蕓豆粥
| |
【配方】蕓豆30克,粳米100克。 【制作】先煎蕓豆,再入粳米,慢火煮成稀粥。 【服法】隨意食用。 【功效】益脾胃,清內熱。 |
蕓豆粥
| |
【配方】蕓豆30克,粳米100克。 【制作】先煎蕓豆,再入粳米,慢火煮成稀粥。 【服法】隨意食用。 【功效】益脾胃,清內熱。 |
【原料】 郁李仁、柏子仁各10-15克,粳米50-100克,蜂蜜適量。 【制作】 先將郁李仁、柏子仁去盡皮、殼、雜質,搗爛,同粳米煮粥,待粥將熟時,兌入蜂蜜,稍煮1-2沸即可。 【用法】 每日2次,2-3次為1療程。
【原料】 玉米50克,白扁豆25克,大棗50克。 【制作】 將上3味共煮成粥。 【用法】 每日1次。 【療效】 利水消腫,適用于營養不良性水腫。
【原料】 金銀花、連翹、淡豆豉、竹葉、荊芥各10克,蘆根15克,牛蒡子、甘草各6克,粳米100克。 【制作】 上八味藥洗凈煎汁,去渣;再煮洗凈的粳米成粥,待粥將熟時,加入上藥汁,煎1-2沸即可。 【用法】 分2次,早晚溫熱服。
【原料】 銀花15克,蓮子10克,粳米50-100克。 【制作】 先將銀花煎取藥汁,去渣,用汁加適量清水,和蓮子、粳米共煮成粥。 【用法】 每日2次,溫熱食。 【療效】 清熱祛濕。適用于急性腸炎所見腹痛泄瀉,瀉下急迫,心煩口渴。
每次用生地20克、鴨蛋1至2個,加水適量隔水燉之,蛋熟后去殼,再放入汁中燉20分鐘,冰糖調味,食蛋飲汁,每日1次或每周2至3次。有滋陰清熱、生津止渴等功效,適用于熬夜后口燥咽干、牙齦腫痛者食用。
每次用杜仲25克、豬腰子1個,水適量隔水燉1小時,每日或隔2至3日服食1次,有滋補肝腎,強壯筋骨之功效,適用于熬夜后腰酸背痛、四肢乏力者服用。
做法:把桂圓干一小把、蓮子一把(預先泡多半小時到一小時)、紅棗一把洗干凈,雪耳一大朵泡軟了洗干凈,去蒂撕小塊。把這些料一起放進冷水煲里,大火煮開轉小火慢慢熬。
每次用粉葛250克洗凈切成小塊,生魚一條去腮及內臟,加水適量共煲,魚熟后放入姜絲、油鹽調味,食魚飲湯,每月或隔日1次。有舒筋活絡、益氣和血、解肌痛等功效,適用于勞力過度熬夜后的肌內酸痛、頸肌脹痛者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