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知識點大全(精選14篇)
小學語文知識點大全 篇1
知識點是學習一門課程的基本組成,下面是由第一范文網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學語文知識點大全,希望大家可以幫助到大家!
小學語文知識點大全(一)
一、辨析詞義
辨析詞義的方法:
1、要搞清詞語的感情色彩。例:“團結”和“勾結”,都有一個“為了一個目的聯合和結合“的意思。“團結”用于好的方面,而“勾結”用于壞的方面,指“進行不正當的活動而暗中結合”。
2、注意運用的對象。如:“愛戴”和“愛撫”,前者用于黨、領袖、英雄,后者用于老一輩對后代。
3、注意范圍的大小。如:“遼闊”和“廣闊”,都是指面積廣大,但遼闊比廣闊所指的范圍更大。
4、注意程度的輕重。如:“喜愛”和“酷愛”,都有愛好某事某物之意,但“酷愛”比“喜愛”的程度重。
5、考慮詞語搭配的習慣。如“提高水平”,“改進方法”,“改善生活”等。
二、用詞造句
用詞造句要做到:
1、正確理解詞語的意思,注意它的使用習慣,特別要留心這個詞語用在什么場合,常跟哪些詞語搭配。
2、把意思表達完整。
三、詞語的歸類或排列
常見的可以從詞語所代表事物的性質、特點、用途、概念大小,相關相對關系等方面來考慮。
小學語文知識點大全(二)
句子1、陳述句:用于告訴別人一件事或一個道理,表示陳述語氣的句子,一般語調平和,句尾一般用句號。
例:(1)小明的好朋友是學生。
(2)明天我們去秋游。
(3)夜空中滿是閃閃的星星。
2、疑問句:用于提出問題的句子,句尾語調上升,常有疑問詞“呢、嗎、呀、么等等”句尾用問號。
例:(1)這本書是你的嗎?
(2)你吃過午飯了嗎?
(3)他在做什么呢?
3、祈使句:表示命令、請求、希望或者勸阻的句子,根據語句語調可以用嘆號、也可用句號。例:(1)不許隨便亂走!(2)請把那本書給我。
4、感嘆句:用于抒發感情、表示感嘆的句子,句尾用嘆號。例:(1)春天的景色真美呀!(2)種子的力量竟然有這么大!
【練一練】
1、分析下列作文題,按照要求把題目分類(在橫線標出題號) ⑴ 早晨 ⑵ 好姑姑 ⑶ 友誼 ⑷ 比賽
⑸ 上學路上 ⑹ 放學以后 ⑺ 我的妹妹 ⑻ 我和妹妹 ⑼ 我愛勞動 ⑽ 難忘的一天 ⑾ 和好 ⑿ 愛晚前
⒀ 練毛筆字 ⒁ 這件事教育了我 限制中心的題目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限制時間的題目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限制地點的題目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限制敘事的題目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限制寫人的題目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限制寫人物關系的題目有_________________
2、用~~~~~~劃出下列題目中的關鍵詞,并體會它對表現文章中心思想的作用。
他家富起來了我和同桌比手勁媽媽教我洗衣服這件事做對了他的心靈美 二、認真選材
選用哪些材料來表達中心,這就是選擇題材,選材要注意以下三點:
第一,要圍繞中心選擇材料,與中心有關的就選取,與中心無關的就不采用。 第二,要選擇熟悉的有意義的材料,使別人讀了能受教育或有收獲。
第三,題材要力求新穎,吸引人,避免一個模式。但也不能為“奇巧“憑空編造。 【練一練】
1、下面是一組半命題,要求選擇題材,把題目補充完整。然后選一題作文。 我學會了 ; 我喜歡的 ; 難忘的 ; 快活的 ; 真有趣 ; 教育了我;
2、閱讀下面芳芳的十個事例,然后分別以《熱愛勞動的芳芳》、《刻苦學習的芳芳》為題,從事例中選擇材料,擬出作文提綱,要求中心與材料一致。 芳芳的十個事例 帶病堅持到校上課
春天,與爸爸媽媽在院子里壘花壇、種花草 幫助軍屬王大爺搞衛生 熱心幫助同學補習功課
下雨了總是撐著傘接送小同學 作業認真,常受到老師的贊揚
小學語文知識點大全 篇2
成語歸類大全
1、首尾同字的成語
微乎其微 神乎其神 天外有天 痛定思痛 數不勝數 舉不勝舉 人外有人 防不勝防 忍無可忍 聞所未聞
2、夸張構詞的成語
怒發沖冠 一目十行 一日千里 一字千金 一瀉千里 一觸即發 百發百中 一日三秋 不毛之地 不計其數 膽大包天 寸步難行 一步登天 千鈞一發
3、含有比喻
春深似海 呆似木雞 繁花似錦 歸心似箭 光陰似箭 侯門似海 好語似珠 皎陽似火 口似懸河 流年似水 貌似強大 面似靴皮 情深似海 日長似歲 如癡似醉 如花似朵 如花似錦 如花似玉 4、帶有反義詞的成語:
東倒西歪 南轅北轍 前赴后繼 前俯后繼 左推右擋 承前啟后 舍近求遠 揚長避短 棄舊圖新 優勝劣汰 棄暗投明 取長樸短 厚今薄古 苦盡甘來 七上八下 九死一生 三長兩短 大同小異 大材小用 大智若愚 小題大做 上行下效 上竄下跳 無中生有 天翻地覆 化險為夷 兇多吉少 古為今用 古往今來 舊仇新恨 出生人死 生離死別 有名無實 有備無患 有眼無珠 尋死覓活 異口同聲 異曲同工 陽奉陰違 此起彼伏 吐故納新 同甘共苦 因小失大 優勝劣敗 自生自滅 評頭論足 遠交近攻 求同存異 聲東擊西 克己奉公 扶弱抑強 改邪歸正 里應外合 刪繁就簡 徹頭徹尾 空前絕后 頂天立地 撥亂反正 居安思危 承上啟下 承前啟后 虎頭蛇尾 明爭暗斗 明槍暗箭 明察暗訪 知彼知己 供不應求 舍本求末 舍生忘死 舍近求遠 舉足輕重 前因后果 將信將疑 南腔北調 南轅北轍 挑肥揀瘦 柳暗花明 厚此薄彼 除舊更新 畏首畏尾 絕無僅有
諂上欺下 起死回生 顧此失彼 能屈能伸 深入淺出 推陳出新 假公濟私 量人為出 懲前毖后 街頭巷尾 搖頭擺尾 僧多粥少 顛倒是非 顛倒轉折 避實就虛 避重就輕 藏頭露尾 瞻前顧后前俯后仰 深入淺出 內柔外剛
5、帶有近義詞的成語:
興國安邦 翻山越嶺 百依百順 背井離鄉 長吁短嘆 道聽途說 丟盔棄甲 調兵遣將 甜言蜜語 眼疾手快 胡言亂語 仁人志士 調兵遣將 手舞足蹈 魂飛魄散 狐群狗黨 人山人海 丟盔棄甲 呼風喚雨 龍騰虎躍 胡思亂想 日久天長 金枝玉葉 長吁短嘆 爭名奪利 虎背熊腰 日新月異 甜言蜜語 長年累月 高瞻遠矚 自由自在 爭分奪秒 花言巧語 引經據典 流言蜚語 自輕自賤 崇山峻嶺 含辛茹苦 風起云涌 假仁假義 自暴自棄 想方設法 窮兇極惡 雷厲風行
小學語文知識點大全 篇3
一、字母表(音序表)
aa b b cc dd ee ff gg hh ii jj kk ll mm nn oo pp qq rr ss tt uu vv ww yy zz (其實就是英語26個字母的大小寫,只是讀音不同)
二、音節
音節由聲母、韻母和聲調三個部分組成(三拼音節還包括:介母)
三、聲母
b p m f d t n l g k h j q x zh ch sh r z c s y w
四、韻母
1、單韻母:a o e i u ü (6個)
2、復韻母:ai、ei、ui、ao、ou、iu、ie、üe、er(9個)
3、鼻韻母:(前鼻音)an、 en、 in、un 、ün(后鼻音)ang、eng、ing、ong
五、整體認讀音節
zhi 、chi、shi、ri、zi、ci、si、ye、yi、yin、ying、wu、yu、yue、yun、yuan(16個)
六、標調規則
有a別放過,沒a找o、e,i、u并列標在后,這樣標調準沒錯!
七、拼寫需注意的事項
1、j、q、x遇到ü ,兩個小點要拿去
2、句子開頭的首字母要大寫;漢語人名的開頭字母要大寫;專有名詞的開頭字母要大寫例:beijing;文章標題開頭字母要大寫
小學語文必會基礎知識--量詞
常能聽見某某小朋友有意或者無意的說:那里有“一頭馬”等等,聽著其實挺可笑的,但是這恰恰說明了小學語文中一個不可忽略的問題------量詞。顧名思義,量詞就是表示數量的詞語,也是小學語文的一個必考必會問題,下面我簡單的做了小結,如有不全,僅供參考!
一、量詞:
表示人、事物或動作的數量單位的詞,叫做量詞。
量詞的細致分類很多,例如名量詞、動量詞等,在這里我只對小學生必須掌握的基本量詞做以歸類和小結,如果有不全,僅供參考。
“一個人、兩只梨頭 、三口鐘 、一把茶壺”中的“個、只、口、把”以及表示度量衡的“斤、公斤、斗、升、尺、寸、丈”等,表示人或事物的數量單位,叫做名量詞。
“去一趟、看一遍、做一次、哭一場”中的“趟、遍、次、場”,表示動作的數量單位,叫做動量詞。
把名量詞“駕”“人”和動量詞合在一次,共同用來作為一種特殊的計量單位,就是復合量詞。
剛一看這一簡單的知識點量詞就分成這么多細致的概念似乎很難掌握,但我個人覺得概念只作為了解就可以了,而真正需要掌握的是如何去正確的填寫、運用量詞,而不至于出現“一頭馬,一匹狗”這一類的笑話,經過多年的教學,我將小學常用、常考的量詞做了一個歸納如下:
個 頭 快 匹 條 斤 名 位 群 座 口 陣 雙 本 道 把 份 根 次 列 架 棟 輛 臺 片 輪 只 棵 顆 朵 艘 場 對 封 張 件 所 桿 瓶 頂 項 幅 部 支 枝 首 尊 堆 鉤 葉 彎 縷 伙
(注:常用的量詞多數都在日常生活的口語中出現,所以要注意在日常生活中的積累和正確的運用)。
另外除了單個量詞的運用之外,量詞的重疊也是一個必會的知識點,但是在掌握了單個量詞的運用基礎上,重疊就已經很簡單了。
量詞的重疊:除了計量名量詞外,不少量詞可以重疊使用。例如:個個/件件/張張。次次/趟趟/回回等等。
講解:
量詞,尤其是名量詞,特別豐富,是外國語不能比擬的,這也是我們漢語引以為豪的特點之一。 有的量詞只同兩三個詞有交往 ,例如“尊”,只能說“一尊佛像”、“一尊菩薩”等;有的量詞卻應用很廣,例如“個”,可以說“一個人、一個問題、一個蘋果、一個家、一個座位、一個單位、一個口信”等等。有的名詞又可以同幾個量詞相搭配,例如: 一只 一頂 一個 一打 帽子 一條 一尾 一串 一斤 魚 一顆 一粒 一堆 一串 一把 一吊 葡萄 什么量詞同什么名詞相搭配,有一定的規律,如凡是小而圓的東西,如珍珠、米、葡萄、小石子等,可用量詞“顆”;凡是細而長的東西,如竹竿、長槍、香煙等,可用量詞“支”、“根”。使用這些量詞,不僅表示單位,而且表示出事物的形狀來,顯得具體形象。文學作品中經常利用量詞這個特點,例如“一輪明月、一鉤殘月、一彎新月、一葉扁舟、一縷笛聲”等。
有的量詞還具有褒貶色彩。如:“兩位青年工人協助民警抓住了一伙歹徒。”量詞“位”具有尊敬的感情色彩;而量詞“伙”,卻具有鄙視的感情色彩。大多量詞沒有什么感情色彩,它們跟哪個名詞相搭配,完全是根據說話的習慣,例如“把”,可以說“一把刀、一把米、一把扇子、一把鎖、一把年紀”等等。
小學語文必會基礎知識---關聯詞
我教過的很多學生都對關聯詞掌握良好,但多數同學有一個誤區,那就是總認為關聯詞是種固定搭配,比如說因為就一定和所以,雖然就一定要和但是一起用,往往在出現隨即應用,或者某些關聯詞混合運用的時候就會出現差錯,所以在這里我要提醒孩子們,關聯詞其實就是能夠讓兩句或者更多句話有機的、合理的聯系起來的詞語,運用時要靈活多變、通順合理就可以,不要死教條!以下我對小學常用的,也是必須要掌握的關聯詞語做了小結,僅供參考!
1、并列關系: ...一邊...一邊... ...一面...一面 ... 不是...而是... 有時...有時... 既...又... 又...又 ... 那么...那么...
2、承接關系:一...就 首先...然后 ...又... ...就... ... 接著 ...
3、遞進關系:不僅...而且 不是...甚至 不但...而且 不但(不僅、不只、不光)...還(又、也)
4、因果關系:因為...所以 由于...因此 ...因故... 之所以...是因為 既然...就 ...因此...
5、選擇關系:是...還是 不是...就是 要么...要么 與其...不如 寧可...也不 寧愿...不愿...
6、轉折關系:雖然...但是 盡管...還 盡管...卻 但是(可、卻、可是、然而、不過、只是、僅)
7、假設關系:如果(假設、倘若、要是)...就(那么、那就) 即使(就是、就算、縱然)...也(還)
8、條件關系:只要...就 只有...才 除非...才 任憑...也
關聯詞語的運用,關鍵在于平時語感的培養,如果一句話當你添上了關聯詞語之后意思表達出現的差異,那么肯定是不對,所以關聯詞語的運用竅門就在于對句子和意思的準確理解和把握。
小學語文必會基礎知識--修辭
修辭是修飾文字詞句、運用各種表現方式,使語言表達得準確、鮮明而生動有力。 常用的修辭手法有:
比喻、擬人、夸張、排比、對偶、反復、設問、反問、引用、對比、借代、反語、頂真、互文、比擬等。
修辭方法不只是小學語文非常重要的基礎知識,而且這一知識點的掌握好與壞直接關系到作文這一重要的知識,所以絕不能忽視,以上粉色的修辭方法是小學生必須要掌握的,接下來我做了如下小結,僅供參考!
1、比喻:說白了就是打比方,利用事物間相似的地方,借一個事物說明另一個事物的方法。
2、擬人:是把人的特征給予事物,讓事物如人一樣說話、活動、有感情。
3、夸張:對某一個事物進行擴大或者縮小的描述,但不是豪無邊際沒有原則無限的,不同于說大話,而是藝術的擴大或縮小。
4、排比:是把三個或三個以上結構相同或相似,預期一致的詞組或句子排列起來,借以增強表達效果。
5、反問:用問的預期表達確定的意思或加重語氣。說白了就是有問答在句中。
6、設問:可以直白的說就是自問自答。
7、雙關:在特定的語言環境中,故意讓一個詞語或一句話獲得雙重意義。
8、引用:引用別人的話或成語、典故等。
9、反語:故意說反話,用一種本來意思相反的詞語或句表達意思。
10、對比:把正反兩個事物或者事物的正反兩方面一起對照。
11、對偶:用字數相等、結構相似的兩個句子或短語表達意思相近相關或相反的。
12、反復:為表達強烈的感情有意重復使用某個詞語、句子。
13、借代:不直接說出要說的人或事,而是借用和這個事或人相關的人或事。
如果想把修辭方法運用的恰當正確,一定要在日常的學習中留心、留意,多積累,有一個小竅門,就是把每個修辭方法都背一到兩個有代表的句子,并以此句舉一反三!
小學語文必會基礎知識--歇后語
1、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2、砌墻的磚頭--------后來居上
3、早開的紅梅-------一枝獨秀
4、車到山前--------必有路
5、打破砂鍋--------問到底
6、門縫里看人--------把人看扁了
7、虎落平陽--------被犬欺
8、畫蛇添足--------多此一舉
9、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10、井底青蛙--------目光短淺
11、大海撈針--------沒處尋
12、竹籃打水--------一場空
13、打開天窗--------說亮話
14、船到橋頭--------自會直
15、飛蛾撲火--------自取滅亡
16、百米賽跑--------分秒必爭
17、拔苗助長--------急于求成
18、仇人相見--------分外眼紅
19、芝麻開花--------節節高
20、新官上任--------三把火
21、瞎子點燈--------白費蠟
22、兔子尾巴--------長不了
23、偷雞不成--------蝕把米
24、王婆賣瓜--------自賣自夸
25、老虎屁股--------摸不得
26、老虎拉車--------誰敢
27、老鼠過街--------人人喊 打
28、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29、墻上茅草--------隨風兩邊倒
30、三十六計--------走為上計
31、塞翁失馬--------焉知禍福
32、壺中無酒--------難留客
33、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
34、有借有還--------再借不難
35、貓哭耗子--------假慈悲
36、三九天吃冰棍-----寒了心
37、泥菩薩過河-------自身難保
38、對牛彈琴--------白費勁
39、寺里的木魚--------任人敲打
40、霸王敬酒--------不干也得干
41、板上訂釘--------跑不了
42、竹筒倒豆子--------直來直去
43、黃鼠狼給雞拜年------沒安好心
44、竹筍出土--------節節高
45、茶壺里煮餃子-------倒不出來
46、釘頭碰釘子--------硬碰硬
47、高山上敲鼓------四面聞名(鳴)
48、狗咬呂洞賓--------不識好人心
49、啞巴吃餃子-------心里有數
50、鐵打的公雞--------一毛不拔
51、雞蛋碰石頭--------不自量力
52、姜太公釣魚--------愿者上鉤
53、啞巴吃黃蓮--------有苦說不出
54、孔夫子搬家--------凈是書
55、木偶流眼淚--------假人假義
56、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57、門縫里看人--------把人看扁了
58、泥菩薩過河--------自身難保
59、潑出去的水--------收不回
60、騎驢看唱本--------走著瞧
61、千里送鵝毛--------禮輕情意重
62、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
63、山中無老虎--------猴子稱大王
64、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65、外甥打燈籠--------照舊(舅)
68、小蔥拌豆腐--------一清二白
69、小和尚念經--------有口無心
70、周瑜打黃蓋--------一個愿打一個愿挨
71、上鞋不用錐子-------真行
72、搟面杖吹火--------一竅不通
73、瘸子上炕-------一搬一上
74、開水里煮空籠--------不爭包子爭口氣
75、秀才遇到兵--------有理講不清
76、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
77、黃牛追兔子--------有勁使不上
78、過年娶媳婦--------雙喜臨門
79、豬鼻子里插蔥--------裝象
80、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
81、豬八戒照鏡子--------里外不是人
82、池塘里的風波--------大不了
83、擔著胡子過河--------謙虛過度
小學語文必會基礎知識---標點符號
標點符號的相關知識可以說會伴隨著一個學生或者說一個人一輩子,只要涉及到寫,那么就離不開標點符號,而標點符號也是小學必須要掌握的一項基礎知識,在XX年高考改革的提案中有這么一項規定,錯一個字就要扣掉一分,而標點是作為一個字的標準而來定的,所以千萬不要因為小小的一個符號的錯誤而忽略不計,為此我做了以下小結,僅供參考!
小學常用標點:(16種) 逗號, 句號。 問號? 感嘆號! 冒號: 分號; 雙引號 頓號、 括號 破折號—— 省略號...... 書名號 著重號. 連接號(——) 專名號(----)
基本概念及用法:
1、逗號:表示一句話中間的一般性停頓。
2、句號:用于一句完整話的最后停頓。
3、問號:表示一個疑問句末尾的停頓和語氣。
4、感嘆號:用于表示強烈感情的句子末尾的停頓和語氣。
5、冒號:表示提示性話語之后的停頓。
6、分號:表示停頓一般比逗號大比頓號小,復句間較大的停頓。
7、雙引號:表明文中直接引用別人的話、書上的話、人物的話等。
8、頓號:表示句子中并列詞語之間的停頓。
9、括號:標明文中注釋的部分。
10、破折號:表示出現種種不同的語境、情態和語法意義。
11、省略號:表示由于種種原因省去的內容、達到便于記敘的目的。
12、書名號:表示書名、篇名、報刊名、文件名、戲曲、圖畫等的名稱。
13、著重號:表示文中特別重要,需要注意的字詞句。
14、間隔號:表示時間、民族、書名、人名之間的分界。
15、連接號:表示時間、地點、數目等起止的標點。
16、專名號:表示人名、地名、國家名等。
小學語文必會基礎知識--句子
1、陳述句:用于告訴別人一件事或一個道理,表示陳述語氣的句子,一般語調平和,句尾一般用句號。
例:(1)小明的好朋友是學生。(2)明天我們去秋游。(3)夜空中滿是閃閃的星星。
2、疑問句:用于提出問題的句子,句尾語調上升,常有疑問詞“呢、嗎、呀、么等等”句尾用問號。
例:(1)這本書是你的嗎?(2)你吃過午飯了嗎?(3)他在做什么呢?
3、祈使句:表示命令、請求、希望或者勸阻的句子,根據語句語調可以用嘆號、也可用句號。
例:(1)不許隨便亂走!(2)請把那本書給我。
4、感嘆句:用于抒發感情、表示感嘆的句子,句尾用嘆號。
例:(1)春天的景色真美呀!(2)種子的力量竟然有這么大!
應該很負責的說,小學階段如果能很好的掌握這幾種句型以及這幾種句型的相應變化的話,那么在小學階段語句這個知識點上還是基本夠用的,但是一定要學透、舉一反三,不能自滿,應該逐漸的拓寬自己的知識面,當然這還需要我們家長和老師去幫助孩子、鼓勵孩子!
小學語文知識點大全 篇4
形象比喻式開頭
即寫在文章時不直接描寫人物或敘述事物,而是先用形象的比喻描述有關的內容或人物,然后再逐步深入地寫內容。大體分明喻、暗喻、借喻三種形式開篇。比喻力求生動、貼切。
如:老師,您是永不叫累的園丁;您是輸送養料的樹根;您是燃燒自已照亮我們的蠟燭;您是天下最偉大的人類靈魂的工程師。
妙用排比式開篇
即把結構相同或相似的三個或三個以上句子或詞組連用在一起,表達統一思想的修辭手法叫作“排比”。排比式開頭對表現人物特點,敘述事情經歷,表達思想感情,充分展示道理都有特殊的效果,強烈的語言氣勢,工整的詞句韻律,情與美的完美結合,給讀者以美的享受。
如:我即將告別生我養我的故鄉,告別親我昵我的親人,告別親切善良的鄉親,踏向南下的列車,去追求我的理想,我的信念,我的燦爛明天!(選自《走出家門》)
對比渲染式開頭
即在開頭把對立的人、事物或者同一人、同一事物的相反兩個方面并列出來,形成鮮明的對照。對比手法開頭,可以突出中心,加深讀者對人物或事件的印象。
如:我有一個經常豎著大拇指夸我“精彩極了”的媽媽,還有一個經常皺著眉頭訓我“糟糕透了”的爸爸。正是有這兩種極端的愛才讓我常常在自信中明白自己努力的方向。(選自《兩種愛》)
示中心式開頭
即在文章開頭就將人物的思想品質,或事件的意義,或景物的特點,或揭示的哲理等交待出來,以突出作文的中心。
如:我要將自己“嫁”給書。是書教給我許多知識,是書教會我怎樣做人,是書給我了許多的喜怒哀樂……(選自《我要“嫁”給書》)
直點文題式開頭
即在文章的開頭就點出了文題,讓讀者直奔問題所要說的內容,一目了然,不易跑題。
如:假如我會克隆,我一定要克隆幾個我自已,幫我做各種事。(文題是《我要克隆幾個自己》)
小學語文知識點匯總(三)
文明語言,不文明語言
A、 文明語言,即話說得很有禮貌。如:岳飛向前施禮:“請問老丈,方才可曾見一個騎黑馬的?他往哪條路上去了?”
B、同樣意思的話,有的講的就很粗野,沒禮貌。如:牛皋像一個老者問路,在馬上吼道:“呔,老頭兒!爺問你,小校場往哪去?”
真是“禮到人心暖,無禮討人嫌。”“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
六、陳述句,反問句
A、 陳述句指說明意思,敘述事實的句子。如:這個連衣服也穿不整齊的人,不可能是最偉大的人。
B、 反問句只用疑問句的形式,表示肯定意思的句子。如:這個連衣服也穿不整齊的人,怎么能是最偉大的人呢?
陳述句改為反問句,一般需要注意以下三點:
1、首先要把句中表示肯定或否定的詞改成表示否定或肯定的詞。 2、再把原句中的句號改為問好。
3、有時為了加強語氣,還要加上“難道”、“怎么”、等語氣詞。 4、陳述句改為反問句時,可以有不同的改法。 如:A句還可改為:
(1)這個連衣服也穿不整齊的人,難道能是最偉大的人嗎? (2)這個連衣服也穿不整齊的人,能是最偉大的人嗎?
(五)三種該注意的標點符號 1、省略號主要有以下幾種用法: (1)表示文中內容的省略; (2)表示說話的遲疑; (3)表示說話斷斷續續;
(4)表示意思沒說完或者語意深長,余意未盡; (5)表語句內容的跳躍。
小學語文知識點大全 篇5
修辭(6種常見修辭)
(1)比喻:打比方,根據事物的相似點,用具體的、淺顯的、熟知的事物比方另一個抽象的、深奧的事物。 ‚本體‛+‚比喻詞‛(像、仿佛、似乎、如同、好比、變成、是)+‚喻體
(2)擬人:把物當作人來描寫。例如‚古老的威尼斯沉沉地睡了‛ (3)排比:結構相似、證據一致,意思密切相關的三個或三個以上短語。 (4)反問:無疑而問,明知故問,目的在于加強語氣。例句‚這比山還高的情誼,我們怎能忘懷?‛
(5)設問:無疑而問,自問自答,目的在于引起讀者的注意和思考。‚狼的本性會突然改變嗎?不會,絕對不會!‛
(6)夸張:為了表達需要,故意把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夸大或縮小,突出印象。‚飛流直下三千尺‛
標點符號
1、點號(7種):句號‚。‛;問號‚?‛;感嘆句‚!‛;逗號‚,‛;頓號‚、‛;分號‚;‛;冒號‚:‛
2、標號(9種):引號‚‛;括號;破折號——;省略號……;書名號;連接號—;著重號.;間隔號〃 ;專名號——
3、位臵:點號放在右下角,占一個字的位臵,不放在另一行開頭;標號‚前不臵尾,后不在開頭‛;省略號和破折號占兩個字的位臵,不能分兩截分放在上行末尾和下行開頭。 對聯:
大門:1·喜慶勝利 喜氣盈門 2·天增歲月地增產 春滿乾坤喜滿門 廚房:1·巧做百樣菜 喜迎四方客 2·一人巧作千人食 五味調合百味食 書房:1·要知天下事 須讀古今書 2·圖書聚所好 竹柏得其真 客廳:1·淡交唯對水 雅意在為民 2·得好友來如對月 有佳書讀勝看花 臥室:1·靜坐常思己過 閑談莫論人非
小學語文知識點大全 篇6
常見錯別字
1、泊來品 舶 2、侯車室 候 3、挖墻角 腳 4、老倆口 兩 5、明 名信片 6、大姆指 拇 7、騷 搔癢病 8、入場卷 券 9、水籠頭 龍 10、坐 做月子11、蘭天 藍 12、坐陣 鎮 13、九洲 州 14、編篡 纂 15、裝禎 幀 16、蘸 醮水 17、蟄 蜇伏 18、竣 峻工 19、重迭 疊 20、渡假 度 21、防礙 妨 22、輻 幅射 23、氣慨 概 24、粗曠 獷 25、震憾 撼 26、湊和 合 27、既使 即 28、追朔 溯 29、瞭 了望 30、殺戳 戮 31、痙孿 攣 32、羅唆 啰 33、沉緬 湎 34、平 憑添 35、修茸 葺 36、青 親睞 37、發韌 軔 38、欣嘗 賞 39、遷徒 徙 40、宣 渲泄 41、寒喧 暄 42、旋 弦律 43、贗 膺品 44、猶 尤如 45、贓 臟款 46、打臘 蠟 47、按裝 安 48、針貶 砭 49、脈膊 搏 50、松馳 弛 51、精萃 粹 52、甘敗下風 拜 53、自抱自棄 暴 54、一愁莫展 籌 55、穿流不息 川 56、一幅對聯 副 57、天翻地復 覆 58、言簡意駭 賅 59、懸梁刺骨 股 60、食不裹腹 果 61、一股作氣 鼓 62、談笑風聲 生 63、人情事故 世 64、有持無恐 恃 65、額首稱慶 手 66、鬼鬼崇崇 祟 67、潔白無暇 瑕 68、九宵云外 霄 69、不能自己 已 70、竭澤而魚 漁 71、飲鳩止渴 鴆 72、旁證博引 征 73、床第之私 笫 74、恣 姿意妄為 75、炙 灸手可熱 76、世外桃園 源 77、墨 默守成規 78、嘔 漚心瀝血 79、出奇不意 其 80、罄 磬竹難書 81、聲名雀起 鵲 82、迫不急待 及 83、一如繼往 既 84、草管人命 菅 85、嬌揉造作 矯 86、一諾千斤 金 87、再接再勵 厲 88、黃梁美夢 粱 89、美侖美奐 輪 90、蛛絲螞跡 馬 91、萎糜不振 靡 92、不徑而走 脛 93、不落巢臼 窠 94、膾 燴炙人口 95、死皮癩臉 賴 96、鼎立相助 力 97、趨之若騖 鶩 98、金榜提名 題 99、走頭無路 投 100、濫竽 爛芋充數
小學語文知識點大全 篇7
修辭手法
比喻就是打比方,利用根本不同的兩種事物間的相似點作比。
基本結構:本體+比喻詞+喻體
常用的比喻詞有:
好象 仿佛 像„„似的 如同 像„„一樣 „„是 成了„„
擬人就是把事物當作人來寫,給事物以人的感情,使語言更鮮明、生動。
排比就是把結構相同或相似、意思相關、預期一致的詞組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的修辭手法。一般是由三個或三個以上的語詞組成。
夸張是一種對事物作“言過其實”的描述的修辭手法。
反問是用疑問的形式,表示肯定的意思的一種修辭手法。
判別方法:有問不答,答在其中。
與疑問句的區別:
(1)疑問句是四種語句中的一種(其他三種是陳述句、感嘆句、祈使句),是有疑而問,需要別人回答。
(2)反問是修辭方法中的一種,反問句是無疑而問,意在肯定,不需要別人回答。
設問是為了引起讀者注意和思考,明知顧問、自問自答的一種修辭手法。
要注意區別設問句與反問句:從句型特點上看,設問句是自問自答,答隨問后;反問句是答在其中,讓人從問中體會答案。
特點:字數相等,結構相似或相近,表達相關或相反的意思。常出現在“五言”或“七言”古詩中。
七、說說下面句子使用了哪幾種修辭手法,,在括號里寫出兩種。
1、一陣春風過后,小草跳起了歡樂的舞蹈,有時舒展雙臂,有時彎腰觸地,有時左右搖擺,真像小孩子一樣。( )
2、井岡山的毛竹多,有的修長挺拔,好似當年山頭的崗哨;有的密密麻麻,好似埋伏在深坳了的奇兵;有的看來出世不久,卻也亭亭玉立,別有一番神采。( )
3、窗戶里燈光閃耀,揚科覺得旅店里的每一根柱子都在顫動,都在唱歌,都在演奏。( )
4、漓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綠啊,綠得仿佛是一塊無瑕的翡翠。( )
5、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 )
6、桃花、梨花、海棠花„„都開得笑盈盈的。( )
7、我的爺爺走起路來,地皮都踏得忽閃忽閃的。( )
小學語文知識點(三)
(1)解釋說明;(2)意思的遞進或轉折;(3)聲音的中斷或延續。
(1)表示引用別人或者直接說出來的話;(2)表示具有特殊含義的詞語;(3)表示成語、諺語、俗語或表示聲響的詞語,專用詞語。
“的、地、得”的用法和練習
這里有一組含有“的”、“地”、“得”的例句如下:
1. 蔚藍色的海洋,無邊無際。
2. 向日葵在向我們輕輕地點頭微笑。
3. 小明在兒童公園玩得很開心。
理解方法一:
【1】“的”前面的詞語一般用來修飾、限制“的”后面的事物,說明“的”后面的事物怎么樣。結構形式一般為:形容詞(代詞)+的+名詞;
【2】“地”前面的詞語一般用來形容“地”后面的動作,說明“地”后面的動作怎么樣。結構方式一般為:副詞+地+動詞;
【3】“得”后面的詞語一般用來補充說明“得”前面的動作怎么樣,
結構形式一般為:動詞+得+副詞。
但是小學生未必懂得什么事副詞,所以我在教學時采用模糊說法。
【1】“的”——用在名詞前,就是用在一個“事物的名稱”前面(的+名詞)
【2】“地”——用在動詞前,動作、表情、狀態的詞前 (地+動詞)
【3】“得”——用在動詞后面,其后往往還有個形容詞(動詞+得)
理解方法三:
如果孩子連動詞、名詞也不能理解,我想或許編個口訣一樣的句式來幫助記憶區分也能起到一些作用。
【1】“的”字口訣——“什么樣的東西”
【2】“地”字口訣——“怎樣地動”
【3】“得”字口訣——“動得怎么樣”
理解方法四:
真的沒有辦法,也可以按照典型句子去套詞的方法。如:
編個典型句子:我的鬧鐘叮叮呤呤地叫,叫得我睡不著。
可以讓孩子按這樣的格式不斷模仿造句:我的小狗飛快地跑,我追它追得累壞了。
如:我看著他慢慢( )向前方走去。
縮成關鍵部分:慢慢( )走;從而判斷用“地”
反之,可以用擴句的方式,理解一些句子,
如:我要( )菜來了,你要( )呢?
擴成:我要的菜來了,你要的菜呢?【把省略的部分補充進去】
如:“不由得”、“顧不得”、“怪不得”等。
小學語文知識點大全 篇8
語句
1、 單句:由主語和謂語組成。根據應用分為四種:陳述句(敘述說明);疑問句(詢問、提問);祈使句(要求、希望或命令別人做什么);感嘆句:表達某種強烈感情)
2、 復句:
(1) 并列關系:……也……,……又……,一邊……一邊……,有時……有時……,不是……而是…
(2) 遞進關系:不但……而且……,……還……,……甚至……,……也…… (3) 選擇關系:……或者……,是……還是……,不是……就是……,要么……要么…,與其……不如…
(4) 轉折關系:雖然……但是,……可是……,……然而……,盡管……還是,……卻……
(5) 假設關系:如果……就……,即使……也……,要是……才……
(6) 條件關系:只有……才……,只要……就……,除非……才……,無論……都……,任憑……
(7) 因果關系:因為……所以……,……因此……,之所以……是因為……,既然……就……
3、 理解句意的方法:(1)抓住重點詞語理解 (2)聯系上下文理解 4、 擴句、縮句和合并句
擴句:加上恰當的詞語修飾和限定語。
擴句的原則:(1)不改變原句的主要成分(2)擴充的附加成分必須合理(3)如有例句按照例句擴充。
擴句的方法:(1)找句子的主干成分 (2)在主干詞語前面添上合適的修飾詞語 (3)檢查句子是否通順
縮句:去掉修飾或限定語,保留句子主要成分。
縮句的主要方法:(1)分辨句式,提出問題‚誰‛‚干什么
(2)找出句子主干 (3)保持原句意,否定句把否定詞一起寫出來。 合并句:省略重復的部分,將多句合成一句。 合并句的方法
(1)用關聯詞把兩句合一句
(2)同一個主體發出兩個不同的動作,去省其中的一個主語。 (3)一個主體既是前一個動作的接受者,又是后一個動詞的發出者。 5、語序(4種排列方式)
(1)事情發展順序 (2)時間先后順序 (3)先總述后分述順序 (4)空間推移順序
小學語文知識點講解(三)
1、 四大古典名著是吳承恩的《西游記》、曹雪芹的《紅樓夢》、施耐庵的《水滸傳》、羅貫中的《三國演義》。
2、 匹諾曹是世界著名童話《木偶奇遇記》的主人公。
3、 倒掛起來睡覺的動物是 蝙蝠 ,合不攏眼睛睡覺的是 魚 。
4、 填反義詞:
A、聰明一世,(糊涂)一時。B、長江(后浪)推前浪,世上今人勝(古人)。
C、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D、獎賞不論冤仇,(懲罰)不論骨肉。
5、歷史人物與哪個成語有關:
孫臏—(圍魏救趙) 藺相如—(完璧歸趙) 曹操—(望梅止渴) 苻堅—(草木皆兵)
5、 中國有和“四”不解之緣,你了解以下這些“四”嗎?
(1)文房四寶:筆墨紙硯
(2)四大發明:造紙術,印刷術,指南針,火藥
(3)四個直轄市:北京,上海,重慶,天津
(4)四大文明古國:中國、古埃及、古巴比倫、古印度
(5)四大古典名著:西游記,紅樓夢,水滸傳,三國演義
(6) “四書”: 大學、中庸、論語、孟子
6、“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古詩詞中詩人總喜歡題花吟月,使詩詞或香艷醉人,或清新脫俗,你知道含有下列事物的詩句嗎?
梨花: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桃花: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杏花:暖氣潛催次第春,梅花已謝杏花新。
荷花: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桂花: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菊花: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梅花:墻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
月:月下飛天鏡,云生結海樓。
小學語文知識點大全 篇9
標點符號
小學常用標點:(16種) 逗號,句號。 問號? 感嘆號! 冒號: 分號;雙引號“” 頓號、 括號 破折號—— 省略號…… 書名號 著重號. 連接號(——) 專名號(----)
基本概念及用法:
1、逗號:表示一句話中間的一般性停頓。
2、句號:用于一句完整話的最后停頓。
3、問號:表示一個疑問句末尾的停頓和語氣。
4、感嘆號:用于表示強烈感情的句子末尾的停頓和語氣。
5、冒號:表示提示性話語之后的停頓。
6、分號:表示停頓一般比逗號大比頓號小,復句間較大的停頓。
7、雙引號:表明文中直接引用別人的話、書上的話、人物的話等。
8、頓號:表示句子中并列詞語之間的停頓。
9、括號:標明文中注釋的部分。
10、破折號:表示出現種種不同的語境、情態和語法意義。
11、省略號:表示由于種種原因省去的內容、達到便于記敘的目的。
12、書名號:表示書名、篇名、報刊名、文件名、戲曲、圖畫等的名稱。
13、著重號:表示文中特別重要,需要注意的字詞句。
14、間隔號:表示時間、民族、書名、人名之間的分界。
15、連接號:表示時間、地點、數目等起止的標點。
16、專名號:表示人名、地名、國家名等。
小學語文知識點大全 篇10
一、辨析詞義
辨析詞義的方法:
1、要搞清詞語的感情色彩。例:“團結”和“勾結”,都有一個“為了一個目的聯合和結合“的意思。“團結”用于好的方面,而“勾結”用于壞的方面,指“進行不正當的活動而暗中結合”。
2、注意運用的對象。如:“愛戴”和“愛撫”,前者用于黨、領袖、英雄,后者用于老一輩對后代。
3、注意范圍的大小。如:“遼闊”和“廣闊”,都是指面積廣大,但遼闊比廣闊所指的范圍更大。
4、注意程度的輕重。如:“喜愛”和“酷愛”,都有愛好某事某物之意,但“酷愛”比“喜愛”的程度重。
5、考慮詞語搭配的習慣。如“提高水平”,“改進方法”,“改善生活”等。
二、用詞造句
用詞造句要做到:
1、正確理解詞語的意思,注意它的使用習慣,特別要留心這個詞語用在什么場合,常跟哪些詞語搭配。
2、把意思表達完整。
三、詞語的歸類或排列
常見的可以從詞語所代表事物的性質、特點、用途、概念大小,相關相對關系等方面來考慮。
小學語文知識點大全 篇11
27.儒家經典三禮:周禮儀禮禮記 28.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關吏 29.三別:新婚別垂老別無家別
30.佛教三寶是:佛(大知大覺的)法(佛所說的教義)僧(繼承或宣揚教義的人)
31.茅盾"蝕"三部曲:幻滅動搖追求 32.農村三部曲:春蠶秋收殘冬 33.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
34.《春秋》三傳:《左傳》《公羊傳》《谷梁傳》 35.三王:夏禹商湯周公 36.三山:蓬萊方丈瀛洲
37.郭沫若"女神"三部曲:女神之再生湘果棠棣之花 38.巴金"愛情"三部曲:雷電雨"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39.公安三袁: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
42.三體石經:尚書春秋左傳古文小篆漢隸三種字體書寫
43.三從四德:三從:未嫁從父既嫁從夫夫死從子四德:婦德婦言婦容婦功品德辭令儀態女工
44.初伏,中伏,末伏統稱三伏。夏至節的第三個庚日為初伏的第一天,第四個庚日為中伏的第一天,立秋節后的第一個庚日是末伏的第一天。初伏,末伏后十天,中伏十天或二十天。
45.三綱五常:三綱:父為子綱群為臣綱夫為妻綱五常:仁義禮智信
46.三姑六婆:三姑:尼姑道姑卦姑六婆:媒婆師婆(巫婆)牙婆虔婆藥婆接生婆
47.三皇五帝:三皇:伏羲燧人神農五帝:黃帝顓瑣帝嚳堯舜 48.三教九流:三教:儒道釋九流:儒家道家陰陽法名墨縱橫雜農 49.三山五岳:東海里的三座仙山:瀛洲、蓬萊、方丈 五岳:東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華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50.三性:祭祀用的牛羊豬(太牢)(無牛為少牢)
51.三一律:歐洲古典廣義戲劇理論家所制定的戲劇創作原則,就是地點一致,時間一致,情節一致。
52.佛教三昧:止息雜慮,心專注于一境。(修行方法之一)
53.佛教三藏:總說根本教義為經,述說戒律為律,闡發教義為論(通曉三藏的叫三藏法師)
54.三省六部:三省:中書省(決策)門下省(審議)尚書省(執行)六部:吏戶禮兵刑工
小學語文知識點總結(三)
城市別稱:
福州(榕城) 泉城(濟南) 春城(昆明) 成都(蓉城、錦城) 廣州(羊城、花城) 日光城(拉薩) 水城(蘇州) 冰城(哈爾濱) 長城著名三關:山海關、居庸關、嘉峪關。
江南三大名樓:湖南岳陽樓、武昌黃鶴樓、南昌滕王閣。與山西鸛雀樓并稱中國四大名樓。
文學四大體裁:詩歌、小說、散文、戲劇。 五行:金木水土火。 古代四藝:琴、棋、書、畫。
小學語文知識點大全 篇12
一、句子的構成
句子是由詞構成的。一個句子一般可以分成兩個部分:前一部分說的是“誰”、“什么”,后一部分說的是“怎么樣”“是什么”。例如:“春天來了。”“我們是少先隊員。”這兩個部分大多數句子都不可缺少,它們是句子的基本成分。有些句子在表示動作的詞后面還有一個連帶成分,表示動作對象。例如:“外賓們游覽了狼山。”有些句子除了這三種成份外,還帶一些附加成份。“的、地、得”常常是這些附加成分的標志。例如:“錢學森享受著優厚的待遇。”“老人悠然地談著。”“人們把現場圍得水泄不通。”
二、句式
有的句子可以變換句子的形式。有的是為了突出強調某種事物;有的是根據具體語言環境的需要;有的為使所表達的語句更簡潔,把兩句改寫成一句。
例1、“不勞動,連棵花也養不活,這是真理。”改成“不勞動,連棵花也養不活,這難道不真理嗎?”(把陳述句改成反問句,為了強調突出勞動創造財富這一真理。)
例2、凡卡說,他在給爺爺寫信。改成:凡卡說:“我在給爺爺寫信”。(把第三者的轉述改成某人直接敘述的話,使人讀起更親切。
例3、我羨慕他。他聰明。改成:我羨慕他聰明。(把兩句合并成一句使語句更簡潔。)
例4、我把三百顆菊秧救活了。改成三百棵菊秧被我救活了。(“把”字句改成“被”字句,適應語言環境的需要。
另外還有幾種特殊的句式:
有的一個句子中出現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動詞;如:王老師推開門走進教室。
有的一個句子中兩個詞說法不同但表示同一對象。如:第十一屆亞運會在我國首都北京召開。
三、修飾句子
在學過的課文中,我們要著重掌握以下幾種修飾句子的方法:
⑴ 比喻。俗話叫“打比方”。一種是明顯地打比方。常用的比喻詞有:象、好像、似、好似、若、如、如同等。例如,太陽象個紅球,慢慢地升起來。另一種是暗暗地打比方,常用的比喻詞有:是、成為、變為等。例如:老師是辛勤的園丁。
⑵ 夸張。運用豐富的想象,把所要描寫的事物故意夸大或縮小的寫法叫夸張。如:大蟲怒吼一聲,就象晴天里起了個霹靂,震得山岡也動了。
⑶ 擬人。借助豐富的想象,把物當作人來寫的方法。運用擬人的方法可以使人覺得生動、形象、親切。如:田野里,小蟲為他演奏。
⑷ 排比。用結構相同或相似、語氣一致的一些句子或詞組排列起來,表達意義密切相關的內容,借以增強語氣。如:我們的同志在困難的時候,要看到成績,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們的勇氣。
⑸ 對偶。對偶句結構整齊勻稱,讀起來瑯瑯上口。如: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四、修改病句
修改病句,先要找出病因,然后再著手修改。修改時,注意不要改變原句的意思。常見的病句有以下幾種:
⑴ 成份殘缺。即句子不完整。如:讀了《革命烈士詩二首》后,受到了深刻的教育。是誰“受到了深刻的教育”呢?沒說出來。這個句子應該補上“我”或“同學們”一類詞語。
⑵ 搭配不當。即句子的主要成份之間,附加成份和主要成份之間搭配不當。
如:春天的蘇州是一年中最美的季節。把這個句子簡縮后就可看出,“蘇州是季節”,顯然不通。只要改成蘇州的春天是一年中最美麗的季節,就通順了。
⑶ 前后矛盾。一句話必須合乎事理不能自相矛盾。
如:我的回家作業基本上全部做完了。回家作業要么是“基本上”做完(還有少量沒做),要么是“全部”做完(一點兒都沒有剩下)。又說是“基本上”,又說是“全部”顯然是矛盾的,兩種說法只能保留一種。
⑷ 重復羅嗦。有些句子形容詞用得過多,意思重復,甚至改變了原意。把句子多余的詞語刪去,句子就明白簡潔了。
如:我一定要改正不好的缺點。“缺點”當然是“不好的”,把“不好的”刪去句子就簡潔了。
⑸ 不合邏輯。
如:商店的貨架上擺滿了葡萄、蘋果、梨和水果。因為“水果”包括了葡萄、蘋果、梨等,不能平列一起,所以應該把“水果”刪去。
⑹ 詞序不對。即句子里的詞語排列的先后不合適。
如:他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艱巨任務。調整為“他一次又一次完成了艱巨任務”。
⑺ 形容不當。
如:王老師講完故事,教室里響起排山倒海的掌聲。教室里不可能出現“排山倒海”的掌聲,形容不當,可改為熱烈的掌聲。
小學語文知識歸納(三)
1、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是用具體的、淺顯的、熟悉的、形象鮮明的事物去說明或描寫抽象的、深奧的事物。這樣可以把事物的形象描寫得更生動、具體。
2、擬人。擬人是借助想象力,把事物當作人來寫。即賦予它們人的言行、思想、感情等。
3、排比。排比是運用三個或三個以上的結構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關,語氣一致的句子或詞組,排成一串。這樣的句子可以加強語言的氣勢,表達強烈的感情,增強語言的感染力。
4、夸張。夸張是對描寫的事物有意識地加以夸大或縮小,以突出事物的特征,表達作者的感情,引起讀者的聯想,加深印象。
5、設問。設問是為了引起讀者的注意或思考,先自行提出問題,再自己進行回答。即自問自答。
6、反問。反問是將明確的意思用問句的形式表達出來,即只問不答,問中有答。
句號(。)表示一個陳述句完了之后的停頓。
例:語文是一門基礎學科。
逗號(,)表示一句話中間的停頓。
例:學好了語文,我們才會讀書看報,才會寫信寫日記,才會寫好作文。
頓號(、)表示句子中并列的詞或詞組之間的停頓。
例:燕子、雁、布谷、夜鶯都是定期遷徙的候鳥。
分號(;)表示一句話中并列的分句之間的停頓。
例:屋子里,我是主人;屋門外,蟬是最高的統治者。
冒號(:)用來提示下文
例:我在一本書中讀到過:冬眠不是睡眠,和日歷上的日月也扯不上關系。
問號(?)表示一個疑問句完了之后的停頓。
例:小朋友,你們的暑假生活過得豐富么?
嘆號(!)表示一句有強烈感情的話完了之后的停頓。
例:愿你們在新學年中好好地學習語文!
引號(“”)1、引用對話或文章里一段文字。2、表示反面或否定意思的詞語。3、表示特定的稱謂,或需要著重指出的部分。
例:大娘說:“同志,謝謝你呀!”雷鋒說:“謝什么,這是我們應該做的。”
書名號(《 》)表示書籍、文章、報刊、文件、影片等名稱。
例:今天,我讀了《給顏黎民的信》。
破折號(——)1、表示底下是解釋部分或說明部分。 2、表示意思的遞進或轉折。3、表示聲音的延續。
例:這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大年夜。
例:蟬的幼蟲爬到地面上來,常常在圓孔的附近徘徊,尋找適當的地方——一棵小樹,或是一根灌木枝——脫它的皮。
例:吃的不是白面包——黑面包能吃飽就不錯了,菜只有魚。
例:大家就隨著女老師的手指,齊聲輕輕地念起來:“我們——是——中國人,我們——愛——自己的——祖國。”
省略號(……)1、表示重復詞語或列舉的省略。2、表示說話未完或余意示盡。3、表示聲音斷斷續續。
小學語文知識點大全 篇13
城市別稱:
福州(榕城) 泉城(濟南) 春城(昆明) 成都(蓉城、錦城) 廣州(羊城、花城) 日光城(拉薩) 水城(蘇州) 冰城(哈爾濱) 長城著名三關:山海關、居庸關、嘉峪關。
江南三大名樓:湖南岳陽樓、武昌黃鶴樓、南昌滕王閣。與山西鸛雀樓并稱中國四大名樓。
文學四大體裁:詩歌、小說、散文、戲劇。 五行:金木水土火。 古代四藝:琴、棋、書、畫。
小學語文知識點大全 篇14
1、形容春天的成語:
鳥語花香、百花齊放、繁花似錦、桃紅柳綠、春色滿園、春意盎然
2、描寫夏天的成語:
驕陽似火、汗流浹背、烈日炎炎、暑氣蒸人、熱浪炙人、烈日當空
3、形容秋天的成語:
秋高氣爽、天高云淡、紅葉似火、金風送爽、秋風習習、碩果累累
4、形容冬天的成語:
冰天雪地、天寒地凍、滴水成冰、白雪皚皚、鵝毛大雪、寒冬臘月
5、描寫山的成語:
重巒疊嶂、崇山峻嶺、懸崖峭壁、連綿起伏、峰巒雄偉、危峰兀立
6、描寫水的成語:
滔滔不絕、一瀉千里、波瀾壯闊、驚濤駭浪、濁浪排空、波峰浪谷
7、描寫山水的成語:
湖光山色、山清水秀、山明水秀、青山綠水、山水相依、山水一色
8、含有云的成語:
騰云駕霧、壯志凌云、云霧迷蒙、風卷殘云、彤云密布
9、描寫建筑物的成語:
亭臺樓閣、富麗堂皇、雕梁畫棟、古色古香、別有洞天、鱗次櫛比
10、描寫花的成語:
花團錦簇、繁花似錦、百花齊放、姹紫嫣紅、萬紫千紅、鳥語花香、花紅柳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