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過早接觸電腦反而會容易變笨(親子早教指導)
為了讓孩子有個高智商,現在的父母早早的就讓孩子接觸一些高科技的產品,尤其是電腦、手機等等,據兒童專家近來年的研究發現,小孩子并不易過早的接觸這類的產品,以下就來看看其詳細的原因吧!
孩子4歲前學電腦弊大于利
許多家長為了在啟蒙期更好地開發孩子的智力,讓孩子2~3歲的時就開始接觸電腦,認為它能夠使自己的孩子在走向科技世界的起點上“搶先一步”。可從幼兒的身心特點出發,這對孩子的身體健康和智力開發是弊大于利的。早教網
電腦的電磁輻射影響幼兒腦細胞的發育,長時間在電腦屏幕前,使孩子長時間處于電磁輻射之中,這將影響他們正在發育的腦細胞。在操作中需要注意力高度集中,長時間地注視電腦屏幕,這對幼兒的眼睛十分不利。
3~4歲是訓練孩子記數、思維能力的最佳時期,若用電腦來代替大腦,孩子就缺少了鍛煉自己計算能力的機會,長期這樣就會影響孩子思維技能和記憶力的發展,也影響幼兒想象能力和創造能力的培養。幼兒正處于發展社會技能的重要時期,與伙伴的交往是獲得這一技能的重要途徑。但過早關注電腦,易使他們對電腦產生眷戀,與小伙伴的交往興趣下降,不愿融入周圍的環境。因缺乏與人溝通的體驗,也將影響幼兒的健康情感的培養。
即使有條件學習電腦,每天也不宜超過一小時。應該從介紹電腦的組成、名稱、作用及各種功能入手,激發幼兒對電腦的興趣,學習掌握一些控制鼠標,電腦繪畫,幼兒專用“教育游戲”軟件,訓練幼兒手、眼、腦的協調及邏輯思維能力。學齡前兒童上網時,父母應該陪在一旁,幫助孩子選擇以目的為導向的網上活動,并注意啟發他們的創造性。若讓孩子沉迷于游戲之中,那就真是百害而無一利了。
不同階段的寶寶要如何面對電腦
專家指出,電腦的普及和流行,至少說明電腦、網絡在共享資源、擴大知識面上有著自己獨到的優勢,且將孩子完全隔離在電腦等電子產品之外,畢竟不太現實。因此,父母最重要是懂得怎樣讓孩子合理地接觸電腦。
0—2歲,不接觸。美國一項調查顯示,約有90%的兒童在2歲前就經常在電腦或電視上看各種智力開發的節目。父母對此的解釋是:為了促進孩子的智力發育。
其實,孩子的大腦需要在真實的環境下,才能健康地發育。比如學爬行、走障礙等活動不僅能鍛煉寶寶的身體,更多的是讓他在立體環境中感知真實的三維空間。孩子需要觸碰、感覺、觀察和移動真實事物,用對真實世界的基本了解,訓練他們的神經和認知系統。因而,在這個階段,買些開發智力的光盤,不如多和孩子交流,多做游戲來得更實際。
2歲至學齡前,少接觸。在這個孩子能力迅速增長的時期,如果父母想讓他更多地學習知識,購買專業出版社出版的認知小讀本是最好的選擇,經濟實惠,且這樣的認知,比通過電腦進行更快,更不易傷害眼睛。早期教育
此時的孩子已經可以開始接觸電腦了,比如家人自己攝錄的各種照片、短片,大人孩子一起欣賞,就會覺得其樂融融,只是上網沖浪、游戲等內容,還是應該杜絕。
上學后,控制使用時間。隨著現代教學課程的多媒體化,孩子有了越來越多接觸電腦的機會,此時,父母可以允許孩子用電腦完成作業;游戲則要先經過父母的篩選,提早幫孩子樹立是非觀念,提高對不良事物的“免疫能力”。此外,要對孩子的游戲時間進行強制性限定,以保證他們的休息和戶外活動時間。不妨每天限定幾個可以玩的時間段,每次不超過半小時,同時讓他養成用電腦10—20分鐘,就休息一下,望望遠處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