡小鎮早晨的什么特點,請你讀一讀吧!
指名讀,喜歡這一特點的同學站起來一起讀,請同學一起讀。
過渡語:同學們讀得真不錯,現在,讓我們坐上小船出發,來到江南的蠶鄉小鎮,去感受一下,小鎮的早晨是怎么醒來的?
第二課時
一、學習第一自然段
1、自由讀:小鎮的早晨是怎么醒來的?(是木船悠閑的搖櫓聲喚醒的
2、在細細地讀讀這段話,你讀懂了什么?或者你還有哪里不懂的?
3、匯報學習情況:
(1) 我明白了“河道縱橫”的意思:用手勢比一比。
(2) 我明白了城市的早晨是汽車短促的喇叭聲驚醒的。是說----
你能模仿這種聲音嗎?老師請男同學來當汽車司機,發出的喇叭聲。悠閑的搖櫓聲嗎?這樣的喇叭聲短促嗎?那應該是怎樣的?又短又快,課文中用了一個詞是“短促”。
你能模仿悠閑的搖櫓聲嗎?老師請女同學來當船夫發出悠閑的搖櫓聲。給人感覺悠閑嗎?聽了這種聲音心情是很舒服,很愉快的,這種舒服與愉快能從臉上表現出來嗎?
(自由自在,輕輕地,很自然。)
(3) 聽了這兩種聲音,你認為課文中“驚醒” 與“喚醒”這兩個詞能互相換一換嗎?形成了對比。
說得好極了。那短促的喇叭聲,在夜里一響,人們會一下子被嚇醒的,那悠閑的搖櫓聲飄進你的夢鄉。你會慢慢被叫醒的。
4、指導朗讀。
能把你學懂的讀出來嗎?
(1) 指名讀 3 個,評一評。齊讀 練背讀。出示填空。
( )的早晨是( )聲( )的。
指名背3個,齊背。
5 、小結:出示單元提示。1主要寫了什么。
2 其它詞語有什么作用。
木船悠閑的搖櫓聲喚醒了小鎮的早晨,是多么恬靜啊!小鎮還在什么地方向我們展示它的恬靜呢?讓我們來學習第二自然段。
二、學習第二自然段
1、自由讀。思考(1)、這段話是圍繞哪句話來寫的?用—劃出。板書-
(2)、寫了哪些景物,用○圈出。 板書○
2、檢查自學情況。
(1) 這段話是圍繞“小鎮的早晨是恬靜的。”來寫的。這句話在這段中是什么句?這樣的段式叫什么段式?
(2) 板書:霞光、拱形石橋、小船、小河。
3、小組討論。
同學們,你最喜歡這里的哪一句?按照單元的提示,細細地讀讀,你明白了什么?有什么感受?在與同學討論交流一番。
4、學習反饋,體會情境。
你最喜歡哪句話,這句話主要寫什么。你學懂了什么?或有什么感受?
a 淡淡的霞光下,寬寬的河面閃爍著片片銀鱗;河水凈的得透明,猶如一
條碧綠的帶子,靜靜地穿過小鎮。
(1) 這句話主要寫了什么?(河水穿過小鎮。)
(2) 你從哪些詞看出恬靜的美?你為什么選這些詞? 抓住“凈、透明、帶子、淡淡的、碧綠”結合插圖來理解恬靜。
a淡淡的寫出了太陽剛剛從地平線上升起,霞光是很柔的,萬物好象都蒙上了一層薄紗。多美啊!
b 河水銀鱗,使你想到什么?它本來指魚身上的長滿的小小的會發光的薄片,在這里我們作者說小河在淡淡的霞光下,閃爍著一片一片的閃光的鱗片,多美啊!
c多干凈的河水,透過這“透明”的河水,你看到了什么?(學生想象說話)
d條凈得透明的河水,一眼望去,猶如一條碧綠的帶子,這使我想起了朱自清寫的一句話,漓江的水真綠啊!綠得仿佛那是一塊無暇的翡翠!現在,你就在小鎮的河邊,你會怎么說?(看圖)
(真靜啊! 真美啊!)
e輕輕地”說明了河水流動時是多么的平靜啊!靜得仿佛感覺不到它在流動。
(3) 指導朗讀。指名讀,看圖讀,背讀,齊讀。
b 兩座拱形石橋遙遙相對,坐落在小鎮兩頭,不時有一葉葉小舟從半月形的橋洞中悄悄鉆出來,又在河上輕輕飄過。
(1)、這句話主要寫了什么?(小舟在河上飄。)
(2)你讀懂了什么?
遙遙相對的石橋,(看圖)它們你看著我,我看著你,靜靜地坐落在小鎮的兩頭。多靜啊!這半圓形的橋洞使我們想到了半月形,多美啊!
一葉葉,悄悄,輕輕,飄,都寫出了小舟的輕巧與恬靜。
(3)、 指導朗讀。指名讀,學生評。背讀,。
多靜的石橋,多輕巧的小舟,你能把它讀出來嗎?
讀得多靜啊!想把它記住嗎?
c 沿街的河邊停滿了各式各樣的小船,一只緊挨著一只。
(1)、 這句話主要寫了什么?
(2)、 哪些詞看出船很多?(停、各式各樣、一只緊挨著一只)
(3) 看圖:讀這句話。
在這么的小船中,最醒目的是什么船?(烏篷船)
一些油光發亮的物品烏篷船,翹起尖尖的船頭,顯得格外醒目。
指名說,你們覺得烏篷船怎么樣? 油光發亮寫出顏色,翹起尖尖的船頭寫出了形狀(非常有趣)。你喜歡這些烏篷船嗎?你能讀讀嗎?
朗讀指導,指名讀,看圖讀,背讀,齊讀
(4) 這么多的船,怎么會給人恬靜的感覺呢?好好讀讀想想,哪個詞寫出了小船也是靜的?(停)
三、小結。
1、同學們剛才游覽了小鎮的早晨,淡淡的霞光,凈得透明的小河,有趣而悠閑的烏篷船,給我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現在,讓我們在美妙的音樂中,向大家介紹這恬靜的小鎮。
2、播放音樂,齊讀。多恬靜的小鎮,多美的小鎮,想把這樣美的景色記在心中嗎?試著背一背。指名背,試背。
3、小結學法。下節課,我們將繼續用這個方法學習三四這兩個總分段式。它們是如何緊張與熱鬧的?
四、布置作業。
1、摘抄一、二自然段中,你喜歡的句子。
2、課堂作業本1、2。
板書設計:
小鎮的早晨
霞光 (淡淡的) 恬靜 小河(靜靜)
石拱橋(遙遙相對) 熱鬧 小船(輕輕 悄悄)
緊張
教學后記:
文章的語句寫得很美,但許多語言描繪出來的美不是三年級孩子能馬上體味得到的。這怎么辦呢?在教學時,除了讓學生理解語句外,我充分發揮了插圖的作用,讓學生結合圖畫來體味到小鎮的安靜、熱鬧、忙碌之美。在朗讀時啟發學生邊讀邊閉上眼睛想象美景,這樣就能達到讓美在學生心理扎根的效果。
《小鎮的早晨》教學反思 篇3
《小鎮的早晨》教后反思
本節課我緊緊抓住小鎮早晨的“恬靜”、“熱鬧”、“緊張”這三個方面讀悟出小鎮的美麗。根據課文的結構特點,安排三遷移的訓練。在教學時,模糊了課時概念,交流了小鎮早晨的三個美。始終以“美”在哪兒貫穿全文。讓學生整體地感知,體會小鎮的美麗。但是,讀為什么這樣讀?可以更深入地挖掘,比如小鎮木船悠閑的搖櫓聲、腳步聲、摩托車聲,以及盆里的魚蝦蹦跳的情形都可以讓學生具體地感知,具體地指導。另外,小鎮的熱鬧,還熱鬧在哪些方面可以向外拓展。本節課更大的遺憾在小鎮的緊張只是匆匆感知,以讀代講了,其實小鎮早晨的美并不只表現在小鎮的外在美,更重要的是小鎮早晨人民的精神美。人民的緊張其實就是小鎮人民生活的充實,精神蓬勃向上的集中體現。在這里,要向學生滲透得更多。這是本節課最大的敗筆啊。
《小鎮的早晨》教學反思
【1】如何上讓孩子喜歡的語文課?這個問題長久以來一直困擾著我。上學期的一段時間課上得比較沉悶,不經意間,孩子們對語文課的感嘆傳來,那段時間覺得特羞愧,特失敗,常常對學生有一種負罪感,我該如何改進我的課堂?
新學期,新開始,我開始嘗試著立足課文,運用各種形式調動孩子的積極性,讓他們先愛上語文,再愛上語文課!在《小鎮的早晨》第一課時教學中,生字詞過關,句子讀通順,整體感知小鎮的三個特點,滲透總分總結構方式,孩子們的投入度很大。于是,在今天的第二課時教學中,除了教師語言的錘煉,我還嘗試著運用一些新方法:看圖感知,自選音樂配樂讀,自己當導演拍片。孩子們興趣很大,都能夠解讀課文,從書上找到詞語、句子作為理由。
但是,上課下來,熱鬧之后,留給我的思考也很多。處理安靜這個段,沒能體現多形式的朗讀指導,應該更多讓學生去讀,去悟!處理熱鬧這一段,設疑問導演,從路不寬,到人很多,再到賣的蔬菜,文本用得還不錯。不過,吆喝這個環節就沒有更好地立足文本,如果先用書上資源,那么多小動物啊,蔬菜啊,土特產啊,盡量說,用形容詞說,再吆喝,扣文本就會更緊密了。
前面的路還很長,繼續加油吧我!
【2】《小鎮的早晨》一課,以散文的體裁,清麗的文字把人、景、物融為一體,描繪了江南水鄉小鎮的早晨恬靜、熱鬧和緊張的景象,表達了作者熱愛家鄉的思想感情。這節課的教學,我覺得較為成功,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
一、以讀為本
《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立足于這一精神,在進行第二自然段的教學時,我作了一些嘗試,力圖體現開放的、創造的、個性的課堂教學特色。在學習這一自然段時,我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讀這一自然段,說說最喜歡這一自然段中的哪句話,從中感受到了什么。這樣讓學生自主閱讀思考,在理解的基礎上感悟語言,嘗試品味、學會欣賞,說出自己有所發現的話。從學生的發現,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孩子們所擁有的潛力比目前的教育體制所能啟發他們的要多得多”。在“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中”,讓學生進行語言實踐活動,說創造的話。學語言,用語言,不但激活了學生思維,展示了學生個性,發展了學生的語言,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而且提高了學生的審美層次,受到了情感的熏陶。“語文教學應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獲得了具體體現。
二、自主探究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皮亞杰認為,在教學過程中,兒童如果不具有自己的
意象活動教育就不能成功。在教學第三自然段時,我讓學生回憶學法,自學第三自然段,想想有什么問題要提出來。這一過程在教學時還注重不同層次的學生,一般先由基礎較差一些的學生解決課文中的共性問題,并積極引導尖子生對個性問題進行探討,以求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得到發展。這一參與過程既使學生掌握了知識,又培養了聽說能力、判斷能力,提高了學生的素質。學生自學后,有個學生提出:“我不明白急匆匆的腳步聲、自行車的丁零聲、摩托車的突突聲明明是噪音,課文中為什么說是歡快和諧的交響樂呢?”這個問題提得很有價值,我讓學生在讀的基礎上認真思考剛才學生提出的問題。過了一會兒,顧熠盛說:“在作者眼中,這并不是噪音,因為這是人們上班、上學而發出的聲音,這聲音意味著小鎮欣欣向榮,在作者心中,這聲音就是歡快和諧的交響樂,這聲音代表著希望、代表著生機、代表著人們對發達的企盼!”多好啊,一個四年級的學生能講出如此到位的話語來。
最后我讓學生再讀課文,想想課文在寫法上有什么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強化了閱讀總分段式的方法,為仿寫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通過這節課的教學,使我更加深深地感悟到:教育教學無論怎么改,都不能忘記我們面對的是人,是一個個活生生的孩子,他們才是課堂的主人。教學中要大膽放手,把閱讀的自主權還給學生,珍視學生閱讀過程中的獨特感受和體驗,這樣才能使學生各盡其才,各顯風采。
【3】《小鎮的早晨》是一篇條理清晰,文筆優美的文章。課文按照景物幾個方面的特點,描寫了蠶鄉小鎮早晨的恬靜,繼而熱鬧,緊張的情景,反映了改革開放,給小鎮帶來的勃勃生機。課文詞語豐富,富有感情,描寫的景色優美、生動,適合于通過朗讀體會的氣氛,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家鄉的思想感情。
本單元的要求是看課題推想內容,上課時,我讓學生先說說自己在上學路上看到什么景象?然后揭示課題后,讓學生說說“看了課題、你知道了什么?”“你猜想課文會寫些什么?讓學生充分發言。接著讓學生自學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通過聽課文朗讀錄音和自學課文讓學生說出:小鎮的早晨是恬靜的,又是熱鬧的、更是緊張的。這樣既使學生對課文內容有了整體的認識,又進行了語言文字的訓練。
在教學第1自然段時,主要讓學生通過讀、模仿、比較、體會出城市早晨與小鎮的區別,感受到小鎮的那份“恬靜”。但是要理解“恬靜”,這對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因此,在教學中主要是安排時間,讓學生充分地朗讀、體會。讀出“靜”和“美”。但遺憾的是我重視了集體朗讀,忽視了非常重要的 “個別”朗讀,這大概是新教師的一個弱點,臨場發揮不佳、盡管心里想一定要讓學生多種形式的朗讀,但一到面對有經驗的老師坐在那里聽課,還是有那么一點慌,在這個方面一定多加努力,讓學生有充分的朗讀時間,從讀中得到美的熏陶。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增強教學效果,從而使學生真正體會到小鎮的“恬靜”,“熱鬧”和緊張。
在課文快結束時,有同學提出寫小鎮早晨的緊張時,為什么要寫無關緊要的“工廠數量多”?真的無關緊要嗎?我讓學生展開討論。最后有同學提出,前面寫了急匆匆去上班的姑娘,接下去寫了這么多工廠,表示這些姑娘去工廠上班,也是寫出了“緊張”。同學們通過議論,進一步感受到了小鎮早晨的“緊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