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早教”你懂得嗎
去“學科化”
“個人知識”應引起家長關注
去年年底,教育部頒布了“禁止幼兒園辦學科類興趣班的通知”,從而引發了部分家長的焦慮。對此,華東師范大學學前教育專家王順妹說,家長的反應是可以理解的,但事實上取消學前教育學科化并不會給孩子帶來不利影響,因為學前教育的重點是發展孩子的智力,而非學到哪些學科知識。她強調,幼兒階段孩子的學習更多地應關注個人知識而非學科知識,所謂個人知識就是指一輩子能用得到的知識,如人與人之間的相處等。
王順妹指出,讓孩子生硬地提前學習學科知識對孩子并沒有好處,因為對于強行灌輸的內容孩子并不理解,固此也沒有辦法消化和吸收。她表示,自己曾接觸過一個孩子,從小就被父母安排幫助做家務,尤其幫助父母到超市買東西,數學算術能力明顯高于其他小朋友,在幼兒園中班時就能夠清楚自如地進行小數點的換算。
王順妹表示,學前的兒童是通過與人、與物的充分接觸來實現知識的自我建構的,也就是說這個時期的孩子具有極強的自學能力,家長不必過于擔心。而對于幼兒園如果取消學科類興趣班,多出來的時間如何利用,王順妹說,在歐美國家的幼兒園對孩子大都是有組織地散養,老師會定期或不定期地帶孩子到大自然中體驗生活。早教網
幼升小
家長:小一新生跟得上節奏嗎
隨著入學季的來臨,與“幼升小”相關的話題引起家長熱議,其中在入小學前,該讓孩子掌握多少學科知識特別引起關注,最大的擔心是孩子是否會跟不上學習步伐。而在采訪中幾乎所有的老師均表示,小一新生多少都有些學科基礎,認得出不少漢字和拼音、會做10以內的加減法、能說日常的英語單詞和簡單對話。
教師:半年左右就可拉平
一線教師說,讓孩子適當接觸一些小學階段的知識并沒有大問題,可能還能提高他們對于學習的興 趣,但是如何把握這個度應當引起家長的重視。因為這些知識在一年級時還會再教,年幼的孩子是否會因為已學過就在課堂上不認真聽講,而且這一習慣也許會影響到之后的學習中。去年曾帶教黃浦區某公辦小學一年級語文的袁老師也表示,多數孩子接受新知識的能力還是很強的,一般半年左右全班的進度就可以拉平,有時老師還會對個別學習進度落后的學生給予“特別關照”,所以家長不必太急于為孩子灌輸,重點還應放在培養他們對學習的興趣和學習習慣上。
王順妹指出,很多家長焦慮取消學前小學化,而小學的教學進度特別快,擔心孩子跟不上。這個問題可以通過從小培養孩子的閱讀能力得到有效解決,通過閱讀可以學到很多內容,學很多字。而孩子從出生后就能夠閱讀了,培養孩子的閱讀能力對智力的發展水平大有幫助。
培養n個商
不必刻意,順應發展
如今多數家長都認識到情商、智商和財商等對孩子今后發展和成長的重要性,因此他們常有這樣的問題:究竟如何能夠培養好孩子這些“商”呢?
專家建議:滲透在提倡教養中
早教專家毛老師建議,家長不必刻意為了培養而培養,只要根據和順應孩子的成長規律,遵循科學的教育理念,為孩子提供適合他們發展需要的環境和教養即可。此外,每日保持交流和溝通也是必不可少的,通過這些對話家長就可以走近孩子、了解孩子,知道他們需要什么、還缺乏什么,將這些不足彌補和滲透在日常的養育中。而在國外的早教環境中,無論是老師還是家長,都將陪寶貝們玩當做是一項非常重要的事情,他們認為只有融入孩子,與孩子一起做他們最喜歡的事情才能和他們有共同語言,才能真正成為寶貝們的良師益友。而在這個玩的過程中,老師和家長可以觀察到寶貝們的興趣和發展,擴展寶貝們的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