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這個問題對很多剛剛接觸古典音樂的朋友來說,是一個很頭痛的問題。其實要解決這個問題,有一個既簡單又保險的方法,那就是:等到別人鼓掌的時候再鼓掌。
當然,這只是一時的權宜之計,要想真正地解決這個問題,我們還需要了解一些關于古典音樂的小知識。
一般說來,鼓掌的恰當時機應該是在整首樂曲結束時,而不是各樂章的間歇中。所以我們應該知道不同類型的樂曲通常由幾個樂章組成。
1 協奏曲(Concerto)由一件獨奏樂器或一組樂器在樂隊伴奏下進行演奏的樂曲。音樂會上經常演出的有柴可夫斯基鋼琴協奏曲、門德爾松小提琴協奏曲以及中國的小提琴協奏曲梁祝和鋼琴協奏曲黃河等。在西方古典音樂中,協奏曲通常由三個樂章組成,每個樂章之間有短暫的間歇(千萬不要在這里鼓掌,這樣會破壞音樂的氣氛,同時別人也會覺得你很老土),三個樂章的速度分別為快—慢—快。
2 交響樂(Symphony)為管弦樂隊而做的,構思宏偉復雜的管弦樂作品。一部交響樂通常由四個樂章組成,各樂章之間形成情緒和速度上的對比,一般結構為快—慢—舞曲節奏-快。膾炙人口的作品有貝多芬第五交響樂(命運)、德沃夏克第九交響樂(自新大陸)等。
3 小型樂曲(Piece)耳熟能詳的樂曲都屬于這個范疇,例如拉德斯基進行曲、雷電波爾卡、春節序曲等等,這類樂曲的特點是短小精悍、一氣呵成,中間沒有間歇。
如果知道一首曲子包括幾個樂章,并對每個樂章的“風格”都有一個概念的話,我們就會知道曲子什么時候結束以及什么時候該鼓掌了!
特別提示:并不是所有的協奏曲、交響樂結構都一樣,比如著名的小提琴協奏曲梁祝是不分樂章的,貝多芬第五交響樂的三、四樂章之間也是沒有間歇的等等,請大家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