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作文教學的評語藝術
安陽第一師范學校 魏常生
評語,是教師對學生作文所作的指導與評判,也應該是溝通學生與教師心靈的橋梁。從客觀上講,它有利于加強學生的思想修養,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事實上,學生對評語的態度卻不近人意:作文發下來后,有的看看分數,有的甚至連分數都不看,學生普遍對評語缺乏興趣,這無疑會影響到教學效果。究其原因,我認為責任主要在教師。一方面,評語側重于寫法而忽略了內容;另一方面,不少評語過于籠統,流于形式,使評語缺乏可讀性。為了扭轉這一局面,使評語真正發揮其橋梁作用,提高作文教學的效率,教師必須重視學生作文下的評語,努力把握評語藝術。
下面,就談談我的幾點體會。
一,端正態度,尊重學生
學生之所以對評語缺乏興趣,很大程度上在于不能得到應有的尊重。對協作能力較強的學生,教師往往側重于贊揚,甚至不惜溢美之詞,卻忽略了對他們的嚴格要求,這樣無形中助長了學生的自滿情緒,而那些諸如“構思新穎”“語言優美”等評語也失去了其指導意義。而對那些寫作能力較差的學生,對那些面目可憎又言之無物的文章,教師的評語中難免會出現諸如“字體潦草”“錯別字太多”甚至“撕掉重抄”等語言,殊不知,這類不對學生作文給予適當鼓勵和評價的評語,不但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提高寫作水平,而且會泯滅學生的銳氣和信心,讓學生覺得作文討厭。要把握評語藝術,首先就要求教師端正態度,尊重學生。要知道,學生同樣是具有獨立人格的人,他們的文章是他們字斟句酌甚至嘔心瀝血創作的結果。而且,就其年齡特點而言,他們非常在意別人
二、教書更要育人
俗話說:“作文如做人”。教師教學生作文的過程,實際上也是教學生做人的過程。遺憾的是,不少教師的評語過于注重文章的形式,對素材的選擇,結構的安排,寫作方法的運用傾注了太多的精力,涉及文章內容象思想、情感、觀念等方面則談的很少,甚至不置可否。也就是只注重教書,想方設法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而忽視了育人。教書固然重要,育人卻容不得半點忽視。
學生的作文,無不與他們的思想視野,生活實際相關。教學中我們經常發現,作文寫完后,不少學生不愿意讓同學看,卻很
那么,怎樣通過評語達到育人的目的呢?我的體會是,既曉之以理,又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可以使學生明是非,辨善惡,知美丑,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動之以情,能讓學生感到教師是在設身處地的為他著想,更
三、注重個性差異
正如“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一樣,學生因社會生活條件的不同,其個性也千差萬別。評語也必須從實際出發,充分注意個體因素,對不同對象下不同的評語。
對寫作能力較強的學生,評語要能促進他們更上一層樓;對寫作能力一般的學生,要幫助他們有所突破;對較差的學生要不拘一格,從不同的角度給予鼓勵,表揚。對自尊心較強的學生,要寓批評于表揚,重在啟發,對自負甚高的學生,評語要少贊揚、多指導,注重分析;對自尊心強且較敏感的學生,教師下評語時則應謹慎,不可使學生受到傷害。
總之,只要語文教師充分發揮語文學科的藝術特性,正確把握評語藝術,作文教學就能使師生心心相通,提高教與學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