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線教師》讀后感
在這個學期開始,學校發了本 管建剛老師的《一線教師》,要求我們在這段時間里面好好的去看看這本書籍,領到書后隨手放進自己的包里面,隨后的日子里面因為雜七雜八的事情,再加上自己沒有天天讀書的習慣,所以漸漸的忘卻了,有一天和同事通話后才想起自己還沒有看過這本書。
本著完成任務的心態看完了整本書,當拿仔細閱讀此書時,有種如獲珍寶的感覺。本書通過管老師以手記的方式把身邊的小事記錄下來,向我們展示了管教師是如何由合格到優秀、由優秀到卓越的成長歷程。通過對本書的閱讀,仿佛看到自己今后該如何去發展,如何去成長。在此書中180頁看到這樣一個故事,也是作為教育工作者耳熟能詳的一個故事。在非洲的巴姆巴族中,至今依然保存著一種古老的生活儀式,當族里某個人行為有失檢點而犯了錯誤的時候,族長便會讓犯了錯誤的人站在村落的中央,公開亮相以示懲戒。每當這時,整個部落的人都會放下手中的工作,從四面八方趕來,將這個犯錯誤的人團團圍住,用贊美“教訓”他。圍上來的人們,會自動分出長幼,然后從最年長的人開始發言,告訴這個犯錯誤的人,他今生曾經為這個整個部落做過哪些好。每個族人必須將犯錯誤人的優點和善行,用真誠的語言敘述一遍。敘述時既不能夸大事實,也不允許出言不遜,而不能重復別人已經說過的贊美。整個贊美的儀式,要持續到所有族人都將真面評語說完為止。從這個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出巴姆巴族人非常的有智慧,他們對待犯錯人的態度是:盡管你犯了錯,有了缺點,我們依然愛護你,關心你,接納你,既然你曾經為整個部落做過那么多的好事,善事,有著那么多的優點。那么,請你認真的反思,然后心悅誠服地改正自己的錯誤。整個部落的人都堅信:你一定具備改過向善的信心與能力。在我們的教育工作中不也是這樣嗎?對于受教育的學生來說,畢竟由于方方面面的因素導致他們的心智發育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梢赃@么說,沒有不存在問題的學生。只不過存在問題的表現不同而已。最為關鍵的問題是,學生有了問題或是犯了錯誤,作為教師該怎么辦?可以簡單的訓訴,可以粗暴的批評……可是效果呢?巴姆巴族人的做法實實在在給我們教育工作者上了一堂生動的課,那就是"鼓勵"是教育人的最好方法。用贊美的方法“教訓”人,其實并不比訓斥的效果差,只不過在平時的工作中,我們的不少教師缺少這種思維方式,就覺得訓斥來的干脆,從而運用的“得心應手”;而要將“訓斥”改為“贊美”,有時只要改變以下思維方式即可。本書手記八一線激勵學———我的“每日表揚”中寫到,一個小優點,一表揚,可能催化為一個大優點,管建剛老師要求自己盡可能的做到,每天找到一位同學的一個優點,真誠的贊美一位學生,從管老師與學生的點滴生活當中去尋找值得他去表揚的事情,例如,周一表揚了許悅改掉了向同學要飯的習慣,周二表揚了諸怡君忘了“擦黑板”勇于承擔責任。周三表揚了鈕琳波很認真的看書。這個故事對我的啟發太大了,我們是不是應該更多的用“贊美”來代替憤怒的“批評”呢。這本書帶給我一種與眾不同的教育藝術:贊美我們的孩子,讓他們既能發揚自己的優點,又能正視自己的缺點。但如何贊美學生的優點,要有一個尺度。如果老師的贊美太隨意,沒有原則,就會顯得很虛偽,如何使贊美真正夸在點子上,使激勵取得理想的效果: