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 我與異性交往”主題班會
④10.63%的學生隨著獨立意識增強,極力想表現自己的獨立特性氣魄和作風,進而得到他人的尊重,但家庭、學校和社會都把他們當小孩看而處處受限,這時他們選擇了戀愛來表明自己長大了,如“別人不聽我的,但他(她)卻言聽計從”、“我就是想叫父母知道我自己的事自己做主”等。這種戀愛一旦使命完成,戀情即告結束;
⑤有8.03%的同學選擇戀愛是為了證明自己的“能耐”,如“高不可攀的某某,被我俘虜了”、“他(她)能行,我也不比他(她)差”等。這種自我認定(包括從眾)一旦獲得滿足,“愛情”也就會夭折。
⑥4.99%的戀愛者是為了尋求刺激。這主要是受社會上庸俗文化的影響而追求低級趣味。這種人雖是少數,但對社會的危害和走上犯罪道路的可能性極大,尤其值得教育者重視。
⑦選擇戀愛是為了長遠打算者僅占3.04%。說明絕大多數高中生對戀愛持一種游戲的態度。因此,良好個性心理品質的教育(自尊自愛、自強自立、開拓進取的教育;健康生活情趣和健全人格的培養教育;青春期心理健康、友誼、戀愛、家庭觀的教育和行為指導;堅強意志品格和承受挫折能力的培養訓練。)對于高中生來說是任重道遠。
高中生戀愛的特點:
高中生戀愛的特點高中生戀愛具有接受自己的身體變化,接受自己的成長,感悟、經驗、探索、實踐、創造和總結的特性。它的過程是學習、摸索以及反復總結,獲得溫暖、美好、信任、尊嚴、堅強以及觸及靈魂,動人心魄的成長。具體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① 認為自己已長大成人:這是接受自己的身體變化,接受自己成長的具體表現。
② 高中生戀愛具有盲目性:許多中學生戀愛的事例中,男孩與女孩之間的戀愛多半具有摸索、探究、總結的特性,往往像自由電子一樣盲目地與異性進行接觸——碰撞——再接觸——再碰撞……當然也就具有盲目性,同時又加進了自己的幻想和情緒沖動,更容易造成過度狂熱,一旦這種狂熱趨于降溫或驟然降溫,影響文化課程的學習是自不待言的,這一點在女孩子方面表現更為明顯。但我們也不可斷言對文化課程學習一時的影響而換來的是一種危害,更大的可能會使中學生獲得成長的飛躍。
③ 高中生戀愛的偏激性:中學生戀愛在遇到波折——例如對方感情轉移、爭吵、分離等情況——時,易產生偏激行為——如殉情、惡性報復、離家出走、患憂郁癥、甚至自暴自棄、自殺等,再加之中學生戀愛發于青春期,是心理的躁動時期,此時被一種朦朧的性愛意識所主導,由于中學生缺乏必要的性知識和理智,自我約束力也比較弱,有可能在一時的性沖動之下發生并非隨心所愿的性關系,更難以承擔這種關系造成的懷孕、墮胎的嚴重后果。這是中學生心理不成熟、情感不穩定、行為缺乏自控性有關。
④ 高中生戀愛的創造性:生命的本體是愛,愛是人類的靈魂。愛不是憑空產生的,而是在思想、觀念和言行的經驗中體驗和積累的,真正的愛是信任、尊重、鞭策、激情以及觸及靈魂,動人心魄的成長過程。愛能使人獲得快樂、喜悅、鼓舞和創造力,更能使人誘發創造思維,發揮生命的潛能。所以,我認為高中生戀愛具有創造的特性。
⑤ 高中生戀愛的準成人性:高中的學生一般年齡都在15—18歲之間,他們處于準成人階段,男女學生之間的來往、“練愛”,是成人戀愛的熱身活動,這種戀愛是學生成長、成熟以及升華愛的標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