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不要對孩子說反話
教育孩子應該采取點怎樣的方式,對孩子的成長會有怎樣的幫助的,不知道家長有沒有發現有些方式對于孩子起到的作用不一定是好的,就像是用激將法教育孩子的時候,家長來了解一下吧。
善意的反語不能說嗎?
幽默和諷刺是一種非常智慧的說話方式,有時候,我們說一些人木訥,大部分是因為無法融入大家的幽默氣場之中,但是寶寶對待幽默話傻傻的“稚嫩和真誠”,有時反而會引來哄堂大笑;而諷刺,寶寶雖然可能會“以字取意”,但是時間長了,他們會無師自通地悟出背后的“批評和貶義”。早教網
如果是喜歡正話反說的父母,在孩子面前,是否就要閉上自己的嘴巴呢,幸運的是只要父母說這些話的時候不帶有貶低和責備,孩子只會開始覺得有些驚訝,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孩子明白不僅要聽懂父母說話的內容,還要聽懂父母說話方式背后的態度是否為善意的。對于善意的態度,兒童心理醫生金利波理解有兩層意思:首先幽默是一個人平靜快樂時智慧的體現,是一個人寧靜坦然時靈感的結晶。如果家長心情焦慮煩悶,幽默就可能是黑色幽默,甚至含有敵意和歧視,不但一點不好笑,反而傷害了孩子;其次父母面對孩子表達幽默時需要把握的原則是善意和友好的。
幽默不是天生的
英國科學家在一項針對雙胞胎的研究中發現,幽默感不是遺傳的,而是后天培養的。
一歲多的孩子,媽媽有意抱其他孩子時,就會對著媽媽使勁叫,并且張開雙臂抱住媽媽的腿,要求媽媽抱自己。很明顯,孩子知道媽媽抱其他孩子也是在逗自己玩。
那些長期被家長說反話的孩子,自己也變得喜歡說俏皮話,他們開始嘗試一些雙關語,也許開始有些勉強和笨拙。
并不是所有的反語都能被理解,據調查,3歲兒童的語言障礙比例為6%,這其中一部分孩子聽不懂別人的話,艱澀的詞組或者反語以及雙關語就更難以理解了。所以父母在對低齡兒童說反語時,如果孩子不能理解,父母需要蹲下身來告訴孩子這只是一種幽默的說法,并且,明確地告訴孩子自己想要表達的真實意思。甚至大人交談時,有小孩在場,如果他們不理解,也要告訴他們,否則他們可能產生誤會。幼兒早教
孩子不接受的綽號要改口
很多人都曾經有一個非常樸素、甚至有幾分不雅的兒時昵稱,還有的家長會在孩子犯一些可愛的錯誤時,用小壞蛋、小笨蛋、小傻瓜之類的一句帶過。
如果一些外號或者評價,孩子并不接受,或者在某些特殊環境和情景下不被孩子接受,家長應該停止這樣稱呼孩子。對于綽號,金利波認為,孩子的理解是會變化的,小時候能夠接受的昵稱、綽號,并不代表他們長大以后依然能夠一如既往地快樂接受。而且在不同環境和情景下,孩子的接受度也不同,金醫生兒子洗澡時,在家里爸爸常說:“你把屁股洗洗干凈。”然而,同樣是這句話,在游泳池里,爸爸在眾目睽睽之下這樣說,他就會憋紅了臉說:不要講了,我知道了!
從一歲起培養孩子的幽默感
幽默感是“情商”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幽默感的孩子大多開朗活潑,因而往往更討老師的喜歡,人際關系也要比不具有幽默感的孩子好得多。幼兒早教
美國許多父母在嬰兒剛剛出世才6周時便開始了他們獨特的“早期幽默感訓練”。 1周歲左右的孩子已對他人的臉部表情十分敏感。在他們學步摔倒時,不妨沖他們做個鬼臉以表示安撫——此時他們往往會被你扮的鬼臉引得破涕為笑。2周歲的幼兒已能從身體或物品的不和諧中發現幽默。3歲幼兒的智力已發展到能認識不和諧中潛藏的幽默感。當媽媽故意戴上爸爸粗大的男式手表時,孩子見了就會一邊搖頭一邊大笑不止。你還可以默許孩子裝模作樣戴上爺爺的大禮帽,手持拐杖,行步蹣跚,他會邊模仿邊大笑。4歲左右的幼兒特別喜歡“做家家”,或扮卡通人物。當你發現你的兒子與鄰家小女孩正在快活地扮演王子和公主角色,并演得十分投入時,你不僅不要阻攔,而且自己還可以客串進來扮演個壞蛋之類的小角色。早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