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親子教育小妙方
一天,在我的診所里,一位母親照料寶寶的方式引起了我的注意。她對寶寶的暗示極其敏感,寶寶餓了就喂奶,寶寶不舒服就抱起來哄,寶寶想玩就陪他玩。他們母子相處得其樂融融,我忍不住對她說:“你真是個好媽媽。”
當父母和孩子產生隔閡時,想教育孩子就不那么容易了。這時父母會覺得已知的辦法“全都不管用”,從而開始學習別人的一些方法,卻很容易進入一種“嘗試——失敗——再嘗試——再失敗”的惡性循環。這種做法通常的結果是讓父母與孩子的隔閡更深。與父母沒有親密關系的孩子不好教,因為他們的行為不是源于信任,而是憤怒。
親密育兒法最大的好處是培養了父母了解孩子的能力。建立親密關系就是教孩子的開始。
親密育兒法對孩子的最重要的一項長期影響,叫做“潛移默化”。記住,你的孩子將來也會成為別人的丈夫或妻子,父親或母親,他從你這里學到的育兒方法將來會被他用來撫育他自己的孩子。在孩提時期,他們就學會了照顧人的態度,這種早期的印象會一直伴隨他們成長。有一天,一位母親帶著她的小寶寶亞倫來我的診所做健康檢查,一起來的還有她 歲的女兒蒂法尼,蒂法尼也是接受親密育兒法長大的。亞倫一開始哭鬧,蒂法尼就上前拉著媽媽的衣角,著急地說: “媽媽,亞倫哭了!抱抱他,搖搖他,喂他奶!”你可以想象一下,將來蒂法尼做了媽媽以后,如果她的寶寶哭了,她會怎么做?她一定不會去叫醫生,也不會去翻書找答案,她一定會下意識地把寶寶抱起來,哄一哄,然后開始喂奶。
不光是3歲小孩,即使是十幾歲的孩子也會注意到父母的育兒方式。有一天,我和瑪莎坐在客廳里,9個月大的女兒伊爾琳在臥室午睡,我們突然聽到她哭了起來。但還沒等我們走進臥室,她就已經不哭了。我們很想知道她停止哭鬧的原因,于是好奇地往臥室里看,看到了溫馨的一幕:我們16歲的兒子吉姆(現在是詹姆斯醫生,一名兒科醫生,也是西爾斯兒科診所的合伙人),正躺在伊爾琳你的育兒方式,是孩子模仿的榜樣。旁邊,溫柔地撫摸她。為什么吉姆會這樣做呢?因為他看慣了我們照顧嬰兒的方式,知道當嬰兒哭的時候,大人要聆聽并做出回應。
幼兒教育小編總結:教育小寶寶,家長們不能太過于的強勢,平時你聆聽的越多,反而得到的回報越多,也容易找到一種即適合寶寶、也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希望父母們都能夠學會正確的教育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