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守底線讀后感
陽明儒學的四點精要,是構成其思想體系的基本框架。第一、“心即理”說。 “心即理也。天下又有心外事、心外之理乎?……都只在此心,心即理也。”“故我說個‘心即理’,便要使知心、理是一個,便來心上做功夫,不去襲義于外,便是王道之真。此我立言宗旨”。第二、“知行合一”說。“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工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若會得時,只說一個知,已自有行在;只說一個行,已有知在” “知之真切篤實處即是行,行之明覺精察處即是知。知行工夫本不可離” “我今說個知行合一,正要人曉得一念發動處,即便是行了……此是我立言宗旨”。第三、“致良知”說。“良知是天理之昭明靈覺處,故良知即是天理”“良知之外,別無知矣。故‘致良知’是學問大頭腦,是圣門教人第一義”“致吾心良知之天理于事事物物,則事事物物皆得其理矣。致吾心之良知,致知也。事事物物皆得其理者,格物也”。第四、“萬物一體之仁”說。“蓋天地萬物,與人原是一體,其發竅之最精處,是人心一點靈明。風雨露雷、日月星辰、禽獸草木、山川土石,與人原只一體” “君臣也,夫婦也,朋友也,以至于山川、鬼神、鳥獸、草木也,莫不實有以親之,以達吾一體之仁……”
陽明儒學的三大特色,即傳教性、務實性、平民性。傳教性:講習、宣講、傳播、教化功能性強,是陽明學的最大特色。務實性:經世致用性強,大至精英匡時救弊,中至賢士立身行道,小到百姓日常生活,無不有指導意義、啟迪作用。平民性:把儒學從神圣的殿堂拉回到民間,使之通俗化、大眾化、平易化,成為平民儒學、大眾儒學。
陽明儒學深刻影響中國、鄰邦及東亞數百年近現代歷史發展,其中對日本影響最大。陽明儒學早于明朝中后期便已傳入日本,更于明治維新時期發展為顯學,并成為明治時期日本志士仁人推倒幕府、變法圖新、實現國家自強自立的理論工具和重要思想武器,深刻影響了日本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軍事家、企業家,乃至整個日本社會。在日本的工業化、現代化進程中,陽明儒學又轉化為工商業精英的經營哲學,成就了一批杰出的企業家和優秀的企業,促進了日本經濟的快速發展。日本京都論壇事務局局長矢崎勝彥多年研究“陽明儒學”而作的《良知之道》一書,正是在企業經營中參悟陽明儒學文化,用陽明“心學”來指導現代企業管理。在日本企業界中的陽明儒學忠實信徒有:巖崎彌太郎,世界500強企業,日本老牌工業企業--三菱重工的創立者;澀澤栄一,世界500強企業,日本第一國立銀行創立者;松下幸之助,世界500強,日本松下公司的創立人;稻盛和夫。世界500強,日本京瓷、第二電電公司創始人等等。因此,在《堅守底線》中可以看到稻盛和夫的經營哲學里面到處是陽明儒學的影子,尤其是“良知”。比如稻盛和夫說,要判斷某件事是不是有道理,不能只看其是不是符合邏輯,還應當看它是不是符合人類的道德標準,要思考其與人類價值的相關程度。
因此,在當前這樣社會發展大背景下,在培訓學院本職工作中,歸本溯源,重視和宣導中國傳統文化精粹—尤其是陽明儒學,對于企業和員工的發展,特別是中高層管理干部思想觀念的提高、勝任能力提升,都是無論怎么強調都不算過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