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作文教學的課堂策略——讓學生的作文亮起來(一)
初中作文教學的課堂策略
——讓學生的作文亮起來(一)
設計新穎的、別致的標題,吸引讀者。
郭沫若曾經根據《說文》解釋它為:題之本義為額。“額”與“目”是人的臉面的重要部位,而題目也如“額”和“目”一樣重要。的確。讀者讀一篇文章,首先印入眼中的就是文章的題目,也就是標題。好的標題如認得眼睛,能夠傳情顯神,讓讀者一見鐘情,過目難忘,這一處亮點便給文章增添了第一抹光彩。
如果不是命題作文,可以首先給文章構思一個具有吸引力、沖擊力,讓讀者見之即驚,不肯舍棄的標題。
例一:擬人性標題:《蟬之自述》,自述一般是對人而言,可是這篇文章的題目竟然是“蟬的自述”,可見作者是用擬人的手法進行擬題的,由于題目是擬人試的,因而文章通常用第一人稱來寫,顯得非常生動。
例二:沖擊性標題:《救救我們的孩子》(該文出自2004年4月上半月《雜文選刊》)文章由美國史迪文孫小學的畢業典禮寫起。指出美國小學注重給予學生——自尊、信譽、態度、責任、公平、寬容、誠實、關心他人、公民意識、領導能力,而沒有看到老師表揚學生如何刻苦學習,也沒有看到老師表揚學生如何刻苦學習,也沒有看到學生的成績表。
由此展開聯想:長春市第53中學的14歲的學生周小旭,因為長期的高負荷的從事學習活動終因過度疲勞和精神壓力,促使腦血管畸形,進而引發腦血管動脈破裂——旭旭被活活累死。在對比中發出呼吁:救救我們的孩子吧!至少不用那些大人們向往的教育目標和教育文化去束縛、去壓迫他們了。
教師評題:1、引用魯迅的《狂人日記》中的名言,加以改裝。2、切合文章的主旨。3、能夠給讀者震撼力、沖擊力。
例三:吸引力性題目:《“革命化”的春節》
引發學生猜讀——春節我們在干什么?除夕夜我們在干什么?
——放鞭炮、貼春聯、穿新衣、包餃子、打麻將、看晚會。
可是文章的春節是革命化的春節,到底是怎么回事,自然就 引起我們的思考。一看文章才知道,原來故事是這樣的——
上世紀70年代初,我插隊到京東的一個小山村,村子很小而且很窮,三十幾戶人家,青壯年勞力只有不足二十人,經濟效益不好,可是政治氣氛很濃,大年三十晚,還要由村子的一個什么頭目帶領著在村子的一塊空地上向北京高呼“萬壽無疆”,背老三篇,折騰到半夜才離開,春節因為如此荒誕的“革命”沒有了絲毫的樂趣。
學生評題:有悖常理,但是在那個荒唐的歲月里又是太合情理了,另外,引號又給人暗示。
訓練:第一步——學生找來一部優秀作文選,看目錄找出自己認為最搶眼的標題(每人一個)向全班同學做簡介:1、文章的內容是什么?2、以此為標題的優點是什么?
訓練:第二步——針對下列兩個話題作文自擬標題,全班交流:
1、學會愛自己。
2、好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