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腎陽虛-三七粥
原料:
三七適量。
做法:
水洗凈,蒸軟,切成薄片,用植物油煎黃(切勿煎枯焦),研粉(或用成藥“熟田七粉”)。
服法:
用雞湯或牛奶或糖水、肉湯送服,每次服3—5克,每日3次。(或將三七、瘦豬肉適量,共蒸熟服食)。
脾腎陽虛-三七粥
原料:
三七適量。
做法:
水洗凈,蒸軟,切成薄片,用植物油煎黃(切勿煎枯焦),研粉(或用成藥“熟田七粉”)。
服法:
用雞湯或牛奶或糖水、肉湯送服,每次服3—5克,每日3次。(或將三七、瘦豬肉適量,共蒸熟服食)。
原料:鮮魚腥草100克,萵筍500克,蔥、姜、蒜醬油、醋、味精等適量。做法:1、將魚腥草擇去雜質老根,淘洗干凈,用沸水略焯后撈出,加1克食鹽拌和腌漬待用。2、鮮萵筍去皮切成3-4厘米的節,再切成細絲,用鹽少許腌漬瀝水待用。
原料:綠豆芽250克。做法:綠豆芽洗凈,起油鍋炒熟,調味食用。功效:清熱解毒,遍竅利濕。適用于泌尿系統感染屬濕熱者,癥見尿頻尿急,澀痛不暢等。
原料:豬瘦肉100克、夏枯草15克、石上柏20克。做法:將豬瘦肉洗凈、切片,與夏枯草、石上柏洗凈,一齊放置瓦鍋內,加水適量,文火煮30分鐘,調味服食用。功效:清肝瀉火,利膽退黃。
原料:天麻5克,鉤藤6克,綠茶10克。做法:將天麻、鉤藤洗凈,加水適量煎煮2次,去渣;以其汁液沖泡綠茶蓋嚴浸泡5-10分鐘即可。功效:平肝熄風鎮靜。用于肝陽上亢之高血壓、頭暈目眩、神經衰弱、四肢麻木等。服法:每日1劑,代茶飲用。
原料:玉米須100克。做法:玉米須洗凈,加水500克,小火煮30分鐘,靜置片刻,汁液濾過,加白糖適量。功效:利尿消腫。適宜于水腫、慢性腎炎患者。
原料:龍眼肉250克,大棗肉250克,蜂蜜250克,鮮姜汁2湯匙。做法:1、先將龍眼肉、大棗肉洗凈,放入鍋內,加水適量,煎煮至熟爛時;2、加入姜汁、蜂蜜,文火煮沸,調勻;待冷后,裝瓶即可。功效:開胃健脾,益智養心。
原料:葛花15克,鮮荷葉60克(干荷葉30克)。做法:先將荷葉切成絲狀,與葛花同入鍋中,加水適量,煮沸10分鐘,去渣取汁即成。功效:治療酒精性脂肪肝。服法:當茶頻頻飲用,當日服完。
原料:葫蘆殼50克,冬瓜皮、西瓜皮各30克,紅棗10克。做法:將以上幾味加水400克,煎至約150克,去渣即成。功效:健脾利濕,消腫。適宜于慢性腎炎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