藠頭炒剁肉
原料:肥瘦豬肉300克,開遠甜藠頭150克,土瓜50克。
調(diào)料:咸醬油30克,精鹽8克,蠶豆水粉10克,熟豬油100克。
制法:
1.將肥瘦豬肉剁為肉末,開遠甜藠頭潷去汁水,用清水洗一遍,剁成碎末。土瓜去皮洗干凈,剁成碎末。
2.炒鍋置旺火上,注入熟豬油50克,燒熱時放入肉末炒散,接著放入土瓜末。葛頭末,精鹽煸炒熟。用小碗盛入咸醬油,放入蠶豆水粉調(diào)稀,下鍋勾濃芡,顛鍋淋入熟豬油30克即成。
特點:色澤緋紅,質(zhì)地鮮嫩,味酸中帶甜,最宜佐飯。
藠頭炒剁肉
調(diào)料:咸醬油30克,精鹽8克,蠶豆水粉10克,熟豬油100克。
制法:
1.將肥瘦豬肉剁為肉末,開遠甜藠頭潷去汁水,用清水洗一遍,剁成碎末。土瓜去皮洗干凈,剁成碎末。
2.炒鍋置旺火上,注入熟豬油50克,燒熱時放入肉末炒散,接著放入土瓜末。葛頭末,精鹽煸炒熟。用小碗盛入咸醬油,放入蠶豆水粉調(diào)稀,下鍋勾濃芡,顛鍋淋入熟豬油30克即成。
特點:色澤緋紅,質(zhì)地鮮嫩,味酸中帶甜,最宜佐飯。
食鼠和食蟲是佤族飲食習俗。許多邊疆民族都有食鼠的習慣,但他們所食的鼠類主要是山中的松鼠、洞鼠和田鼠。佤族除了吃這些鼠類動物以外,還食用房前屋后或這中的老鼠。
用特產(chǎn)雞姚菌作餡,再配合火腿、白糖味,使成品在糖腿味濃的基礎上產(chǎn)生雞協(xié)鮮香之味。成品造型別致,小巧玲瓏,潔白如雪,皮酥適口,香味四溢。原料:主料:白菊牌面粉500克。配料:熟面粉166克,鮮雞扒丁200克,熟火腿丁100克。
抓抓粉,是云南夏季消暑的涼食。成品清涼甜潤,富有韌性。因是用特制的有洞鏟形器往凍粉上面抓成細絲,故有此名。原料:主料:蠶豆淀粉5千克。調(diào)料:紅糖1千克,明礬3克,玫瑰糖500克。制法:(1)將明礬加水化開。
青豆是大豆(黃豆)的嫩果實。它含豐富的蛋白質(zhì),其中含人體必需多種氨基酸,尤其以賴氨酸含量高。其制品卻不含膽固醇,可預防心血管病。云南各地均栽種黃豆,但多為蔬菜食用。每年四五月間漸飽滿呈青,摘回剝?nèi)ネ鈿,顆顆碧綠可愛。
即瑤族粽子。是用糯米、豬油、肉摻拌在一起,用從山上砍來的粽子葉包成圓形,長約10公分左右的粽子,又叫做大粑粑。因用線繩或欖皮線條捆得較緊,故煮熟后可以保存較長的時間。
涼豌豆粉,是云南盛夏小吃,昆明的中老年人提起涼豌豆粉都會勾起青少年時代最溫馨的回憶,至今仍是家庭自配口味的夏季涼食。其成品酸、甜、麻、辣,鮮香味濃,尤受青少年之獨愛。
麂子是生長在叢林、草地的一種野獸。屬食草動物,象鹿,但比鹿小,毛黃黑色,雄的有很短的角,皮珍貴,可做衣服、鞋面、手套等,。它肉質(zhì)細膩、味道鮮美,是野味中的上品。
青苔童鴨豆糝是由懶豆腐提煉而來的,以其形象美觀似鴨,色澤碧綠,吃口軟嫩,而登上酒席。一改懶豆腐形象不好,上不了宴席的說法。使這一富于營養(yǎng)的小吃能上高檔宴席。原料:主料:青毛豆400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