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班會課的點滴思考
對班會課的點滴思考
龔俊杰[內容提要]班會課是我們中學德育的主陣地,是建設和諧班級文化的主陣地。本文試圖從主題班會的主題確定、目標達成、設計要求、活動形式等方面探幽發微,挖掘出一點可供同仁們借鑒參考的規律性東西。[關鍵詞] 主題 班會 目標 設計 形式 觀摩林振漢老師和牛靖陽老師的班會課,我學到了很多東西,由此也引發了我對班會課的一些思考。提到班會課,老師們自然想到——班主任夾著教案,教案里張羅了一周以來的“好事”與“壞事”,然后往講臺上一站,滔滔不絕地開始了激濁揚清的45分鐘,講到興致之處,信手拈來都是素材,甚至可能旁征博引,只恨“上天不再給五百年”!提到班會課,學生們自然想到 ——臺上老師居高臨下、口若懸河、甚至東拉西扯;臺下“不善于利用時間”的一部分則昏昏沉沉、麻木不仁、左耳進右耳出;“善于利用時間”的一部分則兩耳不聞“室內事”,一心只讀圣賢書——又是一節自習課。班會課是我們中學德育的主陣地,班主任是這塊陣地上的主力軍,如果我們的每場改造學生主觀世界的“戰爭”都是這么開展,德育質量從何談起?失去德育輔佐,教學質量又從何談起?當今社會日新月異,新問題、新思想層出不窮,這種社會振蕩也勢必反映到學生群體中,使我們的德育工作更具復雜性、多變性。八九十年代出生的學生家庭條件普遍優越,衣食無虞,沒有“穿草鞋”與“穿皮鞋”之分,學習動力和五六十年代出生的我們不可同日而語。這就更加要求我們班主任不要動輒“想當年”,要解放思想,與時俱進,對我們中學班會課進行變革——班會課時間應具有靈活性,班會課不是問題匯總課,更不是積累很長一段時間以后的“算賬課”。 因此,班主任千萬不能以教育者自居,從而認為班會課就是我“講” 你“聽”,把班會課上成“說教課”或“訓話課”,因為這樣往往收效甚微,只會使學生形成厭倦心理或逆反心理。好的班會課應緊扣學校中心工作和德育計劃,緊扣本班學生的思想現狀,對癥下藥,有的放矢,同時應該生動活潑,寓教于樂,不斷創新,為學生所喜聞樂見。班主任在班會課中不應是孤軍作戰,唱獨角戲,而應是總編劇、總策劃、總導演,創造條件盡可能讓學生視聽言說和自我反思,通過活動自己教育自己,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和塑造自己。主題班會活動方案的設計一.班會系列主題的確定:“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班會課應該和教學一樣,每一學期要有一個計劃,甚至每一學年和初、高中不同時段都有一個整體規劃。(1)美德、思想教育。這是班會的主要內容。習慣、誠信、責任、知禮、守法、安全、自律、文明、愛國、合作、節儉、和諧、交友、理想等等。以上主題中,其實很多都包含一個系列,比如“愛國”,就可細化為“我愛我家”、“我愛我班”、“我愛我校”、“我愛祖國”等。班主任要根據所教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思想狀況以及學校主體工作的變化進行選擇和取舍。(2)時事形勢教育,熱點焦點問題討論。 (3)節假日傳統教育。如母親節、端午節、中秋節、教師節、學雷鋒活動、對時興過洋節的看法。 (4)讀書報告會。對文學、美術、音樂、影視作品的介紹、欣賞和評析。 如看一本好書,寫看后感或記摘抄,就可以在班會活動中加以交流。(5)歷史、體育、衛生等各種知識的介紹,或推薦、評價有關書籍。(6)處理班務工作和組織班級活動。如編排座位,選舉干部,討論和制訂班級公約,為運動會、節日慶祝、考試等活動作動員或小結等等。 (7)就學校和班級中的傾向性問題進行討論。比如帶手機、儀容儀表等。二.主題班會課的目標主要在于使學生的主體意識、行為能力、情感態度得到全面發展,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價值取向,形成學生成長的心理共同體,創設集體輿論的壓力,建設健康向上的班級文化,顯性和隱性地增強班級凝聚力。三.主題班會活動設計的要求 首先,班會活動設計應做到“五要”。第一,活動重點要突出;第二,活動時間要把握;第三,活動內容要選擇;第四,活動步驟要清晰;第五,活動措施要得力。 其次,主題班會要體現“五美”。立意美、內容美、形式美、趣味美、教育美。主題班會設計的大致格式是:活動主題、活動目標、活動準備、活動形式、活動過程、活動總結(可以有學生總結和班主任總結)開展主題活動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教育學生,是教育的一種形式,具體各個班的實際情況存在差異性,主題活動內容、形式也有區別,我們在設計主題班會時也不是一成不變地參照一個固定的模式,把這項特殊的班級教育活動模式化和程序化。在需要體現學生個性化的今天,我們的教育活動、教育手段等也有班主任教育風格的展現,只要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能引導好學生的學習、生活就是好的主題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