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案(精選7篇)
早·教案 篇1
(一)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學會本課7個生字,兩條綠線中的3個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能力目標: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能結合課文內容說出作者寫梅花的用意。
情感目標:憑借課文語言材料,教育學生學習魯迅先生時時早,事事早的精神。
教學重難點:
重點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并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難點 1、結合課文內容,體會作者寫梅花的用意。2、通過魯迅先生的事實,教育學生要時時早,事事早。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1、學會本課生字,并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2、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大意。
教學過程
一、導入1、談話:大家有沒有聽說過“魯迅”這個名字?.2、質疑:這篇文章主要寫了什么?為什么用“早”作課題?
二、初讀課文,自學生字 1、帶著上述問題自讀課文。要求:標出節次,劃出生字詞以及認為難讀的地方。2、自學生字新詞。3、提出文中不理解的詞語,共同解決。 4、快速閱讀課文,回答:這篇課文主要寫了什么?5指導分段 1、這篇課文是按什么順序寫的?2、按照游覽“三味書屋”的先后順序給課文分段。.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一、導入這節課就讓我們跟隨作者一起去訪問“三味書屋”。
二、精讀指導1、總體感受。 自由朗讀課文,回答:課文為什么用“早”作課題?2、第一部分 (1)指名讀,質疑:從這節中你知道了什么?( 2、第二部分 (1)過渡:“三味書屋”到底是什么樣子?它有哪些特別之處? 3劃出描寫方位的詞語。 提問:作者是按從哪到哪的順序寫的?“三味書屋”的擺設?思考:壽鏡吾老先生是怎樣的一個人?
第三部分過渡:臘梅是怎樣的一種花?讓我們走進后園去看看?.(1)指名述說“早”的由來。2)分組討論:從這些事中,可以看出魯迅是個什么樣的人呢?2這一個小小的“早”字對他有什么作用? 3、真沒想到,這么一個字對他的一生都起到了作用。此時此刻,你有什么想法? 4、讓我們把所有的決心都放到最后一句話中吧!齊讀最后一節。
第三課時二、體會文章寫的作用 1、瀏覽課文內容,劃出文中描寫梅花的句子。2、小組交流。 (1)有感情的朗讀這些句子。 (2)小組內說說:文中為什么要寫梅花?3、班級交流。 (1)指名讀有關梅花的句子。(2)梅花給你留下什么印象(美麗、早、香、冰清玉潔、暖)?相機指導朗讀:個別讀,結合圖片整體讀;(3)交流文人墨客寫下的許多關于梅花的詩篇(堅強、冰清玉潔、不畏嚴寒);(4)你想對梅花說寫什么嗎? 4、自由讀所劃句子,體會它的作用。 (1)人們說魯迅是一朵梅花,一朵永不凋謝的梅花,你能說說為什么嗎? 學生用筆寫話;(2)、學生小組交流
三、介紹“三味書屋”的陳設 1、自由讀第3節前半部分,找出描寫的事物與相應的位置 2、指名回答。 3、根據投影練習介紹。 現在咱們來到了“三味書屋”,就缺少一名介紹員,誰愿意擔當此重任?在介紹之前先練習一下,注意自己的語氣。4、指名到臺前作介紹。 5、學生評價。
板書 13早
三味書屋 梅花 魯迅
早·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正確地朗讀課文,學會生字新詞,并能理解重點詞語。理解課文內容,并能試背描寫梅花的句子。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閱讀、思考,能聯系上下文說說作者為什么要寫梅花,能按順序對照插圖介紹三味書屋的陳設。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在閱讀中感受魯迅先生那種“為革命時時早、事事早,奮斗一生”的偉大精神,樹立起珍惜時間的觀念。
教具準備:掛圖、生字卡
教學時間:兩教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
1、談話:大家有沒有聽說過“魯迅”這個名字?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一篇關于魯迅的課文。
2、板書課題:13早,生齊讀課題。
3、質疑:這篇文章主要寫了什么?為什么用“早”作課題?
二、初讀課文,自學生字
1、帶著上述問題自讀課文。
要求:標出節次,劃出生字詞以及認為難讀的地方。
2、自學生字新詞。
3、提出文中不理解的詞語,共同解決。
4、快速閱讀課文,回答:這篇課文主要寫了什么?
三、指導分段
1、這篇課文是按什么順序寫的?
2、按照游覽“三味書屋”的先后順序給課文分段。
3、班級交流。
四、指導朗讀
1、提出難讀之處。
2、教師指導朗讀,學生練讀。
3、指名讀。
五、精讀指導
1、總體感受。
自由朗讀課文,回答:課文為什么用“早”作課題?
2、第一部分
⑴指名讀,質疑:從這節中你知道了什么?
⑵齊讀本節。
3、第二部分
⑴過渡:“三味書屋”到底是什么樣子?它有哪些特別之處?
⑵自讀2
早·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7個生字,兩條綠線中的2個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能結合課文內容說出作者寫梅花的用意。
3、憑借課文語言材料,教育學生學習魯迅先生時時早,事事早的精神。
教學重點: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并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教學難點:1、結合課文內容,體會作者寫梅花的用意。
2、通過魯迅先生的事實,教育學生要時時早,事事早。
教學時間:三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1、談話:大家有沒有聽說過“魯迅”這個名字?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一篇關于魯迅的課文。
2、板書課題:13早,生齊讀課題。
3、質疑:這篇文章主要寫了什么?為什么用“早”作課題?
二、初讀課文,自學生字
1、帶著上述問題自讀課文。
2、自學生字新詞,查字典理解不懂的詞語。
3、快速閱讀課文,回答:這篇課文主要寫了什么?
三、指導分段
1、按照游覽“三味書屋”的先后順序給課文分段。
2、全班交流。
四、指導朗讀全文
五、指導寫字
六、布置作業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練習寫生字。
早·教案 篇4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能結合課文內容說出作者寫梅花的用意。
3、憑借課文語言材料,教育學生學習魯迅先生時時早,事事早的精神。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二、同學們,這節課老師和你們繼續學習課文《早》(板書),誰來說說通過上節課的學習,你知道了什么?
(1)三味書屋陳設(能為我們介紹一下嗎?按順序指方位行嗎?)
過渡:上節課有些同學想知道為什么要用“早”做題目,心中有答案了嗎?
課文哪幾節的內容與“早”有關?
一、請同學們細細看讀(5-8)節,看看課文,寫了哪幾種“早”?
現在我們就來研究一下這兩種“早”,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試讀課文,邊讀邊批注,說說你讀懂了什么?在書上作記號。
學生自學,我們來交流一下,好嗎?
梅花的早
噢,原來是后園的臘梅花開了,讓我們一起去賞梅,好嗎?
細讀5小節——自由讀——能談談你賞梅后的感受嗎?
隨機出示幻燈片一:臘梅開得正盛,幾乎滿樹都是花。
(1)指名讀(2)評價(3)齊讀(4)讀了這一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畫面,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一下嗎?
幻燈片二:那花百里……開的最早。
課文用了哪一個詞來形容梅花是?你了解冰清玉潔嗎?看過這樣的東西嗎?
師適當介紹“二十四番花信風”
指導朗讀,能把這種美讀出來嗎?
試讀——指名讀(評價)師指導:花兒真美啊!我們這些游人應輕輕,不要驚擾了它們,禁不住發出贊嘆。
齊讀。
師:是啊,歷來許多文人吟頌梅花,它還是中國十大名花十大名花之一,被稱為“群花之魁”。想想看,有哪些吟頌梅花的詩句?指名說
人們愛梅花是愛它的不畏嚴寒傲雪開放,送來春的信息,愛它的冰清玉潔。(板書)它一般來形容什么?你覺得是在講誰的品德高尚?你是從什么地方哪個看出來的?
它還有一段來歷呢,誰來說說“早”字的來歷。
師生交流:(1)句子:奔走“當鋪”和“藥鋪”心情怎樣?
(2)魯迅聽了“默默地”“輕輕地”“小小的”怎樣理解?怎么讀?
是啊,就是一次小小的遲到,卻深深地烙在了魯迅的心中,成了他的座右銘,成了他一生奮斗的目標,學到這你想說什么?
你覺得“東風第一枝”指的僅僅是梅花嗎?
齊讀最后一節,你現在該明白了為什么要用“早”作題目了吧?
是啊,老師學了這一課,也深有感觸我也有了自己的座右銘,想聽嗎?你們有嗎?說來聽聽。可以想一個刻在心里。
作業超市:
(1)把你的座右銘說給大家聽
(2)演課本劇《早的來歷》
早·教案 篇5
“學程導航”課時教學計劃 施教日期 年 月 日教學內容3.早共幾課時2課型新授第幾課時2三維目標1.學習第5-8自然段,了解“早”字的來歷學習魯迅時時早,事事早的精神2.通過閱讀、思考,能聯系上下文說說作者為什么要寫梅花。3.在閱讀中感受魯迅先生那種“為革命時時早、事事早,奮斗一生”的偉大精神,樹立起珍惜時間的觀念。教學重點難 點
重點:學習第5-8自然段,了解“早”字的來歷學習魯迅時時早,事事早的精神。
難點:引導學生體味梅花與魯迅的聯系。教學資源相關資料:魯迅的生平介紹、魯迅名言同第一課時學生經驗:有賞梅的經歷,對魯迅的作品比較陌生。教學用具準備:小黑板、掛圖預習設計1. 搜集珍惜時間的名言三組。
2完成《補充習題》第四部分的1,2,3.。
3查閱相關資料了解魯迅先生。例如《語文練習冊》知識窗,語文書作家卡片,及配套的《補充閱讀》。在閱讀時找出描寫魯迅“事事早,時時早“的行為的句子。
學 程 設 計
導 航 策 略
調整與反思【板塊一 】導入1.說說由梅花圖想到了什么? 【板塊二】學習第五自然段,研讀梅花的“早”1.出示梅花圖,學生欣賞2.你覺得梅花的什么吸引了你?【學習單1】輕聲讀讀第五節,看看梅花的什么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沉下心讀讀,覺得特別好的詞句也可以圈畫一下,寫下感受。4.下面我們一起來交流。
重點理解:韻致
【學習單2】
那你們覺得文中臘梅的韻致又是什么?請同學們先輕聲讀讀這節想想,再和前后桌討論討論。
那你覺得它最獨特的韻致是什么?從哪里體會到的?
聯系上下文我們知道作者是什么時候去三味書屋的?
【板塊三】學習“早”字的來歷,研讀魯迅的“早”
1.默讀第七自然段,想想魯迅為什么要刻“早”。
3.那他為什么會遲到呢?
你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
想象魯迅每天早晨所做的事情讀好這句。
生活的重擔雖然壓在他瘦弱的肩上,面對老師嚴厲的話語,他什么也沒說,他在書桌上輕輕地刻了一個小小的字:“早”,心里想些什么呢?
【板塊四】梅花精神與魯迅精神的聯系1.作者參觀三味書屋為什么要寫梅花呢? 2. 為了這份早,梅花要經歷哪些磨難呢?(風、雪)引背毛主席《卜算子 詠梅》3.有人說魯迅是一朵梅花,一朵永不凋謝的梅花,你能結合課文、結合你所收集的資料說說他在哪些方面體現“早”的精神嗎?4.魯迅從小時的上學早,到以后時時早事事早,他又要經歷哪些的考驗呢?誰能結合你所收集的資料說說?5.當年,作者在三味書屋游覽時,在品味梅花那獨特的韻致時,也感受著魯迅那“早”的精神,他的精神也像梅花一樣銘刻在人們的心里。讓我們學梅花,學魯迅,把早的精神銘刻在心,做一個品格高尚的人。【板塊一 】導入(2分鐘)1.同學們,老師今天帶來一張美妙的圖片,看——出示一幅梅花圖:你由這幅圖想到了什么?誰來說說? 2.看來,美妙的東西總會讓人產生美妙的聯想,難怪面對梅花,詩人們能寫出那么多的優美詩句。其實生活之中,我們也隨處可以見到它美麗的身影。三味書屋的后院里,就種著梅花,我們來欣賞。【板塊二】學習第五自然段,研讀梅花的“早”(13分鐘)1.出示梅花圖,學生欣賞2.許多同學都陶醉了,你覺得梅花的什么吸引了你?[板:梅花]3.從圖片中同學們就已經感受到了梅花的顏色、形態、精神,下面我們走進課文的語言文字中再來感受梅花。請打開書本,輕聲讀讀第五節,看看梅花的什么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沉下心讀讀,覺得特別好的詞句也可以圈畫一下。[出示]邁進后園,蠟梅開得正盛,幾乎滿樹都是花。那花白里透黃,黃里透綠,花瓣潤澤透明,像琥珀或玉石雕成的,很有點冰清玉潔的韻致。梅飄香而送暖,梅花開的時候,正預示著春天的到來。二十四番花信風,一候是梅花,開得最早。4.下面我們一起來交流。*多 *顏色的美,三種顏色是那樣和諧地融成一體。*琥珀玉石 這些都是珍貴美好的東西。說明梅花像它們一樣珍貴。*冰清玉潔,冰玉都是清白高潔的象征。能讀好這句嗎?你來試一試。韻致 (1)這個詞有一種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美,張老師也學賈島推敲了一番,出示:韻,古代是指聲音的和諧,后來,指由和諧產生的各種內在美。致在古代是指到達目的地,后來引申為極致,就是到達極點。比如說,精致就是精美到了極點,雅致呢?那韻致呢?
(2)在我眼里,荷花出污泥而不染 ,是充滿韻致的,在你眼里,什么是充滿韻致的?菊花:秋菊能傲霜
(3)除了花你還能想到什么?比如音樂、繪畫作品
學生回答:a悠揚的歌聲,動聽的旋律, 能不能說充滿韻致?這些處處流淌著音樂的韻致。b中國的漢字也是充滿韻致的。那一撇一捺,一橫一豎,都方方正正,就像我們堂堂正正的中國人。c能不能說書法作品充滿韻致?當然可以,你知道誰的作品嗎?
王曦之的《蘭亭序》,那可是天下第一行書啊!字里行間中充滿著韻致。
有人說,畫的韻致就是畫外有音,音樂的韻致是樂外有畫。那你們覺得文中臘梅的韻致又是什么?請同學們先輕聲讀讀這節想想,再和前后桌討論討論。
交流
梅花的韻致在于它——旺盛的生命力;在于它——和諧的顏色;在于它——冰清玉潔;在于它——香氣襲人;在于它——開得早,預示春天的到來
(4)這些都是梅花的韻致,那你覺得它最獨特的韻致是什么?[板:早]從哪里體會到的?[出示]梅飄香而送暖,梅花開的時候,正預示著春天的到來。二十四番花信風,一候是梅花,開得最早。
指名讀。
指導:聯系上下文我們知道作者是什么時候去三味書屋的?
(深冬)天氣怎樣?(釀雪的天氣)那么冷,當作者看到梅花卻感覺——(暖)你再讀: 梅飄香而送暖
梅花開的時候,春天還沒有到來。它在報告春天的到來呢!再讀:梅花開的時候,正預示著春天的到來。
從上節課的學習中我們知道了二十四番花信風,一候是從什么時間計算的?是小寒,是深冬啊!梅花開得早啊!再讀:
二十四番花信風,一候是梅花,開得最早。
同學們,也許水仙花也是那么清香怡人,也許菊花也是那么冰清玉潔,但誰也沒有梅花那份最獨特的韻致——早,讓我們再讀讀這兩句,感受梅花的最獨特的韻致。齊讀。
【板塊三】學習“早”字的來歷,研讀魯迅的“早”(12分鐘)
1.作者站在三味書屋后院的梅花下,也像同學們一樣,品味著梅花最獨特的韻致——“早”,他自然而然地想到了——魯迅
[板書:魯迅]
2.是啊!魯迅的書桌上就刻著一個“早”字,這個“早”還有一段來歷呢!請同學們默讀第七自然段,想想魯迅為什么要刻“早”。
3.那他為什么會遲到呢?
[出示:魯迅一面上書塾,一面要幫家務,天天奔走于當鋪和藥鋪之間。]
讀讀這句,你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忙碌的身影)
讓我們一起來想象魯迅每天早晨所做的事情,好嗎?
天才蒙蒙亮,魯迅就已經早早的起床了,你知道他首先要做什么嗎?(找能當的東西)接著呢?(去當鋪)再往下,他手里緊握著錢往那里跑?(藥鋪)藥拿到手了,終于可以松口氣了吧?(還要回家)回到家總可以歇會兒了吧?(還要上書塾)
每天早上要做這么多事,能不忙嗎?所以是——奔走,而且是——天天。誰來讀好這句。
知道嗎?魯迅有時一個早上還不止一次的跑當鋪,有時當到的錢還不夠買藥,有時當鋪的老板還不要他帶來的東西,他只得再回家去拿。跑在路上,如果是你,心情會怎樣?(著急)會想些什么?(上學要遲到了)
一起讀這句,感受他生活的艱辛。
4.不過,有一天,魯迅上學還是遲到了,引讀:——素以品行方正……早。
5.生活的重擔雖然壓在他瘦弱的肩上,面對老師嚴厲的話語,他什么也沒說,[出示:他在書桌上輕輕地刻了一個小小的字:“早”,心里想: 。
【板塊四】梅花精神與魯迅精神的聯系(13分鐘)1.這個小小的早字看起來“輕輕地”“小小地”實際上他是把這個“早”字刻在了心上,刻得( ),( ),因為( )。引讀——[出示]:從那以后,魯迅上學就再也沒有遲到過,而且時時早,事事早,奮斗了一生。 2.同學們,學到這兒,你們知道了嗎?作者參觀三味書屋為什么要寫梅花呢?(早)3.是啊,從那次遲到后,魯迅上學就——(再也沒有遲到過),就像梅花一樣——(時時早,事事早,奮斗了一生。) 4.早啊!百花之中,梅花開得最早,看著滿樹的燦爛,聞著它撲鼻的香味,你知道嗎,為了這份早,它要經歷哪些磨難呢?(風、雪)所以,毛主席在《卜算子 詠梅》中寫道: 風雨送春歸,引背——(飛雪迎春到。 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5.梅花經歷如此的磨難,依舊凌寒開放,為的是什么?(報春)所以,毛主席又寫道:俏也不爭春,引背——(只把春來報。 )所以文中寫道:引讀——[出示]梅飄香而送暖,梅花開的時候,正預示著春天的到來。二十四番花信風,一候是梅花,開得最早。6.同學們,梅花在呼喚春天的到來啊,所以人們喜愛梅花,無數詩人贊頌梅花,它就成了我們民族品格的象征 。[板:民族] 7.有人說魯迅是一朵梅花,一朵永不凋謝的梅花,你能結合課文、結合你所收集的資料說說他在哪些方面體現“早”的精神嗎?(*從小珍惜時間——從那次遲到后,魯迅就要求自己時時早,他珍惜著每一分每一秒。*覺醒得早,奮斗得早——棄醫從文,魯迅說:要想真正的解救自己的民族,首先要救治人的精神,他覺醒得早,奮斗得早啊!*文學領域的早——創造了雜文文學形式、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中國小說史略》第一部系統論述小說發展歷史的專著魯迅罕見的深刻思想,他驚人的藝術天才,決定著他在文學領域也永遠走在別人之前;)8.小小的早字已經成為魯迅的一個信念,一種精神,一生的奮斗目標,[出示]:從那以后,魯迅上學就再也沒有遲到過,而且時時早,事事早,奮斗了一生。再讀這句。 9.魯迅從小時的上學早,到以后時時早事事早,他又要經歷哪些的考驗呢?誰能結合你所收集的資料說說?(上學起得更早、魯迅換筆名的故事、被反動派迫害的事)面對迫害,魯迅屈服了嗎?沒有,他依舊堅強不屈、充滿斗志。是啊,“早”字的背后是艱辛,是不屈,是奮斗,再讀這句話。10.魯迅的早是為了喚醒祖國的春天啊!是他,喚醒了整個沉睡的民族!魯迅和梅花一樣,都是我們的民族魂 ![出示:圖片] [板:魂]。11.你們知道嗎?在魯迅先生逝世后,在他的靈柩上,就覆蓋著印有“民族魂”三個字的綢幛,人們以這種形式向這位時時早,事事早,奮斗了一生的偉人表達了最高的敬意和最深刻的懷念。讓我們懷著崇敬的心情再讀這句。[出示]:從那以后,魯迅上學就再也沒有遲到過,而且時時早,事事早,奮斗了一生。12.當年,作者在三味書屋游覽時,在品味梅花那獨特的韻致時,也感受著魯迅那“早”的精神,他的精神也像梅花一樣銘刻在人們的心里。引讀——出示:是啊,的確要早。要珍惜清晨,要珍惜春天,要學梅花,做“東風第一枝”。13.讓我們學梅花,學魯迅,把早的精神銘刻在心,做一個品格高尚的人。板書: 梅花 早 民族魂 魯迅
作
業
設
計1.完成《一課一練》。 2. 搜集魯迅的名言及他的一些小故事,閱讀推薦《阿q正傳》。
早·教案 篇6
教學目標與要求
1.讓學生了解中晚唐社會現實在詩歌中的大致反映.
2.了解杜牧詩歌中表現出來的詩人對統治者的不滿和諷刺,對人民疾苦同情的情懷.
3.學習詩歌中象征手法的運用.
一、導入
以溫習《阿房宮賦》導入課文,由此介紹作者.
杜牧(803-853),字牧之,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文宗大和時中進士后,曾為黃、池、睦、湖等州的刺史,也在朝中做過司勛員外郎、中書圣人等官。一生仕途并不得意,始終未能施展抱負。
他的詩、賦和古文都極負盛名,而以詩的成就最高,后人稱為「小杜」,以別于杜甫。又和李商隱齊名,并稱「李杜」。杜牡以七言律絕見長,俊爽圓淳,并能寓諷喻、感慨于景物之中。他自稱“苦心為詩,本求高絕。不務奇麗,不涉習俗。不古不今,處于中間”。詠史詩成就頗高,其中多有詩人深沉的歷史感。
《泊秦淮》: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
《江南春》:千里鶯鳴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二.研討詩歌
1、請一位同學朗讀詩歌。
2、范讀詩歌。
3、指導全體學生朗讀詩歌。
4、自讀詩歌,了解詩意,同桌之間可以互相討論,然后思考下面問題。
(1)秋高氣爽時節,本是大雁翱翔長空、無拘無束之時,可詩中卻用“驚”“哀”來形容雁兒,為什么?
明確:因為有胡人拉弓控弦射雁。
(2)問題二:頷聯中,詩人寫漢代的“仙掌”、“長門”,有什么作用?
明確:起到烘托作用。清涼的月色映照著宮中孤聳的仙掌,在這靜寂的畫面上飄過孤雁飄渺的身影,失寵者幽居的長門宮,燈光暗淡,在這種氛圍中傳來幾聲失群孤雁的哀鳴。這樣就把大雁失群后那種凄涼的景象描寫出來了。
(3)問題三:本來春回大地,正是雁兒飛回家鄉的好時節,可詩人為什么勸雁兒留在南方?
明確A.胡人的騎兵還紛紛布滿金河一帶
B.雖然南方人煙稀少,但是食物充分,菰米和莓苔處處都有。
(4)問題四:綜觀全詩,可以看出作者對這些流離失所的雁兒們持什么態度?從哪些詞語可以看出作者的感情?請說出理由。
明確:對這些雁兒們是深切同情的。從“須知”“豈逐”可以看出,這是一種在無可奈何中發出的勸慰和囑咐。哀憐大雁的驚飛離散,想到它們異日的無家可歸。這是對流離失所的邊地人民無微不至的關切。“須知”“豈逐”,與其說是對雁兒們的深情囑咐,更象是對邊地流民的勸慰與囑
咐。
5、關于題目和寫作背景
唐武帝會昌二年八月,北方回紇部族大舉南侵大同太原等地,大肆擄掠,邊地人民流離失所,痛苦不堪。詩人當時在黃州任上,聽到這個消息,對邊地人民的命運充滿關切。八月是大雁開始南飛的季節,詩人目送征雁,觸景感懷,因以“早雁”為題,托物寓意,以描寫大雁四散驚飛,喻指飽受騷擾、流離失所的邊地人民而寄予深切同情。
6、指導學生課內完成背誦。
三、結語
通過學習這一首詩,我們可以知道,杜牧筆下的早雁是有寄托的。他表面上是寫雁,實際上是寫人,即把逃避回紇南侵的邊地寫作四散的早雁。這是象征的表現手法。全詩通過寫邊地人民的苦況,既有對人民的同情,又隱含著對朝廷未能抵抗強敵、安撫百姓的不滿,表現了強烈的現實批判性。
四、布置作業
《將赴吳興登樂游原一絕》:清時有味是無能,閑愛孤云靜愛僧
欲把一麾江海去,樂游原上望昭陵
思考:杜牧這首詩采用了“托事于物”的象征手法,稱得上是一首“言在此而意在彼”、“言已盡而意有余”的名篇,請你根據當時的'背景,鑒賞這一首詩,說說詩人欲抒發什么感情?
(附:這首詩是作者于宣宗大中四年(850)將離長安到湖州(即吳興,今浙江湖州市)任刺史時所作。樂游原在長安城南,地勢高敞,可以眺望,是當時的游覽勝地。杜牧不但長于文學,而且具有政治、軍事才能,渴望為國家作出貢獻。當時他在京城里任吏部員外郎,投閑置散,無法展其抱負,因此請求出守外郡。對于這種被迫無所作為的環境,他當然是很不滿意的。在這樣的情況下寫下此詩。
早·教案 篇7
嶺南春早
教具:錄音機、教學磁帶、鋼琴、打擊樂器、投影儀、提板。
教學目的
1、 通過學習《嶺南春早》,讓學生體會到黨的改革開放政策為我國迎來了“嶺南春早”的大好形勢,給嶺南帶來了欣欣向榮的景象;
2、 讓學生掌握切分節奏和八分休止符在前半拍的新的節奏型的拍、讀、寫法;學習樂理速度在音樂表現中的作用,記住一些常用的速度述語,懂得二拍子的擊拍法。
教學難點
切分節奏、八分休止在前半拍的節奏型的拍、讀法,以及如何開拓學生的思維,發揮學生的想象力,用律動啟發式,層層深入把樂理與歌唱有機地結合起來,讓學生積極參與。
教學步驟
(一) 練聲
(要求:要輕、氣息要平穩,教師先示范,然后讓學生跟鋼琴唱)
(二) 節奏練習
投影圖片一
1、讓學生讀、拍此節奏,提問學生此節奏中哪些沒有學過的?引導學生回答,學生自然會說出“ ”和“ ”。以此引入切分節奏和八分休止符在前半拍的新節奏型。
2、切分音:一個音由弱拍(或弱節奏位置)延續到下一個強拍(或強節奏位置)成為強音,這個音稱為切分音。切分音改變了原來的節拍的強弱規律,形成了“切分節奏”。
如 等。
3、 幾種切分節奏的拍、讀寫法(每一種都先進行拍、讀練習)
投影圖片二
寫
讀
拍
4、 拍、讀練習
投影圖片三
(1)
(2)
(3)
5、 八分休止符在前半拍構成的節奏:
(讓學生閉口用“m”讀八分休止符在前半拍的節奏,讀熟后心到休止的效果。)
6、 把兩種節奏合在一起,加入打擊樂器進行練習:
投影圖片四
花鈴鼓、雙響筒:
沙錘、手串鈴、板鼓:
銅鑼、木魚:
(反復練習此節奏型,一來可鞏固感受切分節奏和八休止符在前半拍的節奏特點,二來可為學習“嶺南春早”作鋪墊,因為此節奏型就是《嶺南春早》的節奏型。)
(三) 學習歌曲《嶺南春早》
1、 放音樂,聽完一遍后,寫上課題“嶺南春早”,這首歌具有濃郁廣東音樂風味,這節課只作簡單的提示。重放音樂時,讓學生小聲跟唱。這首歌曲是d徵七聲調式g大調尚未學過,讓學生跟著教師的鋼琴唱詞,由于這首歌曲的難點節奏前面已抽出練習過,因此,學生拍讀起來比較容易把握,唱起來比較順展。
2、 教師亮出三個提板
(1) 活躍、熱情;
(2) 雄壯有力;
(3) 抒展緩慢。
(讓學生選擇這首歌所表達的情緒,學生會選出第(1)種。)
3、 為什么要選擇此情緒?先讓學生討論,滲入國情教育,啟發學生領會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遍了祖國大地,祖國大地呈現出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所以歌曲要唱得活躍、熱情和充滿春天氣息,實行對外開放,迎來了外商的投資,這也是歌曲中“推開南風窗,歡迎小鳥來筑巢”的寓意所在。因此,同學們應該歌唱我們的祖國,熱愛我們的祖國,珍惜我們的學習環境,認真學習。然后讓學生腳節奏,手拍節拍唱一遍《嶺南春早》,以此引入二拍子的擊拍法。
(四) 學習二拍子的擊拍法
1、 讓學生體會用軟刷子刷墻時上下的感覺去做基本功練習;
2、 擊拍時注意拍點,練習葉楞讓學生體會打籃球時從地上彈起的感覺去找拍點,然后打著拍子唱《嶺南春早》,可分組練習。
(五) 聽音樂完成下列問題
1、 聽三首歌曲片斷《鼓浪嶼之波》、《祝酒歌》、《牧羊姑娘》。
2、 用連線連接下列問題:
《鼓浪嶼之波》 歡快 快
《祝酒歌》 悲傷 中
《牧羊姑娘》 懷念 慢
3、 速度:音樂進行的快慢稱為速度。以剛才的三個音樂片為例,不同的快慢所表現的情緒也不同。歡快熱烈的音樂常常使用快或較快的速度,如《祝酒歌》;抒情歌唱性或田園風味的音樂常是用適度的中速,如《鼓浪嶼之歌》;悲哀的掉歌、沉痛的回憶音樂則常用慢的速度,如《牧羊姑娘》。
4、 速度的作用:可塑造不同的音樂形象。教師把《嶺南春早》放慢速度彈唱一遍,把《牧歌》放快速度彈唱一遍,讓學生思考,會發生什么樣的變化?(學生:歪曲了形音形象。)
5、 常用的述語與意大利文相對照(速度記號標在開頭的左上方,國際上通用意大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