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用餐的講究(幼兒教育指導)
所以,當我們帶寶寶外出就餐的時候,首先要考慮好什么樣的餐廳適合他。安靜、典雅的餐廳會對顧客的行為產生約束力,顧客都在安靜地吃飯、交談,沒有人高聲喧嘩,如果寶寶因為饑餓或者餐廳太熱等原因而哭鬧起來,父母會感到驚慌和緊張,無論是責怪寶寶,還是安撫寶寶,這種行為都會帶著焦慮的情緒,在眾目睽睽之下無法從容,況且這種情緒也會傳遞給寶寶,這樣的就餐環境對寶寶來說無疑是不快樂的。
在毛豆6個多月大的時候,我就開始帶他到餐館用餐,常去的餐館有2家,一家火鍋店和一家西北菜館;疱伒昀镉幸粋滑梯組合玩具,放置在餐廳的一個角落,毛豆很喜歡。每次用餐,我們先在白湯里煮一些魚片、丸子和蔬菜,讓毛豆吃飽,然后拿出一些玩具,放在他的餐椅上,他便會自顧自地玩耍一會,待他不耐煩的時候,我已經吃飽了。作為一個小寶寶的媽媽,我的用餐速度算得上非常之快,這時就可以陪他去打滑梯,等待其他人用餐結束。另一家西北菜館,環境也非常好,里面有很大的金魚池,還有一個捏面人的奶奶,她每次都會送給毛豆一個面人,然后看看金魚,毛豆就會非常開心。早期教育
快樂地用餐
說到快樂,就要說餐桌氛圍。父母在餐桌上要盡可能少地進行說教,最好的方法是身體力行。比如我做菠菜炒雞蛋的時候,毛豆不太感興趣,剛喂進嘴里,他就原封不動吐出來,我則如同什么事也沒發生,繼續喂他吃面條,只是在這中間,我數次用夸張的“好吃”表情去吃菠菜炒雞蛋,偶爾又嘗試著給他吃,如此這般幾天之后,他就愛上了這道菜,而我并沒有說過大道理和責怪他,因為他還太小,講道理也聽不太懂。與其說,不如做。請寶寶坐上餐桌的同時,也要注意保持愉悅的就餐氛圍。夫妻不在餐桌上吵嘴,不在餐桌上斥責孩子,同時要保持對溫暖生活的感恩和對食物的喜愛之情,這些都有利于培養孩子的良好用餐習慣。
同樣的道理,在吃飯的時候,父母也要注意保持良好的餐桌禮儀,不大聲喧嘩、吃飯不發出吧嗒吧嗒的聲音、不沖著菜肴打噴嚏、不在盤中挑撥食物等。餐桌就是一個無聲的課堂,如果媽媽打噴嚏時捂住口鼻扭過身,那么寶寶以后自然也會這么做;如果媽媽想吃自己夠不到的食物,沒有站起來隔山探海把大半個身子壓在餐桌上去拿,而是遞過食碟請其他人幫忙盛一點,那么下次寶寶遇到想吃的東西,也會請媽媽幫忙;如果媽媽吃飯時只夾取適量的菜放到自己盤中,然后很快招呼其他人吃,那么寶寶也不會養成獨占美食的習慣,而是吃多少拿多少,并樂意與人分享。
養成用餐好習慣
首先,要在家給寶寶一個固定的餐椅或就餐位置,這樣便于培養他對就餐位置的認識。小寶寶的秩序感非常強,如果堅持讓他在餐桌旁用餐,這就成為固定模式。如果是外出就餐,要選擇合適而安全的位置,避免妨礙服務員上菜或撤碟。
其次,要支持寶寶獨立用餐。不要擔心他弄臟衣服或餐桌,要給予他學習使用餐具的機會,寶寶的小手會在父母的幫助下越用越靈巧。
再次,要養成飯前洗手、穿(戴)食飯衫或圍嘴、就餐時不玩玩具(餐后陪伴父母用餐時,可以在自己的小椅子上玩)、不玩弄食物等好習慣。同時,要為寶寶準備一套合適的餐具,選擇不易碎、顏色鮮艷或者造型可愛、能激發小寶寶熱情的餐具。不要允許寶寶揮舞和玩弄餐具,要讓他明白,餐具就是用來吃飯的。在寶寶不能很好地使用餐具時,要幫助示范,而不是責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