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記水餃
以牛羊肋條、脂蓋的肥中瘦肉,伴以膏菜或西葫蘆成餡。皮薄餡大,口松味鮮,不膻不膩,味道醇厚。-白記水餃
以牛羊肋條、脂蓋的肥中瘦肉,伴以膏菜或西葫蘆成餡。皮薄餡大,口松味鮮,不膻不膩,味道醇厚。-天津傳統風味小吃。由清末天后宮旁的真素園餐館發明。 特點:薄皮大餡、低脂肪、高蛋白。味醇清口。-...
狗不理包子:津門食品三絕之一。創始于清朝末年。因店主高貴友乳名狗不理而 揚名。制作工藝嚴格,實行獨特的“八步操作法”。特點:肉餡松散、包褶均勻、 肥而不膩、清香適口。1989年獲全國食品金鼎獎。耳朵眼炸糕:津門食品三絕之一。
創始于1918年,制作時選用優質面粉、黑白小豆、白沙板糖、花生油為原料。經過7道工序,慢慢加火,炸成扁球形的紅色成品。特點:外皮酥脆、不粘不艮、餡甜爽口、清香不膩。
蜜麻花又稱糖耳朵,因為它成形后形狀似人的耳朵而得名。前人有詩曰:耳朵竟堪作食耶?常偕伴侶蜜麻花,勞聲 借問誰家好,遙指前邊某二巴。蜜麻花宜在秋、冬、春季食。因為夏季炎熱,糖稀容易脫落,不易吃。
津門食品三絕之一。相傳,清光緒年間,河北武清縣一農家,四十得子,為求平安養大,為其取名狗子。狗子十四來津學藝,在一家蒸食鋪做伙計,他心靈手巧又勤奮好學,練就一手好手藝,不甘寄人籬下,自己擺起包子攤,作出的包子色香味形都獨...
美食家談津菜風味,常認為小吃最為講究。這話天津人恐怕不大愛聽,怕小吃掩蓋了大菜。其實中華飲食文化里特有的小吃,多率先流行于民間,是美食運動的突擊隊。煎餅果子和鍋巴菜天津獨有提起天津小吃,總是包子、麻花、炸糕這老“三絕”。
陪婆婆到天津走親戚,為的是讓老人家散散心,女兒總噘著個嘴:“為什么不和壇友一起去山東?為什么不和舅舅一起去……?為什么……?”我說:“你不想讓奶奶高興么?你不是在爺爺墓前許愿要好好照顧奶奶么?現在咱們已經到這里了,即來之...
炸糕是天津傳統特色小吃,經營者眾多。津門有一戶馳名國內外的耳朵眼炸糕店幾十年如一日,堅持選料精細,講究工藝,始終把質量放在第一位,使自己經營的炸糕品種越加發揚光大,與狗不理包子、桂發祥麻花并稱津門三絕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