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智力決定著寶寶未來的不同?
強強能做出這些東西,絕不是“手巧”這么簡單,而是依仗一種智能-動作型智力。與通過語言來表達自己的人不同,強強這類孩子是通過“動作”來發揮自己才能的,對于整個操作過程及其中原因,他卻不一定能全面地說出來,他的注意力、理解力全部集中在動作上,在其中體驗到了成功和樂趣。所以媽媽應鼓勵他,讓他知道,這也是一種才能,也是件了不起的事情。
語言型智力
與強強相反,4歲的蘭蘭屬于那種特別能說的孩子。“你真能說,可是沒有實踐不行呀!”媽媽對講得頭頭是道的蘭蘭說。“實踐,什么叫實踐?”蘭蘭不明白。“實踐就是實際行動。”媽媽說。“我明白啦!收拾玩具,打掃衛生……”蘭蘭立刻接口說了下去。
媽媽總覺得蘭蘭光說不練,不是個完美孩子。然而蘭蘭的健談,說明她很聰明,至少富“語言型”智力。
這類孩子的特點是反應問題快,并且能用語言巧妙適時地表達出來。這一優點,應該受到充分的愛護和培養。父母不但不應指責,還應該通過語言游戲來指導她以求更大發展。至于實踐方面,有機會可以母女同做“收拾干凈”的游戲,這樣孩子就會更充分地理解“實踐”的含義,蘭蘭的發展也會更加均衡、健全。
社會型智力
在街上,4歲的洋洋發現有一個孩子在哭,馬上對媽媽說:“媽媽,他迷路了。”“你怎么知道?”媽媽很奇怪。“因為他是一個人,而且,好像在找人……”“如果你是他該怎么辦?”“我就去找警察叔叔,告訴他我叫'洋洋',我迷路了……”
為媽媽支招
洋洋有相當高的觀察判斷能力,他斷言那個孩子迷路,是按照自己的想法收集了各種可作論據的事實后得出的結論,他能根據別人的行為,推測其心理及原因,并能做出正確理解和判斷,這就是他的社會型智力在發揮作用。
洋洋媽媽在鼓勵和發展孩子的社會型智力方面的做法非常高明--讓孩子自己用頭腦思考問題。憑簡單的一句“你怎么知道?”,讓他去思考、推測其原因。而在孩子做過各種思考之后,再加上后面那一句“如果是你怎么辦?”,讓他設身處地地考慮措施和對策,這種教育就更加完善了--直接教給孩子應該怎樣做倒是再簡單不過,可是這樣一來,就遏制了孩子思考能力的發展,失去了一次提升孩子社會型智力的大好機會。
開拓智力的刺激四法
采取以下四種方式循序漸進地刺激孩子大腦,有助于開拓孩子的智力:
低級刺激 讓孩子觀賞花草、聽音樂、逛公園、學做家務,有利于開啟孩子的心智。
中等刺激 看電視大獎賽、戲曲或智力比賽、瀏覽報刊、集體旅游、參加演唱會、演講會及辯論會等,可培養孩子觀察、欣賞、鑒別及語言表達能力。
高度刺激 集郵、攝影、下棋、收藏、插花、剪報、飼養小動物等,可以磨煉孩子的耐心和鼓勵開動腦筋。
更高度刺激 吟詩、作畫、木刻、石雕、泥塑、演奏樂器、練武術、踢足球、搞小發明及航模等,可培養孩子的求知欲、應急能力和創造精神。
幼兒教育小編總結:教育孩子不僅僅是吃好、穿暖這么簡單的,最重要的還是還是要學會育兒的方法,培養孩子將來在社會上的適應能力,而不是一味的嬌慣孩子,做溫室中的花朵,以上的實例可以充分的反應中育兒的真諦,但愿父母們都能夠懂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