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識字成為一種樂趣(通用2篇)
讓識字成為一種樂趣 篇1
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我深知一個孩子在接受啟蒙教育時識字數量的多少、質量的高低會對他今后的繼續學習產生直接的影響。因為語文是一門基礎學科,而識字教學是基礎中的基礎。然而識字過程又是一件十分枯燥的工作。那么,怎樣才能提高孩子們的識字質量呢?幾年的工作經驗,讓我得出的結論:激發孩子識字興趣,教給孩子識字方法,培養孩子識字能力。我們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孩子知道掌握漢字的重要性,并對識字產生積極的興趣,他就能自覺地去學習并掌握漢字的音、形、義。怎樣才能做到使孩子對枯燥的漢字教學產生濃厚的興趣并增強自我識字的能力呢?我認為可采用以下幾種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 激發興趣——樂意學
興趣是調動學生積極思維、探求知識的內在動力。有了興趣,學習就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享受。在教學實踐中,要注意選擇適合兒童年齡特征的話題,激發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使之樂意學。
低年級的孩子天真活潑,合群,愛交朋友。根據這一特點,教學時,可以將生字形象地稱為“娃娃”或“小客人”,讓學生有一種親切感。識字的過程也隨之變成了交朋友或是招呼小客人的過程。親切自然的稱呼自然喚起了學生的注意力,學習的興趣也隨之調動。
低年級學生最容易受感情因素的感染。順應兒童的心理,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巧妙創設各種有趣的情境,能使學生饒有興趣地主動投入到漢字的學習中去。
二. 變換形式——“玩”中學
心理學研究表明:小學兒童的有意注意時間短,無意注意占優勢。根據這一特征,要想在整個活動中保持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就不能只以單一形式進行,不然就會把剛剛點燃的興趣火花給熄滅。引導學生變換形式,不斷滿足學生的好奇心,是促進學生學習的重要措施。游戲是孩子樂意為之的活動。在課堂中,教師要找準游戲與教學內容的結合開展游戲,使學生真正“動”起來,做到在玩中學習,玩中思考,玩中創新。
如在教學新課程“一年級下冊識字7”時,教師可穿插以下活動輔導教學:出示課文左上方插圖,讓學生“猜一猜”、“比一比”;在理解“眾人一條心,黃土變成金”的含義時讓孩子們“搭一搭”、“演一演”。使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中來,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針對學生的年齡特征和注意特征,在教學中,要經常變換不同的教學方法進行鞏固識字練習。復習生字筆順時,可以用“對口令”的游戲。如“斗”字的筆順,口令如下:“斗”字怎么寫?“斗”字這樣寫:點點橫豎。這就是“對口令”。復習組詞可以用“找朋友”、“詞語開花”、“摘蘋果”等游戲。
三. 教給方法——學會學
教學是以動態形式呈現出來,而結果則以靜態形式存在于學生的主觀世界之中,為了孩子們都想學,都會學。在教學中,應根據不同的學習內容,指導學生掌握學習漢字的方法與規律。漢字是屬于表意文字,其中百分之七十以上是形聲字。因此,正確掌握形聲字是完成小學識字任務的關鍵之一。
在形聲字的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分析形聲字形旁的表意功能。如在“江、河、!,“跑、跳、躍”兩組形聲字的教學中,我先后分析并要求學生區分“三點水”旁和“足”字旁的表意功能。告訴孩子們“三點水”旁表示與水有關的意義,“足”字旁表示與“足”或“腳”有關的意義。學生正確區分了這些部首,就能很好地掌握帶有“三點水”旁和“足”字旁的漢字了。
童心純真,童心無邪。孩子們很多看似幼稚的想法卻閃耀著智慧的光華。在識字教學中,教師如能以滿腔的熱情為學生鋪路搭橋,幫助學生尋找出隱含在漢字中的童趣,那么識字將不再是他們的負擔,而會成為一種樂趣
讓識字成為一種樂趣 篇2
【案例背景】
小學低年級的語文教材中,對于識字教學的內容是比較豐富的。有象形字的初步認識,會意字和指示字在一年級也有所體現。而到了二年級,真正頻繁出現的還是形聲字的學習?v觀漢字,形聲字是一個大的范圍,更是識字的重點,也是出現錯別字現象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形聲字出現的時候,就能讓學生利用形聲字的特點,記住容易混淆的漢字,并將漢字的比較,與漢字的字義緊密結合,可以使認字事半功倍。更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將漢字的內涵與漢字的字形緊密聯系。通過這樣的課堂教學,在40分鐘內,不僅僅是教幾個漢字,而是能教“幾種”漢字,充分發揮了課堂的引領作用。
識字是一個反復、長期的學習過程,而“不斷復現”是鞏固識字的重要方法。為了使學生在愉快輕松的氣氛中主動地識字,教師要根據兒童年齡特點,有意識地激發他們的識字興趣,拓寬識字途徑,培養識字能力。利用“復現”以及“新授”相結合,拓展學生的識字途徑。識字教學的方法有很多,如何從眾多的方法中找到適合每個學生個體、個性的方法呢?
我對二年級上冊《識字 8》這一課進行了探究。
【案例再現】
一、熟字引入。
1、小朋友,老師知道你們喜歡猜謎語,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個謎語,小朋友聽仔細了“一張嘴巴大又大,兩只耳朵特別長,文具書本里面放,上學天天帶上它。”誰來猜一猜?(謎底:書包)
【這里以迷語的形式導入開頭,目的就是激發學生的興趣。學生在教師的言語激發中,引起了對課文學習的欲望。為下文的學習做了鋪墊】
2、出示:包 對,這個字就是書包的“包”一起讀一遍。包字會寫嗎?嗯,舉起右手寫一寫
。1)小朋友,“包”可以用來裝東西,除了書包,你還知道有什么包?
。ǔ鍪荆浩ぐ㈠X包、背包、手提包、公文包、旅行包)
師:一起把屏幕上的詞語讀一遍
。2)包還表示食物。你知道嗎?(面包、包子)
根據包子餡兒不同,包子的名字也不同,你知道有哪些包子?
。ú税、肉包、豆沙包……)
(3)包除了表示吃的,還表示動作。
逢年過節,媽媽會包——(餛飩、餃子)
過年了,奶奶會給你包個——(紅包)
(4)包有時候還能作為量詞呢!
出示圖:兩(包)大米 一(包)衣服
。5)一個小小的“包”字竟然有這么多的意思,真有趣!
【教師在這里列舉出關于“包”的意思五種情況,這是從學生的生活認知與學習的舊知出發,一方面以舊知的學習來引發學生對學習新知的興趣,根據“包”這個字的不同含義,在下面的形聲字學習中,可以引伸出不少相關的內容,在為今后的漢字學習奠定一定的基礎;一方面以生活中的認知來進一步激發學生,讓學生知道,學習漢字的最終目的是在生活中的運用!
二、學習跟“包”有關的生字詞。
1、小朋友,這個“包”字很神奇,今天。它碰上四個偏旁,組成新的四個字寶寶。
2、出示:“苞、飽、炮、泡”
。1)這幾個字你們讀讀,有什么新發現?(都有“包”,讀音也和“包”差不多)
(2)這種類型的生字我們曾經在識字4中見過,
。3)出示識字4:苗、描、瞄、貓、錨、喵
(4)我們用“苗”記住了它們的讀音,那用什么分清它們的意思呢?
(5)那么今天我們也用偏旁來區分這四個字寶寶的意思。
【這里看似把要學習的四個生字進行了羅列,其實是巧妙地帶領學生回顧了關于形聲字的知識,又一次對舊知進行了復習,為學生學習與運用新知做好了準備!
3、出示:花苞、飽滿、火炮、水泡
小組討論:看看偏旁,說說你們是怎樣區分這四個字的?
4、交流匯報。
花苞:
(1)出圖:這就是花苞。這是什么花的花苞?(荷花苞)
(2)什么叫花苞?
看圖介紹:包著沒開出來的花叫花骨朵,包著花骨朵的葉片才叫“花苞”。(3)你知道苞為什么是草字頭嗎?(與花草有關)
(4) 是啊,花苞真漂亮,你能讀出它的美麗嗎?指名讀,齊讀
(5)這朵花還沒有開放,但馬上就要開放了,這就叫“含苞欲放”,讀詞。
飽滿:
(1)跟食物有關,我們吃飽了什么樣子?(肚子圓鼓鼓)
看看荷花苞是什么樣子?(底下圓鼓鼓)
(2)出示毛豆、豌豆等圖,看看這些豆子都是什么樣子?
當我們吃了很多東西,肚子就會圓圓的,鼓鼓的,谷粒也圓圓的,鼓鼓的,多像我們吃飽時的肚子啊。所以,我們說谷粒很——飽滿。誰來讀這個詞語“飽滿”
(3)老師發現某某小朋友上課到現在身體都坐得很端正,小眼睛一直看著我,發言聲音很響亮,這就叫“精神飽滿”。其他同學,你們精神飽滿嗎?我們一起精神飽滿地讀一讀這個詞。
(4)小朋友,你做什么事情精神飽滿?(做操、踏步……)
是呀,今年國慶節大閱兵時解放軍叔叔精神飽滿地邁著整齊的步伐接受人民的檢閱。
【“飽滿”一詞的學習,對于學生來講僅僅是認識這個漢字還是不夠的。我們往往使用的是“飽滿”這個詞語的引申含義,需要幫助學生認識到正確理解詞語的意思后,才能更好的運用漢字,才不會在書寫時出現錯字和別字!
火炮:
(1)出示圖:
火炮是用火藥來發射的;鹋诙嗤L啊,男生一定很喜歡,男生來讀讀。
女生也來讀讀。
(2)還有什么炮?出示三種不同炮的圖、字。
這么多的炮在互相攻擊,這樣的場面就叫“炮火連天”。
水泡:
什么時候你能看到水泡?
(金魚吐泡泡、下雨了,地上有雨泡泡、汽水倒在碗里有汽泡泡、洗澡時有肥皂泡泡……)
5、小結板書:小朋友,你們看,這些字都有同一個部件“包”所以讀音都差不多,這些新字的意思都與它的偏旁有關,這類字我們叫他形聲字。
三、拓展延伸。
1、過渡:小朋友,除了黑板上帶包的字,你還見過其他帶包的字嗎?
。ū、跑、鮑、胞、刨、雹、皰、咆……)
2、祖國的字多有趣呀,要知道字的意思,要看它的偏旁。
像“包”這樣的基本字很多,你能給“青、丁”加偏旁組成新字嗎?
小組合作完成作業紙
匯報交流。
3、小結:它們都是由一個基本字加上不同的偏旁變成新字,漢字多有趣呀!
四、學兒歌。
1、出示圖,找找圖中藏了今天學得哪些字?
2、師配樂范讀(歡快)
3、生自讀、指讀、小組賽讀、齊讀。
五、學寫生字。
1、出示:包、飽、泡
2、認讀。
3、要寫好這幾個字,首先要寫好“包”,怎樣寫好它呢?
師范寫:“豎彎鉤”要封口,彎圓,尾巴包住上半部。
生描寫。
4、“飽”和“泡”中的“包”發生了什么變化?
。ㄒ驗“包”有兩個鄰居了,所以位置發生了變化)
“泡”的撇在豎中線
“饣”比“氵”寬,所以“飽”的撇在右半格。
生描寫。
【案例反思】
1、本節課的設計與實踐反思:
在漢字的認識和教學中,形聲字的內容是一個相當豐富的大課堂。而形聲字的學習恰恰是一個很好的區分漢字,進行“錯別字”糾正訓練的好機會。在這節課中,從“包”字入手,引申出“包”的五種含義,這里已經將漢字的多義性進行了展示,。而后面的小組討論,將學習的主動性交給了學生,讓學生在知識的碰撞中,發現漢字偏旁部首的內在含義,將形聲字的規律在學習中自然的展示出來。
《課標》指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要使學生愿學、樂學,首先要調動他們的學習興趣。識字課文較閱讀課文而言,顯得略為枯燥些,而低年級學生又天性好動、注意力難以集中。
所以在教學一開始,我便為學生創設了一個情景,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進入新課的學習,學生學習興趣高,又易于掌握新字,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為了維持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在教學中還運用多媒體功能創設了一個個形象直觀的識字情境。
此外,蘇教版十分重視寫字教學,把寫字教學提到了一個十分重要的位置上。在指導寫字的時候,我采用了扶放結合的教學方法,先由老師重點指導書寫“包”字,講述要點,讓學生進行書空,再順水推舟,以激勵性的語言鼓勵學生說說其他生字還有什么地方要提醒小朋友注意的。這樣,通過小伙伴或自己的提醒,讓這些生字在學生的頭腦中建立深刻的印象,既而興致勃勃地進行描紅、臨寫。在漢字書寫的同時,利用田字格,練習合體字的書寫,也把偏旁部首的書寫進行了示范,今后再出現這樣的部首時,孩子們就可以舉一反三,不僅是利用部首學字,還利用部首寫字,更利用部首區別漢字。這樣扎扎實實的教學,對學生識字,寫字,區分漢字時非常有效的。 就更好地將“錯別字”的糾正從源頭開始注意杜絕。
2、對識字教學的認識
▲ 立足課堂,示范引導巧記憶。
1、小小田字格,發揮大作用
在認讀識記后,我請學生們觀察老師在田字格中寫字,我故意寫了一個大大的、少了一點的“救”字,頓時,一雙雙小眼睛瞪得老大,一只只小手不約而同舉了起來,性急的學生情不自禁地驚呼起來:“老師,你掉了一點!”我假裝糊涂地瞪大眼睛看著錯字,學生看著傻傻的我不明真相,恨不得馬上跑上講臺來幫助我這個笨老師。我把一只紅色粉筆遞給了其中一個學生,并請他到講臺前來說明緣由。只見他飛快地跑上講臺,用我給他的紅色粉筆在寫錯的“救”字上重重地加了一點。教室里頓時恢復了平靜,個個喜形于色,仿佛打了一個大勝仗。這時的我在學生們“指導”下才“恍然大悟”,“噢,原來掉了一點。“救”字少了這一點可慘了。大家說,這一點像緊急救人時的什么?”一石又激起千層浪,有的說:“這是搶救病人時要輸的血。”有的說:“這是急救落水的人時拋下的救生圈。”有的說:“這是救火場中的水。”有的說:“這是醫生給病人治病時開的藥丸。”還有的說:“這是司馬光救缸中小朋友時用來砸缸的石頭。”……趁熱打鐵,我請幾個學生與我這個“錯字先生”一起在黑板上比賽寫這個“救”字,臺下的學生在本子上練習,誰都想戰勝我,于是誰也沒有再寫錯。
2、小小書法家,學習模仿成習慣。
我減少了作業量,使他們有充足的時間去一筆一畫地完成自己的作業,對寫字不認真或水平差的學生,絕不用“抄十遍、二十遍”的辦法懲罰,而是要求“必須寫的符合要求”;不符合要求的,寫的再多也不能放過。逐漸使學生真正達到“提筆就是練字”,學生模仿性強,對教師有一種特殊的信任感,其習慣的形成,都具有模仿的因素。平時,我們教師要以身作則。備課時,對所教的生字先默背筆畫位置,搭配比例與整體的字型結構,難寫的字先認真練幾遍。教學時,對于容易寫錯的字要在示范怎樣書寫的同時講清書寫的時候應該注意的地方。有的著重說字形。比如“身”字,單用時那一撇是出頭的,當它成為偏旁時,那一撇就不出頭了,例如“躺”、“射”、“軀”、“躲”、“躬”等字。這樣的細微處,老師在學習時不指出,不講清,學生是很容易寫錯的。有的著重說詞義。這一點在講詞的書寫時極為重要。比如“溫暖”的“暖”,有很多人會把它寫成目字旁,學習此詞時,應當講清“暖”是日子旁,有了太陽。我們才感到暖暖的,學生寫錯的可能性是很小的。同時,我們在識字教學中,必須要求學生做到按照筆順規則正確、端正、整潔地寫字,特別是第一次書寫,一定要寫正確,因為這時產生的錯字很難糾正。田字格中的字是學生學習和模仿的范本,我們要引導學生認真觀察這些字的筆畫、結構,以及各部分的位置,并努力記住它。當養成了良好的觀察習慣后,錯別字也就大大地減少了。
3、引發的問題與思考
二年級學生的學習注意力是比較短的,對于教師設置的相關情景很感興趣,課堂教學的效果非常的好,但是還有學生的注意力不在怎樣識字上,所以造成對錯別字的糾正效果不是很明顯。一方面使學生年齡特點的原因,還有的就是教師編制的故事、兒歌或設置的有關情景,還帶有成人的思維意識,與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年齡特點還是有區別的,因此研究的效果是有改善的,但是需要教師進一步的改進方式方法,引導學生不斷地糾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