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班會教案“正確使用漢語拼音”主題班會資料
城市公共場所的設施和招牌、廣告用字違反本法第二章有關規定的,由有關行政管理部門責令改正;拒不改正的,予以警告,并督促其限期改正。
第二十七條違反本法規定,干涉他人學習和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由有關行政管理部門責令限期改正,并予以警告。
第四章附則
第二十八條本法自2001年1月1日起施行。語言文字工作大事記
■1949年10月10日,根據毛澤東主席的指示,新中國最早的全國性文字改革團體"中國文字改革協會"成立。之后又分別成立了"中國文字改革研究委員會"、"中央文字問題委員會"和國務院直屬的"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
■1955年10月,全國文字改革會議和現代漢語規范問題學術會議先后召開,簡化漢字和推廣普通話的方針、政策、步驟等得以確定。
■1956年1月28日,國務院正式發布了公布漢字簡化方案的"決議"和推廣普通話的"指示",以此為標志,推行簡化字、推廣普通話進入實施階段。
■1958年2月11日,一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批準推行《漢語拼音方案》。
■1982年通過的新《憲法》明確規定:"國家推廣全國通用的普通話。"
■1985年,國務院決定將原"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改名為"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
■1998年,國家語委并入教育部,對外保留牌子,教育部主管全國教育事業和語言文字工作。
■XX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話言文字法》開始施行,19個地方法規和規章相繼發布實施。
"正確使用漢語拼音"主題班會資料
活動目的:
大宣傳力度,使同學們認識到推廣普通話的重要性、緊迫性,在全班形成說普通話的風氣。要消除一些人不必要的顧慮和擔心,要讓人們了解到,方言在特定場合具有自身的使用價值和文化價值,推廣普通話不是要消滅方言,而是要讓大家在各自方言之外,再掌握一種用途更為廣泛的通用語言,以利于學習和工作。要讓大家在廣播影視、教育教學、公務活動以及在公共場合自覺使用普通話,消除交際障礙,提高交流質量和效率。2、創造良好的推廣普通話工作和學習環境,引導同學們自覺與周圍人用普通話交流 。
活動準備:
1、 搜集關于漢語拼音的資料
2、 查找有關漢語拼音使用的資料
活動地點:教室
活動人員:中一、1班全體學生
活動過程:
一、 導入:同學們,你們知道是誰發明了漢語拼音?說來有趣,是一個外國人。我國古代漢字讀音大多采用"兩字相切"的讀音方法,如"東"(都籠切)。這個方法顯然太繁瑣,不易讀準。 公元1610年,法國有個傳教士叫金尼格萊來到了中國,他是個中國通。他在1626年寫了一本《西中儒耳目資》的書,首次準確地用拉丁拼音字母記錄了漢字的讀音。他在中國期間結識了韓云、王征等人,并在他們的幫助下,在利瑪竇等傳教士漢語注音的西書《西字奇跡》基礎上,編寫了中國第一部拉丁化拼音字字匯。
二、普通話的故事
其一:我從北京坐火車去唐山。對面的一個十七八歲的小姑娘跟我用普通話交談。我問她到唐山是旅游還是探親,她說她是豐南人,上北京看姐姐去了。我奇怪地問她:"你是豐南人?怎么你說話沒有豐南的口音哪?"她說:"喲,出門在外,要說普通話呀!那你回到家里,還說普通話嗎?回家就不能說了--我媽該說我撇京腔了!"
[評點] 年輕人出外有說普通話的意識,是學校教育的結果。推廣普通話就是要人們具備說方言和說普通話的雙語能力,在該說普通話的時候自覺地說普通話,這是具有現代意識的表現。至于老年人的語言觀念,隨著時代前進,也會逐漸變化的。
其二:三年前,一位校級軍官回家鄉探親。因為在外工作多年,習慣說普通話,結果父親挑他的理兒:"回家了,跟你爹還耍官腔兒!"今年再回家,他就主動地說家鄉話,怎么土怎么說。沒想到村長又責備他了:"你在外多年,怎么還說土話?現在咱村里都學普通話呢。咱村辦企業的產品都銷到外省去了,跟人家說土話,人家說咱們的產品科技含量不高!"
[評點] 看出普通話的文化價值了吧?市場經濟把農村也推向現代化的前沿了,語言作為人的第二相貌,現代化的農民有現代化的語言形象。別再用老眼光看今天的農民了。
其三:上海一位檢察官去東北出差,在賓館入宿登記時,總臺女服務員看他身穿檢察官制服,就問他:"有家伙什兒沒有?"客人很奇怪,回答說:"我沒有家務事。"女服務員說:"誰問你有沒有家務事兒,我是問你有家伙什兒沒有?"客人生氣了:"我家在上海,在這里有什么家務事?你老問我有家務事沒有,你能幫我辦家務事嗎?莫名其妙!"
[評點] 您聽明白了嗎?"家伙什兒"在北方話里是"工具、武器"的意思,女服務員是問這位客人帶沒帶槍支,如果有槍支是要登記的。可是她不說普通話,南方的客人聽不懂,你再追問,難怪人家要生氣了!秶彝ㄓ谜Z言文字法》提倡公共服務行業把普通話作為服務用語,道理是很簡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