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話探險”綜合性學習教學設計
“漫話探險”綜合性學習
寧圍初中 王芳
[教材解讀]
“漫話探險“綜合性學習,選自人教版《語文》七年級下冊第五單元。這個單元主題是探險,節選的幾篇文章,都與探險密切相關,內容豐富多彩。聯系到綜合性學習是集口語、閱讀、活動等一身,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將課內外的信息進行整合、分析,便嘗試著讓學生在講故事、辯論中感受探險、體驗探險。這樣既豐富學生知識,開拓視野,培養堅韌拼搏精神,又著重訓練學生的口語交際、寫作兩項語文基本功,讓學生真正體驗綜合性學習樂趣的同時,切實提高口語交際和寫作水平。
[教學目標 ]
1. 對人類探險及其意義有進一步的認識,學習探險家樂于探究進取、勇于挑戰自然與自我的精神。
2. 了解在探險過程中必備的生存認識和基本技能。
3. 在活動中培養戰勝困難與挫折的勇氣和信心。
4. 在活動中培養口語交際和寫作能力,清晰明確地陳述自己觀點的能力。
[活動設想]
幻燈片展示幾組雄偉壯觀的自然風光圖,激發學生對探險的興趣,緊接著展開一個短小的探險常識競賽,讓學生對其有更直觀的了解。接著請故事組講述故事,培養口語交際能力、開拓創新精神和堅忍不拔的意志品質。再以故事引出“七嘴八舌說探險“這一活動,拓寬學生的視野,培養學生辨證的觀點和綜合的思維能力。最后,由實踐組組織”野外生存模擬招聘”,讓學生設身處地體驗探險,鍛煉學生意志品質。教師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要堅持“探險”話題,積極激發學生參與口語訓練的興趣,然后自然導入 學生寫作訓練這一環節。學生可以把所寫的文章先在小組內進行交流,由小組進行評論,然后選出有代表性的幾篇文章進行全班交流評論。
[前期準備]
1. 擬定分組類別。
根據學生個人的喜好、不同特長,把全班分為攝影組、故事組、文化組、辯論組、招聘組。
2. 組長制定活動計劃,物色人才,組成合作小組,各組搜集、整理素材,準備展示的課件。
[教學過程 ]
一. 圖片展示
(屏幕上出現課件1----自然風光片:雅丹地貌、樓蘭風光、喜瑪拉雅山等)
攝影組長:探險,這是一種什么樣的運動方式?自由、快樂、健康,可以讓平時在城市里幾乎茍延殘喘的脆弱人們,在談到這個話題時神采飛揚、滔滔不絕?是的,她有這種魅力!看——當顫抖的光線在山后面逐漸變亮,同時竭力使天空擴大時,每一座山峰、每一個山口都像梳子一樣,墨一般黑黑地顯露出來;金色的光束隨之在山峰間閃動,斜照沉睡未醒的山谷,照得山上的雪閃閃發光。聽——寧靜的山間回蕩著清脆、悠遠的鈴聲,馬蹄鐵踏在石頭上的聲響沉悶而厚重。在茫無涯際的大草甸上,清脆的騾鈴在肅穆冷峻的雪峰間回蕩,甚至能嗅到那酥油茶的濃香味兒。登上地球之巔,潛入大海深處,鉆入地底下,走進茫茫戈壁……探險,讓我們尋到了簡單的快樂,尋到了解脫的我行我素,尋到了隨心所欲的快感。我們更是從中感悟到人類為了生存所能激發出的無畏勇氣,所能付出的難以想像的努力,和世世代代都能夠激動人心的探險精神。正是這樣的行走、這樣的勇氣、力量和精神,使得人類的生活有了價值和意義。出發吧,讓我們去探險吧!
二. 探險常識競賽
文化組組長展示課件。
1. 去探險時,你認為哪些東西是必備的呢?(至少答出10個)
2. 若探險時遭遇大型野生動物(如:熊、豹、犀牛等),該怎么辦呢?
3. 當你探險時,在體力上該注意點什么呢?
4. 若是你已無水了,恰巧在途中的有溪瀑、江河或湖塘,那你是否可取水呢,該注意點什么呢?
5. 下雨天,你已經渾身濕透,十分寒冷,雖然有火柴,但柴是濕的,該怎么辦呢?
6. 扎營時應注意哪些方面呢?
7. :當你或你的同伴出現嘔吐、耳鳴、頭痛、呼吸急迫、食欲不振、發燒、睡意蒙眬,甚至出現感覺遲鈍、情緒不寧、精神亢奮、思考力、記憶力減退、聽、視、嗅、味覺異常、產生幻覺等高山病的癥狀時,該怎么辦呢?
8. 關節不慎扭傷后,怎么辦呢?
9. 水,是沙漠探險中永恒的主題,在沙漠中如何飲水才是最好、最科學的呢?
10. 防曬油在沙漠中適用嗎?
為調動學生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評出“博學多才獎”、“積極參與獎”
三. 我心中的探險家
故事組成員準備十分充分,深情并茂地講述了他們心中的英雄。分別有
下西洋的鄭和
英國盲人探險家邁爾斯·希爾頓·巴伯
走進中國的馬克·波羅
環球旅行的佛迪南·麥哲倫
第一個到達北極的羅伯特·皮爾瑞
最早到達南極的羅德·阿蒙森
……
為了幫助同學們更好地融入故事中,故事組還請攝影組搜集了很多相關的圖片資料借用多媒體展示,許多同學都被英雄們的無畏、拼搏精神深深感動。
四. 七嘴八舌說探險
辯論組同學分兩組:正方——推崇探險,反方——反對探險。雙方就探險的成敗得失、經驗教訓、光榮與災難、功績與損害等方面展開討論,借此幫助學生對探險有個更全面、深刻的認識。
五. 野外生存模擬招聘
招聘組同學把教室布置成一個招聘現場,招聘小組設計出不同的情境:荒野大漠、荒灘孤島、原始森林、雪原冰山,并用語言文字或圖畫具體描述或描繪出這一情境。這吸引了很多挑戰者前來應聘,接受挑戰。
當然重點在能否被招聘,招聘組根據不同的情境設計出了不同的問題(惡劣的自然環境、意外情況的發生、面臨的生存困境等)。如在荒野大漠招聘組,組員向挑戰者提出了以下問題:
1.行走沙漠是極艱辛的,東西是越帶越少越好,你羅列一下,你該帶哪些東西才是最好的。
2.那么衣服,你覺得該注意點什么呢?
3.當你行走于沙漠中時,你忽然發現你的水壺已經沒有一滴水了,經過你努力尋找,你確定附近沒有任何水源,這時你該怎么辦呢?難道只能等死嗎?
4.行走沙漠的另一大危險來自風沙,遇到風沙時你該怎么做才最安全的呢?
為了活躍氣氛,根據挑戰者在應聘過程中的表現和處理復雜困境的機智、魄力、能力等,我們還評選了“最佳挑戰者”。
六. 寫作
通過以上一些活動,學生的積極性已經充分調動起來,對探險也有了進一步的認識,有的甚至有獨到的見解,寫作也就水到渠成了。寫完之后在小組里把自己寫的作品互相交流一下,小組選出最好的一篇讓全班同學一起欣賞。
七. 小結
師:中國自鄭和以后就幾乎沒有產生什么推動中國歷史進程的偉大的探險家,中華民族的探險精神也隨著歷史長河的流淌而消退;當古老的東方世界昏昏欲睡之時,西方世界卻開始了它的“地理大發現”,一個大探險的時代到來,世界的天平翹了起來。人類不能沒有探險精神,民族不能沒有探險精神,因為好奇心是一切知識的源泉,探險是好奇的結果?v觀中國歷史,最富于探險精神的時期,就是最富于朝氣的時代!同學們,愿你們在自己的人生路上做個勇敢的探險者!
[教學反思]
總結此次綜合學習活動,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1.學生參與的積極性高,思維空前活躍。
課前學生通過各種途徑,查找了大量與探險相關的資料,有些學生還主動向語文、科學老師請教。課堂上學生積極參與小組討論,大膽發表自己的見解。課后能認真小結,積累知識。與以往的課堂教學相比,學生自主、合作、探索學習的熱情很高。
2.成果頗豐。
在學生的作文中充分體現了這一點,如海倫的《大漠情懷》提到:“每日清晨,我們的探險者在日出的淡淡微光中背包上路,傍晚,在梭柴的噼啪聲中一邊嚼著干馕,一邊等著太陽忽地掉到地平線下。如今,陽光在臉上留下的灼傷已經淡去,但是這種周而復始卻深烙在了他們的心底:太陽,每天都是新的。我相信探險將讓我更勇敢、更成熟,和我一起走更遠的路,到更多的地方,得更多的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