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性學習·寫作·口語交際 追尋人類起源
一、活動目標 1.了解自古以來關于人類起源問題的認識發展過程,懂得認識的過程是一個不斷探索的過程; 2.了解我國考古工作者的杰出貢獻和舊中國曾經蒙受的文化掠奪; 3.了解古人豐富的想像力和古代神話永恒的魅力; 4.培養關注科學動態的興趣; 5.繼續學習利用圖書館和網絡搜集資料的方法、引用資料的方法,以及注明資料出處的格式; 6.在搜集資料的過程中培養瀏覽和篩選信息的能力; 7.學習用不同的口氣講述不同的內容,講述生動有趣的故事,要繪聲繪色,引人入勝,講述科學知識,要講究語言的科學性和條理性; 8.培養想像能力,學習想像作文; 9.培養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于創新的精神。 二、教師準備 1.準備“一桶水”:根據此次綜合性學習要求,教師自己要以濃厚的興趣,去追尋人類起源,要銳意搜集資料,儲備足夠的知識,同時記錄自己學習的過程和心得體會,做到有足夠本錢去指導學生活動。 2.擬定“綜合性學習·追尋人類起源”活動進度表。 3.開列書目和網址。 4.提供稀缺資料,包括文字、圖片、錄像等等。 5.給每個學生準備一個文件袋。 6.做好教案。 三、活動指導 (一)活動前的動員和指導 1.激發學習興趣和探究精神。 示例 《女媧造人》和《伊甸園里》兩則神話故事,一則出自中國,一則出自西方,從兩則神話中,可以看出東西方文化的差異,但是兩則故事也有許多共同點。第一,兩則神話都認為人類并不是從來就有的,無論東方西方,古人早都思考人類起源問題。第二,兩則神話都認為人類是被創造出來的,都有創造人的神,不過一則設想為女媧,一則設想為上帝罷了。第三,制造人的材料都設想為泥土,大地是人類的母親。第四,人的形象都是按照創造者自身的形象設計的。第五,兩則神話又都說到人類為什么有男女性的差別。 在完全隔絕的狀態下,東西方的想像竟有這么多相似點,這是非常有趣的。那時是人類童年時代,那種認識真是天真幼稚得可以,但是古人是很富有想像力的。如果把神話當作科學,像牛津的那個主教塞繆爾·威爾伯福斯那樣,那就成為科學發展道路上的絆腳石。如果把神話當作藝術,當作原始的文學藝術,那么古人的想像就具有永久的魅力。 關于人類起源,直到19世紀才走上科學的道路,達爾文的進化論,是19世紀三大科學發現之一。但是,科學的探索沒有止步。各種報刊不時報道古人類研究工作者的最新研究成果。2001年7月30日《北京晚報》就有一則科教新聞。 人類到底多大了 專家今日說:新證據可能把人類起源提前160萬年 本報訊(記者王學鋒)生活在440萬年前的地猿始祖種高居“人類始祖”寶座已經7年之久,現在,它的地位開始動搖,中科院院士、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所研究員吳新智今天向記者介紹,最近的考古發現將使人類祖先的生活時間向前延長至五六百萬年前。 1994年在埃塞俄比亞發現地猿始祖化石,學術界基本上承認它是已知的“人類最早的祖先”。之后考古學家一直在尋找更早人類的化石,大的突破出現在最近一段。首先是法國科學家稱其在肯尼亞發現了一種600萬年前的原始人類化石,取名為千禧人,并稱已經具有直立行走能力,應是人類最早祖先;然后是發現地猿始祖種的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研究人員于本月出版的《自然》雜志上發表報告說,他們發現了一種原始人類的化石,它可能屬于地猿始祖種的早期形態,大約生活在520萬年至580萬年前,并取名為地猿始祖種家族祖先亞種。二者誰最后進化成為現代人類?法美兩國科學家甚至為此爭論不休。 吳新智稱,這兩類化石尚未得到學術界普遍認可,如果成果得到承認,人類歷史將從440萬年變成600萬年!斑@些都是直立行走意義上的人,而從能夠制造工具的意義來講,目前可知的最早人類仍然是250萬年! 新發現的人類化石是否意味著就是真正的人類祖先?吳新智院士表示,目前的研究成果不能說明其為共同祖先,更大的可能性是,這些化石代表的人類“只是我們真正祖先的堂兄弟”,人類祖先尚未找到。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人類起源研究所所長唐納德·約翰遜對此的解釋是,人類進化之樹上布滿了枝節,無法判斷到底是哪一枝進化成了今天的人類,也就是人們通常所說的家族“嫡長子”,人類起源之謎仍需要不斷尋找新的化石。 人類到底起源于何時?人類到底從何而來?現在是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這次綜合性學習,我們要來個“上下求索”。上,搜集古代各民族關于神創造人的神話故事;下,搜集當今關于人類起源種種說法。要盡自己的能力,把人類在這個問題上的認識過程摸一遍。這是一個非常有趣的課題。正像居里夫人所說的,“科學本身就具有偉大的美”。在上下求索的活動中,我們將迷醉于神話故事,又像迷醉于神話故事一樣,迷醉于科學不斷增加的嶄新的優美的景色之中。 2.提出活動目標。 3.宣布活動進度表。 4.各自擬定學習計劃,包括── ①合作伙伴; ②作文選題; ③搜集資料進度; ④填表日期; ⑤準備討論發言提綱的時間。 (二)各項活動指導 1.神話故事的搜集和講述。 ①根據不同條件,選擇一種方式,給以輔導。 A.推薦書目,提供網址。 B.印制“關于神創造了人類的神話匯編”。 C.推選若干同學,各發一份材料,準備講述。 ②最好讓學生自由結合,幾人一組,合作搜集。 ③指導學生用盡量簡便的方法將搜集的資料錄下存入文件袋。 A.圖書資料復印。 B.網上資料下載。 C.自家的報刊可以剪貼。 D.沒有標題的擬出標題。 E.每份資料都需注明出處。如《女媧造人》出處:袁珂《神話故事新編》,中國青年出版社1963年版。 F.三份以上的資料要編排次序。 G.資料應該互通有無。 ④在學生搜集資料期間,教師經常了解進展情況,針對情況,或個別指導,或在班上講一講。 ⑤講述前讓學生作好準備,難記的細節要記清楚,怎樣講得繪聲繪色、引人入勝,要精心考慮,認真練習。 ⑥選定講故事的同學,安排一定的講故事的時間。 ⑦講述完畢,多讓學生進行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在此基礎上,教師加以評價。 2.從猿進化到人的資料的搜集和填表。 ①指導學生搜集資料。 ②規定填表完成時間。 ③指導學生用高度概括、簡明扼要的文字填寫表格。 ④檢查填表情況,并作交流、講評。 3.討論:關于人類起源的神話為什么能夠廣泛流傳? ①事前讓學生探究這類神話的魅力何在,準備好發言提綱。 通俗地說,就是,像《女媧造人》《伊甸園里》這類神話故事,你為什么那樣喜歡聽,為什么明知沒有上帝,沒有女媧,而上帝造人,女媧造人的故事聽起來還是津津有味。 下列提示,供教師在討論過程中引導之用。 第一,這類神話都描寫了人類出現之前地球上的情景,這是引人遐想的。 第二,這類神話都有奇妙的想像,這是非常有趣的。 第三,這類神話無非是現實的人類繁衍歷史的改造,非常富有人性,這是令人感覺親切的。例如,現實世界中,是母親懷孕生育子女,孩子使母親有說不出的高興和安慰,《女媧造人》不過是想像女媧用泥土造成孩子罷了,女媧的形象分明是母親的形象,完全是人性化的,她的辛苦和快樂是讓人共鳴的。 ②討論時教師應記錄發言情況,對于學生獨特的感受和見解應給以熱情的鼓勵。 ③這個討論可以接第一項活動進行,先講故事,再來討論,順理成章。 4.關于人類起源新的說法 ①指導學生搜集材料。 ②安排交流活動。 方式可以多樣,可以講述,也可以打印材料張貼在墻報專欄里。打印材料,宜加標題,文字要簡明扼要。 5.作文。 第一題 如“人類起源概說”,是說明性的,功夫主要在資料的篩選、梳理、組合,說明的文字要平實、簡明、準確。 如“人類起源神話的魅力”,是闡述性的,參加討論集思廣益之后,宜提煉出若干分論點,逐一分析舉例論證。 如“‘神創論’可以休矣”是反駁性的,應該以科學為武器,以人類進化的事實為論據批判“神創論”的荒謬性。 第二題 搜集資料之后,不應照抄照搬,應該在弄清歷史事實的基礎上,用自己的語言來加以表述。 四、活動建議 1.教師要培養廣泛的興趣,不斷擴大閱讀面、知識面。 新語文教育是一門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應根植于現實,面向世界,面向未來。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大大拓寬了,它注重跨學科的學習,讓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實踐能力。適應此種教育改革形勢的需要,語文教師應該走出傳統語文的狹小天地,不但要精通語文,而且要努力培養廣泛的興趣,文學作品要讀,各種門類的自然科學也要廣泛涉獵。 2.五項活動宜歸并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搜集資料 ──關于神創造人類的神話; ──從猿進化到人的資料; ──關于人類起源的新說法; ──“北京人”頭蓋骨下落的資料。 第二階段口語交際 ──講述有關人類起源的神話故事; ──討論人類起源神話的魅力; ──交流人類起源之新說。 第三階段寫作 ──填表; ──作文。 3.語文課程資源缺乏的學校,應該變通活動方式,努力實現活動目標。 這次活動的基本條件是圖書館與網絡,農村中學資源缺乏,圖書資料不是應有盡有,網絡尚未普及,展開活動是比較困難的,但是提前準備若干圖書資料還是可以做到的,即使只有幾本書,變通了方法,活動目標基本上還是可以達到的。 五、活動評價 1.綜合性學習的評價,乃屬形成性評價,目的在于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發展,評價應以鼓勵、表揚等積極的方式為主,從正面加以引導。 2.評價不但要教師來評,而且要學生互評和自評。 3.評價應著重于學生的探究精神、創新意識。 4.重視評價搜集資料的過程,重視評價學生利用圖書館和網絡處理信息的能力,要具體考察學生占有什么材料,占有多少材料,還要考察他們占有各種材料的方法。教師在檢閱學生的文件袋之后,應該做出積極的評價,寫出鼓勵性的評語。 5.評價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不但要反映學生口語交際水平,而且要反映學生的參與意識和情意態度,既要評分,又要寫評語。 6.寫作檔案評價,包括作文成績和反映寫作態度、主要優缺點、進步情況這三方面的評語。 有關資料 一、研究神話的意義(袁珂) 至于說到為什么要研究神話,我想舉出下面的幾點理由,來作為說明。 首先,神話是人類社會童年時期的產物,一個大人固然不能再變成一個小孩子,可是一個小孩子的天真爛漫畢竟也還是令人高興的。從神話里,我們可以看到古代勞動人民的思想觀念是怎樣的:他們怎樣設想世界的構成,怎樣歌頌人民的英雄,怎樣想望生活過得更美好,怎樣贊美勞動和斗爭……等等。研究神話,可以使我們更加懂得應該熱愛生活和熱愛人民。 其次,因為神話本身就是富于興趣,它對于文學藝術有很大的影響,文學藝術靠了它才更加顯得美麗而年青。例如我們所熟知的希臘古代精美絕倫的雕刻,就幾乎全和神話有關。再如中國殷周時代的鼎彝,多用饕餮、夔、夔龍、夔鳳、蛟、螭……等奇禽異獸的鑄像作為裝飾,就很富于神話意味;大詩人屈原著的離騷、天問、九歌……等,也都取材于神話,藉此以抒寫其對當時楚國昏庸腐敗的政治的悲憤。他如埃及壁畫,印度史詩,都具有神話的因素:這都說明神話對文學藝術是起著豐美的作用的,研究神話,可以使我們對古代優美的文學藝術遺產有更深刻的認識。 再其次,神話雖然不是歷史,但卻可能是歷史的影子,“是歷史上突出的片段的紀錄”(翦伯贊《中國史綱》)。要把神話中的人物都當作是一個個實有的古先帝王看,固然是荒謬絕倫,可是一概抹殺神話事跡所暗示的歷史內容,也不妥當。例如黃帝和蚩尤的戰爭,當暗示蒙古高原系人種和南太平洋系人種在中原的接觸;昆侖山和西王母的故事,當暗示“諸夏”之族和“諸羌”之族的文化交流(同上書)。所以我們研究神話,也能從神話的暗示中尋出歷史的真相。 末了,我們還應該注意到:神話又是民族性的反映,各國的神話都在一定的程度上反映出了各國民族的特性。中國的神話,自然也在好些地方反映出了中華民族的特性。從我國保留下來的古代神話的片段如“夸父逐日”“女媧補天”“精衛填!薄磅呌碇嗡钡人浭龅氖论E看,我們的民族,無用自愧地說,誠然是一個博大堅忍,自強不息,富于希望的民族,神話里祖先們偉大的立人立己的精神,實在是值得作為后代子孫的我們很好地去學習,去發揚的。研究神話,就能了解民族性的根源,這對于我們社會主義的建設事業,當然也還是有幫助的。 (摘自《中國神話·導言》,中華書局1981年版) 二、從古猿到人的過渡 古人類學家認為在距今七八百萬年以前,人類和類人猿的共同祖先──古猿才開始向不同的方向進化,這個過程是在特定的環境條件下進行的。 在新生代的第三紀新生代的第三紀是指距今七千萬年到二三百萬年前的地質年代。②新生代的第四紀是指距今 二三百萬年前之后的地質年代。,世界范圍的造山運動很活躍,相繼出現了喜馬拉雅山、阿爾卑斯山等,在東非還出現了長達8 000公里的斷裂谷。由于這樣大規模的地殼運動,致使世界氣候發生了較大的變化,特別是到了新生代的第四紀②,氣候變化加劇,出現了一系列的冰川期。在地形和氣候巨大變化的影響下,原先一些連綿不斷的森林逐漸變得稀疏,林中空地不斷擴大,最終被稀樹草原所取代。這時,生活在這里的一些古猿逐漸由樹棲生活轉到地面上生活,最終進化成人類;而留在森林中的那部分古猿則進化成了類人猿。 人類的祖先來到空曠的地面上生活后,逐漸能夠使用樹枝和石塊等來防御猛獸,或挖掘根莖等來食用。在這個過程中,古猿逐步由四肢行走轉變為兩足直立行走。這一轉變不僅增強了人類祖先的生存能力,也使他們的身體結構發生了一系列適應性變化,如身體重心下移、下肢骨增長、骨盆變短增寬、脊柱從弓狀變為S形等。此外,兩足直立行走還使人類祖先的前肢從用來行走和支持身體中解放出來,為進行各種各樣的活動創造了條件,同時也為腦的進一步發展和增大創造了條件。兩足直立行走的重要意義,使人類學家把是否具備這一條件作為人和猿分界的重要標準。 人類的祖先在使用天然工具的過程中,逐漸學會了制造工具。早期人類制造的工具都是石器。這些石器常常與動物的遺骸和人為弄碎的骨頭一起被發現,由此古人類學家推斷,石器的出現與早期人類的狩獵和肉食行為密切相關。 在制造工具和使用工具的過程中,人類祖先的大腦越來越發達,并逐漸產生了語言,形成了人類社會。 三、人類的發展 到目前為止,世界各地發現的古人類化石,大多殘缺不全,往往只有零碎的頭骨、頜骨、牙齒和股骨,而且化石的最早年代也不過在四百多萬年前。盡管如此,經過古人類學家的努力,已經弄清了人類進化的大致過程。這個過程通常分為四個階段: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和智人。 南方古猿 1924年,在南非的湯恩發現了一個古猿幼兒的頭骨化石,鑒定后定名為南方古猿。隨后,古人類學家在非洲,特別是在斷裂谷的東部,發現了數以百計的南方古猿化石。通過對這些化石的研究得知,南方古猿生活在距今420萬~100萬年前,能直立行走,是最早階段的原始人類。除直立行走以外,南方古猿的其他性狀大都像猿,如他們的腦容量很小,在450~530 mL之間,與現代類人猿的腦容量(平均為415 mL)差不多。 能人 自1960年起,古人類學家在非洲陸續發現了與南方古猿特征相近的古人類化石,定名為能人。能人生活在距今200萬~175萬年前。與南方古猿相比,他們的顱骨壁變薄,腦容量增大,平均為680 mL左右。與能人化石同時發現的還有石器,這說明能人已經能夠制造工具了。 直立人 直立人生活在距今200萬~20萬年以前,他們的化石在亞洲、非洲、歐洲的許多地區都有發現,較著名的有印度尼西亞的爪哇直立人(簡稱爪哇人)和北京周口店的北京直立人(簡稱北京人)等。其中,以北京人的化石材料最豐富,研究得最全面。 北京人的腦容量明顯增大,成人的平均腦容量多達1 088 mL,四肢骨在長度、形狀等方面與現代人的基本相同,這表明他們直立行走的姿態與現代人相同,并且上、下肢已經有了明顯的分工。但是,北京人仍有很多原始性狀,如前額后傾、眉嵴粗壯、下頜骨無頦等(正因為直立人有許多類似猿的性狀,所以他們也被稱為猿人)。 在北京人的遺址中,發現有大量的石器,這些石器功能各異、加工精細,證明直立人制造工具的能力比能人大大提高了。除此之外,在他們住過的山洞里還發現了很厚的灰燼層,里面有燒過的骨頭、石塊和樸樹籽等,這說明北京人已經會用火了;鸩粌H可以用來取暖和驅趕野獸,還可以用來燒熟食物,使食物容易被消化和吸收,這促進了人類祖先體質的發展,特別是為腦的發育提供了豐富的營養。 智人 智人包括早期智人和晚期智人,生活在距今20萬~1萬年前,比直立人更接近現代人。他們不僅完全直立,而且腦容量已經達到了現代人的大小(平均為1 360 mL),這標志著他們的智力發展到了更高水平。因此,古人類學家把他們與現代人歸為同一個種,即智人種。 早期的智人生活在距今20萬~5萬年前,如德國的尼安德特人(簡稱尼人)、我國廣東的馬壩人,以及山西的丁村人等。這個時期的智人還帶有一些原始性狀,拿尼人來說,眉嵴仍比較粗壯,并且頭蓋骨向后傾斜,頜骨向前突出。但是,他們制造的工具比直立人制造的更為先進,除石器外還有骨器。從生活遺跡來看,他們不僅會使用天然火,而且會人工取火。 晚期的智人出現在距今5萬~1萬年前,他們的化石在各個大陸都有發現,如法國的克羅馬農人、我國的山頂洞人等。這個時期的智人與現代人十分接近。例如,在北京周口店龍骨山發現的山頂洞人,不僅腦顱增大,下頦明顯,而且還具有黃種人的一些特征。晚期智人不僅能制造精細的石器和骨器,還會制造長矛、標槍,用以狩獵、捕魚。他們的狩獵能力也大為提高,會利用地形和設置陷阱來捕捉大的野獸。此外,他們會用大獸皮等修建簡單的房屋,用骨針縫制衣物,還創造出了原始的藝術。在他們住過的地方,常常能夠發現繪畫、雕刻和裝飾品,繪畫的內容多與狩獵活動有關。在這個時期,不同的人種已經開始分化和形成,并逐步分布到世界各地。 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和智人在體質特征和文化遺物上都有明顯的差異,充分反映出人類進化的四個階段。目前,這種劃分方法已得到大多數古人類學家的認可。 四、人類起源的新說法 (一)海猿說 1960年,英國的人類學家阿利斯特·哈代提出:化石空白期人類的祖先不是生活在陸地上,而是生活在海洋中。也就是說,人類進化史中,存在著幾百萬年的水生海猿階段。哈代提出:地質史表明,800萬~400萬年前,在非洲的東部和北部曾有大片地區被海水淹沒,迫使部分古猿下海生活,進化為海猿。幾百萬年后,海水退卻,已適應水中生活的海猿重返陸地。它們是人類的祖先。 海猿說指出:人的許多生理特征在別的陸生靈長類動物身上都沒有,而在海豹、海豚等水生哺乳動物身上卻存在。 其證據是:(1)所有的靈長類動物身體體表都長有濃密的皮毛,惟有人和水獸一樣,皮膚裸露光滑,沒有體毛。(2)靈長類動物都沒有皮下脂肪,而人類卻有皮下脂肪,這一點,明顯不同于別的靈長類動物,而與水獸相似。(3)人類淚腺分泌淚液以及排出鹽分的生理現象,也是水獸所具有的特征。這在靈長類動物中是絕無僅有的。(4)人類所具有的性行為以及出汗等生理現象,也是靈長類所沒有而與水中生物相似。(5)人類在控制體內鹽分平衡的生理機制上同陸生哺乳動物大相徑庭,而與海獸極其相似。(6)人在潛水時,體內會產生一種稱為“潛水反應”的現象:肌肉收縮,全身動脈血管血流量減少,呼吸暫停,心跳也變得緩慢。此時,飽含氧氣的血液不再輸入到皮膚組織、骨肌和其他器官,而全部集中到維持生命最重要的機體中心大腦和心臟,使它們的細胞得以在幾十分鐘的時間內不致死亡。這種現象與海豹等水生動物的潛水反應十分相似。(7)婦女在水中分娩沒有痛苦,而嬰兒喜歡水,并有游泳的本能,這都說明人類與水的關系非同尋常。 海猿說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但也有一些科學家提出不同的看法。(1)古猿在下海的400萬年里,獲得了一些適合于水中生活的海洋生物特征,重返陸地后,為了適應陸地生活,也應該丟掉這些適合于海水生活而不適合于陸地生活的特證,如人類不能對體內所需食鹽進行精確控制等,為什么在返回大陸的幾百萬年的進化過程中沒有丟失?(2)400萬年的化石缺環,海猿說仍沒有很好的解釋。在海洋生活就沒有化石可找了嗎?我們現在不也發現大量的海中生物化石嗎?(3)根據分子人類學研究所得的結論,人和猿開始分化的時間是距今500萬~400萬年前,這一點也不支持海猿說。 (二)海陸雙祖先復合說 人類有兩個祖先,一個是古猿,一個是海洋生物。這段400萬年化石空白較為合理的解釋是古猿與海洋生物發生了基因重組。于400萬年前產生了南方古猿,組合產生新種所需的時間很短,短到相對于地質時間可以忽略不計,甚至可以在十幾代到幾代的時間便可形成新種,從而可以說過渡階段的化石是沒有的。這樣既可以說明化石空白,也可以說明人類為什么具有一些海洋生物的特性。至于是哪一種海洋生物,還沒有說明。 (三)外星人說 最近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的科學家馬萊斯認為:大約65萬年前,一些外星人來到地球,他們具有高度的智慧和科技知識,發現了地球環境很適應他們居住,但卻不堪忍受地心引力,于是這些外星人不得不放棄地球生活,并決定在地球上創造出一種新的適宜于地球生活的人種,同時又使他們能在地球上延續。他們選擇了地球上精力旺盛、智力較高的雌性猿人作為對象,設法使他們受孕。這便產生了我們人類的祖先。 馬萊斯的見解確能驚世駭俗,他舉出的證據是他對不久前在圣地亞哥發現的一具5萬年前的頭蓋骨的研究。他認為,那具頭蓋骨所代表的人種智力已遠超過今天人類的幾千倍。從而推測“他”就是古時來地球的外星人之一。他還指出另一個可能是外星人與地球猿人結合的證據,那就是安第斯山頂絕壁上人所共知的巨型圖案。馬萊斯說,那極有可能就是外星人與地球猿結合的真實描繪。 如果地球人真的起源于外星人,那么發現于30萬年前、40萬年前乃至100萬~200萬年前的古人類化石又當如何解釋? 無論是“海猿說”,“海陸雙祖先復合說”,還是“外星人說”,都在有力地向傳統的“從猿到人”的進化學說發出挑戰。但要形成公認的科學結論,還證據不足?茖W的發展,研究在深入,人類將用自己的智慧,來解開自身的謎團。 五、關于未來人 (一)新人類──宇宙人乘風而來 在科幻影片中,明天的人類盡管生活在星際空間,但他們的體貌結構仍和我們相似。他們雙腳著地,在宇宙飛船中走來走去,日常生活和他們的“祖先”或者說和我們20世紀的地球人相差無幾。宇宙人真的就是這副模樣嗎?據航空與空間醫學專家加埃塔諾·羅通多教授講,我們的子孫在星際空間的生活不會很愜意,他們的身體將發生變化,他們必須學會在失重的情況下進行日;顒。因此,太空生活令人改變很大,一旦重返地球,就會面臨生存危機。 羅通多解釋說:“迄今為止所進行的太空探索活動表明,長期駐留在外空軌道,生理和心理都會發生變化,最終導致人發生根本轉變:產生了一個具有更高智慧的智人的亞種,或者叫宇宙智人。這種變化目前僅僅是一種假設,并且只是以目前所進行的太空活動的結果為依據。在數世紀內,經過數代之后,人類將會有所變化,而且這種變化還受到人類在地球上緩慢進化的自然規律的支配! 宇宙人將面對的主要問題是失重。事實上,重力對我們的人體存在的方方面面起著制約作用:肌肉和器官的發展,平衡感和血液循環都離不開重力。 羅通多繼續說:“最重要和最明顯的變化將是體內液體的分布,大約2升的血液從腿部移向胸部和面部,因此面部將更圓,眼睛增大,這種臉型將趨向于亞洲人的臉型。眼睛和鼻孔變紅,面部靜脈擴張,就連脖子、手臂和手都會增大,由于不再為移動去克服重力作用,腿部肌肉將變得發育不全,有點兒像‘母雞的爪子’。胸部更短,因為膈膜將上升,所以將變得更小的心臟也會沿水平方向移動。腹部不再豐滿,脊椎失去生理彎曲,椎間空隙增大,身高增加幾厘米。臀肌的凸出部分將消失,加上腿部肌肉萎縮,這將給女性帶來性別方面的心理壓力以及重新適應的問題,因為她們同男性的身體差異減小了。”不過,這位專家安慰道,“足以令女性感到欣慰的是皺紋將消失,肌肉組織將更加豐滿,尤其是乳房越來越高挺,不再出現靜脈曲張。”失重也會使骨骼脫鈣,即所謂的“太空骨質疏松癥”,但是因跌倒造成骨折和外傷的頻率減少,這多少對骨骼的脆弱性有所彌補。 羅通多明確指出:“宇宙人在兩三天內,身體就會適應新的情況,通過尿來排出盡可能多的液體,調節多尿的垂體激素的功能將發生變化。至于血液的構成,紅血球和血紅蛋白的數量將減少產生所謂的‘太空貧血癥’。在宇宙人中,腎結石的發生率也趨于增高,這和排出體液以及排出鈣的數量關系密切。由于宇宙中存在的輻射增多,皮膚腫瘤將增加。細菌的感染將更加嚴重,因為在失重情況下,細菌更具進攻性,同時免疫系統效能將降低! (二)地球人和宇宙人 宇宙人為了在宇宙中生活,人體必須適應失重狀態,人體組織和器官的功能及面貌將發生重大變化。下面就是埃塔諾·羅通多教授對宇宙智人所做的描述。臉:變圓,亞洲型。眼:眼睛增大,結膜變紅。鼻孔:充血。前額和臉:靜脈擴張。皮膚:全身光滑豐滿。大腦:更大,血流量更多。脖子:更長更寬,頸靜脈擴張。胸:短而寬,女性乳房更加豐滿,老年婦女也不例外。心臟:更小,水平移位。脊椎:直線型,椎間空間增大,彎曲消失,身體增高約2厘米。臂和手:靜脈擴張。膈膜:上升。腹部:體積變小,胯和臀肌變小。腿:細小,肌肉發育不良,血流量減少。骨骼器官:輕微脫鈣。血液:紅血球量減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