瀾滄江
瀾滄江縱貫昌都地區中部。在昌都以上,分為兩支。一支稱扎曲,另一支稱昂曲。其中扎曲較長,為瀾滄江的正源,發源于青海省雜多縣境內。昂曲為其支流,他們在昌都鎮匯合后稱瀾滄江。瀾滄江自青海雜多縣進入昌都縣,流經察雅、左貢和芒康等縣,在鹽井南面進入云南,然后出國境,稱湄公河。瀾滄江在昌都境內長約490km,江面海拔3500~2160m,落差1340m,流域面積3.8萬km2,年平均流量為472.5m2/s,年徑流量149.億m3(昌都間)。河谷地貌特征可以察雅縣卡貢附近的色曲匯口分為上下兩段,上段為峽谷為主的寬窄相間河谷段,下段為深切峽谷段。
色曲匯口以上河段,從昌都與玉樹交界處至色曲匯口,河長223km,峽谷段河寬一般70~80m左右,寬谷100m左右,河流一般切入基巖,江面海拔3500~3050m。河流切割深度在1000m以下,河谷坡一般為25~30°,峽谷段河床單一,階地不發育。在石灰巖地區河谷谷坡較陡(30°左右),且相對穩定,但較為險峻。如昌都縣溫達貢(翁達)北面的達古拉峽谷。在支流匯入處或受地質構造、巖性的影響,河谷局部較寬有階地發育,為昌都地區農田、村鎮、道路分布在區。如昌都鎮位于兩河匯口的階地上,該段河谷寬為1~1.5km,匯口處有8級階地,其中最高的一級階地,高出河面180m。在達古拉峽谷以上(江面海拔3450m以上),河谷相對寬緩,在子曲河口以上和嘎瑪鄉附近河谷寬達1.5~2km,谷坡較緩,河床較寬,有心灘、邊灘發育,階地相對高度較小,一般在20m以下。
色曲匯口以下深切河段,河長267km,海拔高度3050~2160m(最低點位于芒康與德欽交界的雄弄九匯口)。該段河流切割深度為1000~2000m,其中南部可達2500m左右。河流深切基巖,由于基巖巖性差異,相對緊硬的高傾角巖層在河床中形成縱向和橫向巖墻,從而形成急流險灘。峽谷坡陡峻,一般在30°左右,有些河段谷中谷現象明顯,河谷上部為較緩的“V”形谷,下部呈陡峻的嶂谷形態。谷坡不穩定,常見崩塌、滑坡和泥石流。河床中多急流、險灘,絕大部分地段河床即為谷底。在支溝匯入處常形成滑坡泥石流扇臺地發育,形成峽谷中局部階地。如鹽井所在地即是最大的臺地,最寬達2km左右,臺地前緣高出河面約300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