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代教育問題大解決
所以,有什么意見想跟老人說的話,最好別當著孩子的面,當著家人的面,當著鄰居的面,甚至是當著醫(yī)生的面……要知道,老人很要面子,這么被你當眾一說,會覺得很下不來臺,不但不會改,還會更加固執(zhí)。
老人特別高興的時候也不適合說,否則很讓人掃興。所以想找到一個合適的場合還真是需要等待時機,細細琢磨。散步的時候、睡前看電視的時候,尤其是看到電視里有相關的場面或生活中碰到合適的事情時,成功說服老人的幾率會比較高。
5有技巧地讓孩子說
有時老人堅持的某些事,一時無法反駁的話,不妨先順著她的意思,等“謀劃”一番后,讓孩子來說。
我有個朋友,孩子快上幼兒園了,朋友非常希望兒子能獨立地嘗試自己吃飯、穿衣等等。但孩子的外婆總說孩子太小,自己吃飯會吃不飽,自己穿衣服沒必要等等。
老人這么說時,她從不反駁。但是等到周末她經(jīng)常會約上我們帶著幾個孩子一起出去玩。吃飯時她就鼓勵兒子自己吃,并且告訴他這樣吃飯很有樂趣,像個大孩子。我們的孩子自己吃飯也成了她給兒子樹立的榜樣。于是孩子回家后就會跟外婆“抗議”,堅決要自己吃飯。老人拗不過孩子,只好“從”了。
再比如說我婆婆,不愿意給孩子吃蔬菜,怕孩子嚼不碎噎著。我就把晚間的故事時間都給了“蔬菜”,講小白兔啃蘿卜所以跑得特別快,小山羊吃嫩青草所以爬山爬得特別高,大力水手吃菠菜特別有力氣……這樣不露聲色地“策反”之后,孩子總是主動要求奶奶給他吃“菜菜”。孩子一要求,奶奶就“投降”了,我想說的話她也就算是“聽”了。
6用自己的缺點說
當和老人在某些育兒觀念上發(fā)生沖突時,不妨反著說,即告訴老人如果不怎樣做,孩子就會變成她不希望看到的那樣。對婆婆,可以用自己當反面教材;對自己的媽媽,可以“犧牲”老公。早期教育
比如可以和婆婆說:“您看,我媽媽當時就是老讓我吃糖,我的牙現(xiàn)在多難看啊!”或者對媽媽說:“你看圓圓爸,就是我婆婆小時候給慣的,一點兒自立能力也沒有,連碗都洗不干凈。”通常,老人對于自己孩子配偶的缺點都很不喜歡,絕不愿意讓自己的孫輩重蹈覆轍。但切忌反過來說,否則會傷害到老人,因為這如同指責她在教育自己子女上的失敗。
我自己遭遇過一次重大的“危機”,我婆婆堅決要把我兒子帶回老家,我強烈地反對了幾次她也不聽,還把我的阻止看成是不信任和不知好歹。
最后我跟她談了次心,很誠懇地告訴她我不是不信任她,而是我自己小時候就是在奶奶家長大的,很大才回到自己的父母身邊,所以性格乖張,脾氣一直不好,沒有安全感等等。我婆婆此后再也不提及此事了。
也許你用了n 招兒之后,老人還是不聽,那么就干脆想一想,他為何會如此堅持?也許他的觀念并不是全無道理!這個時候,說服自己也許是最佳選擇。畢竟,在愛孩子這一點上,你們是完全一致的。
幼兒教育小編總結:據(jù)相關的調查,由老人們帶孩子多會出現(xiàn)護理及其喂養(yǎng)、教育等等多方面的矛盾,有矛盾了就要解決,不過對于不同于老人的意見,我們就要把握時機,掌握技巧來交流了,但愿以上是一篇有意義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