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寶寶重復行為的原因
{3} 1歲半-2歲——語言重復階段 這個階段的寶寶在語言上“突飛猛進”,所以他會反復說、聽、唱相同的內容,其實是訓練自己的語言能力呢。
所以反復看同一個動畫片能幫助寶寶記住越來越多的信息,而同一個故事聽過多次之后,寶寶就更有能力開始復述這個故事了。可見我們認為“沒意思”的重復對寶寶來說并不是簡單的重復,而是每次都有新的感受和體會哦。
尋求愛的需要
寶寶在成長的過程中無時無刻不需要長輩的愛和關懷,有足夠愛的“儲備”的寶寶能夠勇敢地去探索外界世界,當寶寶在生活中面對挫折——比如生病、覺得自卑、失去心愛的東西、努力失敗、和小伙伴鬧別扭——往往會變得特別需要長輩的關心,有時會有一種“越活越小”的感覺。爸爸媽媽們要透過現象看本質,幫助寶寶度過成長中的關鍵時刻啊!幼兒早教
自信感受的需要
自信的感覺并不是寶寶出生后就馬上具有的,而是在大人日積月累的欣賞、表揚、鼓勵中慢慢形成的,其實隨著寶寶的成長,它自我贊賞、自我鼓勵的能力也在慢慢形成:在寶寶的嬰幼兒期(3歲之前),其實很難有成人所謂的“成就感”,他們的“成就感”大多來自每次完成那種“簡簡單單”的行為之后,心中因為感覺像完成一項重大任務而產生的自豪和滿意之情。寶寶們從中獲得了我們難以想象的樂趣和滿足。
爸爸媽媽應對策略
趁熱打鐵,灌輸知識
家長經驗 毛毛第一次能說出“汽車”這個詞時可高興了,后來她經常指著汽車問我“這是什么?”我心里慢慢有點煩,后來我想也許這是一個很好的學習機會,于是我們的對話就變成——她問“這是什么”,我回答:“這是汽車”;再問,我答“這是一輛汽車”;再答“這是一輛公共汽車”;再答:“這是一輛公共汽車,媽媽坐它去上班。”——毛毛媽媽早期教育
專家點評 允許寶寶用自己的方式來學習,同時利用寶寶的興趣,適當地提高學習難度,這是事半功倍的教育方法。
允許自戀,提高難度
家長經驗 小強2歲了,他非常喜歡一個人拿著奧特曼玩打仗的游戲,每次的戰斗過程幾乎都差不多,我在旁邊聽多了都覺得有點乏味,心想是不是要給小家伙加一點新的“戰爭素材”?但是看到每次“結束戰斗”后,兒子臉上露出的滿意的微笑,我就把自己的“創意”咽了下去。過了一段時間,小強玩奧特曼的頻率慢慢減少了,因為他開始玩一種更有趣的智力積木了。——小強爸爸
專家點評 理解寶寶通過重復來滿足自己小小的“自戀”需求,且尋找機會用其他新鮮事物來吸引他,幫助寶寶乘著自信的翅膀,快樂勇敢地成長。
異常“重復”如何排除?
強迫癥
{1} 有強迫癥家族史
{2} 重復行為主要為——反復洗手、排序、檢查、按幾何圖案的強迫性行走等
{3} 重復行為顯得毫無意義
{4} 重復行為非常僵化,缺乏變化,很難被改變
自閉癥
{1} 缺乏與人交流的能力:比如沒有與人眼對眼的凝視、沒有與人溝通的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