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水鄉:烏鎮
一提起“江南”、“古鎮”這樣的字眼,讓人想到柔柔的水,石硬的橋隨著船身的搖晃而飄浮了起來,斑駁老墻之間的石板路,以及木雕精美絕倫的民居的千年古鎮——烏鎮,一個原汁原味的古鎮風貌。
有人對這千年古鎮——烏鎮或許生疏;可是,它正是現代文學巨匠、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任文化部長沈雁冰(筆名茅盾)的出生地;茅盾的小說《林家鋪子》改編而成的同名電影,描繪的就是這個千年古鎮。
烏鎮地處江南六大古鎮的中心位置,它離上海只有80分鐘的車程,距離杭州則是50分鐘的車程。在江南的水鄉,有不少像烏鎮這樣的古鎮,美麗寧靜地像一顆顆珍珠;可是,烏鎮除了小橋、流水、人家之外,更多地飄逸著一股濃郁的歷史與文化氣息,自宋至清,這里出了161名舉人,其中進士64人。這可能是它的歷史最悠久,文化最發達的緣故。
走入歷史隧道來到晚清
烏鎮中市、東柵旅游景區的游程達2公里,由東柵老街、觀前街、河邊水閣、廊棚組成,自東往西復往東,依次是傳統作坊區、傳統民居區、傳統餐飲區、傳統商鋪區和水鄉風情區,由于景點眾多、內容豐富、風格獨特,游客多有留連忘返之感,所以需要一天游玩。
從景區朝宗門進入,仿佛進入歷史隧道,來到晚清(19世紀)烏鎮的時空中。傳統作坊區內的工藝品制作坊場景,如藍印花布印染作坊,絕對“土氣”的布鞋作坊,刨煙作坊等,了解這些民間傳統產品的制作工序。
轉入傳統居民區,映入眼簾的是清代遺留下來的民居建筑。這里的民居,有的保留相當完好,梁、柱、門、窗上的木雕和石雕十分精湛雅致,游客可以從中獲得民居建筑美學的知識和樂趣。烏鎮這方風水寶地,地靈人杰,山清水秀,遠離都市,歷史上很多達官高士在此修筑園第別墅;如庸園、翰林第、徐家廳等。
接下來是傳統文化區,主要景點有茅盾故居、林家鋪子、立志書院、文昌閣、修真觀、皮影戲館、戲臺、翰林第、竹刻工藝館、江南百床館、余榴梁錢幣館、匯源典當等。
江南水鄉風情
千百年來,居民臨河而建,傍橋而市,逶迤千余米的古幫岸、水閣和廊棚透出水鄉悠悠的韻味,形成典型的江南水鄉風情。鎮內雖然歷史上的烏鎮文化燦爛,但經過幾千年的歲月交替,風雨滄桑,免不了容顏憔悴,風采黯然。
為了讓古鎮重新散發昔日光彩,1999年初,烏鎮保護與旅游開發管委會邀請上海同濟大學歷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根據烏鎮歷史和現狀作總體規劃,計劃在三五年內分期完成保護和修繕工程。
茅盾故居發思古幽情
茅盾故居是嘉興市迄今唯一的中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坐落在烏鎮市河東側的觀前街17號,四開間兩進兩層木結構樓房,坐北朝南,總面積450平方米。故居分東西兩個單元,是茅盾的曾祖父分兩次購買。老屋臨街靠西的一間房是茅盾曾讀過書的家塾,故居內部的布置簡單,卻散發著沈家世代書香特有靜雅之氣。
雖然烏鎮的典當行業已稱為歷史,匯源當店卻讓意氣風發的游人一覽過去典當業的日常操作,厚厚的鐵門,高達1.8米的柜臺,氣派萬千,也突出當店的“冷酷”。
如果你的肚子鬧革命,或者是走累了,最好是到附近的茶館用餐或歇腳,九江樓、訪盧閣、天韻樓都是上選的茶館。坐在茶館的樓上,點了幾樣傳統風味的小菜,如蒸河蝦、炒野菜、白切雞,再來一碗蕃薯湯,一邊用餐品茗,一邊望著窗外的小橋流水,人來人往,小舟載著游人在河中閑蕩,舒適愜意,其樂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