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 我與異性交往”主題班會
目標:
1、使學生正確認識青春期異性交往的必要性,消除班內不正確的認識和起哄行為。
2、學會以恰當的方式與異性交往。
活動內容步驟:
一、情境劇表演與討論
結合情境表演,同學討論:
(1)在你看來,男女主人公的行為表現正常嗎?
(2)應持什么樣的態度與異性交往? ( 如何恰當地與異性交往? )
(3)“友情”與“愛情”的區別在哪兒?
二、我的青春, 我做主——正常的異性交往很必要
異性交往是人類社會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青春期,渴望、喜歡與異性同學交往,是青春期心理、生理走向成熟的必然結果,是一種正常的自然表現。
目的:肯定青春期感情的正常存在,對此表示理解,消除抵觸心理、調動情緒,便于師生深入溝通與交流。
(一)正常的異性交往中,我們的收獲:
1、有利于智力上的取長補短
心理學研究表明,男女智力雖沒有高低之分,卻有類型不同。比如在思維方面女性往往擅長于具體形象思維,因而更適合于應用科學和形象思維占主導地位的學科;男性往往擅長于抽象邏輯思維,其思維往往是離奇、大膽的,他們更多地喜歡用綜合的方式對待現實,善于抽象、概括,因而更適合于基礎學科和抽象思維占主導地位的學科。以高中學生為例,男生往往比較喜歡數學、物理、化學、歷史等學科,女生則比較喜歡語文、外語、地理、生物等學科。男生在掌握知識的基本功上可能稍遜一籌,但在解題的靈活性上卻略占上風;女生在作文的敘述描寫、運用詞匯等方面可能略占上風,但在立意的新奇和結構的不拘一格上卻稍遜一籌。不言而喻,通過交往,男女生均可以從對方那里取長補短,從而有助于提高自己的智力活動水平和學習效率。
2、有利于情感上互相交流
人際間情感是極其豐富的,除了愛情之外,還有親情、友情、同情、敬愛之情、感激之情等。這便說明,男女之間可以有不帶愛情色彩的情感交流,它可以使人感到溫暖,達到心理上的平衡。一般說來,女性的情感比較細膩溫和,富有同情心;男性的情感粗獷熱烈,且容易外露。有的男性向女友吐露自己的不幸和難堪,在同情聲中平靜下來;有的女性向男友訴說自己的猶豫和愁苦,在鼓勵聲中振奮起來……這種異性之間的情感交流是微妙的,也是在同性朋友身上所得不到的一面。
3、有利于個性上互相豐富
心理學的研究表明,處在集體中的個人,交往范圍越廣泛,和周圍生活的聯系越多樣,他深入到社會關系的各方面也就越深刻,他自己的精神世界也就越豐富,他的個性發展也就越全面。在生活實踐中人們不難發現,交往范圍越廣泛,不僅有同性朋友且有異性朋友的人,性格相對來說比較豁達開朗,情感體驗比較豐富,意志也比較堅強,這顯然不是什么偶然的現象,因為正是多方面的交往對象的個性滲透和反饋,才豐富了他們的個性。反之,只在同性圈子里交往,人的心理發展往往是片面的,因為盡管同性者個性之間也存在著差異,但這種差異遠不如異性間個體差異大。
4、有利于妥善處理人際關系
只有具備了在正常氣氛中與異性交往的經驗,才可以使青少年通過比較進行鑒別,逐步掌握友誼與愛情的區別,從而更穩妥地把握自己的情感。這樣,也會促使他們將來更穩妥地認真擇偶,并在交往中加深了解,逐步發展感情,戀愛、婚姻的成功率也會更高。
5、有利于活動中互相激勵
“異性效應”是一種普遍存在的心理現象,這種效應尤以青少年為甚。所謂“異性效應”,其表現是,有兩性共同參加的活動,較之只有同性的參加的活動,參加者一般會感到更愉快,干得也更起勁、更出色。這是因為當有異性參加活動時,異性間心理接近的需要得到了滿足,因而會使人獲得程度不同的愉悅感,并激發起內在的積極性和創造力。
(二)如何恰當地與異性交往?
自然:言語、表情、行為、舉止、情感要自然順暢
適度:刺猬的故事
交往程度和方式要恰到好處,讓人能接受
青春期異性交往中我們要注意的問題:
1、好感不等于初戀
由于青少年在一起學習生活時間較長,社會活動日趨豐富多彩,青少年的朝氣蓬勃,多才多藝,會使異性產生好感,這是一種追求美好的向上的、健康的心態。經過調查,發現幾乎每個同學都有過這種心理活動,產生好感的對象可能是一個異性群體,沒有明確的目標,應該明確告訴學生這不等于你在初戀,應該注意調整你的心態,把全部的精力投入到緊張的學生中去。
2、暗戀并不等于罪惡
如果產生好感的目標逐漸專一就要發展為暗戀,經過調查發現,此時的學生最需要教師和家長的指點,他們非常茫然,有一種負疚感、罪惡感,暗暗的、苦苦的戀一個人,對方又不知道,如果不盡快的調整心態,就會造成心理扭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