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班會課的點滴思考
四.主題班會活動的形式班會活動不拘形式,一切服從教育內容及教育目的,并盡可能為學生所樂于接受。 班會的常見形式:( 1)專題討論會。(2)演講會。事前應確定一個專題,給定時間讓學生做準備。會上可由一人或幾人主講,也可自由上臺。(3)生日晚會(4)故事會。(5)辯論會。(6)游戲活動。(7)參觀訪問或觀看錄像。(8)綜合性主題會。即圍繞某一教育主題,在學生充分準備的基礎上,綜合運用小品、討論、游戲、搶答、三省吾身等環節來進行。不管采用哪一種形式,班主任是總導演,也可以參與其中。要精心挑選和指導培養學生主持人。讓學生作好材料搜集、音像、課件制作等準備。附錄1: “孝心獻給父母”主題班會設計方案(一)活動主題:孝心獻給父母 (二)選題背景:時下,有一種現象越來越讓人感到憂慮:在和同學談話時,發現竟有不少同學不知道父母的具體工作是什么,有一半以上同學不知父母的年齡和生日,學生在對父母的情感上比較淡漠,在家中,家長想問孩子一點學習上的問題,孩子們常常不耐煩,而孩子們也幾乎不問父母的起居,他們只知道父母應給他們的愛,他們把索取父母的愛視為理所當然,相反,稍被父母管教就反感、頂撞,甚至想離家出走。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只有愛媽媽,才能愛祖國。”因此,親情是一切情感的基石。如果一個青年連養育自己的父母都不知道去愛,那他又如何去愛學校、愛祖國和愛人民呢?只有愛父母,才會愛學校、愛家鄉、愛祖國、愛社會、愛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才能永駐真愛,形成質樸健全的人性。活動目標:從培養學生具有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尊敬長輩、孝敬父母出發,讓學生明白父愛母愛的無私偉大,讓學生學會關心父母,學會負責,學會做人,懂得愛是雙向的付出。促進學生和父母的交流,喚起學生對父母的孝心,通過真情體驗,感悟親情,激發學生愛的情感,豐富情感積淀,把親情回報付諸于實踐。(三)活動準備:1.在班會課前,先讓學生寫文章,列數父母的辛勞以及對子女所付出的愛的個性化的事件和細節,讓學生的心靈受到撞擊,醞釀感情。希望從同學的文章中,看到那種被喚醒的對父母的愛,看到他們的自責和悔悟。2.制作“孝心獻給父母”課件,襯以鮮花朵朵,渲染環境氣氛。3.準備演講錄音《媽媽,我拿什么報答你》《讓我們成為家中的小天使》和《魯冰花》歌碟。(四)活動形式:邀請家長一同參加的主題會。(最好事先不告訴家長班會課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