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贊同隔代寄養嗎?(夏季早教指導)
現在的父母迫于城市的壓力,大多數的孩子都是由自己的老人來帶,但是這種隔代教育是否就全是有益的呢?以下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有關老年人養孩子的一些心理話吧,也希望更多的年輕父母能夠多理解孩子!
在城市中,由于年輕父母工作忙、經濟條件有限等原因,許多孩子被托付給祖父母或外祖父母養育,這種方式被專家稱為“隔代寄養”。調查顯示,隔代寄養正成為當今城市年輕父母的主要育兒方式。
比起農村留守兒童,寄養兒童要幸福得多,他們不缺吃少穿,祖輩們給他們傾注了全部的愛。但是,有關他們的教育、心理健康,正被越來越多的人關注,由此引發的社會問題也遠遠超過了個體家庭。早教網
1 替兒養娃甜中有苦
5月31日,太航幼兒園門口,60歲的李師傅在人群中等待著自己的孫子。三年前自從孫子出生,李師傅就和老伴“背井離鄉”來到了太原幫忙帶孩子。能在兒子家發揮余熱,李師傅自然滿心歡喜。兒子、媳婦每天早出晚歸,經常兩頭不見太陽,孫子平時的飲食起居都由自己和老伴負責。
說起受累,李師傅覺得很正常,可言談中分明也能聽出一些落寞。老李愛下棋,老家那條街上到處都有棋攤能殺上兩盤,來到太原后誰也不認識,每天的休閑活動就是和老伴拉著孫子散散步。
太航幼兒園孫園長介紹,每天來幼兒園接孩子的60%以上都是爺爺奶奶或姥姥姥爺。張淑萍的孫女常住在奶奶家,由于張阿姨老兩口都有高血壓、糖尿病,飲食與正常人稍有差異,每天張阿姨的主要任務就是做兩樣飯,一樣給自己和老伴吃,一樣給孫女吃。說到養孫女,張阿姨不矯情:吃飽就行了,其他方面沒精力考慮。
最近,《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對全國31個省(區、市)16214人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87.8%的受訪者坦言,目前年輕人將孩子隔代寄養的現象普遍。有些祖父母、外祖父母因為年事已高,在照看精力旺盛的孩子時常感到力不從心。為防止意外發生,他們一般不讓孩子玩秋千、攀爬之類有風險的游戲。可是一旦孩子生病、出現磕碰,仍然難免遭到兒女的埋怨。2010年,北京曾經發生過這樣的案例,姥爺將外孫哄睡后,自己到客廳小憩,結果3歲的外孫翻越護欄從12層墜亡,孩子的父親將姥爺告上了法庭。一起意外事件引發了親情的撕裂,也暴露出了隔代寄養的突出問題養孩子不光是意愿的問題,還有能力的問題,而這個能力既包括身體狀況也包括教育能力。
2 生而不養無奈幾多
趙佳玉和自己的老公都是獨生子女,結婚后本來還想再“瘋”幾年,可雙方的長輩屢屢“逼生”,于是他們的女兒降生了。由于在養育方面沒有經驗又留戀二人世界,趙佳玉產假一休完,就將孩子交由父母和公婆輪流養育。
有不少人和趙佳玉一樣,出于逃避責任把孩子甩給了祖輩,但大多數年輕父母還是迫切地希望能親自帶孩子。29歲的小喬前幾天剛把滿1歲的兒子送到了父母家,她說:“每天我都特想孩子,一有空就跑回去看,孩子與工作之間我一直在做著權衡。”小喬的老公是一家汽車4s店的銷售人員,每個月的收入不固定,最多時能拿回5000元,少的時候只有1000多元,交完房子月供,再加上日常吃穿用度的開銷,每月不是“月光”就是“負翁”。孩子送到父母家后,不光自己有時間出去工作,父母還能補貼一些孩子的花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