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親子教育小妙方
想要寶寶健康的成長,一定的睡眠質量對于小寶寶是非常重要的,那么我們如何才能使寶寶養成有規律的睡眠習慣呢?又要如何來教育親一代的小寶寶呢?讓我們一走進親子教育課堂吧!
如果一直圍著寶寶轉,媽媽會不會感覺自己被困住了?
育兒期的媽媽們確實需要適當休息,所以我們才強調爸爸和其他看護人也要參與到育兒工作中來,共同合作非常重要。據采用親密育兒法的媽媽們反映,她們并沒有感覺被困住,而是感覺和寶寶融為一體了。在形容育兒的感受時,她們是這樣說的:
“我覺得我和寶寶心心相印。”
“他在我身邊時我感覺良好,他一和我分開我就開始難受。”
“我感到充實,也很滿足。”
你不會覺得自己被困在屋里,哪兒也去不了,你的生活也不會只圍著寶寶轉,因為親密育兒法可以引導寶寶的行為,使父母與寶寶相處得更融洽,因此帶著寶寶出門也并不困難。
親密育兒法設定了一個很高的育兒標準。如果我做得不夠好,把事情搞砸了,會不會一直被罪惡感困擾?早期教育
首先,誰都有把事情搞砸的時候,但親密育兒法可以使其負面影響降到最低。因為采用親密育兒法的父母早就與寶寶建立了牢固的親密關系。而且,接受親密育兒法的寶寶會對父母的行為做出反應和指導,這能幫父母分擔一部分壓力。我們所說的親密育兒法并不是要列出一個長長的清單,規定你一定要做哪些事才能讓你的寶寶變得又聰明又有教養。我們給出的 個方面內容是最基本、最符合人類天性的育兒方法,就像是7個零件,你可以使用這些零件,根據個人生活方式和寶寶的獨特需求來構建適合你的育兒模型。由于身體素質、社會背景、經濟基礎不同,不一定每對父母都能夠或需要使用親密育兒法的所有內容。記住,當你能用的時候,請盡量多用。
其次,關于罪惡感。確實,有時會有罪惡感。撫育子女本身就是一項充滿了罪惡感的工作,因為你太愛自己的寶寶,所以總是覺得自己做得不夠好。但是請記住,有罪惡感并不是一件壞事,這是你內心的自省,時刻提醒你不要做那些不該做的事。認識到罪惡感的良性作用,并能及時做出正確決斷,這也是作為成人和父母的一種成熟的表現。親密育兒法可以讓你的感覺更敏銳,幫你在遭遇育兒問題時做出正確決策。
如果我沒有用母乳喂養寶寶,或者沒有和他一起睡,我就是不合格的媽媽嗎?
當然不是!和寶寶建立親密關系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要達到最終目標也不是只有一種途徑。我們給出的這 個方面內容只是幫助你們建立親密關系的敲門磚。也許因為生理原因或家庭環境影響,你無法進行母乳喂養。而且對一些父母和寶寶來說,睡在一起既不舒服也沒必要。
建立親密關系是不是要求媽媽整天在家全職帶孩子?如果媽媽想去工作或者必須去工作怎么辦呢?
如果媽媽整天在家,使用親密育兒法確實要容易一些,但并不是說使用親密育兒法的媽媽就不能去工作了。事實上,親密育兒法對那些每天需要與寶寶分開一段時間的媽媽來說特別管用。只要你在與寶寶在一起的那些時間里建立了親密關系,即使你們不在一起,也能感覺到彼此間的聯系。這種聯系能讓你在兼顧工作的同時,也不會和寶寶之間產生隔閡。(關于如何兼顧工作與育兒的更深入探討,請參見第17章《工作與育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