釀豆腐[圖]
釀豆腐是客家人逢年過節宴請親朋必備的傳統名菜。用鮮豆腐、瘦豬肉、少量海烏咸魚或雞蛋作原料。將咸魚去骨、炸香,和豬肉一起剁爛,鑲進豆腐塊、或文火蒸,即可食用,有的在鍋內煮成半赤,叫紅燒釀豆腐,別具客家風味。釀豆腐[圖]
釀豆腐是客家人逢年過節宴請親朋必備的傳統名菜。用鮮豆腐、瘦豬肉、少量海烏咸魚或雞蛋作原料。將咸魚去骨、炸香,和豬肉一起剁爛,鑲進豆腐塊、或文火蒸,即可食用,有的在鍋內煮成半赤,叫紅燒釀豆腐,別具客家風味。溜鍋板是個很形象的名詞,它的做法是把粘米調成稠糊狀,用湯匙挑起順著鍋壁溜下去沸騰的熱油湯里去。一般是放咸味,但也有放甜味的,依各人所好這種方法做成的面食,又軟又滑,口感好極了。
杏花樓,原來位于光復南(打銅街)橫巷口,是一座木結構樓宇的跨街建筑,以經營山楂奶皮卷、奶杏蛋糊等小吃而著名,后來遷到第十甫繼續經營至今。
選用老而肉厚的冬瓜,取出瓜內白瓤,造成盅形,在沸水中加熱后撈起放在湯缽里,然后往冬瓜盅內注入上湯,放進瑤柱、蓮子、苡米等材料,另用碟將盅口蓋上,再用慢火燉兩個半小時,取出冬瓜盅,用小刀切出盅內之瓜肉,只見湯水清香,瓜肉柔...
白糖倫教糕[圖]...
做甜糟,在本地歷史悠久,十分盛行。制作方法是將糯米煮成飯,后加酒餅,用較為密封的容器裝好,若冬天則加一定溫度,發酵36~48小時即成。這些甜糟味道醇甜,一般人均可飲用,若加少量紅糖及雞蛋煮熟吃更有健身作用。
曾經是“通洋總匯之地”的樟林古港,小食業非常發達,聞名遐邇。樟林的小食,品種繁多,做工考究,色香味俱佳。這里且不去說顏色金黃的香酥蝦餅、“屐桃包”和“油追”,也不去介紹教人一提起它就直咽口水的燉狗肉,單是說說兩味十分普通...
蘿卜具有消痰化氣的功用,味道清甜而價格低廉,深受客家人的喜愛。用蘿卜板和粘米粉做成的蘿卜板,是客家人的年糕。依各人所好,加入五香粉、蝦仁、香菇、豬肉等配合蘿卜的清香,倒上兩碗老酒,是興寧人過年必不可少的享受。
徐聞農村家家春節必做的年糕。一般用糯米做皮,花生米、椰子絲、芝麻仁、冬瓜糖等做餡,有咸的也有甜的。制法選大小適中的木菠蘿葉三片,擺成梅花狀,把捏好的生年糕放在其上,如龍蒸熟便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