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美的鄉村--婺源
群山逶依,峰巒疊障,古木參天,候鳥群集。古村民居錯錯落落,彎延曲折的小溪穿村而過,清徹見底的溪水倒映著兩側粉墻黛瓦的民居和浣衣女美麗的身影,是怎樣一幅田園牧歌式的畫卷啊!——似乎是遠久年代的地方,至今仍存留在江西省婺源縣。
婺源位于江西省東北部,是一顆鑲嵌在道教圣地三清山和瓷都景德鎮旅游金三角的“綠色明珠”。它風景清麗,古風猶存,游人在游覽山水的同時,可以感受濃濃的古文化韻味,漫步在印痕深深的青石板巷道,更是別有一番浪漫情調。
古民居
婺源的古民居與皖南民居風格相似,比較著名的有李坑的官宅府第、思溪古村、延村等。
婺園村落往往依山傍水而建,所以有“小橋流水人家”
的美譽。有些村落中,至今仍然留有一些當年的古驛道,宛如飄帶一般蜿蜒在村莊與村莊之間。那些規模較大的村落更有江南風光田園詩般的意境,高高低低的樹,曲曲彎彎的河,零零落落的村,好一種國畫般的韻味。錯落有致的古民居中有眾多的巷道,四通八達的巷道造就了一種“斜光照墟落,窮巷牛羊歸”的氛圍。在那鋪著碩大的青石板的巷道中漫步,兩邊是高大的風火墻壁和重重疊疊的馬頭墻,腳下是青石板的古道,令人不由產生時光不再的感慨。
木板橋和廊橋
婺源的木板橋是當地的一大特色。那原汁原味的杉木造成的木板橋在陽光下閃閃發光,橋下是清徹無比的江水,橋上不時有村姑農婦挑著擔子走過,恍惚間疑是世外桃源。
婺源還有不少廊橋,著名的當數彩虹橋。它位于清華古鎮不遠,是一座規模宏大的廊橋,建于宋代,以木結構為主,共有將近多根的木柱和木榫將整個廊橋連為一體。廊橋的兩旁有廊亭,廊亭的兩旁有長凳可供行人休息,另有石桌石鼓凳,可用來品茶弈棋。游人站在橋上,只見兩岸青山如黛,橋下綠水長流,一派優美安寧的田園情調。
土特產
婺源的土特產主要有4種,人稱“綠、白、紅、黑”:綠是婺源綠茶,白是江灣雪梨,紅是荷包紅鯉魚,黑是龍尾硯。婺源綠茶香釅、甘甜,口味極佳,而且價格便宜;荷包紅鯉魚是一種生長緩慢的紅鯉魚,一般每年一條魚兒只長50克。此魚肉嫩味美,妙不可言;龍尾硯實際上就是歙硯,歙縣的硯臺都是來自婺源,婺源的山溪中所產的各種硯石就是歙硯的石料來源。
野渡
婺源山區村前多有古渡口。臨水而居的村落使得渡口幾乎與村落的歷史同步,石板鋪就的碼頭臺階印痕深深,渡口充滿了滄桑感。古渡口邊或者翠竹掩映,或者古樹參天,鄉情鄉韻甚濃。
登上晃晃悠悠的渡船,游人可體會“野渡無人舟自橫”的超然脫俗。竹篙起落處,波光翻動,舟影搖弋,那變幻無窮的光影令人心醉神迷,更有山、水、樹、竹以及波光相互交錯,真是如夢如幻。遇上雨天,煙雨迷朦,穿著蓑衣、戴著斗笠的船夫在船上忙忙碌碌,更添一種江南田園的韻致。
古樟樹
婺源境內有各種各樣奇形怪狀的古樟樹,它們都有800多年的歷史了。古樟樹樹干虬曲起伏,有的張牙舞爪,有的濃蔭如蓋,還有的幾乎就象化石一般,中空的樹身上僅剩表皮,但枝椏卻葉茂枝繁生機勃發。
在婺源著名的古村上曉起村的村口,有一株婆娑古樟,汩汩流淌的小溪從古樟的下面穿過,古樹與小溪兩者互相映襯互相烘托,美妙非常。
透過朦朦朧朧的霧氣去欣賞縹縹渺渺的樹影,近濃遠淡,錯落有致,就好像文人筆下的淡墨水彩畫。久居都市的緊張與疲憊,世俗凡塵名利爭奪的煩惱,在那些歷經滄桑的古樹面前煙消云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