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贊同隔代寄養嗎?(夏季早教指導)
客觀地講,除了工作忙和經濟條件有限兩大主因,居住條件、老人希望代養孩子、年輕父母缺乏育兒經驗等因素也不可忽視。如今,在北京、上海、廣州等大城市,許多年輕人“裸婚”之后,住著“蝸居”,經常跳槽,自顧不暇,集工作繁忙、住房緊張、收入偏低于一身,再加上貼心放心的保姆難找且貴,所以幾番權衡之后,只能選擇這種“啃老式”養兒方式。
其實,隔代寄養也并非中國特色。據報道,美國有290萬祖父母獨立養育孫子孫女,只不過在美國產生隔代寄養的原因,大多出于父母虐待或疏于照顧孩子,以及父母離異、患上艾滋病、犯罪服刑等情況。而在中國當今社會,上班族、離婚的單親人士、惰性強的年輕父母是造成隔代寄養的主要群體。早期教育
3 隔代寄養問題叢生
孩子交給了祖父母、外祖父母。如此一來,年輕的父母可以安心工作、奮力打拼,又可節約保姆費;老一輩含飴弄孫、老有所為;孩子被隔輩親寵著,也很幸福,可謂一舉多得。
然而,這種一舉多得或許只是從眼前利益出發進行考量的結果。出生于上世紀70年代的鄭雯,小時候一直在姥姥家生活到11歲上初中。雖然童年也是快樂的,但多年來,她總覺得和父母親的關系很疏離。在最初回到自己家時,一點歸屬感都沒有,也比較敏感。她以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誡年輕父母,無論多累都要讓孩子生活在身邊,否則會遺憾終生。
隔代寄養會導致哪些問題?調查中,67.0%的人直言會妨礙親子溝通,59.7%的人認為老人容易忽視孩子的教育,53.4%的人擔心孩子任性叛逆,49.0%的人擔心孩子懦弱內向,47.7%的人認為將影響孩子活力……
太原師范學院幼師專業學生金楠表示,溺愛、縱容、包辦是許多老人的習慣,長期下去,會讓孩子缺乏獨立性、自信心和果斷力,養成依賴心理,抗挫力也會差。而在幼年時,當一個孩子選擇了某個親近人的感情,便認同了這個人的行為模式和價值觀,他會排斥其他人的意見和行為方式。
全國婦聯婦女研究所的學者李亞妮通過調查上海144名大學生發現,從嬰幼兒時期就由祖父母撫養的人和父母沒有形成強烈的親子依戀,雙方信任不足,親子沖突時有發生。
太原理工大學副教授馮愛紅多年來一直研究社會倫理學,她認為應該關注隔代寄養背后的歷史原因和社會背景。傳統的觀念是母親承擔家務勞動較多,父親主外。而在現代社會,這樣的觀念受到了挑戰,現在的年輕媽媽比上一代媽媽隱忍、奉獻、吃苦的精神少了許多,在工作中、生活上追求個性獨立、男女平等。其實,無論是父親、母親在撫養教育子女上都具有同等責任。
針對現在的隔代寄養現象,馮愛紅認為要大力發展社會家庭服務業,加強對家庭保姆市場、幼兒園、小學的管理,讓家長對孩子的教養無后顧之憂。同時,對一些有能力、有條件,且愿意帶孩子的老人進行現代教育理念、健康心理、科學方法等方面的培訓,這樣才能實現“三代同贏”的家庭教育模式。
幼兒教育小編總結:年輕的父母將孩子寄托在父母那里,老人可以不在寂寞,兒女們也可專心的打拼了,看似很簡單的事情,對于老一輩的人可是一種考驗啊,希望更多的年輕媽媽也多為老人想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